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BBC关于中印贸易想到 -- 晨枫
自己惭愧啊,为国家做的太少
如果你说的是对地,国内的那些世家子弟会放下这三十年来蝼取的利益吗?他们在政府军队高层中的势力会放弃他们吗,更何况这些势里本身就是利益的分赃者。他们最后很可能就是中国前进阻碍的力量。
停不下来了。在工业化达到已经规模之后,就像雷管点燃炸药一样,工业力量可以迅速发展壮大。在形成一个新体系稳定之前,膨胀速度是不会慢下来的。而对于中国这种人口13亿多的国家,工业化之后,工业产能足以供应全球。而能力决定了权利,那么最差结果也是一个全球帝国,剥削全球。
不过我相信中国人不会这么傻,最后还是和西方一样弄一个自我循环都有问题,会定期爆炸的经济体系。现在已经能看到很多小牛人在一个个茁壮成长中。
世家子弟嘛,说起来好听。其实俗话说的好,富不过三代。还有句文绉绉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用现在的话说呢,就是什么都会过期。这些人,做的不够好的话,很快也会被淘汰的。他们中间有些人会捣蛋,有些人也会顺大流。不用把他们绑在一起考虑。就算西方工业发展时期,这些世家子弟,不也有新旧贵族之分么。我觉得这句话对所有人都一样,适合时代发展潮流者生,逆潮流者亡。
中国这几十年工业化潮流的力量,历史未见,人力不可阻。按照土话理解,你阻中国工业化过程,可就是阻挡从上到下上亿人过好日子的机会。这些世家子,真要傻到这地步的不是没有,但是在最近这2,30年内,是必然会被粉碎的。
至于中国式国家资本主义这个词,解读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在我的解读中,这个词意味着资本在这个系统里面绝对不是最终极的力量。社会,自然,都不应该有什么终极的存在。社会本质上就是由人类自己形成的各类组织的统一体,那么最终还是靠这些组织的互相协调来平衡。
信仰资本的国家,无论中间资本给了他多大的力量,最后都被资本所抛弃。西班牙,荷兰,英国,一个个的从霸主地位上消失。美国不过是又一个正在被抛弃中的霸主。
最后总结下,中国今后2,30年内如果能弄出一个完善的新经济政治体系,那么中国就有望给人类开出一条新路,从此真正实现老毛说的新社会。如果弄不出来,人类就重走中国2000年前的历史。简而言之,中华帝国后几十载,帝国进入暮年。其时全球工业化普及阶段结束。全球各洲群雄并起。从此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正式开始。
与发展的矛盾. 试想一下拥有资本的人同时也控制着政权,会让他们的资本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而投入具有很高风险的技术发展中吗?他们会制定可能损及他们利益的政策吗? 在中国的过去的10年中没有看到这样的政策,在现代发达国家看到的是各种努力的失败. 如在西方那些旧贵族靠的是基金会和土地逃避遗产税. 而中国我不知有没有遗产税这一说.
你的总结,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但出发点不知是否一样. 我的出发点是我认为在这今后2,30年内中国的资本与权利的结合还没有完全控制政策的走向,而且老毛的思想还在影响着民众和政府. 西方这边的民众头脑已经被洗没了血性, 前些日子的占领运动并没有使人们意识到其对资本的深远的可能影响.
还是继仙人的“谁的祖国?什么样的祖国?”之争。
近一年多点的时间里,“JY、体制派、左派”的划分似乎已渐渐得到了很多人的默认(我本人是同意在目前形势之下大体按这三派来划分的,不过体制派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以我的世界观来看,“JY和体制派”走在一条路上,都是混黑社会的,区别在于一个死心塌地想跟着当小混混、一个脑有反骨存着做黑老大的心。 左派应该是真正想以马列毛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一批人(自称自封的靠边站去)。
目前左派的问题是还没有对广大人民群众完成“什么是革命什么是造反”的教育启蒙(也可以说是文革的未竟之志),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很难独力聚集起强大的力量实现自己的道路。
至于“JY和体制派”,那就好选的很——想混黑社会那也总的挑个能当想当大哥的跟着混,跟着个小混混啥时候能混出头啊?
从世界观来讲,我既不同意JY也不同意体制派;从方法论来讲,联合体制派对付jy应该是目前左派的统战方向。
综上,叫我去反对jy那没问题;叫我目前去造体制派的反,老子不干;叫我同意体制派的世界观,那不行,我会坚决保留自己的世界观,哪怕只是紧紧藏在心里。
西方百年的积累,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虽然你所推崇的日本、韩国,是很厉害,但它们也不是每一样都厉害。何况世界上只有一个日本和韩国,能与之相比的几乎都没有。更何况,中国的崛起与之不同,是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的崛起,而且是颠覆世界的崛起,日本韩国行吗?
