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帝魔探险记 -- 晨枫
在北京规划重心还在旧城墙内部的时候,为了沟通当时近郊的几个功能区,开始修建环路。至50年代后期,陆续修建了人大到三元桥,三元桥到分钟寺,分钟寺到木樨园这三段,分别命名为北环路、东环路和南环路,日常统称就叫“三环路”。其命名法和“四牌楼”类似,不是“第三环路”,而是“三条环路”,本是俗称,后来才获得官方认可。三环路的完全建成在70年代末,这时二环路已经开始规划建造了。
二环的规划起于拆城墙建地铁,然后在上面铺路,所以最开始的南二环其实是现在的前三门大街。90年亚运会前搞“打通两厢,缓解中央”,沿旧外城城墙修建了新的城市快速路,才构成了现在的二环路格局。二环始建于70年代初,因为它外面那个叫“三环”,中间又没有也不可能规划其它环路了,所以它就叫了“二环”。
至于“一环路”(或者称内环路),解放初有某些规划做过,92年道路规划也有这个想法,就是以菜市口、瓷器口、东四十条西口和平安里为结点,以两广路、平安大街、东单东西南北大街和西单西四南北大街构成一个环路系统,把内城尚存的古建筑文化区围起来。但是这条路至今没有统一规划设计,也就没命名,它所预想的规划目的,现在也不复存在了。
关于帝都,素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之说,但是不熟悉京城文化的人,大多对这一说法有所误解。尤其是“北贱”一说,与大多数人的常识相悖,所以经常抛开不说。
实际上,这句俗语描述的是北京外城的景象,流行的时间大约起于同光之后到民元之初。
“东富”之东指的是崇文门外花市、瓷器口一带。因崇文门为京城税关(和中堂就做过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监督),一应需课税的物品都要走崇文门入城,所以崇文门外形成了商人的聚集区。很多大字号总号都在这里,比如打磨厂新开路的同仁堂。
“西贵”指的是宣武门外菜市口、南横街一带。古时进京,如果不走运河水路的话,都是从卢沟桥过丰台,从广安门、宣武门入城,这也是“公车”必经之路。所以宣武门一带会馆林立,是上京举子的聚居区。一般汉族举子得官入仕之后,因为受“非赐不得居内城”的限制,也常在这一带卜居。比如珠市口西大街的阅微草堂、上斜街的沈家本故居。虽然住在这儿的人官位不会太高,但毕竟是官。
“南贫”指天桥、金鱼池一带。这个不用多解释,哪怕是满人,只要落魄了,混不下去了,最后也会流落到这里。这里房屋大多低矮狭小,再往南就基本是义地乱葬岗子了。
“北贱”指的是大栅栏、鲜鱼口一带。内城的商业多为分散性布局,除了隆福寺、白塔寺这样定期的“庙会”以外,大多都是羊肉床子、猪肉杠子、蒸锅铺、菜魁这样的“便利店”。因为统治秩序的需要内城无法发展常设性的商业区,于是就在内外结合的前门脚下形成了这么一个商业区。更主要的是,与商业区毗邻的娱乐区也很快形成,戏园林立。再往西一点儿更是有名的“八大胡同”。这两个行业无论生意做到多大,也脱不了一个“贱”字。
至于“东城富西城阔,宣武穷崇文破”一说,实际上是49年之后流行的,盖天朝之前并无东城西城之说。
现在,就是“东城富西城阔,宣武崇文待复国”了。
如果他的雄心壮志实现了,要是那时老美“每个锅里有只鸡,每个车库里有辆车”的话,婴儿潮就早到了,二战到来的时候就没几个人会当兵了
正经投资移民谁住蒙特利尔啊
住蒙村的投移很多,尤其是那种不喜欢别人知道他们底细的。
法语环境,你不会法语不和人打交道不会有任何异常。
虽然没有异常,但是人总是要有生活的,这样住在蒙特利尔没啥意思。
100个投资移民75个住温哥华,20个住多伦多,住蒙特利尔的也就1~2个,其中还有一半只是为了陪孩子读麦吉尔临时住几年。
不会法语就可以不和人打交道是伪概念,照这个逻辑在温尼伯不说英语是不是也不和人打交道?中国人要躲起来还不是躲中国人,为什么不躲到中国人少的地方,蒙村那么多技术移民,说中文的圈子也不算太小,倒不如去小省蹲着了。
因为不说法语,所以不和人打交道也不显得可疑……其实这逻辑很扯,因为他们要躲也是躲华人,自然应该去华人少的地方,躲到华人第三多的蒙特利尔,不还是很容易被人识破么……
当然,我能反驳他的,也只是投资移民的分布情况,具体到卖B的分布情况,咱没生活,所以没发言权。
首先,魁投的数量在那里摆着,不想有麻烦,老公也是国内赚钱的,在蒙村买个公寓,把老婆孩子放在那读书的,很多。
魁投一年收两三千个,联邦也不过多一倍多点。
魁投跑路的不少,但要说9成跑路,那是胡扯的。
大哥,您又忘记俺是专业人士了。我们手里拿着加拿大10%以上的投资移民数据,这么大的样本总结出来的规律,怎么也比你拍脑袋拍出来的靠谱吧?
魁投一年收两三千个,联邦也不过多一倍多点。
魁投跑路的不少,但要说9成跑路,那是胡扯的。
您这话露怯到家了!魁北克投资移民9成9不住魁省!而且完全没麻烦,联邦根本不管魁北克移民局!你看看这两年被联邦追居住地的投资移民,魁北克几乎没有,少数几个根本是纯太空人,连医保驾照神马的都没有,省提名抓的那些也几乎都是太空人。这些移民局每年都会公开,上CIC翻翻就知道,要是联邦管定居地,我们第一时间就会群发通知客户。
现在登陆能留在蒙村的基本都是魁北克企业家,而且也就两年而已,此外也就是少数妄想孩子能上麦吉尔的在陪读。
太小的起飞重量决定了无法携带有效的武器和航电,注定了歼-12在空战中的效能有限。纳米时代电子设备可以小型化,但这是双向的,重战也得益于同样的小型化。重战有重量和空间,容许更加强大和多功能的航电,依然对歼-12具有决定性的优势。歼-12好比手枪,可以得益于子弹技术的改进,但依然打不过突击步枪。
上海地铁基本上所有换乘站都需要走长路,这就是差别。
我觉得歼12这样的轻小型歼击机应该还是有自己的存在空间的,迟早会有国家或势力提出这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