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百炼钢成绕指柔-大马士革钢,中国宝剑和倭刀 -- 油手好咸
忙了十几天才有空说两句。
倭刀不错,但不必神话之。如小日本之茶道,枯山水,三句半HAIKU, 浮世绘等,传自中土,又有所发挥,但终囿于拜物拘束之匠气,如SUSHI薄有滋味而无大裨益。
DAMASCUS STEEL, 百炼钢是一码事,发展于不同地区而有不同特色而已。
现在玩刀的有收藏的,练武的,DIY的和专业生产的。没什么神秘的,就像批量的MOTOR CYCLE和CHOPPER的意思差不多。
想DIY的,GOOGLE一下DAMASCUS STEEL, 能找到很多信息,书,实践,自产自销的,巴掌大的小刀卖几百刀。各种花纹的刀身。有一个法国佬的网页上介绍自己如何在后院学习打造DAMASCUS STEEL的小刀,很有意思。
现在专业造刀最出名的既非小日本,也非COLDSTEEL,而是一个台胞,陈朝波,GOOGLE PAUL CHEN, 在大连设的厂,汉威,HANWEI FORGE.
但无论现代工艺多牛?拢?像勾践剑这样的宝物也很难复制,不过听说有人成功了。没看过勾践剑身花纹的朋友赶紧找照片开开眼。倭刀比中国古剑正所谓马掌柜碰上了冯掌柜,差得不是一点!!!
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距春秋时代楚国别都纪南城故址七公里)
。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
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
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
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战国策?赵策》记载,吴、越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F”;《越绝书?宝剑篇》也记有名剑鉴赏家薛烛对越王勾
践的“纯钧”宝剑评论说:“手振拂,扬其华,淬如芙蓉始出。观其钣,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
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职冰释。……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一物”。而《庄子?刻意篇》则云:吴越之剑“柙而藏
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其身价之重自不待言。
根据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等有关专家进行的科学测定,越王勾践剑的主要的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
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
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1973年6月在日本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时,这把宝剑和东汉的银楼玉衣都是其中的精品,郭沫若先生在展
出前,专为勾践剑和银楼玉衣题诗一首,诗云:“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搂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并指
出“剑铭自作,实赖民工;衣被王躯,裁成对革。创造历史者,并北英雄帝王,乃是人民工匠。
国之重宝――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出土之后,仅于1965年底及“文革”初期,在湖北有过短期展出;
在九十年代末之前的三十多年间,该剑在国内一直是“藏而不展”的。直到1999年4月,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夕,越王勾践
剑先是运抵首都北京作短期展出(1999年4月15日运抵北京);1999年国庆节后运回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
我记得我以前看过报纸说日本摔过一个,然后那个日本小姑娘在地上长跪四个多小时不起来。
貌似在新加坡又摔了一个,被湖北省封锁了。但是。。。媒体无所不能,当年新闻标题《不是国宝要出国,而是“活宝”要出国》“出土20多年,数次飘洋过海,最终难逃劫难,……惨遭损坏。”
爆出受损后,官方给的说法:剑刃部有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伤痕。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对勾践剑的受损情况作 出的正式结论是“轻微损伤”。
据说是卡到有机玻璃了——还是没有机玻璃强悍。
以上纯属道听途说,有准确消息的请纠正
前几年,就不清了,08年吧,还在军博看过勾践剑和夫差矛,好像没有损伤。
而不是同时期的其他的宝剑?
青铜剑吹得再神它也是铜铸造出来的,不结实,勾践这么大一国王有几十上百口剑轮番捅人很正常,况且剑也可以当作装饰品,礼品使用,越国人铸剑又很拿手,不知道有多少剑上有勾践的名字呢.
真正的大马士革材料早已绝迹了, 现在人做的只是个虚名而已。 越王剑确实很不一般,在博物馆近距离观察过, 寒光凛凛的感觉。 最难得的还是千年不朽, 要说青铜铸造的工艺, 湖北博物馆里的令人叫绝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越王钱只能算个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