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 我眼中二十多年前的明星们 -- 超级影迷

共:💬4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 我眼中二十多年前的明星们

来自依旧网站,作者:sj5237

由于从小生长在北京,在我年轻的时候,对文化事物的感悟相对比较多。而北京向来就是文化精英云集的城市,在日常生活中,也就经常能见到一些知名的文艺界人士。当年,通过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他们中的一部分,总能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在今天,这些印象随年轮的增长,自然而然地演变成难以抹去的美好回忆。

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敌营十八年》中,有一位女秘书身份的地下党员,她的扮演者叫夏汉碧,当时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当家著名演员,曾经在一部电视剧中扮演宋庆龄。《敌营十八年》在电视上热播时,她的家就在北京东城区遂安伯胡同51号(这条胡同如今已消失了),和我同学住在同一个僻静的小院,我经常能见到她。生活中的她非常普通,有时出来打水,有时提着小桶去垃圾站倒垃圾、炉灰,出出进进总是和邻居们打召唤,除了漂亮和沉稳,跟其他的阿姨、大婶们相比没有丝毫的不同,要不是同学告诉我,我还真认不出她竟是一位著名演员。哪像现在的演员,稍微在电视上露一小脸,恨不得整个胡同就装不下他了。

当年在北京,我所遇到这样例子太多了。记得还有一次,我到另一位同学家,他家住朝内的文化部宿舍大院。我和这位同学在院门口看见一位老太太,穿着当时北京老太太普遍穿着的扣派布鞋、蓝色涤卡小褂,手里拿一个尼龙绸的布兜,正要去对面的朝内菜市场买菜。和北京的普通家庭妇女相比,她唯一不同的是气质非凡、举止大气。我同学管她叫阿姨,她特别热情地答应着。随后同学告诉我:“这是秦文,秦怡的妹妹。”

七十年代末期,我曾经在日坛使馆区附近的一所中学上过一年学,经常看到一位中年男子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学,每次遇到路上人多的时候,他都非常客气地对路人说“劳驾”,当时正在上演的反特影片《暗礁》很受欢迎,看电影时我就觉得片中扮演男主角侦察科长的那位演员非常眼熟,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当时满大街电影海报上都能见到的热门明星,就是我经常见到的那位看上去非常平常的中年男子――丁笑宜,后来他还在一部影片中扮演过彭德怀。

八十年代初,我陪同一位大连的亲戚去北海公园,遇到张金玲、徐敏夫妇也在陪一位朋友游北海,他们在公园餐厅吃过饭后,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当时还没有发明一次性饭盒,他们就用一个塑料盛着,后来袋子漏了,菜汤撒了徐敏一裤子。要不是当年他们夫妇太被观众所熟悉了,谁知道这等连普通百姓都不屑一做的事,竟出自著名的电影明星?

还有一件比较近期的事,那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我经常去位于东大桥的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进口音像门市部,有一次来了一位顾客,好像售货员对他很熟悉,但有一位年岁大一些的售货员对他的态度就有些“势利”,原来这位顾客经常来,一来就是奔着廉价唱片的。其实在当时,一张稍微好一些版本的进口CD,动辄上百元,对于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而这位奇貌不扬的顾客,却是当时比较走红的著名喜剧演员常蓝天。虽然售货员对这位舍不得花大价钱的明星比较冷淡,他却显得无所谓,只要便宜就行,还非常客气地向其他顾客请教,我也向他推荐了一张小公司出的高版本片子――塞格维亚和戴维斯演奏的古典吉它,只卖35元。后来那位售货员绷不住了,甩出一句:“您怎么舍不得买贵的呀?”他马上说:“都买这个了,我喝西北风去啊?”这个回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样栽面儿话连我都不好意思回答。

