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利益捆绑,相互依存。
最好是能像法国那样,两边捞,一边猛揩美国的油一有机会就对美国落井下石,一边又和苏联是特殊关系,一边又搞“欧洲人的欧洲”赖上了德国这个财主,一边又是“第三世界主义”既捞捍卫人权的名又吸非洲和全世界的血。在国内也是左右翼共政。
当然,要是都像法国人那样懒的话,外交再高明中国也崛起不了,所以还是不要羡慕的好。
法国六十年代闹学潮的时候,自家不是砸得稀烂?而且法国社会一直不太稳定。芬兰才叫两边捞呢,呵呵,而且不存在法国这样的动荡。查一下Finlandization吧。
至于抱美国大腿……你的意思是说主席的合纵连横、联美抗苏可以叫做“抱美国大腿”?请自行面对河友板砖,我不奉陪了
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xstl/xstl16/P020051031558272186670.pdf
日本人能发展,根子上来讲是日本人路子走的对,一发现什么弊病就马上调整,包括国企问题上是这样,社会政策问题上也是这样。中国是正相反,左右都是给“主义”绑的死死的,最后一块完蛋。中国没完,只能说是老天有眼,知道中国人遭的罪够多了,给了咱一条生路。
成立中国驻日本各岛的占领委员会,成立中国驻中东的维和部队(当然是沙特和美国出钱),成立中国驻非洲农垦部队,成立中国调解印巴事务、法阿事务、巴以事务、荷印(尼)事务的委员会和特命大使。。。。。
法国再不稳定,美国人反战学潮、黑人民权运动、性解放闹的再凶,也和我们的文革、黑五类、右派、反党反革命集团不是一回事吧?一个是闹剧,一个只是悲剧
当初东北元气大伤、景象最凄惨的原因,除了国营企业扎堆,不管好坏一刀切刻意打压,笨狼认为原因一是苏联解体,北方威胁解除,不怕丧失民心;二是重塑生产关系的必须,瓜分中饱私囊是其次,关键是外地普通人缺少参照和怀旧的榜样,跟当初强行要求全面包产到户-水利破坏等异曲同工;三是收买可能从中渔利的各级官员手段,破坏经济+造成麻烦某种意义上也是“削藩”;四是所谓的“甩包袱”,老国企职工平均年龄应该比较大,先忽悠,给个肥皂泡,不怕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造反……
现在“啃老”的大学生不干活也有补助,要是上有老下有小……
国企不破产,受益最大的是周围农民,基建+购买力+照顾亲友甚至招工,用所谓“剪刀差”挑拨,割裂工农联盟,然后才敢宰割。90年代初收枪后,才是打手队收提留最猖狂的时期,李昌平“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就是90年代的写照,直到江西丰城等地农民行动才收敛。先不动知识分子是防止有人支招,近几年各类乱子骨干是谁?难道是初中文化为主(教育质量还不能保证)的工农?教育产业化断绝中下层晋级+更明白事理的通道,高房价掏空三辈子,医改迫使体制外的不敢乱花钱或把钱送给福建“老军医”,再通过媒体回收。
部分地区受益,是分化瓦解的需要,总得有支持的基本面和吸纳的黑洞。就像当初“两少一宽”,恐怕不是可怜他们才作出的决定,也不是不了解当地情况,至少可以问问前军区司令,更不是糊涂(这么高位置能糊涂),扩大支持基础才是关键!
如果人人有社会保障,几个会当奴才和小姐?谁会主动进血汗工厂受气?为什么当初外企是很多人向往的好单位?无他,差了没人去。中下层出身的人才挤进去,官员子弟进官场,宰割也就早晚的事了。官员子弟进去,也不是当棋子,金融界年收入几千万美金的比较突出罢了。
笨狼认为“沙皇”很懂经济,这点很多人当初看错了,现在似乎也没转过弯。经济学家长寿是好事,祝愿能多活千年!
[SIZE=3]修改一下——增加个链接,里面回复很有意思——
上海三十年往事(一)走穷命带财运的朱鎔基 244 大势至 字4592 2009-12-29 18:07:21
[/SIZE]
http://www.here4news.com/thread/2624058
也许他懂的是明朝时他祖宗传下来的封建社会经济模式;有大量家奴可以奴役。
沙皇很懂剥削吗?铁定!就象钉在历史耻辱柱上那么铁!
