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六四和侯德健,我听说过的一点消息 -- 电子赵括
当时的情景时双方阵营的操纵者都想看到血,当然这个血是别人的儿女。
大棒子打不可以吗?全国的军队都来了,几十万大军把北京围了,局势早就明了了。文革后期四人帮都可以在广场不死人解决,我们反倒非得死人不可。
还有朋友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好像拦军车的就该死,也不能这么说吧?其实,军队要是拿着大棒子打一样可以达到目的,那么今天后遗症会很轻,现在的领导人也不用背这么沉重的一个包袱。
如果用棍子打,那伤亡只会更大,几十万军队和几十万民众,用棍子对攻,那冲突就不是几天了,四人帮那次,在人数上,工纠等是有人数的决对优势,这次可没有。两边对打个十天半个月,结果如何你可参照一下当年文革时各地的武斗。
您也忒小看我们解放军了,那都是什么人哪,您找上十个小伙子,和十个士兵拿棒子打打看,恐怕10分钟您都招架不了,人家专业就是打人的,天天训练就是等着打人的。
您还以为广场和大街上的学生群众真会跟解放军拼命啊?大部分早就跑了,大棒子打,对空鸣着枪,你以为中国老百姓胆子有多大啊?
几十万军队是什么概念啊,那是铺天盖地正规军,一水儿20郎当小伙子,北京的学生和老百姓剩下在街上的禁得住一个晚上收拾才怪。
当然放倒是不成问题,但如果放开了打对方伤亡不会少,如果不放开了打,那所谓战斗优势也就谈不上了。
这个恐怖的架势拉出来,群众和学生基本上就没有过招的可能,那还有什么放开不放开。
这个事件之所以成为流血事件,一,政府方面愿意看到激化的结果,彻底致反对戒严的一方于死地,他们可以说啊,“看,解放军开枪才能解决,这是敌我性质的矛盾”,第二,所谓运动领导者们愿意看到献血,他们早就这么公开宣扬过,他们的名字就更亮,在美国人那里更值钱。
我的朋友跟我说,他们营集体冲锋,500多人哪,两边马路砖头想雨点,他们一个连紧跟一个连,刚才我说了,他们这个连没开枪,也冲到天安门了,说明什么,说明老百姓没有跟军队非得拼命的行为。
所以,开枪是可以避免的,人命关天哪,都是爹娘一口一口养大的。
不要单独把数字抽出来玩数字游戏,结合当时的情况,已经有足够的信息表明,夜间将进行武装镇压,结果受蒙蔽的学生和群众依然固执已见,不肯让步,我想这时候出动军队进行清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吧
国家威权机器又不是摆着好看的,如果当时劝说有效的话,我想也不会发生流血事件吧?屠杀一词,本身就带有兽性色彩,但是我不认为当时军队做错了什么,状且又是在政府与学生谈判破裂的情形。
看你克我服兄侃侃而谈,试问当时如果是你,你又有什么解决办法??谁都不希望流血,谁也不希望国家发生动乱,学生的动机肯定是对的,军队的出发点也不是为了杀害平民,但是有时事件就是要看性质的。军队不得已而进行的镇压可以被称为"屠杀",那我岂不是也可以理直气壮的将当时受蒙蔽学生的抗议行为称为"卖国的恶劣行径"??
中共已经称当时的学生是受蒙蔽的热血青年,且只出现64事件,64冲突一词,没有上升到反革命反国家的地步,你又何必非给军队给政府扣一顶屠杀的高帽??