还有那么一个敏感的日子,北京街上全是人,群众扎堆议论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是一个傍晚,人们的“热血”似乎到了鼎沸的时刻,在东大桥十字路口,有一堆人正在听一个哥们儿神侃,话题当然还是那些。只见那人坐在一辆26线闸的旧自行车上,双手执把,一只脚踩着脚蹬子,一只脚落地,绘声绘色地说着什么“政府”、“军队”、“学生”、“北京市民”之类的话,有人听得起劲,就不停地问“后来呢?”这时有一个小伙子突然冒出一句“您看您问谁呢?这不是济公吗?”大家仔细一看,果然是游本昌。这一说不要紧,这哥们儿似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非常尴尬地连说了几声“再见”,骑上车紧蹬了几下就没影了。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总有那么一大批著名演员,常年活跃在基层,为群众做义务演出,不收分文报酬,成为当时的时尚,仅给我们学校演出就有过两次。他们在这些现在看来档次不高的演出中,总是高度尊重观众,热情高,表演非常认真,一来一去穿着随随便便的军大衣、中式棉袄,一上台就换上整洁的中山装。一次是1979年的元旦前的一个晚上,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礼堂,来了当时最著名的一批话剧演员,包括王铁成、金乃千、周正、游本昌、唐纪琛、曹灿、邵冲飞、赵钱孙(《马兰花》中的老猫)、覃琨等二十多位,还有著名相声演员贾冀光、魏兰柱,他们有的表演诗朗诵,有的表演话剧台词,有的纯粹就是即兴发挥,而王铁成、覃琨等演员索性上妆表演了当时的火爆话剧《报童》中的一个片段,游本昌临时串场,扮演特务。但不管什么形式的演出,即使台下观众都是中学生,每位演员都全身心地投入,绝不敷衍了事。贾冀光、魏兰柱来得有些晚,他们通过观众通道,从前台进的场,同学们鼓掌欢迎时,他们马上向观众招手,就好像是出席朋友的聚会一样随和。

还有一次大概是两年后的一个星期日,这些演员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位著名的手风琴演员(名字我忘了)又在朝内大街孚王府的一座配殿内为我们演出。那是一个非常寒冷冬天的上午,那座配殿当时是一家单位的图书仓库,没有取暖设备,而且四面透风。我们坐在小马闸上冻得发抖。而那些演员一上台,精神头就来了,表演依旧那么认真投入,尤其是那位手风琴演员,还换上了当时只有正式演出时才穿的西服,打上红领带,上台时还哆哆唆唆地戴着手套,演出时把手套一摘,立刻振作起了精神,一连演奏了《西班牙斗牛士》、《溜冰圆舞曲》等好几首大家喜欢的曲子,俨然就是在剧场里的正式演出。演出结束后已是中午12点,当我和同学走在街上,又发现了这些演员,他们来到临街的一家小吃店,有的买个烧饼,有的买俩豆包,在寒风中的便道上,支上自行车,边吃边聊,谈笑风生。而过路的人们,有几个能知道他们就是当时正活跃在舞台上的国家级艺术团体的“大明星”呢?

时光流逝20多年了,中国的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看到那些所谓的“星”们动辄牛气冲天,自恃高人一等,所到之出保安、轿车、记者、保镖、经济人前呼后拥,演技没怎么着,脾气却与日俱增,除了漫天要价、冷落观众,就是举止野蛮、诽闻不断,我们会怎么认为呢?是社会进步,还是世风的沦丧?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家园 钱多惯坏拉

何止影星,现在得球星球技没长,德行到糙拉

家园 正要找你呢,哥们!

超级影迷兄,你的关于电影的帖子我是一个不漏都看了...从文章中看得出,我们是同龄人,特想有空和您大侃特侃7,80年代的老电影...这里给您报个到先....

先抛块玉来着: 您看了最近的一部片子,叫" 血色烂漫"吗? 有何感想? 啊? 哈哈哈...

还有哪位看了? 我看了,不错,让我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年代...

家园 感觉现在的年轻人少了那个年代的味道

对不住,有几天没来,没看到你的回帖。我没看过这部电视剧,但是看了剧照,感觉这几个小年轻还是少点什么,不是个味。当然,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还是真实的,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