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掌握细节的人总会赢——2011年新年随笔 -- 马前卒
真让人自惭形秽
也可能看论文看太多,脑袋糊掉了
哎呀,一想到真的迈到30这个门里了,真是很茫然,怎么这么快,这么快就老了
整个文章看下来,督公是在标明统序啊。
玩笑玩笑,督公莫怪。
不过认真的说一个事情,网络上对一些事情的重新思考,从一个比较小的圈子开始向比较大的圈子的趋势是从2005年开始的。至少我印象如此。
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如果真的如同LZ分析的这样简单,社会革命是很容易,但是总感觉在什么地方有些缺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真正把认真对待细节当成一种方法论来对待的,才能成为掌握细节的winner
比如说,现在很多理工科的硕士博士在学习中都要做很多实验,这些实验里面都要收集到很多实验数据,然后得到什么实验结论之类的。有的人只是把这个当成自己人生路上或者职业生涯里面一个不得不经历的东西,没把实验中的认真对待细节的科学态度当成自己应该遵循的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或者说已经先入为主的接受了其它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之类的,这些人的科学素养就很低。
举个例子,某次我遇到一个传教的让我读传教宣传品《游子吟》(估计河里很多人都读过吧),这个宣传品的作者好像是个搞生物的博士还是什么的,像他这种天天接触科学的倒还很自以为荣的现身说法说像我这样搞科学的都信教了,那不管什么教育水平的都应该信。他说他有次做实验怎么做都不顺利,结果一向上帝祈祷了之后就做好了,说这是信上帝得福报的神迹。像这种人因为自己的世界观已经被洗脑了,所以他在政治上肯定不会去掌握细节,而只会基督教的意识形态给牵着走。还有很多信轮子的高学历人员也是这样子的。
当然我接触的很多学理工的同学也是因为学习的原因而认同了掌握细节这种科学精神,有的还把这样的科学精神带到了研究历史和时政的领域中,他们不像历史虚无主义者那样完全放弃揭开历史真面目的努力,而是把史料当成实验数据一样去伪存真去粗求精(当然文科和理科差别还是很大的,不过从重视细节这点来看是相通的)。我觉得河里的很多大牛都是具有这种重视细节的科学精神的。
而文科生出身的一些同学也要和学理科的那样分开看,也是科学素养、对细节的重视参差不齐的。其实文科生里面也是有科学素养很好的同学,比如说经常做社会调查从社会取得第一手资料那种同学,或者是研究历史很注重史料的同学。不过我觉得正是因为中国对科学素养教育方面的缺失,才让袁腾飞之流这样的文科出身的人受网络的追捧,让他们这种没有科学素养、根本没细节没干货的东西大行其道的。
掌握细节这种方法论,不仅是左派,而且是全民都应该去学去掌握的东西
好文,不过即使是西西河,估计多数读者也未必有耐心读完,青年或新人需要的是更简练和具体的指导,文章核心意思是知道应该做什么,也要知道怎么做并且勇于去做才能实现目标,不过在行文的时候似乎犯了同样的毛病,任何复杂的东西,难免在传播时候产生牛鞭效应。不分左右,好人都会有同一个具体目标——如何巧妙的清算既得利益者的原罪?
笨狼建议是积极推动多余房产梯级累进物业税/thread/3170683笨狼认为——任何大事想要做好,一是用简单的办法把复杂的事情搞清晰,确认方向正确;二是有限投入前提下调动更多资源,组织管理得当;三是激发参与要素尤其是人的积极性,确保简单有效的多层监察。
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最有效的就是群众路线,楼主对左翼青年不足很清醒,但如何改进却很糊涂。群众路线从来是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建国离不开,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关于群众路线的阐述很多,笨狼认为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论述最精彩,旧文《倡导重庆路线,规范“重庆模式”》节选了几段,长了点还是看链接吧——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216640
社会不公正,让青年认识到自己利益所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专门写了篇踩着组织出人头地,收藏者多传播者寥寥,最得力的反而是某蹩脚的小说选入,当然这样剽窃也是好现象。链接——
http://www.talkcc.com/article/2616795
楼主见识很高,欢迎就笨狼对左右和革命的理解批评指正——
明分左右辨善恶
http://www.talkcc.com/article/2588031
抵制革命首先要理解革命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2582065
至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工业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前三样主要看中小学基础和兴趣,走上社会对管理学、经济学的认识主要看野心,真的野心勃勃干且敢于奋斗,不可能不涉猎,而且实践中得来的往往比大学老师认识更好。工业技术更多看机缘,其次是兴趣,相关企业子弟,相关专业,无意有意的接触都很有用,不过很多东西只看理论书没什么效果。
so 没啥看法
他是不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官方“唱红”给中下层带来的机会
我是社会主义者,但不是共产主义者
翻过《资本论》第一卷,后面的看不下去
马恩更多是理论,而且感觉过于拖沓,可能读的时候太早不能理解
列毛除了理论还有实际,而且后来者居上,也更贴近现在,青年时间精力少,先看列毛更好
的门槛。
全民,甚至大部分人理性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奢望。更甚,理想状态下的理性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呵呵。
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中,有人如此评价学生运动,年轻人,20多岁,没娶媳妇,火气大不是,爱闹腾不是,由着他们去吧;过几年,结婚了,生孩子了,就本分了。
20多岁本来就是叛逆的年龄,这没什么奇怪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学生时期都麻木不仁的,多半最后也没有什么成就。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激情。为了维稳,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禁锢思想。培养出来的顺民都是八面玲珑的不粘锅,但也毫无担当。
薄本来就是形左实右,没必要和薄来比较。
再过10年,你再看自己这个帖子,估计也会认识到这一点
现在才知道马督工原来比我小,属于80后。
马督工所说的左翼小组,我见过,而且参与过。我记得很清楚,时间1991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日子不是有意选的,只是凑巧),地点在学校图书馆的某个小阅览室里。七八个满怀理想的学生娃娃,要研究什么是共产主义。
学校里面不少老师都知道这个小组的存在,不过我们从来没有遇到学校方面的阻力。第一,我们的活动没有违反校纪校规;第二,参与者的学习成绩,客观地说,属于我们学校的顶尖水平。在中国,好的成绩往往是自由的护身符。相反,学校提供了不少方便,比如让我们可以不受数量限制到图书馆借书。
应该说那时还是挺认真的,不过学生时代的认真,到了高考之后,也就随着人员的星散而随风飘逝了。给自己留下的积累,大概就是那时候狠狠地读了两年马恩毛的著作。虽然当时能理解的有限,但是日后咀嚼起来,还是很有回味的。不过学习的效果,对我而言却是很有喜剧(悲剧?)效果的,就是让我相信了,我生存的时代,还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时代,而中国的转型,可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支柱之一。
向马督工献花,同时纪念自己曾经的纯真年代。
至于他现在试行的户籍转换政策,有很多强迫的成分存在。将来是好是坏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