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又闻邓丽君 -- 晨枫
通过歌声来表达男欢女爱还真是人类的本能。
应该是情歌了吧?听着就觉的那是一群毛子喝伏特加喝高了,在扯着嗓子喊呢。
还真算不得情歌,军歌还差不多。要说情歌的代表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都不错,讲相思和送别的小路也很好
再有就是苏联人的爱情和他们的身材一样属于粗线条,细腻的东西有但是不多
过去左派杂志《中流》说她是特务。我对于左派没有好感,不过对于有这行第二职业的艺人也没有好感,特别是联想到白公馆渣滓洞。
上次朋友聚会。有人介绍了谷村新司。这个日本人的很多曲子,都被港台歌手重新填词使用。就包括邓丽君唱过的“星”。
久了就会肉麻
70年代末太小。说说80年代初期到中期。
当时知识界鼓吹全盘西化的不少,偶尔有个别声音说要学两党制把国民党请回来竞选,这个还是强调要学美帝的两党制。所以要全盘西化是真,学习国民党继承中华文化是没有的。
至于比中国大陆经济发达,不光台湾,欧美大多数国家都比中国发达。要学习还轮不到台湾。况且国民党在大陆前科是在不好,就算常凯申怎么样不坏,1金圆券对300万法币都是常识。我们都看过白公馆和渣滓洞,到了八十年代,江南因为写了《蒋经国传》还被暗杀。
另外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台湾不过就是美帝的棋子。当时中学生都能看出来。里根上台时候信誓旦旦要扶植台湾(80大选里根当选我很郁闷了一把),结果反而是他任上中美关系发展最大。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中国队和中华台北队入场都是同一个曲子《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还有柏杨《丑陋的中国人》,里面大多数比较的还是台湾人和日本人比怎么丑陋,经常里面插上一句“大陆尤甚”。不过在他眼里,台湾人也不怎么优秀。
所以当时俺对台湾还是不怎么看得起的,虽然人家人均钱多。有几个正面印象,一个是航空知识看到台湾一个空姐为了救乘客烧成重伤,一个是电影《汪洋里的一条船》,其他好像不多了。
实际上,解放到文革也没有多少靡靡,只是没有文革中间那么极端而已,所以邓丽君实际上对老年人复活了一个时代,对青年人引入了一个时代,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她的影响是巨大的。说道歌手的第二职业,Bin Crosby还是黑手党的人呢。
很多人? 那是城里人,还得是有资格分饼的城里人。 好像多知道一点什么,其实也没知道什么。
乡下人连台湾在哪里都不知道。听的是唱机,小邓的歌也许耳朵里张过,名字大多数人肯定是不知道的。 没道德没知识的,也就分不出好坏,感受不到道德力量了。 老共那时没对乡下人造太多孽,积的德还没败光。
吃过谁的饭就念谁好唄。那时候乡下吃过国民党饭的算不上多数。 不然大众怎么都是后知后觉的呢。
如同您对贝多芬的死忠夸赞肖邦多么不同凡响一样
其实邓丽君的歌曲反攻大陆之后不久,李谷一阿姨模仿她的气声唱法演绎了那首著名的且引发剧烈争议的“三峡之恋”。李谷一的演唱功底自不待言,但仍然替代不了邓丽君。再后来,日后贵为歌坛天后的王菲也曾模仿过邓姐、翻唱过邓姐的旧歌,再再后来是许茹芸...但平心而论,无人能够替代邓丽君。李谷一在声线的厚度和力度上明显优于邓姐,王菲声线上的金属特质以及空灵气质也是邓姐所没有的,但邓姐如水般的绵软柔长和某种无辜的淫侈堕落,又是那两位顶级歌手所没有的。许茹芸得到了邓姐的绵软柔长,但太过了,没有邓姐的跳跃感,所以太闷了。说到底,邓丽君、李谷一、王菲彼此之间都是完全无可替代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卡秋莎其实是个赞颂苏联军队在远东揍日本人的歌。
战时歌曲里细腻的不少,比如青色头巾和在阳光照耀的草地上。
曲风细腻的苏联、俄罗斯歌曲从战后到现在的都有,比如现在俄罗斯工厂组合的歌曲。
唱的《山楂树》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