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刺刀下的笑声--侯宝林失传的相声“混合面” -- 老巴巴

共:💬57 🌺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刺刀下的笑声--侯宝林失传的相声“混合面”

刺刀下的笑声--侯宝林失传的相声“混合面”

【老巴巴按】侯宝林在日军占领北平时期,刚刚他从师于外号“大面包”的朱阔全先生。

侯宝林头脑灵感活,经常把身边的事情遍进段子里 ,当时人听了十分新鲜 ,侯宝林开始渐露头角。

下面这段是翻阅唐鲁孙先生的旧著中看到的 ,原书只有扼要的200字讲这个段子。

从前没有听别人说过 ,我看到十分喜欢 ,为了留住这段即将失传的珍贵文字, 尽量按照他的的风格,

不揣冒昧将同时期的爱国艺人“小蘑菇”赵佩茹先生类似的一段也汇编如下。

使今天的朋友能够完整的看到那时普通百姓的的真实生活。

侯宝林说的这个段子在当时很快流传开来 ,幸亏他嘴甜人缘好 ,没有人检举。 如果传到日本人那里,估计是凶多吉少 ,说了这个段子后,也害得他好几天不敢露面。

今天我写到这里,还是不禁拍案而起 ,不由得说声:“侯先生,好样儿的 !”

******************************

侯宝林:今天我们给大家说一段。现在北平是皇军管制, 您看这日子和从前大不一样啊 。

郭启儒:可不是吗 ?是变了很多,不过咱北平人的习惯还是没有变。

侯宝林:是吗?

郭启儒:可不是? 您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呀 。

侯宝林:您说得也对,就拿前几天来说,八月十五 ,是中秋节 ,咱们还是照样吃月饼。

郭启儒:噢? 您吃到月饼了? 真行啊 !您这日子过得去够滋润的。您在哪儿买的?

侯宝林:前几天,我去天桥赶场子, 路过前门, 那儿有间老字号“正明斋”您知道吧?

郭启儒:敢情,人家那是有名的老字号,那门脸多气派 ,味儿正, 份量足。

侯宝林:我从他们窗前一过,看见里面摆着个大月饼, 那个大哟!足有七寸盘子那么大。

郭启儒:哟, 那得多少钱啊

侯宝林:标价才5块!

郭启儒:这么大的月饼,那便宜啊?

侯宝林:我寻思着这挺合算, 这么新鲜的月饼啊, 正好给我奶奶买个压压馋 。

郭启儒:〔挑着大拇指〕孝子 。

侯宝林:我推门进去,刚要开口, 一扭头看月饼 ,哎?月饼怎么变得象棋子一样大了!

郭启儒:怎么回事啊?

侯宝林:我又出了门看橱窗 ,一看还是盘子大小 ...

郭启儒:这事可怪了 ?

侯宝林:等我进了屋,仔细那么一看: 原来人家在那小月饼前摆了放大镜!

郭启儒:嗨! 您说说 ,这是什么事啊。

侯宝林:我说啊,在皇军的管辖下, 什么糖啊、油啊都没有, 能做出月饼来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您就别不知足,还论大论小的了。

郭启儒:说了也白搭。

侯宝林:您就说刚才吧,我经过面铺,那铺子里的老掌柜子就跟我说:洋白面落价了,快买点吧。

郭启儒:有这样好事?

侯宝林:我说:那好啊,一袋多少钱啊?掌柜说:一袋卖两块五。

郭启儒:真有那么便宜啊 ?不错啊,那和“北平事变”前一样啊。

侯宝林:反正有好长日子没吃到面了,我说那您就给我来一袋吧 。

郭启儒:这回捞到便宜货了。

侯宝林:〔从大褂儿怀了那出个牙膏袋 〕那您交钱吧, 您呐 !

郭启儒:就这袋子啊!

侯宝林:您说这是怎么个世道!

郭启儒::那白面都上哪儿去了?

侯宝林:〔悄悄的低声〕背地里我听人说都弄到前边打仗去了。

郭启儒: 那您现在吃什么啊?

侯宝林:“混合面” !最可气的是我们那儿片儿巡警跟我说:宝林 ,我听皇军说混合面比白面好 ,营养素高,有那个什么维他命

大家都必须吃....

