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旁观主席读历史—漫议李固黄琼传与江青 -- 起于青萍之末
在他倒霉的那次讲话前,毛主席的意见是要他先找胡服谈谈.
他没体会意思,再加上阴差阳错,没谈成,一炮放出去,胡服把挑子接过去了....
总理批评他:主席的话你怎么只听了一半?
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个原则问题。
反正他吃定了太祖不会把他彻底打倒。
政治就是站队,太祖身后,要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此时他心里肯定已经有清清楚楚一本帐了,这时越坚定,后来越能团结属于自己的力量。
张秀山最后政治问题有无解决啊?
先问声好,送朵花,再呲个牙:
这个说法,是完全不符合史实的,单干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我自己读老毛早期的历史,真是佩服老毛在青年时代就具备的耐心,有的时候为了开导说服大家,身段放软再放软,姿态放低再放低,这个方面例证太多了。
新春佳节,就不争论了,再次问号。
同一个人做的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你跟对方有什么区别?
党史编篡专家们不知如何处理这个
纠结啊
他安排的那些新人没有军队根底,能否立得稳他自己也没有把握,二代虽然桀骜不驯,但75年后羽翼已成的他军政能力上对晚辈的华都占优势,他还没出山叶聂徐三帅就和他明来暗去了,花帅更是称他为老帅的领班,再借助两个凡是的不得人心一举奠局,太祖虽熟读历史,但对民心思定的大势是无法阻拦的。
忙于生活呢,多谢你啦。
说服人的时候得看那个人。比如老师对学生,长官对部下。就这关系也很难的,太祖急了时不也撸胳膊挽袖子要修理弟弟吗。陈大书记就那么欣赏太祖,也不是坚持己见。何况那帮子自视极高的28个半了,太祖那个乡巴佬可不是让人白喊的。老总、陈胖子都在山沟里滚到一起了,还不买太祖的帐呢。你要是留过洋,会听个土鳖在你前面说教。太祖那么大的本事,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才让人信服,他要是很有耐心,那才见鬼了。
凳公在这里没算计好。叶帅就是榜样。如果不倒,凳公就不会不得不在幕后遥控,让人抓住小辫子,说话都没那么硬气。感觉是在太祖驾鹤远去的时间上没拿准,对太祖的决心也低估了。如果不是英明领袖那么缺政治头脑,根本就没机会东山再起。叶帅对凳公的能力也低估了,结局也就那样了。由此倒是衬出太祖本事第一,凳公第二,其他人就差一等喽。为避免争论,先西殡的不在此例里。
太祖想让286与江对弈,286却准备与太祖对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