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聚变PK裂变 -- tojinge
主要就是通过工况变化设计完全自动切换的非能动热导出,来解决余热排出问题,比AP1000的监控动作后非能动系统还有无人干预。
这实际上已经基本解决了压水堆系统余热导出失效的担心。当然能否达到本质安全,彻底杜绝严重事故风险,还需要进看一步的工程实践了。
焊料是铅锡合金。
烙铁头如果是紫铜的,很容易坏,镀上铁层坏的就较慢。
国内好像翻译成“稠密等离子体聚焦”。我觉得这个办法的好处是在研发阶段设备需求相对简单,人员少,费用低,缺点好像是持续功率不能做得很大。
[FLASH]http://www.youtube.com/v/yhKB-VxJWpg[/FLASH]
村子里面随便打。杜瓦瓶真牛,不用盖盖子保温性能都很强。
我国在以前也曾经搞过熔盐堆,甚至是在压水堆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
1958—1959,华东电管局计划研制核电站。
1958—1961—1963,筹建原子核所。
1970—1972,根据周总理上海要发展核电的指示,启动728工程,目标25MW钍基熔盐堆,1971年9月13日石墨-熔盐(冷态)零功率堆达到临界(核所)。
1973—1979,经国家批准,728工程改为300MW压水堆。
国家新批准的熔盐堆的名称为:“未来先进核裂变能”之“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目标是研发第四代的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有两个技术路线:
TMSR(LF) 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堆
TMSR(RF) 固态燃料钍基熔盐堆
无非就是多少的问题,中国天然气含氦量很低,所以提炼成本比美国高得多,但远不到一点都没有的地步。另外作为天然气大国,毛子(虽然也不太靠谱)也有不少氦。
某些天然气为何氦的含量百分比高出空气中多很多?
我猜因为是气体所以富集到储藏天然气的地层,然后开采的时候一起出来了。
SF1先启动,LF1后启动
衰变产生的氦就到天然气里面去了。要是天然气跟铀矿共存,那天然气里的氦肯定非常多。当然这种情况基本靠碰大运,人家美国就碰上啦。。。
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固态+液态)
– 2015年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固态)并达到临界,2017年达到2MW功率。
–2017年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液态)并达到临界, 2020年达到2MW功率。
液态和固态是一起开始搞的,但是固态要早一些建成,是因为液态堆首先要解决后处理的问题。
"美国科学家本世纪初提出的氟盐冷却高温堆(Fluoride salt-cooled High temperature Reactors,FHRs),用氟化熔盐作为反应堆的冷却剂,工作在常压下(小于10 个大气压),反应堆出口温度设计为700℃、850℃和1 000℃ 3 种。采用碳化硅密封、石墨包敷的燃料颗粒(TRISO)作为核燃料,700℃反应堆所需要的熔盐材料和结构材料技术已经成熟, 出口温度850℃和1 000℃的堆用材料尚需研发。FHRs 整体设计上还结合了非能动池式冷却技术、自然循环衰变热去除技术和布雷顿循环技术等成熟技术,达到了固有安全性[28-30]。初步研究表明FHRs 可以克服高温气冷堆的缺点,同时保留其优点。FHRs 集成了熔盐堆、气冷堆、钠冷堆、压水堆的
优点,具有安全性、经济性、防核扩散和高效率利用核燃料(包括钍基核燃料在内)等特点[31-33]。FHRs 具备的自然循环、无水冷却性能使其可以建于地下、也可以建于干旱地区。FHRs 高能量密度的特点也使其成为未来小型模块堆的有力竞争者。球床型FHRs 可不停堆连续更换燃料, 也可在改进的开环模式实现钍铀燃料循环, 提高钍基核燃料的使用率,所以球床型FHRs 也可称为固态钍基熔盐堆。"
我个人认为固态(氟盐冷却高温堆)的价值与液态堆比起来,不是特别大。它主要采用固态燃料组件,与传统反应堆是一样的,只不过采用熔盐作为工质而已。
如果真要用氟盐高温堆来烧钍的话,所遇到的问题与高温气冷堆是一样的,仍需要解决后处理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氟盐堆比气冷堆要更有优势,首先是解决功率密度问题。高温气冷堆的功率密度太低,以致其不经济。其二仍具有气冷堆的优势,可以实现停堆的自然冷却。
我们比较关注的2MW液态熔盐堆到2017开建,2019年建成。100MW示范堆则需要等待2030年了。
福岛核事故后,单位一些核电项目似乎都被压住了,虽然设计没停。近期,好像国内核电项目似乎有重启的迹象。
因为不涉及具体项目,只是一个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