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 -- 应侯范雎

共:💬190 🌺2869 🌵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胡思孟的回忆,以及胡思杜的遗书字句,来源是哪里?

这个来源是唯一的,是沈卫威采访胡思孟之后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你还装傻说不知道沈卫威的书?

家园 【原创】胡适的经济生活(也是老文)

(这篇与《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差不多同时写的,也是看了《闲话胡适》一系列等书后写的,请问ifuleu ,本文也是从沈卫威处抄的?)

《南方周末》上有篇“胡适的经济生活”(注:2003年的事情了,这是老文),里面说胡适的经济状况是“中等偏上的知识分子”,总体来讲是不错的,但胡适未必有文中说的那么有钱,而且他的经济状况也有高低起伏。

胡适归国后在北大任教,起先住的是北大教员宿舍。1917年9月搬到南池子缎库8号,这是与同乡高一涵合租的。三个月后,胡适回家乡结婚,没度完蜜月就回到了北京。胡适想把妻子和母亲接到北京来,那样以前租的房子就不够住了。于是1918年3月,胡适租下了钟鼓寺14号,这是个普通的四合院,总计十几间屋,月租金20圆。按文中所述,胡适当时的月薪是260银圆,扣除伙食费房租等,每月应有200多银圆节余。这是笔颇为可观的数目,但却只是帐面上的数字。当时经费紧张,各大学普遍欠薪,有时只能现付一点零头,那时的大学教授都比较清苦。胡适母亲多病,胡适每月寄30圆赡养母亲,负担是不轻的。文中引胡适给母亲的信,来说明银元升值使胡适的实际收入增多,却没想到这是胡适在报喜不报忧,忽略欠薪情况,是片面的。

胡适当时不宽裕,可以从商务印书馆聘请他一事推想。文中说商务印书馆想聘胡适,约“月薪300圆”,(另有资料说是胡适为馆长,月薪1000圆,未免太高了一点。)试想胡适是知名学者,文化名流,想吸引他跳槽总要给个优越的待遇。当时胡适做教授月收入也是300圆差不多,为什么商务印书馆仍只出300圆呢?因为教授的月薪是白条,而商务印书馆的薪水却是现洋。

胡适的收入主要分三部分:教授薪水,讲演费和稿酬版税。1919年杜威来中国,胡适陪着这位国际知名的哲学家游历列省,四外讲演。名声更响了,身价也更高了,1921年《胡适文存》第一集交同乡汪孟邹的亚东图书馆出版。靠着稿费版税,胡适的生活逐渐富裕,文中列了一份1928年底亚东图书馆的一份帐单,来说明胡适的稿酬优厚。稿酬优厚是没错,不过这份资料也不能全信,因为这还只是个数字,实际到手的未必有那么多。汪孟邹有时会耍刁,胡适是不理财的,这项任务由胡妻江冬秀负责。我曾见一份回忆文章,不记得是罗尔纲写的还是梁实秋写的,内容是说江冬秀为亚东的款发了好几次火,作者言语也颇怪汪孟邹,说他“只有自已聪明”,认为“别人都地傻子”。

张作霖入北京后,许多文化名人逃往南方。胡适当时在国外,归国第一站是上海,收到顾颉刚的信,嘱咐“万勿回北京去”,就留在了上海,住静安寺极司非尔路49号甲,是一楼一底的小洋房,邻居有国民党大员冯自由等。

胡适有上海住了近三年,当了一年多的中国公学校长,因为写了《知难,行变不易》《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等抨击国民党的文章,被迫辞职。当时的胡适活在恐怖中,因为有传言说国民党要暗杀他。

1930年胡适一家搬回北京,住后门米粮库4号。1930年代的胡适经济收入相当丰厚,以前的欠薪全部邻到,月薪升至600圆,他兼任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长,也有薪水拿。此外这时期胡适不断的写文章出书,稿酬和版税都很高。文中说胡适的月平均收入为1500银圆左右,而一户中等人家(一夫一妻一子,租房租黄包车),维持生活的费用是一月90银圆。

