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的祖国 -- 抱朴仙人
什么被这、那掩盖的
社么东西都掩盖不了人性
人性就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受思想文化制约的。
私有制社会下以个人私利、金钱物质享受为核心的思想必定造就这样贪婪的人性。
几个技术性的假设:
1. 2010年GDP的37万亿是通货膨胀前的37万亿, 还是通货膨胀后的37万亿?
------看上去是通货膨胀前的37万亿.
2. 2010年国家征缴税收77390亿元, 加卖地收入2.7万亿,共10.4万亿. 这是通货膨胀前的10.4万亿, 还是通货膨胀后的10.4万亿?
------猜测是50%通货膨胀前+50%通货膨胀后的10.4万亿.
3. 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猜测是4%-8%, 以5%算.
以2010年底为准:
GDP: 37万亿 X 1.05% = 38.85万亿
税收: 50% X 10.4万亿 + 50% X 10.4万亿 X 1.05% = 10.66万亿
2010年: 税收/GDP = 27.4%
根据仙人的数据估算2009年的数据:
在2009年底,
2009年GDP = 33.5万亿
2009年税收 = 10.4万亿 减 3万亿 = 7.4万亿
2009年: 税收/GDP = 22.1%
2010年比2009年额外多收了5.3%的税, 大概2万亿. 加上正常增长的0.8万亿(7,4万亿 X 10%), 2010年比2009年多收了大概2.8万亿
2010年比2009年GDP增加了38.85-33.5 X 1.05% = 3.68 万亿
增量部分, 政府税收占了2.8/3.68 = 76%
下面是个抛砖引玉的分析:
2010年比2009年额外多收2万亿来自哪里?
---1万亿(???)来自卖地, 进了地方政府的帐
---1万亿进了中央政府的帐
2010年比2009年额外多收2万亿去了哪里?
---高铁建设?
---对外投资, 买美国国债? 全世界买矿?
---各地城市建设?
另外, 理论上讲国营企业的超额利润也是变相的税收. 税收占GDP多少, 是个大政府小政府的问题, 是个效率的问题. 而应该向谁征税和税收的分配, 是个福利和公平的问题. 两者有关系, 但不完全是一回事. 我想, 仙人将两个问题混起来谈了.
再有, 中国的GDP是个虚数, 而税收是个实数.
其实吧,相信大家的“祖国”所指向的对象还是一致的,只是对于这个“祖国”,每种人由于视角定位的不同,看出来的东西不一致了。有些人比较关注发展,看到好的势头想喝个彩;有些人比较忧国忧民,看到各种问题就有质疑。而中国社会目前这个状态,其实是两种舆论倾向都需要存在的。所以,无论是喝彩还是质疑,只要说得在理,我对这两种人都是佩服的。问题是不要总是搞得非此及彼,你有你的质疑,我有我的喝彩,或者说“该质疑的质疑,该喝彩的还是要喝彩”嘛。
另外一个河友也说到关键了。
争取这个几天一起说说。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但是现在变化快,就我自己还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考量。
可如今经历过08年到10年的过山车,政府还有公信力来拉动再一次过山车吗?
