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共和国走过60年 -- 吴非

共:💬269 🌺971 🌵2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知道我引用的文章你看明白没有?

帝国主义发展起来用了多长时间?和他们比,中国的速度算是奇迹了。而且他们的外部压力小得多,还可以抢劫。

进口粮食量力而行,理论上是这样,问题是你对当时中国的“力”有多大缺乏概念。

电力部在国内也没地方订货,但国家可以靠出口农副产品换外汇进口一部分,下达计划让机械工业部建设相应的工厂配套生产一部分。

家园 不要转移话题,我说的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50年代发电量也是每年几十上百万千瓦地增加,”

——这是靠计划手段实现的。

“石油多少有点,还有进口,”

——石油产量连军队和交通部门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钢铁产量几百万吨”

——钢铁产量的提高离不开进口设备。

“煤炭1-2亿吨”

——这里面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的,也就需要大量的商品粮供应,同时还需要进口设备。

“一汽50年代中期投产,”

——一汽也是进口的,年产量也只有几万辆。

“铁路有2万公里,”

——维护这么长的铁路也需要工业资源。

“造船也有一些。”

——连自用都不够。

“少也是都在国家手里,而且作用非常大。而民间根本没有。”

——但是这些东西农民基本不需要,没法用来换粮食。

而且工业产能主要来自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贷款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还清。

家园 你为什么认为市场经济就不是积累?

出口粮食换来的东西,相对于农业不稳定的损失,大大得不偿失。量力而行当然是在努力出口的情况下,分出一部分钱来进口。当时国际粮价仍然比中国国内要便宜的,尤其是小麦。

我看你才是对当时的力没有概念。中国只有50年代是粮食净出口,一共出口2144万吨,即约430亿斤。往后全是净进口,60年代2700多万吨,70年代3900多万吨。农业没有投入,当然没有产出,就算人力投入,人力投入也得吃饭啊。

市场经济更方便积累,那样的条件下,只会让大企业家家有钱,又有信贷支持,只要有一点可用的生产力的提高,马上就会吃下去。

家园 市场经济积累的速度能和计划经济比吗?

“出口粮食换来的东西,相对于农业不稳定的损失,大大得不偿失。”

——你的意思是不搞工业化?

“量力而行当然是在努力出口的情况下,分出一部分钱来进口。当时国际粮价仍然比中国国内要便宜的,尤其是小麦。”

——你拿什么出口?粮价便宜,你得有钱买啊,人民币又不是美元,可以直接拿到外国买东西。

“我看你才是对当时的力没有概念。中国只有50年代是粮食净出口,一共出口2144万吨,即约430亿斤。往后全是净进口,60年代2700多万吨,70年代3900多万吨。”

——你说的60年代进口2700多万吨是净进口吗?

“农业没有投入,当然没有产出,就算人力投入,人力投入也得吃饭啊。”

——没有工业体系,国家拿什么投入?吃饭的粮食国家还要从农民手里征收呢。

“市场经济更方便积累,那样的条件下,只会让大企业家家有钱,又有信贷支持,只要有一点可用的生产力的提高,马上就会吃下去。”

——光有钱有什么用?没有重工业,有钱也办不了工厂。

家园 放心吧,太祖如果真倒了,笑贫也好不了

现在留着笑贫是为了对付太祖,任务一旦完成,接下来批倒笑贫不过举手之劳

家园 市场经济积累的速度当然可以比计划经济更快

谁说出口全靠粮食了?粮食只占一小部分,主要是初级加工农副产品,轻工业品,矿产。而且轻工业品比重越来越大。出口豆油和出口粮食也大不相同。就是出口煤,也比出口粮食合算。粮食是稀缺的。粮食净出口得到的外汇大概占百分之十几。

6,70年代都是净进口,一直到80年代,年年净进口。但采用了大米换小麦的办法,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谁说市场经济就没有重工业了,你这不是歪曲么?德国的重工业怎么来的?156工程照样搞阿。市场经济就是个交易方法,比计划经济好用。市场经济也不削弱国家对资源的掌握,反而增强。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就是所有权,经营权明晰,然后公平交易。这哪点影响国家的控制了?