证据就是“四二六”社论,而且一直都不明确宣布否定四二六社论的定性。这个社论是当时的一个标志。说明政府认定学生中有反革命。
这也是我们学生,我说的是大批的普通学生最关注的,按照这个定性,下面的秋后算账是肯定是非常残酷的,八六年的学生在那儿摆着呢。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担心,八六级的学生受到了“特殊对待”,八五级因为毕业在即,政府没时间准备,逃过去了。
当时确实是这样的,很多学生被下放到边远的地方,从事着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不过后来的提法都没有再提过反革命 ,都是64事件,风波,冲突等等。不过至于上层是如何对六四定性的,我这等小民是不得而知的。只是没有再出现反国家反革命之类的字眼,我觉得稍稍可以宽慰一下
听说有个营,上了刺刀,以方阵正步向前走,拦路的看这刀越来越近,就散了。不过这不一定在那都有用,开枪开路的主要就是军博和木樨地 ,当时那的抵抗可是很凶,没开枪时,用棍子双方,拉据了好几次,后来向天开枪都不行,
在军事博物馆以西的公主坟,38军部队遇到了北京市民、学生用汽车和公路隔离墩等组成的第一道障碍。市民从街道两旁不停的向部队投掷石头、砖块的硬物。受到袭击的军人开始鸣枪示警,但枪声稀疏,基本上都是对天射击。公主坟到木樨地,直线距离只有两公里,由于市民的拼死拦截,军队前进大约花了2个小时。此间,街两边的群众有的怒骂,有的投掷砖块,部队或是对天鸣枪,或是捡起石头还击。因为没有直接对人开枪,还没有造成人员死亡。10点多钟,部队到达北蜂窝一带的丁字路口处停了下来,和相距30米左右的人墙对峙。双方除了互扔石块外,没有爆发大的冲突。几个军官手持电喇叭呼吁市民们离开,不要妨碍军队的行动。僵持到11点左右,中央下达了可以开枪的命令(“部队当晚一定要到达指定位置。必要时可以果断处置”)。于是38军的士兵开始对空猛烈鸣枪。学生和市民意识到事态严重,潮水一般向後退去。
到了木樨地大挢,军队再次受阻。已经运到了两车石块成为了市民们的“武器”,一辆被市民用做路障的军车被点燃。首先是一群手拿木棒的军人向大挢冲击,但在如雨的石头的攻击下很快退了回去。市民们一个反冲击,军队後退了几十米。几经拉锯,上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步行冲上大挢,边呼口号边开枪。有的枪口对天,有的朝下,也有的射击前面的路障。群众四散,躲在隐蔽物後面继续痛骂和扔石头。士兵们就举枪向这些方向直接射击,开始造成伤亡。由于两旁高楼上也有人朝军队大骂和投掷硬物,士兵抬高枪口向居民楼射击,致死多人,楼面上也布满弹孔。经过一轮开枪,38军通过了木樨地,经复兴门、西单,沿西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开进。
在这一路上,士兵不断高呼口号、对空射击以壮声势,全速向目的地跑步前进。只要市民们不向他们发动攻击,士兵一般没有胡乱朝人群扫射。但一遭到袭击,子弹就毫不留情地向袭击来源的方向猛烈开火。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丁子霖名单中的遇难者大部分都是在这一条道路上遇难的。在复兴门,38军大部队与112师的18辆装甲车会合。就由装甲车在前面撞开路障,步兵和军车在後面跟进。有了装甲车开路,38军推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凌晨1点30分,38军作为成建制的集团军,第一个到达天安门广场。聚集在金水挢旁的市民迅速向东边和南边退却。很快,38军控制了广场与长安街相联的东西路口。由112师把住西线,113师封锁东线,114师堵住东、西阙门,坦克第六师两个团对金水挢至午门地段进行清理,切断了广场北部的对外联系。
六月四日四时三十分,清场开始。38集团军炮兵旅、工兵团的部队和第一一二师四十二辆装甲车,共计两千多人,同其他部队一起,由北向南进行清场。在此之前,抓获了“高自联”常委、秘书长郭海峰等六人,捣毁了“民主女神像”。接着,装甲车在步兵的引导下,驱散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人群,一直推进到正阳门以南,并迅速在正阳门一线建立了警戒线,完成了清场任务。
by一剑飘香
请看我当时的原文,我是在记录片中听到当事人有阐述这种说法, 我自己曾在多篇文字中表明我对当时情况无甚了解。(而且我引用正是赵括兄文中封的原话,正是指的广场范围,所以我加上了引号,请结合上下文来读)
建议您去图书馆借来看看(假定您不在国内),我不懂。
其实那本书里还有其它尸体的照片。
那本书好象叫《世纪大屠城》。
当时脑袋一热,有点不冷静,出言多有狂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