胡适的生活十分简朴,他好穿中装,料子一般,夫妻两人都没有名贵的衣服。胡适平时好吃徽州锅,这是一种普通的安徽菜。胡适不喝咖啡,只喝绿茶,茶叶也不讲究,喝一般的龙井。胡适少年时好酒,中年以后偶尔喝喝,也不喝好酒洋酒,北京二锅头即可。胡适也看戏,京剧昆剧话剧他都看,但不痴迷。胡适吸烟很讲究,一定好是好烟,都是舶来品,不过胡适的烟瘾并不大。胡适有私家车,可是从不准儿女坐,要他们从小吃苦耐劳。

1931年胡适在北京过四十大寿,那时北京的风俗奢汰,都讲究排场,一般要摆寿堂,陈列寿桃寿面等,还要扎彩棚请戏班唱堂会。胡适不搞这些,他在家摆了几座酒席,请来几个厨师掌勺,邀请亲朋好友吃一顿。概不收礼,只收了一幅由朋友联名赠送的寿屏,摆在堂上。当晚大家吃完饭,搓麻将的搓麻将,还有的吃茶,抽烟,磕瓜子,聊天直到夜阑人静。

胡适收入的一部分用来买书,据罗尔纲回忆,胡适藏书有20架,十万左右。1948年胡适勿忙离开北京,仅带走了几本注《水经注》急用的书,剩下的后来被充公,丰富了北大图书馆。

胡适收入的另一部分用来支援朋友提携后进。胡适在文艺界里是出了名的好人,当时不管其人认不认识胡适,提起他必加前缀“我的朋友”,搞得胡适朋友遍天下,其中不乏攀龙附凤之徒,但也可以看出胡适易接近好相处。胡适在帮助朋友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文中提的资助林语堂,帮助周建人只是普通一例。徐悲鸿徐志摩等人都曾在胡适家白吃白住。1932年陈独秀被捕,胡适联系时任司法部长的罗文干,要求不要受政见影响,公平审判,同时又联系出版社,想替陈独秀出版学术作品《汉语音标》,在出版无望后,胡适与赵元任等筹集了1000银圆给陈独秀解急。

胡适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知各弟子有傅斯年吴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等等,甚至吴健雄也与他有师承关系。学生中罗尔纲吴晗是他慧眼识才一手提拔出来的。罗尔纲早年在胡适家做家教,整理胡父文稿,学习治史方法,为日后打下扎实基础。后业罗成家立业,还常受胡适的资助。吴晗是中国公学的学生,考北大未取,转考清华,考上了却没钱,胡适赶紧托罗尔纲转给吴晗80圆,交学膳费用。

胡适在推荐后进方面唯才是举,不以政见等学术以外的因素影响。北大毕业生千家驹思想左倾,胡适却推荐他到北平社会调查所工作,还替他辨解“政见与科学是两回事”,1935年又让千家驹到北大兼任讲师。此事千家驹半个世纪后提起,还满口感激。

胡适的另一项经济支出的周济亲戚。他是胡氏大家族培养出来的,按我们中国的老规矩,回馈乡亲义不容辞。胡家在当地是个大户,江冬秀家也是个大户。胡适的侄儿胡思永胡思猷,内弟江泽涵求学就业,都有胡适在背后出钱出力,后来远亲石原皋加入共产党,被国民党抓去,胡适上下求人,打通关节,才将人救出。有个本家兄弟胡卓林经商,请胡适作保借款2000,不想胡卓林经商夫败,2000块最后由胡适来偿还。再后来,侄女婿程浩平办毛巾厂,又请胡适担保借了几千块,不知这笔钱有没有赔。

二哥胡绍之是胡适敬重的人,胡适在自传里说,“我一生有两个恩人,一个是我母亲,另一个就是我二哥。”胡绍之年轻时也曾意气奋发,后来做生意连连失败,屡受打击,越来越委顿,整天缩在家里抽大烟。胡适曾写信规对二哥戒烟,二哥大怒:“舍不得多费一二百元,劝我戒烟了,倘若不是我带他到上海读书,不是我陪他到北京考清华官费,他哪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忘本了,岂有此理。”胡适没法,只好继续资助二哥吸毒,直到他病死。

