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南泥湾和军队经商的差别以及毛、邓军事路线的差别 -- 达雅
LZ已经拍错砖了,这趟就服软吧。开辟第二第三战场来不及了。
在晋绥根据地,陕甘宁是做中转的。所以后来要把坐镇晋西北贺帅调来协调两个根据地的贸易。要不贺帅一个军人凭什么做财经的主任,还当陈云的上级。
征粮方面则是以增强劳动强度,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方法减少边区老百姓的相对负担,比如原来生产170万石,征粮1万,下一年发动集体劳动,生产190万石,征20万。
食盐不怎么赚钱,搞不好还赔钱,主要用来换外汇和物资。
有证据吗?
首先,全国那么多军队,有走私机会的有多少?
其次,普通商人经商就是经商军队就是投机倒把?
第三,以共产党多年教育的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经商和解放前以农民为主的高级将领都要经过延安整风的抗日统一战线为主体的经商,到底哪个是主流哪个是支流?
贺元帅是这方面的大行家,呵呵。
不过不要苛求边区。当年驻扎上海的国民政府,也是两个主要财源。一个是海关的外国货物进口税。一个是烟土走私进上海。
军队经商是否有赎买"政策支持"的考虑值得考虑
贺龙发动晋西北运输土特产来支援陕甘宁边区的出口。1942年边区自产特产并专门代销晋绥的特产,不但解决了当年的财政困难。还盈余了……《论抗战时期贺龙与陕甘宁边区的财经调整》
另外大青山是不稳固的游击区,而且由多方控制,所能出产的也不过是大青盐和特产罢了,大青盐变现不现实,用什么支持的边区自然可想而知
他把师供给部陈希云和范子瑜两位部长分别派到晋中和晋北,要他们到敌占区去筹款。结果,收效甚微。贺龙又派范子瑜去大青山地区筹集物资,卖到敌占区和国统区去换取晋西北急需的资金。1940年下半年范子瑜第一次上大青山,变卖了筹措到的物资,带回三四十万块银元。这时,延安的党中央机关,经费也极为困难。军委参谋长叶剑英、后勤部长叶季壮打电报向一二○师求援。贺龙把陈希云、范子瑜找来,让他们看了延安发来的电报,然后问:“你们看怎么办?”两位部长心里想,好不容易弄来的这点钱还不够晋西北急用呢!可是,首长问话岂能不答。范子瑜只好说:“请老总裁定吧!”贺龙又问:“你们从大青山带回来多少钱?”范子瑜说:“三四十万块银元。”
甘泗淇、周士第说:“老总,你决定个数字马上送去吧。”贺龙衔着烟斗沉思片刻说:“你们从中拿出三分之二连夜送到延安去。”陈希云着急了。眼下晋西北急需用钱,送走那么多,自己怎么办呢?他马上说:“老总,我们部队还没有过冬的棉衣呢!”贺龙看了他一眼说:“你要头,还是要身子?”
在他看来,支持党中央,支持延安,是义不容辞的任务。范子瑜一共上了3次大青山,每次回来,贺龙都要让他给延安送钱。整个抗战期间,由贺龙决定从晋绥地区向延安送了多少钱,己无法统计了。——《贺龙传》
广州革命政府时期特产税就约占政府收入的6%,宋子文则提出:“广东财政收入除关税、赌税、捐项外,只有在鸦片烟方面可以得到一笔收入。……这里的烟大半是由滇、黔两省运经广西到来的,广西靠广东的销路,广东靠广西通运,应互相关照,才能够双方有利。”
后来蒋校长也是继续征收特产税至35年禁烟,全面停止大概要到40年。特税的一个重要税点在汉口,重要的中介是农民银行,全部特产收入约2/3000万元。上海的走私基本上由帮会控制(如三鑫公司),从我看到的资料国民政府并没有多少抽头。
有人自我感觉太好。
要不就是和薄三一样,哗众取宠。
不然谁会聚集一伙人穿一条裤子?团伙啊。
贺龙老师草根出身,年轻时候就是武装贩卖私盐,所以比其他书生要实在。
另外费正清的中国历史里面谈到过国民党贩烟进上海的事情。基本上是党控制的黑社会(政府背景NGO,呵呵)走私,明面上稽查,其实是干掉竞争者而已。
贩卖的可不止是私盐。
“他十岁就一个人去涪陵(涪州)办鸦片烟,一买就是几十担,一来一去千多里路,沿途都是土匪。还到过贵州去贩马,总是百十匹的买;放到辰州去卖。一直把赚的钱玩光了才回家!”——史文恭
一担鸦片的话大概是1000-1200两,办这样大宗的货单单勇武是没用的,少年贺帅的后台怕不一般。另外涪陵是当年川东鸦片总枢纽,就如百色之于广西一般。只不过现在人们只记得榨菜和起义了。
民国来讲军阀烟税抽的很厉害,可以达到财收的40—50%,冯玉祥、李宗仁、唐继尧、龙云等人都要靠它,阎锡山早期禁烟,26年后管不住也就放开了。唯一严谨的是偏处西北的马家军,因为教规的原因回民基本不吸烟,但对于汉民种植、吸食鸦片三马是不管的,因为可以抽税。相对而言中央国民政府还是比较羞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