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内家拳劲的思考 -- 热血龙魂
内家拳劲的思考 (我也替钻裹践贴)
下面这个东西是自己练拳的过程中瞎写的,想到哪写到哪,所以文理都不怎么通,就是块砖头,大家把自己的玉抛出点来吧。
武术修炼过程中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用肩颈拙力。武术最本质就是格斗术,格斗是必然用力的。但内家拳是不尚拙力的。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都是肌肉用力,区别就在于用力的方式和部位不同。
常人的方式是抡拳头,也就是俗话说的两膀子力气。这种用力方式做功的是大臂和小臂的肌肉,需要颈、肩、胸背的肌肉缩紧,隔膜上提,胸腔蹩气,为胳膊用力提供力学支点。这样下半身的力量发挥不出来,形成梢节拖着根节的发力方式。内压集中在胸部,自我感觉是胸部前挺、抽紧,挺脖梗项,做拳时坐腰挺胸,起腰拔胸,腰脊是软面的,没有弹性挺拔支撑之力,极易造成各种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再求争力,实际只是大臂和身体(胸背部)僵硬的对拉撕扯,身上的肌肉极力收紧,才能给大臂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如同老式坦克,必须停下来,才能发炮。
这种时候练习者会感觉自己很有力,上半身的体感很强,但一打倒人身上,马上感觉力量放不出来,没有杀伤力。对方只感觉被推了一下。老话叫力气捆在身上了。
这种用力方式还会造成中节(丹田)发空,上下身脱节,身体没有主动运动,完全是靠迈步,让大腿拖着身体动,单独做拳时,要靠有意识的趟泥、跺、震脚等方式凑整,实战时,别人一用截腿,自己马上感觉别扭。而且根本不可能出现像鬼魅一样飘忽、野兽一样协调的身法。
真正的内家发力,内压集中点在腹部,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腰腹肌均衡收紧,内压增大,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
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两腿的筋被抽紧,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这样练下去,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为止,就会出现《神运经》上的飞腾之功,或叫轻功。
所以,形意常说没有腿,或说叫暗腿,或说出来步就会使腿,就是指开发出这种力量之后,贴着地走就是步,脚一离地就是腿,力量来源于腰际。所以有前辈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换。
但这种用力方式,对身体的综合要求极高,首先是周身筋膜(胸背腰腹裆胯)的拉伸量,再有就是骨节间关节囊的韧性强度,要达到内在的骨架贯通。隔膜要下沉,裆胯要上翻,腰椎要拉开、后倚,形成丹田的中空内实,就像两胯之间夹了一个充足气的大皮球,这个球又抱着肋骨。这样髋关节,腰椎的运动才会有可支撑,力量才能上肩背,贯四梢。身法运动才能涵上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太极拳基本上也是这些要求,但还是有些区别。太极拳讲的是弹簧劲,转轴身子,螺旋招。
弹簧劲,是说所有的劲使出来都和弹簧一样,越压越强;同时总留有余地。你想象一下自己的两条胳膊换成弹簧跟人打,是什么情形。转轴身子,是说身体所有的关节都是转轴,你想象一下把所有的关节都换成转轴,那么任别人怎么打,都象打在滑轮上一样,一滑就过去了。螺旋招是说,太极拳不靠着抡胳膊,而是靠招数的螺旋路线来增加出招的力度。
太极讲究所有的劲都是发自脚,传自腿,调整于腰,至于肩肘,出于手。其实这些已经都不是什么秘密,在公开的出版物,包括在河里已经发的许多帖子上都可以轻易得找到。但是,这个东西是自己领悟的才行,而领悟则需要你身体已经达到了那个程度,也就是说你练拳已经下到了足够的功夫,加上名师的指点。功夫功夫,不下功夫,哪来的功夫。
我小师兄练功十年,都只敢说刚知道了点皮毛,我也就是离着大老远瞅了一眼。凭自己的感觉瞎说罢了。
难得故人还记得学生微名,荣幸之至!龙城兄久违!
还有李小龙的发力方式是否和形意有共通之处?
小弟在各个武术论坛始终只是潜水一族,看看各路大侠谈武论道,我这个无缘习武之人,也能略微领略一下中华瑰宝的神韵,心中无限向往啊。
一不留神万维关了,能够在这里见到龙魂兄真是荣幸之至啊。这坛子的风气淳厚方正,可惜练家子不多,龙魂兄这一来,还请多多盘桓啊。
龙城兄定是好武之人无疑,提起武术师缘,小弟的师缘也比较传奇,现在回想起来,还自觉是师缘天定。题外的话就不说了,人不亲艺还亲,大家多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吧!
万维的关闭,我一样痛心,一个论坛的繁荣壮大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个曾经努力过的人都会为它的消逝而感伤。自万维关闭之后,现在许多专业武术论坛的风气都不端正,已经背离了武术的真谛,成为了名利场所,为我之不喜,这也是我长时间戒网的原因之一。好在通过朋友介绍来到西西河,希望能够通过这块园地,把内家功夫这门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介绍给大家,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朋友师长指正!!!