农业投入初始主要靠人力畜力,简单农具工具,我说了好几遍了。谁说要工业投入了?只投入一部分比较大的工程就可以。这些大工程中,也就用一点电力,我前面说了,江都水利枢纽4座机组才5万多千瓦,前3座只有3万千瓦,就控制了几百万亩耕地。这不是很合算吗?50年代很快就有每年新增1,200万千瓦发电能力的水平,每年拿几万给农业不合算?除了这些机组,再就是建工程要一点钢筋水泥,也不算太多。

既然投入主要靠人力,当然要让人有积极性,最最起码,得让人吃饱,然后略有点积累,有点商品可买,简单说就是有奔头。非得从一开始就把农村吃干榨尽的想法根本就是错的。再说就算出口农产品,也找有优势,合算的努力培育才对。比如当时1吨豆油能换4吨钢材(薄一波回忆录),那么发展大豆,榨油阿,那不是和建钢铁厂差不多了?能换钢材,当然能换炼钢炉。可别告诉我53年连液压榨油机,螺旋榨油机都造不出来。猛送人去东北开荒,种大豆,国营垦区的自然国家就垄断了。在其他地方,稍微高价收购点大豆就可以了。

家园 你先说说为什么市场经济就没工业吧

50年的那点货当然不够用,这不是废话么。就因为不够用,而且垄断,在市场经济里优势才更大,更利于积累。这么明显的道理不懂?

农民不需要钢材,农具需要不需要?交易需要不需要?就算重工业自循环,比如沈重的产品都用来发展自己和其他重型机器厂,那一样可以市场经济。由国家或投资或信贷,让这些厂发展,这也是市场经济。过几年这些厂开始生产采矿机械,轧机了,都卖钱阿。卖给煤矿,煤矿用卖煤钱买,卖给鞍钢,鞍钢用卖钢钱买。也都可以投资和信贷,影响什么了?把市场做大,流通增加,货币增加自然对应商品增加。不管什么商品,最后都要落实到流通的货币。货币流通就有税收和资本。税收可以搞水利交通,公共服务。资本可以拿去信贷,这不是积累?

家园 支持。
家园 越扯越远了,做一个小结,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上来。

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清楚,要不然永远也争不出一个所以然。

这个讨论的分支是从这里开始的:

你说:

“煤炭,石油,化工,钢铁,冶金,造船,汽车,机械,电力,铁路,等等等等基本上都是整条产业链掌握在国家手里。”

我回答说:

——这些产业链在50年代都没有,直到70年代中后期才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个分支能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就不错了,其他问题放在另外一个分支里讨论。

家园 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要不成了空对空了。

我们的讨论是从这里开始的:

你说:

“总之坚持商品经济,不要统购统销。”

我的观点是:

“不搞统购统销,根本养不活这么多工人,没法搞工业化。”

针对我的观点,你提出了质疑:

“粮食就那么多,最后反正是吃到嘴里,统购统销也是那么多。”

又强调还有别的办法解决工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我说了,先不出口粮食,必要时进口粮食。”

针对你的质疑,我的回答:

“农民可以忙时吃干,闲时吃稀,还可以用不易运输和贮存的瓜菜代替粮食。工人一年到头都是高强度劳动,必须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至于用进口的办法解决吃饭问题,我引用了陈云的数据,外汇收入“总计不过3亿美金,大概能买300万吨粮食。”但是,“如果把这些买了粮食,那我们就不要建设了,机器也不要搞了。工业也不要搞了。”

现在请你回答一下,如果不搞统购统销(实际上相当于征收高额的粮食税),国家怎么养活工人,不要忘了国家还要同时负担军队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生活,还要偿还朝鲜战争中欠下的贷款,军队还要继续进口武器弹药,进行工业化必须购买设备。

另外,每年用于出口的商品也不是国家凭空变出来的,要么靠统购统销征收,相当于收实物税,要么在国内市场上购买,这也是要花钱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只有把近乎所有的社会剩余全部集中起来,统筹分配,才能在维持政府和军队基本运转的前提下,偿还贷款,购买设备,引进技术,给不断增多的工人提供口粮。

通宝推:iwgl,
家园 小破猫钻进自己设定的胡同里了

工业革命老兄基于那时候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认为在当时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基础上,以毛为代表的TG,不得不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唯有这样才是最直接最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化;也是在速度最快的基础上这个国家可承受的代价最低。

yuanap: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打地基盖房子,后人装修搬进去住

要说市场经济,KMT统治中国的时候,给过市场经济机会以发展中国。。。可以市场经济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就没有能力,也没有可点滴的成绩拿出来。