郭启儒:您说这“混合面”都混着什么呢?

侯宝林:我听说有玉米、有高粱、有大豆、有荞麦皮...反正什么都有! 我想皇军讲得不错啊,那么多营养素, 我就吃了一个礼拜。

郭启儒:反正也没其他吃的 ,觉得怎么样啊?

侯宝林:吃着那个难咽啊 。

郭启儒:那您消化的还行啊?

侯宝林:别提了, 一个礼拜了,我都拉不出屎来 。

郭启儒:那您还不憋死了?

侯宝林:是啊,看我每天出来进去那么难受,我们胡同口那个剃头的就给我出了主意 。

郭启儒:什么主意啊?

侯宝林:他送了我半瓶梳头油, 说吃了这个肯定拉出来!我一听那个高兴啊, 回去就把那把瓶油全都倒进了嗓子。

郭启儒:您拉出了吗?

侯宝林:嘿!您别说这玩儿真管事 ,我刚喝了一小会儿 ,那肚子就咕嘟有了反应。我马上就蹲在茅房,

只听着‘噼里啪啦’拉着那个痛快啊, 我起身一看.....

郭启儒:怎么个碴儿?

侯宝林:得, 他妈的拉出根‘劈柴棍儿’!感情‘混合面’里有锯末子 ,您说坑人不坑人!

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家园 放大镜的段子马三立讲过个类似的,不过变成了显微镜

如果侯宝林在那时期真说过这个段子的话,佩服之余也替他捏把汗,四世同堂里好象就有个说相声的说错了句什么话最后给杀了。

家园 疑问?

"小蘑菇"不是常宝?衣鹂

家园 同此一问
家园 中减少了一个“和”字

"小蘑菇"常宝?役I][/I] 赵佩如

他们俩是搭档。

赵佩如可是捧哏名家,差不多算是“第一人”吧。

小蘑菇在朝鲜牺牲后,有一阵赵佩如和马三立互相捧逗。

家园 候老先生的相声真好听

听了多次了,有好多段子都能背下来,可还是听一次笑一次。可现在这相声,怎么听怎么笑不起来。

家园 没杀,是给关起来了一阵

以前在电台说,说错话,节目还没结束,日本人就进来了。出来后就撂地,开骂。

家园 问候一下。老兄可是很久没见了
家园 现在的相声不好听也不能全怪宣传部门控制的严。

侯宝林老先生讽刺不守交通规则的人都能琢磨出一段不朽的《夜行记》来,马三立老先生的《偏方》更是任何社会都能演,高英培先生的《钓鱼》也碍不着政治的事。

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在的相声演员挣钱容易了,您想啊,瞎耪几句就挣钱,还挣的不少,谁还费心思去琢磨艺术啊,传统的根自己较劲。

再看看目前相声界的一线演员,本身就是没什么文化的主儿,侯老没文化,但是老人家在旧社会饱尝苦楚,在大俗中历练成了大雅,那是花了一辈子的功夫,天天和劳动人民在一起,喜怒哀乐全部都有共同共通。现在的爷们,自马季以降(他还好意思骂别人)全都不务正业,把九泉之下老祖宗们的脸都快丢尽了。

家园 觉得国外TALKSHOW方式比较好。国内这点有差距

特别是那种BAR里面那种喜剧TALKSHOW。国内完全可以借鉴。呵呵,哪天西西河开个TALKSHOW,大家各自把录音送过来我放到站上。

家园 说得在理,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他们感受来自观众的压力小,讲得不好,不逗乐,在以前可是要被轰下台去的。

相反,来自民间的一些所谓笑星,倒还不错,讲得段子,俗也好、荤也罢,却真能把人家逗乐了。

相声是一门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讲得是老百姓的语言,面对得也是文化素质不高的老百姓。能讲相声讲得俗中见雅,那是大师,可现在的相声演员连笑匠都当不好,自个把自个当知识分子看,怎么能出的了大师呢?

家园 报喜不报忧的,讽刺变逗乐了,

失去了灵魂的艺术是打动不了观众的.

家园 铁老大好 经常来看 写得少了
家园 我觉得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的流行也是个原因

但凡幽默点的东西很快就传的满世界都知道,相声创作者们想弄出点新鲜的东西也难了。

家园 不就是早年的单口相声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