具体说来,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情况。手机业从前几年山寨发力,到这几年华为中兴发力,已经在世界上赢得一席之地,未来不可估量。彩电业虽然不那么光彩夺目,至少也算是半成功,中低端彩电价格非常低,不仅横扫国内,而且也有大量出口。不要太苛求了,每一行都不容易的。
另外,对于血拼价格,我有另外一番新的体会,价格战不是将行业引到走向毁灭那么简单(有些情况下是这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了),相反,从长期来看,是打击国际竞争对手的最佳武器。我们自己的厂商长期半死不活,但可以撑着,但国际厂商很可能就撑不住了,如果没有产业革新,那今后的天下还是我们的。其道理就如博通说的那样:
退潮后,才能见到礁石
根据印度纺织部最新年度报告数据,2008-09财年(年年4月至次年3月,下同)印度纺织业生产总值为520亿美元,对国内生产总价值(GDP)的贡献率为4%,对制造业贡献率为14%,直接从业人员3500万,占国家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1%,对国家出口的贡献率为12%。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印度纺织服装工业,裁员人数已达70万,根据政府纺织部报告,到3月至少有120万纺织工人失业。
工人每天的收入大约2美元。虽然法律禁止,但在这些工厂里面还能看到很多童工。
印度基础设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印度纺织工业局势更加糟糕。印度Tamil Nadu邦占印度全国纺织生产的四分之一,上月,电力使用量只有正常情况下的50%,当地电力供应非常紧张。纺织企业,例如纺纱厂,需要全天开工才能赚钱。
(搬运工)
中国与印度纺织业竞争力分析
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受益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认为,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是惟一有能力与中国在纺织领域进行竞争的国家。了解中印两国各自纺织业的竞争优势与不足,加强中印纺织业的互补合作,将为两国带来广泛的收益。
一、综合实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在纺织品服装产业链、行业规模、生产配套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纺织行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尤其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纺织业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促进了我国纺织技术的提升、设计能力的增强、销售渠道更加通畅及工业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占60%,规模以下企业约占40%。但近年来纺织行业投资过热,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多达38400家,有限的市场容量与高速增长的企业数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导致恶性竞争加剧。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其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原料多样化,有传统设计技术及庞大的国内市场;弱势是:投资不足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跟不上及企业规模偏小。印度以其充足的劳动力和原料资源,被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是2005年后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二、产业优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具有纺织、印染、成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整体配套能力强,在主要加工产业区内可以供应机械设备零配件、服饰配件等的原料的需求。我国纺织业具有新产品区域化的特征,目前已形成数十个各具特色的纺织布料、服装、家用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基地。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接单、生产加工、供货等方面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符合后配额时代进口商采购纺织品服装的要求。
印度的纺织工业历史悠久,是该国规模最大的产业,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为20%,纺织业生产总值约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6%。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纱线生产国、全球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印度的纺纱、织布及印染业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尤其是印度传统纺织品的设计与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外深受欢迎。但印度纺织企业的规模小、投入不足且分散、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落后,使得印度纺织业产能受到限制。从产业方面看,我国的总体情况好于印度。
三、生产原料
我国和印度的纺织原料资源均具有丰富且多样化的特点:
1.天然纺织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由于我国国内棉花价格飞涨,部分企业被迫从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进口原料。2004年,虽然我国的棉花产量高达632吨,但仍需大量进口棉花,对国际原料市场依存度较大。
除棉花外,我国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天然纺织资源:(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2)我国是亚麻的主要生产国,产能居世界第二位;(3)我国的苎麻纤维虽然仅占全国纤维总产量的1%,但却占到了世界苎麻纤维产量的99%。
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比我国低70%,但产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而且印度棉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印度也是全球最大的黄麻生产国、第二大生丝生产国及第五大合纤维生产国,原材料供应也较为充足。
2.化学纤维产量
我国化纤产能为1300万吨,约占全球化纤总产能的25%。据美方的统计,2002年,亚太地区共有化学纤维生产企业1030家,中国占据了该地区总产能的2/3。
