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父母们的“剩饭教”——对着一大碗年三十儿的剩饺子发呆有感 -- 森林鹿
年前的饭要有富余,也是年年有余的一种表达方式。
好像有个专有名词,叫作“接年饭”还是啥的,记不清了,
记错不负责。
这方面的问题要请教河里的虎尾老师,光叔,南京老兄等前辈了。
内牛满面
60年不是剩饭教产生的原因,却是剩饭教传播教义最重要的武器也……
说说俺同学吧,小时候住大杂院,有次同学家里吃面,不许剩。同学撑的实在没办法,设法端着碗遛出家,把面条埋在门前的花盆里了。结果被他父母发现,我同学被海扁了一顿。
倒剩饭不能当着父母的面倒,实在吃不了的,背着他们倒。父母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不买这么多东西,哪象过年啊?
我还不是怕不够你们吃的……
出国前正常体重在160左右,暑假的时候懒得动弹又到处应酬被人强劝着吃的太多,最后被同学戏称比别人多带了十几公斤的行李(都是皮下脂肪)。
出国以后单独开伙就有了饮食的自由,另外孤身在外什么都得靠自己再打点工,体重不知不觉就下来了。
可能各人体质不一样吧,我新陈代谢比较快,吃两顿饱饭就胖,两天吃的不饱就瘦下来,回国一天长一斤,出国一星期掉一斤,体重十几二十几斤上下跟玩似的。
吃饭只吃七分饱,腹中常带三分饥是我的理想状态。
反正就是每餐一碗饭。大碗就吃多一点,小碗就吃少一点,反正就是碗里不能有剩饭。如果有剩饭总感觉很内疚。应该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是这样的哦。。。不知道啥时候起,传统教育不再采取正面的方式了~
俺爸妈也是一样滴,好在这几年过节都是大伙来俺家过(不是与爸妈住在一起,俺房子大一点),俺精打细算,目前剩饭不多了。感叹父母一代不易啊。
山东,饿死的不多,绝大多数是饿得半死。
我妈妈共和国同龄人,饿到厉害的时候,吃过小麦的瓤子(不是麦糠,是小麦外面包的那层壳,上面带芒刺的)。山上的树叶是好东西,开春出来就被人掐掉吃了,活活一片板栗树林给憋死了。
等年景好点了,年夜饭又撑死了不少。用我妈的话说,“那几年饿得肠子莫绡薄莫绡薄,一点油水都撑不住了”
事先警告,非喜勿听.....讨厌俺就请走开
俺也是剩饭教的.....耳濡目染,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了 (70后)
这个是很普遍的现象,俺父母家里还都是上海的,五十年代至今都是.....生活条件可以说在当时全国算是很好的了.....即使如此,父母一辈被饿的很惨了都(剩饭教就是这个直接催生的).... 俺不想参与啥饿死几个人的讨论了.....但是五十年代末开始大概有二十多年,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全中国大家都在为温饱奔忙(俺说的是俺们家庭这种凡夫俗子),俺作为70后,没有饥荒的直接概念,但是直到80年代初,吃饭还不是可以敞开了吃的那种,肉啊鱼啊都是算"副食品"的......这个名称也很说明问题了(现在30以下的童鞋没用过副食证吧).....俺父母挂在嘴上的一个很值得显摆的经历就是俺从小(几个月)到俺大学毕业工作,每天都有一个鸡蛋保证......如此种种.....
所以,说到前30年的经济建设,这个大部分老百姓饿肚子的现实是很难回避的.....老邓让大家拥护的一个原因,至少大家不再太担心肚子问题了.....可以放下饭碗骂娘了......这个总比捧着半空的饭碗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