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回应忙总的朱总理干的六件事(一) -- cgangcm

共:💬179 🌺638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知你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确切讲,实际是根据顺差量越大,货币净投放越大。

你所给的链接确实讲得非常清楚了。

中国央行调整基础货币总量有两个宗旨:社会经济需要(内生性)和国家需要(外生型)。

比如,当经济发展旺盛时,往往需要更多的基础货币,反之亦然,这是内生性在起作用。然而,当经济衰落时,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或者为了资助濒临破产的机构,又会通过央行主动向经济体注入大量基础货币,这就是外生性在起作用。

到你这就变成被迫的,根据外汇顺差不由央行控制的投放基础货币了?

就以你举例子,2010年3月货币发行少了4000亿,请问当月是顺差还是逆差。

家园 这么回事

没说全,货币投放和顺差不是完全对应的。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两个原因

第一是从2002年以后,外汇造成的货币投放已经远远超过了再贷款等其他方式成为货币投放的最主要渠道,所以顺差越大,货币投放需求越大。

第二是顺差不受央行控制,所以央行基础货币的发行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

但央行可以通过央行票据、准备金等方式来冲销基础货币,所以央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基础货币总量。

也就是开闸端央行控制力越来越弱,但是关闸端央行还是可控的,至少是相当程度。

家园 既然你能理解

我就不懂你为什么要像以前那样说。

很明显,至少到现在为止,投放基础货币还是完全由央行控制的。不存在收购外汇就是净投放这种事,也就不存在收购外汇必须印钱。因为你这样说的话,很容易让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今年顺差2000亿美元,那么印的钱就增加了13000亿人民币。你和我都知道不是这样的。

另外。关于存款准备金,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这四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如:银行库存现金不足,便会以现金形式从央行提取自己的部分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虽然存在央行中,但仍计入社会中发行的基础货币。初学者往往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超额存款准备金记入基础货币(银行可以自由支配),却很难理解为什么央行把法定存款准备金记入基础货币。这一点留给初学者自己动脑筋考虑吧。

家园 你说得不对

恰恰现在投放基础货币并不是央行完全可控的,换句话讲,今年要发行多少货币,首先取决于外汇兑换需求。其次才是央行可控的再贷款等其他渠道。也就是这和你所引的货币投放的外生和内生需求没关系。这里强调的是央行可控性。有外汇要兑,这个是有进出口企业及相关银行来决定的,有兑换需求就必须要兑换,央行对此的控制只能是提升或者降低居民及企业外汇留存的限额。

但是你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误区。顺差两千亿,可能是进口1万亿,出口1万两千亿。外汇造成的货币投放就是增加2000亿,所以单单看发行这部分,肯定是多印了2000亿的钱,但是这2000亿并不是就进到流通领域了,也就是并不等于社会上一下子多出2000亿在流动。准备金的提升冻结了一部分货币、央票又冲销了一部分货币,所以净投放当然就肯定少于2000亿了。我已经说了,不是对应关系,而是趋势。

存款准备金那部分,其实你是将基础货币概念等同于了所有基础货币都必须去发挥作用。存款准备金冻结了基础货币但是冻结部分的性质没有变,仍然是基础货币,但暂时不发挥作用而已。

家园 胡温时代是上层利益集团疯狂掠夺中下层的时代
家园 既不是对应关系,也不是趋势关系

一个很浅显的事实.任何国家货币净投放都是逐渐增加的,而外汇顺差则不是.

中国的外汇顺差和货币投放正相关并不等于这二个确实是正相关的.只是恰好如此而已.换句话说,如果2011年逆差了,中国的货币投放还是会增长.

当然,顺差大了肯定会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但是请注意,是影响货币政策,而不是直接影响货币的投放.外汇顺差增大会使央行的货币收缩政策更难实施,财务压力加大.但并不表明,央行必须跟随外汇顺差增大的趋势加大货币投放的趋势.这是二码事.

至于存款准备金部分,确实我前面说得并不完全.但是你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当存款准备金率上升时,伴随着的是央票发行量的下降.在这时你还坚持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引起的存款准备金增加部分是冻结了基础货币吗?如果孤立地看问题,当然会欢呼,收缩货币N亿.但实际上呢?