抗战期间,胡适赴美国出任驻美大使,自喻“过河卒子”,从此卷入政治的风风雨雨,经济上是毫不困难的,就是“误入尘网中”,有点“羁鸟恋旧林”。1948年底北京解放前夕,胡适被国民党“抢救”到南京,1949年4月6日从上海乘船到美国。

1950年前后的美国,充斥了从大陆逃来的前军政高官,在街上遇到个中国人,一问,不是少将就是委员。这些人在大陆也风光一时,如今都潦倒不堪。比如“四大家族”之一,大名鼎鼎的陈立夫,到美国后在纽约效区设了个小农场卖鸡蛋,每天和贩夫走徒为几美分斤斤斤计较,大声争吵。

胡适这时也过得十分郁闷。他的学生唐德刚用“孔子适郑”来形容他,“累累如丧家之犬”。从1949年到1958年,胡适在美国呆了九年,唯一比较正式而有固定收入的工作是1950年7月1日至1952年6月30日的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长一职,年薪5200美元。其余时间就靠养老金,稿酬和积蓄度日。当时美国排华气氛正浓,美国大学的“汉学家”们对这位中国来的“国学家”又颇为排挤。胡适夫妇不善理财,积蓄本来就不多,稿酬和养老金又都很微薄,而纽约地价狂贵,胡适一月收入的大部分用来付了房租,夫妇俩的生活十分窘迫。请不起仆人,胡适亲自上街买菜,江冬秀下厨。

当时他们住在纽约东八十一街一0四号的一个小公寓,这是使馆区,但他们买不起大使级的防盗设备。纽约盗贼猖厥,凶案四起,两个势单力薄的老人住在这样不设防的场所,在唐德刚看来,无异“插标卖首”。据说有一次,胡适外出江冬秀一人在家,一个彪形大汉越窗而入,江冬秀这时显出巾帼本色,毫不惊慌,冷静的打开房门,背对盗贼,用唯一会的英语大声命令道:“GO!”——另有一说是用安徽话骂了一声“滚”——那大汉竟然真的乖乖GO了。此事可见江冬秀的强悍,胡适对这个小脚老婆不离不弃,与之厮守一生,不是没理由的。

1958年4月8日,胡适取道东京回到台北,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本来胡适回来只想静下心来好好做学问,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胡适这么大一块招牌,闲着就是浪费,所以胡适回到台湾,经济上是无忧了,但马上被政治缠上了,这个阴魂直到1962年2月24日胡适去世才散去。

家园 A文抄袭不等于B文抄袭,很简单
家园 令人哑然:楼主对罗尔纲的引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主把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列为他材料的文献,那我们就来较这个真。

首先,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里没有专门写胡思杜的章节,事实上,《师门五年记》成稿于1944年,胡适本人作序为1945年。而有胡思杜内容的是《胡适琐记》,是罗尔纲在1993年完成的新作(注:这个时间在沈卫威的几部重要的胡适研究作品之后),写的是胡适从事学术研究、行政工作和生活的琐事。1995年5月,三联书店将两书结集出版,为《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并于1997年,即罗尔纲先生仙逝同年增补出版。以上我们的引文,即拷贝自这一增补版。

楼主说——

罗尔纲一直教了五年,所以他对胡家也比较了解。在罗尔纲晚年著的《胡适琐记》中,有一章提到了胡思杜,说他从小就有进步思想,比较爱国热爱鲁讯等等,这是他在有意替胡思杜澄冤,有政治上的企图。当时的胡思杜只是小孩子,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想法,他的举动应该归因于他生性比较活泼。胡思杜的堂兄胡恒立回忆他少年时,说他脸圆圆的,异常的活泼搞怪,常常妙语如珠,是大家的开心果。

看来楼主并不同意罗尔纲的看法,但是楼主继续发挥说——

胡思杜在美国一直呆到1948年夏,他回国的原因距罗尔纲说是在美国染上了吃喝的恶习,被学校驱逐。

然而罗尔纲的原文是怎样的呢?

