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政府现在真是有钱了啊,中学投入很大。 -- 可梦之
龙岗还有大片地啊。那些小山坡推推就是地。
上了重点升学的机会高一些,但不能说“上不了重点小学,就上不了重点中学,”。我前面说的同事考上南师附中的孩子,与我女儿在同一个幼儿园、同一所中等偏下的初中。我姐姐与我上的是同一所很一般的小学。
我女儿考初中那儿年,考上外语学校人数最多的小学不是省市干部住宿区附近的重点小学,是我家附近的长江机器厂子弟小学。
干部子弟上好学校机会有一定优势这我不否认,但这只是少数高级干部,而且也不是所有干部都这样,与我在一个队插队的一位同校同学的父亲就是文革前的厅长,更不能说只有干部子弟才能有机会上重点学校。
就是买了一块地公办民助的一个校区,都是高价才能上的一年级,本校保留考上的一年级和二三年级。因为二年级全部回本校并且重新分班,所以想去的人很多,每年的收费也非常多,四五年前大概是3w一个人。
在河南,如果没有进好高中的花,考上二本都是挺难的。
比如成都外国语,就是公立的钱搬出来的好学校被私立端走了。。。。
我觉得幼儿园+义务教育还是不应该搞重点区别的,但是高中的话,到可以接受,毕竟跟大学一样不是义务教育了。
我反对的是私有化进程好的公立高中被私人端走的教育斩首行为
阶级社会固化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大家所谓的素质教育要寻找的目标。
要不社会没有阶级,呵呵,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上学对改变生活没有那么大作用,体力劳动者的收入不见得比脑力劳动者低多少,甚至还要高。就没有那么多人非要走高考这个独木桥了。
但是说,好的学校就是为领导干部子弟准备的,也不对。但是市委家属院旁边有当地数一数二的好学校,也是一个现象。
我上的算是个全国重点(当时的),设备真得很好。我当时上学的时候,有专门的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房,四层高的图书馆。但是当地其他学校条件就和这个差远了。更不要说农村的还得自己搬凳子上学拉。
我的大学同学,他们上的县里最好的中学,但是基本没有做过化学生物物理实验,没有那个条件。考试的时候,关于实验的就是背出来的。他们也很优秀。
对学生也很好,不势利。
出于某种莫名其妙的主流舆论,现在公办中小学流行爱的教育,导致深圳很多学校门口都用大红标语写着“爱学生,会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
总之,在教育领域,“爱”貌似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以至于很多中小学校开始让学生给老师打分,得分垫底的老师滚蛋。
我看过一个小学老师评分,孩子们给老师们的评语很有意思:某某老师说话刻薄。。。。某某老师嘴巴很贱。。。。某某老师不爱我们。。。。。。
这个某某老师我见过,是个90后的小女生,看上去确实是很娇气的那种。至于她最后的结局,是被学校解聘了。。。然后跑到我这里来上访,每次来了坐下就哭,一哭就是半天,怎么劝都不肯走。
当然,我并不太同意老师动不动讽刺挖苦学生,不过,就事论事,这个制度也未免太过分了。好多老师现在都不怎么管学生,上课按部就班念讲义,念完赶紧走人。晚上也不布置作业,爱怎么玩怎么玩,不给学生加压力。
结果,中小学成了幼儿园,纯粹是玩耍的地方。学生要想学东西,还得放学后自己去补习班。
我们当初上学的时候,家长都给老师说,改打了打该骂了骂。现在打是绝对不可以了,一方面是进步,一方面老师的权力下降,根本管不住学生,不是学生怕老师反而是老师怕某些学生。但是呢,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反而更强了,学生有啥问题都是学校的错。有一次学生放假打架打死了,家长把尸体抬到学校去闹。
而且我听说(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很多老师上课根本不怎么讲东西,要想考好成绩,学生都得去上课外辅导班,老师在外面开班挣钱,那时候才好好讲。这样下去,真成了金钱决定受到的教育了。
另外,一些单位为搞到上学名额,也会给“援助”,差的学校就没这方面的便利。
文革前,南京外语学校和南师附中我都去看过,没发现与我上的中等偏下的中学有多大区别。
南京的省市干部住宅区附近,有一所好幼儿园和一所好小学,好的中学离那里就比较远了,都是老牌中学。
农村、县中的条件当然比较差,各城市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与地方经济有关,中小学经费是地方财政给的,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