沙皇是个清官吗?不争论,因为有儿子可以挣年薪1700万美元,换哪个沽名钓誉的家伙都有做清官的资格了。
沙皇名誉很好吗?盖棺论定罢,只是得把他活着装进去。
1.历史只有参考作用,而且极为有限,因为时段不同,态势不同,对策也不同;
2.影射史学之类,包括我之前胡扯的一通雍正乾隆什么的,都不是正道,那是庸俗史学;
3.历史需要尽量全面的理解,一鳞半爪得到的结论大多站不住脚;
4.最后是不要人云亦云,起码要把“人云”弄清楚再“亦云”。
所以你的说法,以上四点全犯了。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比较流行的观点是:
1.王安石本人的性格缺陷:执拗;
2.王安石不会用人,用的全部是小人;
3.王安石过于急躁,变法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循序渐进。
第1和2两点,需要考察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大背景:北宋三冗(冗兵、冗官、冗费);
小背景:庆历新政的失败。
大背景北宋三冗的来源,主要还是五代十国的战乱。持续70多年(907-979)的战乱,使所有人包括武夫都有了反战以及厌倦的情绪,北宋建立并平稳过渡(太祖->太宗),民意基础也是这一点。为了彻底断绝战乱,就有了两项主要政策:招流民为兵(冗兵),善待士大夫(冗官);以及由此带来的花费(冗费)。
小背景庆历新政其实是宋朝养士的成果。开国之初,宋朝信得过的读书人,只有赵普(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人,可见其没文化)等,为数廖廖。所以需要养士,培养自己的读书人。
太祖谓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但欠为世宗一死。质与王溥为世宗顾命大臣,王溥时以拟冯道,盖皆不为宋祖重视。宋所信赖者惟赵普。然普为相后,宋祖常劝其读书,乃时时披览论语。以宋初大臣与唐代相较,所逊远矣。此宋治之所以不逮于唐也。
主要政策就是极端优待:高待遇和荫官制度,前者还不错,后者却是大灾难:只要当官到了一定级别或是一定资历,可以推荐别人做官,于是官员数量跟吹气球一样涨起来了:
仁宗皇祐时――官二万余员。
英宗治平时――总二万四千员。
但是养士的结果,却是养出了这样的德性:
在真宗时,宋朝文教算是培养到相当程度了,然而一旦强敌侵凌,则相率主张迁都。和约签定后,又诱导皇帝来做封禅巡狩的勾当。说是“欲假以动敌人之听闻,而潜销其窥伺之心”。
而到仁宗时,范仲淹为首,开搞庆历新政,具体政策是:
这些措施说到底,是得罪文官集团的,尤其是第二点,针对是荫官(也就是北宋的体制内淘汰)。
结果是显然的:
现在回到开头,公认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两个原因,显而易见是不对的。
1.王安石本人的性格缺陷:执拗;
实际上,为政者需要的就是坚持,不能朝令夕改,要不你就没威信,没威信你就别想干下去了。另外,王安石不注重吏治,本来就是回避士大夫利益集团的变通策略,范仲淹的教训是实实在在的。
2.王安石不会用人,用的都是小人;
但是,全是君子的庆历新政又如何呢?不也是灰头土脸?
王安石本人也是认识到用人问题的,而且他的策略宏大得多:培养自己需要的人。
第三个原因:
3.王安石过于急躁,变法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循序渐进。
评价这个原因,超出了我现有的能力,但是黄仁宇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里评价一条鞭的说法或许可收攻玉之效:
山西距离京师之近尚且如此(其时山西商业极发达,晋商是谓),别的地方更不用说了。
说明:除了黄仁宇一段,其他引用全部来自钱穆先生之《国史大纲》
现在可能发生50亿左右的负债,更多的员工需要政府去承担解决。政府是不是能够先把这100亿放一放,再拿出几个亿的流动资金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下一次,100亿级别的。
这种事情以前不是没有做过:政府注资解三角债就是一次。
俺老婆和我都是大国企出来的,国企能有什么经济的竞争力?对了,问这个问题就是错误的,国企做事首先要讲的是政治,地方政府的关系,领导的前途。做市场干不过民企,做技术也被民企赶上来了,占着免费的土地、国家培养的工人、国家的特殊渠道,海魂不过夹缝中生长的民企和成本高昂的外资企业。不打垮国企,怎么会有经济现在的发展?
除了军工,让所有的国企去死吧!我相信我们至少会有更便宜的电信和汽油。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基本在5%左右的那些年,贷款有多少,民企就敢要多少,我也是一样。连贷款利息都承担不起的企业,不用剿杀,我认为他们应该羞愤自杀。
特别是身体不好的。但那些身体好好的,50以下的,在经济尚好的大中城市的一批,我是鄙视的。这些地方家政服务、商业网点找到工作还不是很难,即便是非正式的工作收入也还可以,但是大部分的下岗的觉得丢人把机会留给农民工。北京这种下岗工人挺多。
东北有些工业城市整个城市支柱产业给毁了,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出去打工的也比较惨,我一个同学家里就是这样的。
这位更像是穿锐步鞋的
可以继续搞团结少部分精英,统治大部分P民的历史老路了。不管怎么说向资本主义转型的最关键时刻是在他手里完成的,而且结果看还算基本成功。从历史上看,仅用了几十年就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接近亡国的国家转型成了一个工业化基本完成的,部分地区也实现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具备了向世界最大流氓挑战的潜力。朱算是完成了小平同志和历史交给他的任务,应该不会上柱子了。
现在对他意见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转型的痛苦都是由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承受,所以很难摆脱感情因素的干扰,包括我自己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