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简述】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对华东战区的战略指导 -- 思想的行者
攻打开封的考虑:
围歼区寿年兵团的考虑
攻击黄伯韬兵团的考虑
结果
这是粟裕区别于其他将领的独到之处
七战七捷的如黄路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等等都是这样
敌在运动中,往往没有来得及构筑好野战工事和对我侦察,指挥官还没有做好准备---我军长途奔袭,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等等
粟裕最拿手的我看还有战场转用兵力,在给敌人制造假象、利用敌假象方面更不错
例如七战七捷第一战初战宣家堡,83整编师一个团部顽抗,王必成都有些着急了---电视上这么描写的,粟裕说别忙,恰好钓大鱼,让薛岳以为我军主力还在这里围攻83师......
林彪只在围歼廖耀湘的时候,达到了运动中穿插分割敌人,但这是在辽沈胜局已定,廖兵团已如惊弓之鸟的情况下,无意识达成的。
而粟裕从天目山战役,就开始追求这种战术效果,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作为特种部队使用的华野1、4纵,战争后期运动突击实力消耗殆尽。
1纵四纵到后期不行了?我看不出
粟裕在进行沙土集战役筹划和豫东战役筹划的时候都是考虑到俘虏补充进解放军的时间和对战斗力的影响因素的
例如七月分兵以后,粟裕考虑我外线兵团几个纵队打了几个消耗战,实力下降,所以一边和毛主席建议增调第六纵队和炮兵纵队出发到外线,同时筹划沙土集战役,南北夹击,俘虏敌军官兵,补充进来
你的说法有意思,送花
豫东战役也是这样,我三八纵队攻城有一些伤亡,粟裕就计算,要补充俘虏兵需要多少时间,而在此期间内,该两纵队可以执行怎么样的任务
关于七月分兵失败的原因,其实最好总结就是粟裕那封没发出去的电报。
这份电报甲一条就指出了自己过于乐观,对于敌军的行动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并因此导致错误的部署。误判敌军会相继撤退,八军不敢进攻,开始把部署的重点放在截断敌之退路。错判五军和欧集团西移是对付刘邓,而实际还是对付华野。错误的认为敌人的重点进攻被打破,实际上敌人只是做了局部修改。
甲二,三,四条实际上是承认自己在兵力部署上轻敌,所谓“七月分兵,失去重点”。我的感觉是,在华野做出3路部署之后,任何一路想一次歼敌一个整编师,都基本不可能。即使没有暴雨,即使没有预设的大量子母堡,仅凭野战工事也不过是交换比好看一些罢了。华野之前的鲁南和莱芜太过特殊,敌人均有重大失误,而孟良崮之后,华野比较熟悉的敌人对野战防御方面都很有心得,想吃掉一个中等以上的整编师,至少要3个强纵4天以上的时间。
加上两个月无战绩,急于求战,目标过高。过去9个纵队集中使用,每战只要求歼敌一个整师加援军一部或大部。这次手里只有2个强纵,2个不满员的弱纵,仍作歼敌一个师的打算。
甲五,六条承认了在战术方面轻敌。对敌人土工作业只迅速认识不足“仅四小时,每班即完成一个地堡。在我围攻之下,敌更日夜加修,其工作速度实为我军不能计及。于是仍采速决战法,只未能奏效。”“过去敌人不敢增援。。。较前大为积极,其增援队攻击甚猛,而我军之重心又置于攻坚方面,故南临两役均因援队逼近而撤回”
这份电报所承担的主观责任比大多数网友所说的大的多,而且是真实的原因。奇怪的是这封电报陈谭均不同意,认为仅仅是军事部署和战术指挥上的问题。高层无法达成共识,粟裕只好发了封短电,自请处分。
相反本帖很多指责并不切实。
南临两战,损失很大,但参加的四个纵队建制完整,重武器损失不大,且因在内线,伤员安置,人员补充较为方便,伤员伤愈后归队即是老兵,谈不上伤了元气。此后胶东保卫战虽然同样打了很多消耗战,内线各纵却是越战越强。虽然有许世友善于带兵练兵的因素,内线作战亦是原因之一。
还有人说华野的风格是“胜可以大胜,败也可以很难看”,但是凭我的记忆,一野,四野都有败后崩盘事迹,但是除了金门那种极端地形之外,三野没有,叶陶一路那么狼狈,一个师缩成一个大团,都没有混乱,甚至做诱饵的部队都成功突围了。
至于对比羊山集和南麻,并因此脑补出华野高层没有到前线了解情况就更荒唐了。就算不考虑敌人的素质差距,南麻打了几天,羊山集打了几天。刘伯承是了几天之后发现的问题?发现问题并指出之后,又用了几天解决战斗的?何况这种指责根本就不是事实,南麻战役阵中日记多次记载粟裕到观察所,粟传有更详细的说明。对付这种密集阵地防御,如果重武器方面没有压倒性优势,想要迅速解决战斗,就只能承受巨大牺牲。或者牺牲速度,稳扎稳打搞土工作业。当然并不是说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可以提高速度,减少牺牲,而是说这种提高和减少,都比较有限,不能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最后一点,粟裕在回忆录中没有把仓促分兵做为失败的理由,相反他说的是分兵虽然仓促,但是必须进行。仓促确实增加了难度,却绝对不能把这个说成失败的原因,粟裕也从来没有把这个列作失败的原因。
敌军构筑一个工事要多少时间,我军要攻克一个工事要多少时间,粟裕将军对这些了如指掌。
有了这些对细节的了解和计算,粟裕将军在大局上才更果敢,像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那样的仗在林彪他们看来都不可思议,但是粟裕将军却打得非常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