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大学城里的商业阻击战 -- dfindy
不过改为气动罢了,各收银台都配备。
所以说在一个有限的消费市场里,既要沃尔玛吃好,又要小店们吃饱,是不大可能的。
但你今天放眼整个中国,能找出一个人,会考虑9年零13个月后的洪水吗?
如果前10年有人那么负责了,“城投债”何至于此?
签发工作签证不能以使本国公民失业为代价,这个是法律规定的。所以才有最近RBC的道歉了。
其实职务世袭,有点接近中国的前三十年的公有制体制了,古代社会也有永佃权,或曰,封建社会主义……
如果按照忙总的说法,应该还是有人考虑10年后的事情。那帮人能想到的,肯定比我要深远多了,所以我想听听别人对10年后的看法。
10年能发生什么变化,变数实在太多,以我的水平那是万万理不出头绪的。
如果往好的方面讲,我们说TG是在用十年的喧嚣一睹国运,在比烂的长跑中力求涉险过关,若其中有些许骂名,为千秋计,中国的精英们就背了。
往坏的方面说,如果10年之后这一场豪赌输掉了,TG的江山也就差不多了,那时我们乐见各种新变化。
当然,打成平手,大家的日子也得过。
反正,结局都是一样的……
1)常见的业务可以通过网络或ATM办理
2)有问题经常可以电话解决
--所以一年不跟银行工作人员见面是可以的,当然排队的人就少
3)中国城的客户大概现金交易多或很多人不习惯通过网络还电话处理业务,排队是很正常的
--不知道国内银行排队是处理什么业务?
比较利弊的最好指标,就是看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拉大,说明大多数付出的比得到的少。
所谓过去30年国内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提升,其实只不过是技术提升的副产品而已。而代价环境和健康。上海的情况大家是知道的,最近都不大敢出门吃饭,肉食,禽蛋几乎戒绝。
您怎么发现老铁很赞同啊?
刚按了发送就想到了,脑子比较僵,呵呵^_^
美国就去过两次,没有和银行打交道,不知道,不能瞎说。
说说多伦多 。
1 没有看出上海的ATM比多伦多的少。在上海大家能用ATM也用。
只是我和领导没有国内银行的任何帐户。就是去这家银行拿了人民币换加元。ATM和网络根本没有用。
2 多伦多的很多人是老人或者外来移民,其实不会因特网和电话的很多。很多移民连英语都不会说,那么就找开在自己社区的银行,一般比如说加拿大的大银行在唐人街的分支,人员会普通话和粤语。
3 银行卡ATM的取款是有限度的。比如一天500-1000加元。如果我要拿更多的现钞,只能去银行取。一般人不加银行卡ATM取款的限度,能不能加也不知道。不过限度的好处是万一被强盗胁迫,一次给ATM上拿出的钱损失不会太多。
4 有些业务,比如存很多钱,当然和人打交道更放心。比如虽然加拿大的ATM可以存钱(放信封进去),但是如果数目多,当然和活人打交道更加放心一点。
5 加拿大很多银行分支周末不开门。开门的周末自然就很排队多。
这种在加拿大不多。一般用转帐或者支票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