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为了健康地丰富女儿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一般要亲自对动画片进行预审,前些时通过了一部2005年的《机器人历险记》,结果女儿看的很高兴,我们全家都很高兴。
这是个很俗套的故事。一个乡下少年,怀揣着对英雄与城市的向往,而英雄却在事业和情绪的低潮,坏人趁机作祟,最后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坏人罪有应得,好人得偿所愿。该片在当年也并没有获得什么太高的评价,在看了制作精致和超级颠覆的《超人总动员》和《史莱克》后,这么一部中规中矩的传统动画,的确有点生不逢时。
但我陪女儿看第三遍的时候发现规矩的东西往往是有着不易被时间锁磨损的生命力。
从画面上看,一群破铜烂铁的机器人与到处都是原滑精致的机器城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开始的我称之为梦想过山车之旅的公共交通系统,其曾经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的物理趣味玩具(模型)的组合应用,简直到了极致——一个以机器法则和人类情感共同运行的社会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至少动画片最重要的元素——想象力,该片并不输于任何对手,后来的《机器人瓦力》与之比较更是显得有点利用感情戏投机取巧。
另外一个重要部分——音乐,更是该片的一大亮点。该片的音乐,无论从类型和时代特征上,跨度都相当大。尽管本人对音乐基本上是一窍不通,但还是非常认可该片,将音乐完全融入到影片的节奏感当中,不仅看的琳琅满目,更是听的如痴如醉。小孩子的节奏感更是被激发,看的手舞足蹈、眉开眼笑。
该片的中规中矩还体现在颜色对比和细节描写上,都是传统动画片的路子——鲜明、细致。当然动作是很平滑的,不像粘土动画那样跳来跳去的。
这让我得出结论:俗套有的时候也可以成为经典,越是普通的元素越是能够附着在人的最普通的感情上流传下去。
《非诚勿扰2》特别沉重,到王朔那个年纪很可能是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老年危机了。看他年轻时候写的那些爱情,惊心动魄生离死别啊。《非二》里面淡得自己都怀疑了。这个年龄心里装的不单是爱情了,估计就是他这个阶段的写照吧。。
葛优那个角色越看越像他自己啊。
我原来以为里面那个是张伯伦
《奇妙仙子和失落的宝藏》,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关于朋友友谊,但是故事非常奇妙有趣,就是大人都能很有兴趣的看完。
美国在儿童动画片方面做得真不错。
看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片子并不多,印象中就只有《最后的莫西干人》,所以这次回顾下他的获奖作品《我的左脚》。
因为早知道是部励志传记片,所以有嚼蜡的心理准备。但我失算了。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的苦难,其困苦的生活背景,仅仅让我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家庭。影片并没突出地描写主人公怎样克服困难,和疾病、歧视做斗争。整个影片我看到的并非孟子所说的天将大任于斯人,而是主人公自身的天赋和使他成就自我的真正的力量——爱!
就个人而言,我家里曾经有不止一位残疾人,所以在这部片子中,爱的主题更能让我产生共鸣。一个正常的人很难想象一个不正常的人所要经受的精神折磨,无论是歧视、冷漠、嫌弃还是怜悯,都会无数倍地在残疾人心里放大,残疾人内心的敏感和坚强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唯一能医治这些的就只有“爱”。
这部片子中,无论是父亲、母亲,还是兄弟姐妹,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弃克里斯蒂,这种出于血缘的“自然之爱”,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要面对经济的沉重负担,周围的歧视目光,照顾病人起居的辛劳,生活中相互之间的矛盾,爱是会磨损的,也是会被压抑的。把这种爱刻画的流畅、自然,是本片最大的成功之处。
无论导演有多么优秀,还是要演员来演绎。我们这两位因此得获奥斯卡小金人的演员也确是实至名归。如果你从不认识路易斯,看本片你一定会错以为他就是那位残疾朋友——夸张变形的脸,含糊的语言,笨拙的肢体动作,你会惊讶而生怜悯之心,而不会觉得矫饰虚伪而厌恶。布兰达.弗里克的出色是相反的极端——平实不留痕迹。一位平凡的母亲,给观众的感觉就如自己或邻居家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承担着家庭的重任,生育的痛苦和危险,抚养孩子的艰辛。特别是刻画布朗太太对儿子心理状态的忧虑时,表现得尤其功力深厚:当自己的儿子有勇气、有机会像正常人那样去爱时,她担心儿子因为并不是正常人受到伤害,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其实是贯穿整个影片的。
当然出场不多的其他演员也都做到了这点,比如父亲、那位医生和布朗兄弟姐妹。
要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正常人去生活,却要时刻面对正常人的不正常关注,这是残疾人最难处理的问题,也是残疾人家庭最难处理的问题,同时也是正常人演员最难演绎的问题。这部影片真的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能做到?我的答案是:爱!这种爱是导演、演员对主人公这样的残疾人抱有的尊重和关爱,而非对其画家、艺术家、作家身份和艺术成就的仰慕。
只有爱能做到这一切,只有发自心底的爱有这样的力量去演绎真实的传奇。
中国电影差距就在这里,煽情到想吐。
不爱自己的祖国,不缅怀过去的先烈,以自私自利的小人之心去怀疑高尚的人格,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可怜那些并不需要他们可怜的真正强者。这样的东西除了垃圾还是垃圾!负责任的讲,CCTV和八一厂最近几年的影视剧,有一个算一个!