韦兄问到李小龙的发力与形意的区别,小子我眼高手低,胡说几句吧。追求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将人体最大极限的攻击力释放出来,这一点完全一样,不但只这两门功夫,天下所有武技皆是如此,这就是水风兄所说的万流归宗,小子平时爱说:“殊途同归”,是为此意。不过从修炼方式看,李小龙先生的修炼方式,偏重于外壮,就是武林俗语:外练筋骨皮。而形意练法偏重内养,由内导外,先求自身超级强悍,后求克敌制胜。这就是登顶之路异,殊途同归。不过,小子妄言前辈,小龙先生的修炼方式,比之传统咏春拳更偏重于外操,对身体的消耗磨损过于激烈,可能适合于身体天生强悍之人,对于体弱之人,不利于身体健康,究小龙先生英年早逝,可能就是此因作怪。我师兄钻裹践的《阿钻心得》对于武术格斗和养生的问题多有论述,小子就不多谈了。
韦兄还谈到太极、形意、八卦和大成的区别,小子妄言一句:这四门功夫几乎就可以等同了。形意劲整、八卦身活、太极空灵,各都特点,前辈武术家都三拳兼修,为求技艺大成,我们后辈小子,比才智刻苦都不如先人,更应该博采众长,不拘门户。这也是孙禄堂先生创孙氏内家拳三拳体系的用意,我的祖师爷李旭洲先生也讲:本门功夫要练出太极手、八卦步、形意劲,方可自称拳师。不过旭洲先生不传三拳套路,只将三拳精髓融入宋世荣宗师宋虎臣祖师嫡传的宋氏形意拳架之中,只习一拳既可。呵呵,方便懒惰如小子我这样的不肖后人了。
水风兄说的好,太极形意在初期修炼方式中确实小有区别,这就是侧重点的不同了。大成之后,已到拳无拳、意无意之境界,也就无所谓什么拳了。
水风兄说只是远远望过是太过谦虚了,小子也是旁观而已,属于眼高手低还多嘴,让水风兄见笑了。内家功夫,越练越觉得自己空,水风兄如此谦虚,看来已入大道。小子练了些须时日,加之懒惰,至今方清楚自己该练什么,惭愧惭愧。
开个玩笑,以后还请龙魂兄多多赐教
先谢谢了
觉得杨家的十三级台阶如何?
玩笑玩笑.
总觉得以前的内家功夫说的多,做的少,神神秘秘,推广方面做的工作不够.我总是觉得,好东西是一定不怕拿出来展示的.
还望大侠多多出手,咱外行,看热闹,捧个人场还是可以的.
子兄不要着急,待小子慢慢道来。
内家功夫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支瑰宝,常常为你我这些好武学子所推崇。但是,正如老兄所言,内家功夫在推广方面做的非常不好,这也是非常尖刻的现实。小子就自己所见分析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内家功夫极其重视真传的重要性。一些拳师虽然号称所习为内家,但是因为传承不完善,使得其功其艺达不到其所言的标准,故有说拳大师的产生。这些大师往往没有系统继承内家拳学完善的体系,其突出特点就是格斗能力的丧失。
二、传统内家功夫传授的保守性。正如小子所言:内家功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支瑰宝。得了真传的拳师,都清楚内家功夫的妙处。知道内家功夫的宝贵。拳谱云:养就丹田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老拳师们当年为了学拳,其付出几乎是不能用有价货币来衡量的,所以,艺成之后,更觉其宝贵,故有法不轻传之说。当然,这也是中国传统功夫界千年来的风气使然,不能怪其中的个人。
三、传统内家功夫的隐秘性。内家功夫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其中受隐文化的影响尤其强烈。有真功夫的老拳师,往往习拳课徒自娱,不求名利钱财,甘于隐逸山林,老死乡里。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有真本事的拳师不出山,没本事的武术混子到处跳。使的许多好武的学子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没有真功夫的武术骗子,这些骗子往往名气很大,教拳收费很高,学子们耗费时间花费金钱,经数年却一无所成,最后以为真功消逝、功夫是假。此现象其害大矣!
我拜师也是天定的缘分,打拳踢腿十几年,功夫越练越差,后来不知如何被老师看中,压了几次劲,擒了几手,突然一下开了窍.现在看人只看手,发力尽从腰腹,渐入明劲的境界.
我老师也是个内心极骄傲的人.我跟了他两年,他一点功夫都没露过,每天风餐露宿街头,熬铁线字花,卖中国小商品,供养在国内的一家四口.其实,光市中心就有两三家拳馆:刘家拳,吴式太极第五代传人等等.他每次言及,极为不屑,谓之:丢祖宗的人.直到有一天,十几个印巴鬼崽的小帮派哄抢他的小摊,我老师忍无可忍,把那十几个牛高马大的印巴鬼崽一个个擒得瘫软.我才目瞪口呆地发现,一个才一米六几的高手就在身边.我和他住在同一屋子里两年,他还天天给我做饭,扫地,傻喝喝地看我玩电脑游戏.我还经常端个知识分子的架子教训了他好多次.
真不知道谁更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