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保护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 瓦斯
种质资源:从广义上说,自然界已有的各种类型的动植物都可以算是种质资源。一般情况下,种质资源的工作是一个搜集保存和研究已有重要的遗传材料过程,其目的是为育种工作提供后备材料。
种质资源是干什么用的?打个比方,对于育种工作者来说,种质资源就相当于厨师所需要的各种原料,用它们来做出味道鲜美的菜肴。
但是,育种工作者比厨师难做多了。
因为育种的材料(种质资源)是有限的,甚至越来越少。
种质资源的减少,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类的破坏,二是近亲交配的限制。
自然界有很多自然的变异类型,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中好吃好用的类型进行大量繁殖,同时把不喜欢的“无用”的类型清理掉了,如把产量低的类型淘汰,这种过程的长期进行的结果就是地球上大面积生长的只是少数对人类“有用”的物种或品种,而许多自然的物种或类型就走向了灭绝。
人类对于农作物的育种,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选择了少数好的变异类型加以繁殖利用就停止了脚步,而是继续对这些类型进行不断的、多世代的遗传改良。
比如说,第一代杂交良种出现了,人们还希望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产量或改善品质,那么就要用第一代杂种与别的亲本或杂种继续杂交,获得第二代杂种,如此一直进行下去,第三代、第四代,。。。。。
但是,人们知道了近亲繁殖衰退的现象,就需要避免在杂交的过程中出现近亲会面的场合(特殊育种目的的多代回交除外)。
由于近亲繁殖禁忌的限制,进入高世代育种的时候,就会出现种质资源短缺的情况。
假设你手中原有100个优良变异类型,你希望在他们中间进行多对多的杂交配对,从后代中找出优良类型,再进行杂交。。。
这就有点像体育比赛进入了淘汰赛,由于要避免近亲繁殖,每一代之后,可用的无亲缘关系的亲本数量都要急剧减少。
种质资源对于育种工作者的重要性就表现出来了。
由于人类的无知,已经有很多曾经看起来“无用”的种质资源永远离开了我们。
地球上大面积种植的是少数“优良”的品种,这在生态上是丑陋的和危险的:
由于遗传基础的单一化狭窄化,这些优良品种在平时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的食物,可是如果遇到像百年一遇类的自然灾害(寒潮、病虫害等),可能会一夜之间全军覆没,颗粒无收,这就不是可持续发展了。
因此,保护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了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随着育种进入越来越高的世代,人们会逐渐发现,以前看起来无用的类型,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救命稻草。如产量低的野生类型,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就要比栽培种强得多。如果当我们需要引入野生类型的抗逆性时,却发现他们早已经被我们亲手给灭绝了,那就是悲剧了。
因此,保护种质资源,总是与这些高尚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纯天然食品、回归自然。。。
人类还只能等待,等待自然创造出更多的东西,给自己利用,而不是自己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