家园 以老外压国人的潜在危害,那就是借接轨来出卖中国利益

出卖了还理直气壮的,国际惯例啊。

家园 你一直强调“不要孤立”,但是恰恰是混淆会掩盖问题本质

衡量货币净投放就必然涉及投放量和回收量两个因素,也就是除了因外汇兑换导致的投放之外,还会受到央行收缩货币的举措影响。所以,我纠正说并不是对应关系。但是你的观点,我感觉,一直以来的着眼点是整个经济体内部基础货币量是多少。这个高度非常值得赞扬。但是因此你否定了顺差和货币投放之间的关系,甚而认为“两者只是恰好如此”,并且,你认为央行一方面上调准备金、另一方面降低央票发行量,所以上调准备金对经济的实质影响就不是“冻结货币”。这两个观点其实就是混淆了投放和回收两个不同方向的政策措施。可能,你的观点一直是,如果所有政策取向不是一致的,譬如说,如果央行不是一边上调准备金率,一边继续发行乃至加大发行央票,那么除此之外的其他政策组合,都必然造成政策效果的抵消,也就是收缩是失败的。

其实这就是混淆了问题,无论是准备金、还是公开市场操作、还是再贷款,都是央行的政策工具。固然,这些工具最终的政策目标,都是调节基础货币量,但是这些政策操作中的直接影响,却不是改变了基础货币总量这么简单。这些政策的落脚点,其实各不相同。譬如,央票实际上是回收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相当于银行防止短时间挤提的备付金。如果冻结准备金增加,其实在那一时点对银行的影响是,该日结算必须动用超额准备金去上交新冻结的准备金。短时间内,银行很容易出现备付不足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头寸非常紧张的中小银行,例如在银行间市场上,某些时候会出现非常活跃的银行,经常依赖隔夜拆借来弥补每日结算差额的银行。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同时再定向发行央票,这样的政策组合将严重影响短时间内银行的头寸平衡。所以,错非万不得已的情况,很少会出如此严厉的措施。当然,这样的政策组合原因不止这么简单,只不过,这个比较好理解。

对于准备金的问题,我之所以一再直接说,你的逻辑是错误的,其实也希望能够在这个非常小的基础概念上提醒你,拒绝孤立不等于混淆概念,一旦在静态思维里就固化了用准备金去购外汇这样的一条思维线,你再去做动态分析,就会快速滑向歧途而不自知,这个实在比较可怕了,偏见与误解,往往产生于非常微小的概念偏差。当然,我现在这么写,有些直接,失之唐突,未必妥当,只不过已经有了这么数轮的笔谈,我想现在你应该也不会因言色变了呵呵。

你强调“不能孤立的看问题”,我完全赞同,这是非常恰当的观察思考的思路。只不过,忽略政策工具更为深层次的着眼点,而仅仅从最宏观的层面通过效果叠加来看待问题,当然就失之粗疏了。

如果你不反感的话,我的建议,其实你现在可以从宏观层面向下深入一层,先理清各项工具的针对对象、效用逻辑和实施过程,然后从不同工具的推出时点,去还原当时的政策环境,由此,就可以对货币超发这个问题,有相当深入的见解。因为你现在,已经在最宏观的层面,把握了主要政策工具的宏观效果。但是浅显的逻辑可以印证真理,但却不足以洞彻实质。

很高兴能和你就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层层剖析,而不是流于浅表的讨论。西西河真是一个好地方。

通宝推:jboyin,
家园 你这一篇确实是非常好的观点

也是没有偏见的文章.

我钦佩你这样的态度.

我这个人说实话对经济有一定的理解但并不是专业的,许多问题不能深入思考,但对一些明显不符合逻辑的说法有非常强烈的敏感性.这个敏感性是促使我发表观点的原因.

比如我知道收购外汇顺差是货币净投放的一个重大推手,但我完全不能接受把收购外汇顺差等同于货币净投放.同样的,我知道提高准备金率是收缩货币的手段,但同样不认同在总量上货币确实收缩了.

而不管是媒体还是某些人士,习惯于使用似是而非的说法去误导大众,对于这点我认为很有必要加以澄清.而在与你的讨论中,确实使我对某些概念领悟得更明晰.这正是我来西西河的目的,也是我愿意发表观点的原因.因为不暴露无知是很难得到提高的.

家园 对国家不适用吧

开印钞机就是无中生有。

家园 以色列的农业如果不是欧盟罩着

早进死海游泳去了。

家园 我觉得提存款准备金主要是防止商业银行过度贷款

其实是冲着房价去的。商业银行是有钱就贷出去的。而且只贷给有权有势的人,长久下去,富有阶层就被固化并且不断的集中了。钱在两个圈子里转,一个越转数量越大,持有人在变少;一个越转数量越小,持有人在扩大。

家园 你说的是对的,就是为了冻结派生货币创造能力,当然影响房价
家园 日本的河野洋平把汇率关系多出来的钱给免除了

免息的日本贷款到中国最后还款时几乎是原来的三倍还多
是不是三倍没计算过,但确实换成人民币更多了。但是通过友好协商被河野洋平免除了,我记得这事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