罗尔纲在我所帖第1-2页,指出了王崇武(1932-1936年北大历史系,著名明史学家)的说法,我标为【1】。

罗尔纲在第2页,指出了傅斯年的说法,即胡思杜染上“吃喝的恶习”,我标为【2】。

并且在【3】处,罗尔纲已经完全清楚明白地标明了自己的看法,即“北大同学的说法”【1】要比“傅斯年的转述”【2】要可信得多。

即罗尔纲的原作,完全否定了【2】,也就是楼主所言之确确的“他回国的原因距罗尔纲说是在美国染上了吃喝的恶习,被学校驱逐。”

而至于胡思杜为何被驱逐,罗尔纲给出了一个整体的分析,分别可见第一页胡思杜在胡家之内对鲁迅的特别喜欢,以及第三页,我所标记之【4】。

楼主坚持认为“这是他(罗尔纲)在有意替胡思杜澄冤,有政治上的企图”,要知道,《胡适琐记》成文于1993年,胡思杜已经死了几十年,而这个时候吹捧胡适要“有理”“有理”得多。

罗尔纲坚持这样认为,楼主坚持认为罗尔纲是“有政治上的企图”,看来他依然认为罗尔纲在1993-1997年这垂暮而短暂的生命的企图,比他还要大了。

看,这里还有一个因此文而棒打罗尔纲的。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72684.html 但人行文还算好,起码没有歪曲罗尔纲的本意。但一言以蔽之:从来没有过崇高理想的人,是不知道崇高理想的滋味的。

但,最严重的是:楼主应侯范雎读过原文的前提下,故意地、严重地取反歪曲罗尔纲的原文,蒙蔽作者,也给罗尔纲泼黑。这是一种不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都不能接受的恶劣行径!这是一个严重的道德问题,社会公众不能接受,西西河也不能接受。

通宝推:只是想看看,润树,非吾有,燕人,雪里蕻,思炎,ifuleu,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一件可能的、奇怪的“抄袭”事件:网友素质大提高!

应侯范雎:王可那本书似乎出得比我那篇晚

没错。王可那本书2008年才出来的,而应侯楼主在西祠的作品是原作[1][2],即这些类似的文字的起源处,所以其他网友及王可,可能就是抄袭他的了——这是我本贴题名来源。

好吧,这个我们先放一边。但我发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应侯楼主看来目前依然不接受自己在胡思杜一文中加入这幅著名的“鬼见愁”对联是夹杂私货,即

那时流行“老子英雄儿好汗,老子汉奸儿坏蛋”,胡思杜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儿子,压力可知。

但经过我搜索后发现,沈卫威[3]、罗尔纲[4]等权威的胡适研究中从来没有对胡思杜的描写出现过这一付对联(废话,因为这幅对联1966年才出现;而且楼主严重歪曲了罗尔纲的原意)。

而且简单翻阅网上大量文字都雷同的作品——按应侯楼主的辩解,是别人抄袭他的——发现一个特点:即所有标明了是“应侯范雎”这一作者的,都采用了“那时流行“老子英雄儿好汗,老子汉奸儿坏蛋”,胡思杜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儿子,压力可知”这一说法,比如[5],还有别人转载但是标出了应侯是作者的[6]。互联网之大,我自不是敢确保;且有几篇没有标明应侯是作者的,也用了这么一副对联。

大量没有标明应侯是作者的帖子,却并没有用这一付对联,这样的“转帖”很多,比如[7],甚至包括一篇2009年发表在著名的nz集中地“凯迪社区”的帖子[8],都没有采用这一句。而王可出版的《我们那个年代》中,也没有包括这一付“鬼见愁”对联[9][10]!

莫非是说,现在网友转帖、以及“无良作者”抄袭他人作品出版的水准都已经如此之高、历史素养如此之好,都可以从一个长篇帖子中特意剔除“鬼见愁”对联这一句了?这...这...原来广大网友的素养之好,甚至包括凯迪社区!我非常地拥护这一点是真的!

[1]http://www.xici.net/u7000083/d19643921.htm

[2]http://www.xici.net/u7000083/d34118606.htm

[3]http://ishare.edu.sina.com.cn/f/7675097.html

[4]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384195.html?from=isnom

[5]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2129.shtml

[6]http://www.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342964&PostID=16535751&idWriter=0&Key=0

[7]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158948&forumid=91

[8]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3106843&boardid=64&usernames=%CE%A7%B9%DB%C8%BA%D6%DA&action=&Announceid=3106843&stable=&skin=0&uid=109523&userids=109523&page=1#3106843

[9]http://blog.dwnews.com/?p=43242

[10]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356741/

家园 送花赞扬,得4猪!

