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萍水系列之“玩命”邱永铮 -- 萨苏

共:💬89 🌺76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萍水系列之“玩命”邱永铮

海军少将张招忠,那可是当兵当老了的,看见邱永铮的动作竟忍不住眉毛上挑,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反应是集体性的,除了张将军,在座众人无不如此,如果不是坐在椅子上,只怕老萨还会表现出一点“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意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环球时报》记者邱永铮 – 当然,是右边那个

以嘉宾身份参加节目的邱永铮,没轮到发言的时候坐在那儿不声不响,老实巴交,满目憨厚,怎么看也不象能让一个将军感到危险的人物。

没办法,参加那期节目的几位,多少都跟军事沾一点儿边,就算没见过枪林弹雨,也好歹知道什么叫危险。

其实,当时老邱也没说话。

问题是,这期谈战争的节目里,正在放他的录像。

只见这个满目憨厚的家伙,正在一个岛上,对着某个钻进地里的大家伙指手划脚 – “这个火箭弹应该有五米长……它没有爆炸…… 韩国方面说延平岛上已经没有哑弹,但是我们却在这里找到一个……”

在这样近的距离对着一颗没响的玩意儿比划,哥儿几个不由得对这位话不多的哥们儿暗挑大指,深表崇敬。就在此时,画面上这位跨前一步,抓住那发火箭弹的尾巴,开始左右摇晃,嘴里嘟囔着:“……露出地面的部分有一米多长,估计里面还有炸药……”

大家集体咽唾沫的场面,就发生在此时,看着老邱在屏幕上口说指画,有人轻声道:“天,他不怕把这玩意儿弄响了吗?!”

看老邱在录像中的表情,似乎没有我们这样恐惧,反而带着一点儿……兴奋!

邱永铮是《环球时报》的战地记者,虽然萨也算该报的特约记者,却是一直没有和老邱打过交道。这第一次见面,老邱就给了我一个“悍不畏死”,“胆大包天”的印象。

节目下来,和老邱同路,发现永铮过个马路都要一慢二看三通过,完全不象是那种混不吝的人物,忍不住向他打探当时情形。老邱听了半天,才明白大家的误会,连忙摇头苦笑,说不是这样的啊,那颗哑弹发现后首先叫来了韩国军队的人,去拍摄时已经解除了危险,他的意思是可能韩国人还有没弄干净的炸药残存在弹筒里。

中国战地记者出任务的时候是有点儿罗伯特卡帕的风格,但真上了战场,可不会自己找不自在,那里的危险是无所不在的。

一路走着,老邱给我讲他在阿富汗的经历。

老邱到坎大哈当作战地记者刚回来,写了本书叫《跟着美军上战场》,据说销得不错。不过,萨要是下次见到他,会建议他把书名改成《目击美军上战场》,不然,塔利班外语不好,理解成《环球时报》为美军提供游击专家,还不把咱的记者“一块儿地统统打了”?

照老邱说,阿富汗美军打的仗,简直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比如,美国兵要是回了兵营,从饮食到上网,从娱乐到商场,一切都和在美国本土全无二致。美国人生生在荒野里建造出了一个个如假包换的“小美国”,只有走出兵营,才会意识到这是在阿富汗。当然,这得花纳税人多少钱,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至于打起仗来,弹药如泼水,呼叫之后直升机必须五分钟之内到达呼叫人员的头顶,更是让人难想象的高效率。

“可是,这一仗美国人根本没法打赢。”老邱说。

原因很简单,塔利班根本不跟美军打阵地战和运动战。每天放冷枪冷炮,对阿富汗政府军进行渗透(甚至策反中情局的阿富汗特工),用路边炸弹和地雷进行袭击,才是他们常用的战法。美军对这种完全不对等的打法很难适应。

一天, 老邱他们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跟着一队美国兵采访。带队的一名美军中尉和他们已经熟识,大家边走边聊。

走到一个葡萄园的前面,中尉说前面是巡逻区了,记者等一会儿再跟进。

坎大哈周围到处是葡萄园,这里是塔利班的乐园。阿富汗人和我们种葡萄的方法不同,他们不搭葡萄架,而是堆砌一个个的塔墩,让葡萄攀援生长。这些密密麻麻,仿佛非洲白蚁山的障碍物让美军MATV战车(据说这种车十分安全,至今还无人在车中阵亡)无法进入,直升飞机在空中也只能看到一片绿色,如同睁眼瞎。巡逻的任务只能由步兵承担。

美军开始向葡萄园里前进,记者们正要跟进的时候,忽然听到前面“轰”的一声巨响。

众人纷纷扑倒。

混乱过后,老邱等人冲到前面一看,只见那名带队的中尉,已经只剩一条腿留在那里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健壮,职业,年轻,只“轰”的一声就剩下了一条腿……

看老邱回忆起来依旧用力闭眼忍住恶心的样子,萨生生把“这个中尉除了一条腿,其他的部分呢?”这句问话给掖了回去。

这,就是塔利班路边炸弹的杰作。一名路透社记者激动地拍了一张照片,当即被已经有些歇斯底里的美军抓了出来,立即用飞机遣送离开阿富汗,并永远取消随美军采访的资格。

“他不是有防弹衣么?”萨嗫嚅,随即想到,当地报道,塔利班的路边炸弹,连悍马车都可以炸成钢铁垃圾,防弹衣….萨摇摇头,打消了寻根追底的欲望。

老邱说,这样的炸弹,当地亲塔利班的农民去葡萄园干活,顺手就可以安一个。

老邱说,当地人对中国比较友好,但是,你穿着防弹衣,戴着钢盔,谁知道你是中国人呢?