EURUSD也快到一个比较强的日阻力位了
这样判断的。至于到下半年会有什么具体变化,看具体情况吧。现在新变化一个比一个快。
不过目前我们的政府真要蛮干,还是做的到的,这个起码在今年你别担心这个。
虽然技术图形要出来才算数,但是目前为止走得很好很强大。至于阴谋论是什么,没水平说。。。
是刚才给别人的回复:
连接: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259922
维持会能不能维持下去或者维持到什么时候看资源
尤其是能源类资源来决定。
2007年中国人均资源消耗相当于日本1962年的人均消耗。这个消耗包括人均电力,人均石油,人均钢铁,人均水泥以及人均GDP水平。(虽然从绝对数字来看,中国2007年人均GDP和1962年的人均GDP是相若的,但是1962年的美元购买力是1990年的3倍,对比2007购买力更高,所以后者参照的时候需要仔细拿捏)。而1962年恰好是日本启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时期(当时日本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在1958年完成),也是一个日本全面启动重化工业经济转型时期。仅仅以石油为例,现在日本人均石油消费是不到2.5吨(与欧盟相当,美国是4.5吨),1962年日本人均石油消费是0.62吨(和2007年中国人均石油消费相当。)也就是说,号称节能增效水平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在全面工业化赶超时期,他们即使在把所谓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工业工序转移到其他国家之后,他们从1962年到2007年的人均石油消费增长了4倍左右。而如果我们要达到日本今天的工业化水平,人均石油消费以日本为标准。到时候中国需要的石油消费总量,相当于2007年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总和的95%(这个总量包括2007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在内)。
到这里,中国工业化问题第一个大分歧点就来了。既然,就全世界现有资源储量而言,能不能获得实现工业化的资源供应。然后,第二个分歧点是,中国能不能在现有世界经济秩序中获得实现工业化的资源供应。最后一个分歧点就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同时能不能在同时期与世界其他国家比如印度一起获取实现工业化的资源供应。这三个分歧点实际在说的是:
1.中国实现工业化在现有理论极限中是否成立。
2.中国实现工业化在现有世界分配体制中中国可以分配的蛋糕里是否成立。
3.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印度这样国家实现工业化在1和2之中是否成立。
这三者决是可以定是我们发展基本策略或者发展策略基本手段的。既我们未来是面包黄油多一点还是飞机大炮多一点。
而回到J20,在现在这个时间点释放出来是复杂的。这样的复杂,既包括,美国前不久在半岛的压力导致我们在苏丹以及在非洲利益上让步以争取欧盟在中国与美国利益博弈中的天平倾斜。很显然,我们在非洲的让步不可避免导致我们石油以及矿石资源稳定收益的来源波动。(起码掏出比原来更多的外汇储备是难以避免了,就是多多少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花钱签订与美国大订单来争取美国在转型期中对中国压力的减缓,简单点说还是一个花钱买时间,买我们争取转型所必须的时间。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我们释放出J20的信息,是给美国军工产业集团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利益,抵制力推社会与经济转型美国政府削减军费与对军工产业集团投入的压力。
而既然这里提到了争取时间,释放J20信息还有一个大环境前提是:美国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撤军后。他们重新集结的机动打击压力,将不可避免更向东亚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倾斜。在美国实现这样的调整前,我们必须要把政治经济现有状态调整到与之相对应的状态。去年曾经就美国调整这样姿态的最快时间请教过西西河的前辈,他的观点是最快五年。这样一个时间窗口是维系我们过去改革三十年发展模式的最后时间段,之后我们是不能还能维持和平反发展的模式走下去。起码这既取决于我们的转型,也取决于美国的转型。总之,我们过去改革三十年的那种发展模式,那个维系大多数人可以在相互发展模式有冲突与矛盾中彼此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大环境,那个战略机遇期发生变化难以避免。
怎么走下去,一步步来吧。
PS:现在决策层争论有很大分歧(政改与换届后面不是什么尘埃落定,而是分歧的开始),比如小冰期。假使小冰期果真成为政府决策的基础并且成为长期决策中的基础与前提,简单点说就是小冰期是各个大国共同长期决策中的基础与前提。那么,战争就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然的准备。这个是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的事情。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和美国在这次接触中讨论的话题就是,当这样的准备一旦来临,彼此之间如何共处的话题。实际点说,就是划分到时候彼此势力范围的话题——标准的帝国时代模式。还有一个决定帝国扩张与对内分配模式的话题,就是我们可以获取资源的总量,及其对内分配——一个会导致未来战争的可选项。
而我自己担心的是能决定这个选项后面,那个决策过程中的阶层固化思维以及服务阶层固化而对内对外转嫁社会矛盾的思维——那不是我们普通人意志可以左右的。至于这个担心是否成真,我想只有时间来证明了。
第一个是突尼斯,然后是埃及,从美国的发言来看,感觉是非美在后头推动。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个反攻是不是来得快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