送花赞扬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铢钱】四个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送花赞扬 关闭

家园 【商榷】何谓历史发明家?

首先、辩析一下“老子英雄儿好汗,老子汉奸儿坏蛋”这个问题。

1、ifuleu琏接了一个QQ新闻网页(参看http://news.qq.com/a/20100830/000765_1.htm),来说明“建国初几年,成分对当时城市里家庭出身不好的人没有什么影响,在农村也对后代升学工作影响不大。而胡思杜在1955年被任命为唐山铁道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资料室主任,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对1954年搞唯成分论的一个否定。成分的作用是在1957年开始后的各次政治运动中逐渐升温而在文革初达到高潮,后受到文革小组的批判而降温,谭力夫也被作为反动血统论代表而倒了霉。”

——我可以很负责的的告诉ifuleu朋友,如果仅看QQ新闻,您可以轻易看出无数“好五倍”、“好五十倍”、“好五百倍”的东西来。原来金庸的老爸那些人当年,都是被幸福死的。

2、可惜ifuleu说话又不严谨,一不小心,又漏了嘴。

“而胡思杜在1955年被任命为唐山铁道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资料室主任,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对1954年搞唯成分论的一个否定。”

——请问“1954年搞唯成分论”是什么意思呀?

——拜托,您自己都无法自洽,还想来说服我?

3、“在1956年之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5星红旗中有两颗星,是团结对象。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城市人口才开始划分成分,在那之前城市里没有划分阶级成分,想搞唯成分论也搞不了。”

——请问ifuleu朋友,偷换概念很好玩么?像胡思杜这样的人,还需要“城市人口开始划分成分”时,才能确定他是敌是友么?您把胡思杜归类为普通的城市人,合适么?他是“资产阶级唯心论的代表”、“国民党的忠实走狗”的儿子,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了。

退一步讲,就算胡思杜是普通城市人,那他到了1956年,还不得倒霉?

4、原来ifuleu是网络上新兴的“百度学派”的学者,幸会幸会。

5、具体到胡思杜,请您想像一下,五十年代初两场大批斗都把胡适批得全国皆知,作为胡适的儿子,呵呵,您仔细想想......您再仔细想想......

6、如果您还坚持说,胡适是胡适、儿子是儿子,胡思杜三十多岁找不到对象是因为他长得不帅,他没有朋友是因为他性格不好——呵呵,那也随您,我是尽力了。

再次、辩析一下“历史发明家”这个问题。

1、请问ifuleu朋友,您随便拉了一段QQ新闻,就像拿到宪法一样,觉得历史就是这样的,就是不言而喻的,您不觉得您很轻率么?

“因为稍有常识就知道”——对不起,您的那种常识,我可没有;而我有的常识,显然您也是没有的。

您说我在“发明历史”,呵呵,请您先照一下镜子。

2、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您,我写这篇文章所参考的那本《闲话胡适》,是1985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本文的每一则史料,我都可以从《闲话胡适》、《师门五年记》、《四十自述》中找到,这是可以重复的。我根本没有看过沈卫威的书,也不是从他那儿采取的二手史料——写历史是以史料说话的,我并没有搞发明。

3、“现在可以总结下我的发现成果了。那就是找一篇考据比较翔实的文章为蓝本,不注明出处,改头换面一番,加上自己的篡改、引申和大发议论,就可以做一个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了。”

——您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我好纠结,为什么您老是要说不能自洽的话呢)

——您说我“找一篇考据比较翔实的文章为蓝本,不注明出处,改头换面一番,加上自己的篡改、引申和大发议论”

好,请问,哪一则史料是被我篡改过的?哪一则史料是被我过度引申?——我可以肯定,您指不出来,无论您看是沈卫威的文章,还是谁谁谁的文章,甚至您可以把“百度学派”的功力提升到十成——也没有用,您找到的文章,只要是关于胡思杜的,他的悲剧命运绝不会改变,我在应用史料方面,根本没有自由发挥。