老邱说,就在美军兵营周围,每天都在战斗,枪声不断。

“刚才他还在和我们说话呢,那是我第一次直面一条生命的突然离去。”老邱叹息,“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就够了。”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误读了老邱,战地记者这个职业,可实在不是什么浪漫的行当。

[完]

老邱旁白:我不过是拉了拉火箭弹的尾巴,有那么恐怖吗?

众人旁白:主要是反差太大,您要是长得跟张绍刚同志似的,别说拉火箭弹的尾巴了,就当场拉手榴弹我们都不会觉得新鲜

关键词(Tags): #坎大哈(当生)#邱永铮(当生)#环球时报(当生)通宝推:喜欢就捧捧场,鹦鹉螺,znxf,嘉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花!

萨大要注意休息啊,又是这么晚发帖

美军在阿富汗不过又是一个苏军而已,当年连英俄两大帝国都没征服的地方。阿富汗的历史垃圾堆里躺满了帝国们。

不用说阿富汗的葡萄园,就是咱们的葡萄园也危险的很,有一次我去平度大泽山农家乐吃架上的葡萄,进去之后得跟着主人得脚印走,不然就得倒霉,因为陷阱机关地雷众多,出来一问才知道,这一片当年就是搞地雷战的地方。

家园 老萨看来作军迷不够格~

呼叫之后直升机必须五分钟之内到达呼叫人员的头顶,更是让人难想象的高效率。

这个效率,高则高矣~ 然而,让俺想起几十年前的一句话:美军离开公路就不会作战了。。。现在呢,看来美军离开直升机5分钟的航程就无法作战了。要知道,一个不会挨塔利班迫击炮弹的直升机前进基地,比起一个不需怎样维护的公路网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战术与成本上的优势。每一个区域随时保持一架直升机在天上巡逻?即使美军也做不到:曾有一个战例,说的是一个海豹啥的突击队被包围在一个山顶上,20几个(?)小时得不到直升机的增援,说明美军直升机覆盖的范围,还远远达不能满足需要。

家园 我也有所疑惑

但邱先生讲是因为美军执行任务的路线基本是预先计划好的,所以发生战斗应该在直升机控制区之内。

家园 这么说的话倒是有可能

事前在相应的空域准备好直升飞机随时支援。

海豹执行的很多是秘密任务,不通知其他部队,所以反应要慢。

家园 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美军没办法打胜就在这里,美军的活动区域受限于直升机的活动能力,怎么可能对阿富汗全部领土实行有效控制? 看来比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处境好不到哪里去。。。美军的直升机,犹如日本鬼子的炮楼。。。 所以他的那个“效率”,没什么真的价值~

家园 想了一想,明白老萨在想什么了

老萨是在想自己的行文上有没有漏洞。。。这个倒没什么,只不过那个“效率”二字,有可能引起误会,误会为美军直升机在阿富汗任何一点都可以在5分钟之内到达~ 不过,我猜这个“效率”二字,不是老萨的原创。

家园 关于阿富汗战争

有一本书叫Apache,英国陆军前阿帕奇飞行员Ed Macy写的,讲了很多阿富汗英军的事情,估计美军也相似。他们基本上已经不敢在地面用车队补给了,都是用直升机。开始时,他们还有前沿哨所,后来紧缩了,怕被塔利班零敲碎打干掉。但直升机也是像做贼一样,偷偷行动,尽量不给塔利班打伏击的机会。美军、英军在阿富汗是自己蹲进自己的监狱里了。

说道直升机控制区域,有一个美军排级哨所,加一个阿富汗连,遭到塔利班围攻,直升机救援不及,阿富汗连全军覆没,美军排也死得差不多了。这之后,美军哨所也紧缩回来了。

家园 曾经有一个阿富汗国民军在媒体上抱怨

那帮美军兔崽子,直升机来救人的时候只带他们美国人走,至于他们就扔下不管了。

伪军也不好当啊。

家园 建议观看Restrepo

这是有关美军在阿富汗名为Restrepo的一个前进基地的纪录片。对了解美军的据点和扫荡战术及其实际效果可能会有所帮助。基本上来说可以认为他们的做法跟当年日军华北治安战一样,是无效的。

http://www.imdb.com/title/tt1559549/

家园 太祖当年发明的十六字訣可不是光对小日本有效

TG从这个出发把国军干掉了,中国用这个把鬼子干掉了,越南用这个把美军干掉了。看来,这个单子还会不断的加长。

说起来这个直升飞机,当年毛子用武装直升飞机在阿富汗很是得意了一阵子。可后来RPG出来了,一下子优势就没了。看来直到现在也没人找到对付RPG的办法。所以美国鬼子也从空地协同的三维立体作战变成了地面为主空中支援。

家园 哈!你去的是漩口还是高家?

高家才是地雷战里边石雷的发源地之一,还有一个发源地在海阳。

家园 都去过

这种民间实用防盗技术早就扩散了,还有加上捕兽夹麻雷子之类的加强版。我还奇怪不就是个葡萄吗,又不是养的鲍鱼海参,至于下这么大本吗?

家园 苏联在阿富汗的直升机大部分可不是RPG打下来的

实际上RPG并不是有效的反直升机武器。当年苏联的直升机是被毒刺和机枪伏击弄下一堆的,美国人要庆幸现在没人赞助把RPG改成便携防空导弹。

家园 当年阿富汗游击队对付苏联直升机的办法,

  先是在山头上埋伏12.7重机枪,然后在某个地方故意暴露吸引直升机来。苏军直升机一般一山沟里低于山头飞,重机机从上往下打。

  苏军有防备后这招就不灵了,往后主要是靠美国给的毒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