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陈凯歌阉割赵氏孤儿 -- 胡杨
感觉大众都看到了陈凯歌最薄弱的地方,唯独他自己不知道。
叹息,我可以明白为什么导演会这样搞,因为他不相信,不相信这世界上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传奇,他不能理解中国人舍生取义的精神,不理解世上会有这样的牺牲,现今的社会不会再有赵氏孤儿这样的传奇了,现在的人不会再有程婴这样的傻子了,陈导演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把这个故事解释的让现在的人能理解能相信,这不知道是不是另外一出悲剧。
老兄分析得精辟。
拍的片子,一部不如一部。为了创新而创新。
越是把自己当大师,就越要在作品中教育别人,越要显示自己的思想深度。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主要演员选的太失败,干吗选黎明,就因为他名气大吗?
就是天涯的“影视评论”里面的“来谈谈让投资方血本无归的中国电影”,好像是这个标题。
那里面说的很清楚,陈凯歌本身就是个市侩,可他非要装扮成一个文化人。
那个央视的朱军真是恶心人到头了,张口闭口我如何如何崇拜您!看来朱军和这帮人混的长了,不要脸的精粹算是学会了。
赵氏孤儿描述的时代,是春秋向战国的转型、过渡时期。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包含两个成分:(1)周礼制中,下级对上级的世袭式忠诚;(2)战国时期“士”的职业操守和价值导向(“士为知己者死”、“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赵氏对晋国立有大功(赵衰、赵盾),治家严谨(赵衰的父亲叮嘱儿子舍弃一切,去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国外;赵盾主政时,三更天就穿戴朝服整齐,准备上朝,国君派来的刺客见他如此恭谨,都不忍刺杀他,反而告诉他晋君的阴谋)。赵氏自然有一批忠直的家臣和士随时牺牲一切报答赵氏。
赵家因为权力太大招致嫉妒,又有不好的记录(在赵盾逃亡国外路上,赵氏的旁族赵穿曾弑君),加上晋国公室和卿大夫的尖锐矛盾,赵氏后来被灭族,仅剩一个孤儿赵武。赵氏孤儿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上述题材,陈导演可以通过书本学习,可以向专家请教,但他本人不可能理解家臣、士的牺牲精神。这种牺牲精神,日本的武士道电影中也只是表现出一点皮毛。毕竟,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不象当时中国古代的“士”,普遍受过诗(文化)、书(行政管理原则)、礼(行为规范)、乐(音乐)、射(军事)教育。陈导演也可以去借鉴西洋电影,但他同样不可能理解古罗马共和国的贵族子弟,无论私生活多么奢侈放浪,一旦站在祖先的画像之前,却总能变得勇气十足,敢于任何决断,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
陈导演理解的是演员的生活,戏子的追求。
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其实与项羽(一个悲壮的贵族世家出身的英雄)可没有一点关系,讲的是戏子。戏子是陈导演至为熟悉、亲身体会的题材。他拍得非常之好。这就导致了一种幻觉,他以为他能拍好古代戏了。这种幻觉让他出够了洋相(“无极”)。
演员也是一种职业。但中国漫长旧社会对演员持有一种持续数千年的歧视和贬低,这导致了戏子这种职业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价值观(即“仁义礼智信”),有较深的隔膜。
新社会把演员们推到了社会文化殿堂的高位,但无法短期内弥补旧社会对“戏子”这个行业的持续数千年的道德摧残,致使“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种旧社会的现象,仍在新社会持续。
所以,陈导演拍赵氏孤儿这个戏,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拍不好这个戏是必然的,但这种勇气可以说可嘉的。
一旦戏子有情,婊子有义,就值得大肆歌颂了。陈拍霸王别姬的确把自己给代入了,所以拍起来很有感觉。另外,霸王别姬的成功还在于两个主角的出色以及一首不错的主题曲。
来就象看电影一样。。。。
幸好丫没怎么改编原作,否则改的越多,越臭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