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温铁军:告别百年激进 -- 饽饽饽饽
里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建议看一看,下面摘录的只是一点点:
那,为什么三十年的中后期反而又起来了呢?因为一个众所周知的重大国际性事件——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大危机席卷欧美。
危机期间带来的一个现象是通货膨胀,伴生贵金属价格上涨。这与今天滥发美元造成的通货膨胀,黄金价格飞涨一样。贵金属价格上涨当然包括白银价格上涨,那么白银价格上涨为什么对我们有影响呢?因为中国一直到那个年代还是白银本位的币制,街面上流行的是袁大头,孙大头,就是银元,官府和富商还都是用白银作为主要的财富储藏方式。一个银本位的国家突然遭遇世界范围内的银价大幅度上涨,而原来美国作为中国的主要宗主国之一,曾经跟民国政府签有白银协议。因为中国不产白银,要大量地从美洲向中国输入白银,中国才能不断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是,因银价上涨,美国单方面取消了白银协定,并且从1934年开始大量提高美国的白银收购价格,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发生了白银危机,即资本短缺危机。同时,因为那时已经发生了1931年和1935年两大日本侵华事件,日本帝国主义政府为了控制中国,就要摧毁民国的经济基础,也从中国大量收购白银。于是,美国和日本抬高价格在中国大量采购白银,就导致中国出现了短期爆发的白银危机,迫使在1936年民国政府宣布取消银本位制,改为发行纸币。一发行纸币立刻就贬值,因为金银储备不够,大量外流,没有发行纸币的基础,因此这个国家从此进入了以通货膨胀为主的长期经济危机。
事实上,1950年还没有计划经济的时候苏联已经因为朝鲜战争向中国投资了,因为战争需要大设备已经进来了。到1952年成立国家计委的时候还是苏联人手把手地教,也不是我们自己搞的计划经济,苏联人提出计划执行投入,中国人按照苏联人给的投资具体执行项目,那时候的工厂大都是苏联人派厂长,派工程师,派技术员,甚至派技术工人,不是我们自主的工业化。到1957年苏联停止投资了,然后1960年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全被撤走。1957年我们的计委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做了几个计划控制数字,也随之胎死腹中。
所以客观上虽然有“一五”,但“一五”基本上是苏联人搞的。教科书上也有“二五”,但“二五”没出台,因为没投资了。然后是1960年代困难时期,到1963年应该出台“三五”停止,是因为这时要备战了——1961年国民党开始反攻大陆,1962年发生中印边境战争,1963年开始发生印度支那紧张局势,期间美机美舰八百多次侵犯中国领空和领海,于是中央政府要搞战备,上三线。中央的三线计划却不是国家计委干的,是余秋里带着七个老同志叫“小计委”操办的。而原国家计委提出的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思路——以前是偏重工业,因此“三五”重点是协调农轻重比例。很好的思路。但是搞战备就不能继续按这个思路进行了。于是,坚持这个思路的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同志被撤职,“小计委”也取代了大计委,“三五”因此没出台。那么,三五应该从哪年开始呢?应该1963年到1968年期间,但1966年文化革命了,工业基本停产了,也就没有计划经济了。直到1970年才有“四五”。因为,毛泽东请四位老帅做国际形势分析,世界大战什么时候打(我们现在有篇文章解释为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打了,你们有兴趣可以去查)。老帅们给毛泽东的意见是至少二十年内无大仗,如果要打也是在欧洲打,因为帝国主义矛盾还是在帝国主义内部。毛泽东说,如果没大仗,那我们就抓紧转向民生工业。于是,开始了“小球带大球”,中国恢复了对欧美日的关系,进入了朝向民生工业的结构调整,于是,中国才有了“四五”计划。
竖看中国六十年,四次引进外资,带来了八次危机,其中能向三农转嫁的就能实现软着陆,不能向三农转嫁的砸在城里引发改革。
逻辑混乱,语无伦次。
一个地方政府统治这长三角那片买办金融之地,也好说民国。。。
全国割据、被侵略、人民被屠杀,剩下的资本只好流入那十里洋场,造就所谓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