上次主动进电影院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得了。上次被迫进电影院是看那个新少林寺,真是苦难的历程。
没有什么比烟和酒,更能成为我泱泱大国文化的糟粕代表了。本片虽然都提及了,但主要谈的还是酒——酒就是从糟粕中来的么!
但这部片子很显然没准备让自己成为糟粕,事实上,尽管没能成为精华,但不成为糟粕这点还是做到了。
本片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让人从头笑到了尾,不管笑料是否庸俗,一部喜剧做到了这一点,就足以可以称之为成功了。本片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看点,就是眼花缭乱的各路明星的友情客串。比起《建国大业》这样的政治主旋律,能做到这个,足以验证主创人员的人缘之佳。
本片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其实都很传统。引发笑料的矛盾冲突和矛盾冲突演化的笑点,都可以从自建国以来各种传统经典喜剧中找到影子,但本人认为,这并非主创人员的思路贫乏,而更像是向老一辈喜剧的致敬,结尾田华老奶奶的出场,我觉得更是验证了这一点。从演员方面看,杨恭如和邬君梅这样的演员演喜剧,没看之前是不可思议的,但尽管不是笑点,两位美女的出场做为一种点缀也是非常成功的。男主角朱时茂的表现一般,他在片中更像一个线索人物,穿起全部情节和场景,而非矛盾和笑点本身。而那位“准女婿”乔任梁的表演则出彩的多。个人觉得,这是该片另一个主线的需要,是为了迎合90后的观众喜好,从手法上来应该算是成功的,至少我这个70后看着不膈应。
但坦白说,本片属平庸之作。首先,主题鲜明但不犀利,充满了世事人情酒文化的妥协,这样笑过之后没有余味。其次,矛盾冲突不激烈,像锅温吞水,给人感觉刚开始就结束了,每个笑点没有高潮。所以尽管可以让人从头笑到尾,但却不能让人笑到肚子疼。可以说,老帽的“文艺范”害了这出剧,作为幽默,它部深刻,作为喜剧,它不够“胡闹”!
本片另一大失败是宣传。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不符合目前电影市场的现状的,也不符合现今国内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我的证据是,我和周围的多数人都没有买票,而是从搜狐免费视频看的这部片子。
比较来看,这是自“疯狂”系列之后最好看的喜剧了,从这点来说,这也算是糟粕中的文化了吧!
老实说,对美国精神的理解,我肯定不如河里的大多数,一是没有海外经历,二是外语太烂。所以以下评述纯粹是个人理解,差错难免,幼稚正常,但欢迎拍砖。
合伙人(The Company Men,2011年电影,并非是描写中情局的电视剧集The Company)在开始更像是一曲美国制造业的挽歌。我个人认为,这部片子之所以能代表美国精神(褒义),是因为它的一下几个特点。由于文笔有限,只好把写材料的框架拿出来,八股一下。
首先,没有怨天尤人。相对一些其他电影里,对美国制造业的萧条衰退找替罪羊的滥觞,这部电影没有把矛盾指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其次,揭露了美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衰退的主因——资本家的贪婪和金融工具的泛滥。
第三,赞扬了中小企业主、失业工人的积极创业和互助精神。提出了美国复兴的希望和愿景。
八股结束。
本片在拍摄上的一个大亮点,就是充分利用了本.阿弗莱克的轻浮单薄的演技,把一个从意气风发一下子摔下云端不知所错、茫然无助的高级小白领的脆弱、虚伪都演绎了出来。
其他的如汤米.李.琼斯、凯文.科斯特纳,他们的演出中规中矩,都尽了自己的本分,但这才是本片选角的关键。这二位都是近年来著名的牛仔角色的代表,牛仔文化恰恰正是美国的主流精神表现。所以这二位的形象容易与角色中的性格特质相融合,使观众在潜意识中产生共鸣,从而认可本片的价值观和精神指向。当然,这里面你能看到很多著名的龙套演员和美剧中的熟面孔。
最后提醒,这是一部少见的男人剧,其对政治、经济和家庭的关系讨论肯定为时尚女性所不喜,故此女性和寻求娱乐、刺激的看家可以忽略此片。
盗梦空间在逻辑上最说不通的地方,就是能源巨子亿万富翁继承人费舍尔在梦里都有保镖,为何在现实中反而没有保镖?能让好几个人不受影响的在飞机上控制他好几个小时。
还有,齐藤既然能把航空公司都买下来的经济实力,怎么可能没能力搞点飞机事故或者爆炸之类的?而反过来,齐藤真要准备搞飞机事故,就不能把航空公司买下来,那样太招摇,只要买通点内部人员,改改仪表盘,搞点漏油即可。齐藤自己也就完全不用也不能出现在那飞机上了。
这样逻辑才通顺,不过电影也就不好看了。
不一样。
老《少林寺》兄弟我看了十三遍,加上后来住院,对街就是电影院,八十年代里面放,外面同期播音,我又整整听了俩礼拜;跟我哥可以把整部电影的台词对下来。
除了开头觉远受戒的时候那古文太难懂了。进行受,不杀生,如今能吃否?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