何为“历史发明家”?伪造史料的无耻之徒,才是历史发明家,比如说那个伪造《杀胡令》的家伙,他才是历史发明家。比如说某些毛派,一贯不要脸造假,开着眼睛说瞎话,那才是历史发明家。

这么一样,岂不是很奇怪?我没有篡改史料,您却说我是“历史发明家”——哪我怎样才不是您眼中的“历史发明家”?莫非我把胡思杜的悲剧命运写成喜剧,才能摆脱“历史发明家”的头衔?

说到底,我都是引用史料,针对真实的史料进行诠释,只是这诠释不合阁下心意而已,欲扣帽子,何患无辞呢?

通宝推:观望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问一下

为什么qq新闻和通过baidu找到的信息是不可信的呢?

为什么ifuleu引用qq新闻和通过baidu采集信息可以作为其的言论不可信的一条证据?

家园 好吧,把“罗尔纲”换成“傅斯年”

1、这地方我确实有错了,把“傅斯年”搞成“罗尔纲”,师兄弟调错了。

——罗尔纲不信胡思杜在美国变坏,他并没有说出个子寅卯丑来,反而在文后说胡思杜“回首检查他一生,他童年时就喊打倒帝国主义,就尊敬鲁迅,他为什么在美国留学遭美国要驱逐他,他为什么不肯随父母离开祖国,不是都清楚了吗!”——暗示他是因为爱国,才遭美国要驱逐的,凭常识想一下,这可能吗?美国大学无缘无故与你一中国爱国青年为难?这个理由显然不可取。所以我还是取了“傅斯年”的说法——可以不认同,但是傅斯年这么说了,也是一个史料——也许是笔记记错或者别的低级错误,把傅斯年搞成罗尔纲了,你要说我“故意地、严重地取反歪曲罗尔纲的原文”,那也随你。

2、这与文章主旨有大防碍么?胡思杜确实是被美国大学驱逐,然后胡适的两大弟子,傅斯年、罗尔纲各执一说,我取了傅斯年的。

3、所谓罗尔纲“有政治上的企图”——意思是说,在当时的语境下,宣扬胡思杜思想进步,是一种保护与爱护。这是好意,不知“秋至”老兄,你理解成什么了?

4、“社会公众不能接受,西西河也不能接受。”——人大代表?尔辈就是喜欢代表别人啊,

5、欢迎继续挑错,尽管是七年前玩意儿,但也是要鞭笞一下自己——一定严谨啊,别存侥幸,露出尾巴就一定会被人踩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我的回复是说:

王可那本书似乎出得比我那篇晚

那么我可不可以武断的地说:“王可抄袭我”?

——当然不可以。

意思是说,王可的史料来源有可能与我同样,比如说那本1985年的《闲话胡适》,关于胡思杜的史料本来就只有那几篇。

“秋至”朋友,很简单的一句话,你扭来扭去地说,不累么?

家园 并不是说一定不可信,而是说不充分

ifuleu质疑我不对,那么是他是否应该拿出充分的证据来说明我不对呢?

如果随便拉个大路货就可以当论据,那我也完全可以如法炮制,辩论就变成扯皮,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实际情况是十有八九的网上辩论到最后都是扯皮,呵呵

家园 是么?

我在1985年出版的书上抄袭到了1992年出版的内容?

家园 并不是说一定不可信,而是说不充分

ifuleu质疑我不对,那么是他是否应该拿出充分的证据来说明我不对呢?

如果随便拉个大路货就可以当论据,那我也完全可以如法炮制,辩论就变成扯皮,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实际情况是十有八九的网上辩论到最后都是扯皮,呵呵

家园 我倒也想装一下

我倒也想装一下,明明没看过胡适年谱,却自称看过。

但问题是,我确实没看过,又何必要为让使你们相信我而撒谎呢?

你们信不信与我何干,我自己心安就得了。

家园 我何必要露怯?

我又不是汪晖,况且我知道自己没抄袭。

只是事隔七年,谁知道会遇到这档子事,人在南京,书不在手边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