印度的化学纤维生产起步较晚,其化学纤维生产成本竞争力不强,印度生产加工丝及布匹的成本远高于中国。2003年,我国加工丝的生产成本是1.40美元/千克,印度则需2.06美元/千克。印度化纤的人均消费量约占全球平均值的20%,个人纺织品及工业用纺织品的消费量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四、生产成本
1.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成本高于印度
中印两国劳动力成本都很低,但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却高于印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调查显示,中国纺织业平均工资为0.68美元/小时,印度为0.38美元/小时,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呈上涨趋势,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
2.我国纺织品总的生产成本高于印度
由于我国在生产中的损耗费用及原材料费用明显高于印度,而劳动力、资本及制造成本等支出低于印度,劳动力及辅料费用与印度相当,因此,我国总的生产成本必然高于印度。印度结构纱、环锭纱(RING)及开端纱(OE)的生产成本具有劳动成本竞争优势,我国环锭纱的生产成本为2.76美元/千克,而印度为2.45美元/千克。
中国纱与印度纱的生产成本比较 单位:美元/千克
五、竞争力比较
1.全球市场占有率
我国纺织业对外依存度高于印度;而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要比印度早10年,我国纺织业市场化及国际化程度也高于印度。据世贸组织统计,2005年,中国纺织品(不含成衣)出口占全球纺织品出口的20.2%;印度纺织品出口占全球的4%。1980年,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占有率高于印度近1倍;2000年,中国是印度的2倍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品服装出口快速增长,在全球纺织品出口占有率大幅提高,2005年,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是印度的5倍。
中国与印度纺织品(不含成衣)出口值比较
中国成衣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成衣出口值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远大于印度。2005年,中国成衣出口值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27%,印度仅为3%。
中国与印度成衣出口值比较
2.出口市场比较
印度纺织品服装主要的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及加拿大等原配额市场;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的出口市场为日本、香港及韩国等原非配额市场。2004年,我国纺织品在美、欧的市场占有率优于印度。
2004年中国与印度在美、欧市场占比情况
2005年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在欧、美等原配额市场的占有率大幅增长;同时,由于印度对欧、美等市场出口商品的配额费用减少了25%~35%,致使印度得以承担价格下跌的压力,因此印度对欧、美等原配额市场的出口也出现了增长。2005年,美、欧先后对中国纺织品采取设限措施,为印度的纺织品增加了更多的出口机会,中印两国的竞争日趋激烈。
3.出口产品比较
我国与印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品种类相似,主要集中在中低层级、高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化纤纺织品、男用成衣与梭织物、女用成衣、针织男女用成衣以及帽类等产品。我国中低层级的、高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如女用成衣、针织男女用成衣等的国际竞争力低于印度;其他的如成衣配件、棉纤维及棉布、纺织纱、化造机织物、薄纱、装饰带及刺绣品等印度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以每小时生产的男衬衫数量作比较,印度的生产率是美国的35%;我国的生产率是美国的55%,优于印度。
六、影响纺织业竞争力因素比较
1.基础设施比较
印度的运输、能源、船运以及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及电力供应成本高成为制约印度纺织业发展的因素。而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明显优于印度,但南方部分地区缺电现象仍较严重。2004年,因生产用电紧缺对我国纺织业的负面影响较大,部分纺织品主产地的开工率普遍不足;而电价上涨也影响到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
2.汇率浮动比较
近年来印度卢比的持续升值也不利于印度纺织品的出口。印度企业在向美国、加拿大、西亚及拉美地区等使用美元的国家出口纺织品时,因美元的贬值,使国内出口企业遭到沉重打击。2003年4月,印度卢比对美元的汇率为47.367:1;2004年4月,印度卢比对美元的汇率上升到43.76:1。
人民币汇率亦长期承受升值压力。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需为基础,参考多种货币进行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只盯美元,从而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而言(尤其是微利的成衣产业),人民币升值给纺织业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冲击。
目前,我国纺织业总体竞争力仍优于印度,且在短期内印度还难以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但印度纺织业的竞争实力正在逐步增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要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必须积极促进纺织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使纺织业朝创新、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国际化方向迈进。
建立这样一个稳定的经济体系可不是件容易事,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就没人做到过。
竞争(价格战)将逼迫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并进行新的技术研发,在技术落后领域,恰恰不需要高利润养老,否则依靠贸易保护(一定的保护是有益的)和垄断,即使活下来也没有竞争力
俺实在被电影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狂热自由主义搞晕了。像是最近出的那个印度三傻欧洲行的片子,三傻动不动就作弄一下路人的桥段,俺不能理解为啥这种行为好像挺受推崇。
俺很好奇这种思想的源头何在:是冥想中没能超越却走火入魔的印度土产;还是印度高种姓从西方文化中学来的。对于后一种可能行性,俺想在欧美长大的年轻人应该了解得比较透彻。
更相信自己。
圣经是个筐,里面也能找出不少要人勤奋的段落。
是因为电影宣传“做你想做的事,而不要去管父母要你做的事”,在他们中间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