这点其实也可以看看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印度作为对比。。。

印度从英印殖民当局下继承了一个丰厚的家产,同时美苏两霸都对他敞开市场和技术。。。你看看印度在70年代末的成绩就明白了

更不用说,经历所谓80年代的“科学的春天”的中国在毛时代的工业基础上,终于在世纪末及时抓住并利用了西方的全球化,胜利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升级。。。当然代价比前30年来的一点都不轻,对底层民众而言,一句话足以概括“一夜回到解放前”。

yuanap:现在“趁你病要你命”的太多了;中国折腾不起

因此,祖辈父辈的流血流汗劳作,才换来了今天的不朽成绩。

而现在也是到了回馈底层民众的时候了,要不然你不和谐人民,人民就来和谐你。

无所事事:中国GDP超越之路

关键词(Tags): #中国#工业化途径#毛时代#全球化#牺牲通宝推:皖江吴郎,
家园 一个有趣的架空:1950年毛刘周朱邓出洋度假十年

作者:老田

假定中国革命胜利之后,新政权已经成立并稳定工作了,鉴于革命年代劳苦功高,中央委员会和全国政协会议一致通过,批准毛刘周朱邓五同志出洋休假十年,冬天去夏威夷海难,夏天去往高加速避暑。

五同志出洋之前,反复交待留守的同志推进两大任务,一是要稳定物价,二是要搞工业化。陈云、薄一波、李先念、李富春等同志共同保证完成任务,请五同志放心休假。

这两大历史任务,牵涉到老大中国的一个结构性困境:一是人口众多,二是农业工商业落后。农业产出长期少于全国人民的口粮水平,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的供需失衡,所以,囤积民生物资永远是一个牟取暴利的好门道,此种情况下私人资本发财致富的最佳捷径不是生产而是投机,正如资本家中间流传的老经验所言“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金”。

陈同志为了完成稳定物价的任务,首先决定抓捕银元投机商贩,强制金银退出流通领域。接着,搞了全国范围的统一财经工作,消灭了财政赤字,并开设17家国营贸易公司来控制民生物资的流通。

1953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事业,城市人口数量和购买力急剧上升。结果,全国的有效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物价又开始波动,不同的是,这一次物价波动没有货币超量发行的因素,而是出于历史性的结构失衡原因(人均农业产出水平很低),以及新增加的工资基金缺乏相应的民生物资增产来平衡。

薄同志跑到农村去一看,发现农民同志们现在分了田,交的租子少了,竟然每个月多吃了好几顿白面,结果就大幅度降低了粮食的商品率,国家就收不到足够城市消费的粮食了。这个问题很重大,说明了搞工业化与农民的口粮增加需要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很严重,这其实就是梁漱溟和毛泽东那个著名争论的真实内涵。

陈同志他们几个一鼓捣,工业化不能不搞,农民的口粮需要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鉴于现在还没有让老百姓都“吃饱穿暖”的条件,没办法,只好来硬的,搞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政策一下去,基层干部哇哇叫,陈同志下去一看,大家都说现在的党委是“买卖党委”,一年有八个月时间要做生意。陈同志回到北京,在1955年的财经会议上唉声叹气,说粮食增长不是那么容易搞的,起码还要短缺十年二十年,买卖党委还得继续做。

这个时候中央农村工作部的廖同志找来说,农业的投资太少,至少还要增加9万亿元。陈同志一听,心里就有点发毛,到处都伸手要钱,实在是冒得了。就对廖同志说,最多还能给你2万亿元,农业增产主要靠办合作社来解决,合作社可以增产15-20%。

这个民生物资短缺老是解决补了,投机商总是猫在这个地方想要捞一票。陈同志一看不是办法,老是靠做生意的方式去跟投机商叫板效果有限,就干脆来一招绝的,不许投机商碰那些民生物资。先开办的国营粮食公司、花纱布公司,上面靠着财政给做生意的资金,底下靠买卖党委收购,在跟私人资本家谈合同的时候,经验有限老是挨骗,心里憋了一口气,老是出不来。

等到五反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发动工人去调查揭发资本家的“五毒行为”。上海市的市长陈同志坚决拥护这一决策,发动了130万以上的工人店员来对资本家开展“面对面”的斗争,对于各个行业有代表性的资本家则给予优待,集中到市里面办学习班,免于面对面的批判,陈市长只用仅仅十天时间,几乎全部的资本家都老实交待了五毒行为,然后就是进行定案处分。这一家伙,资本家就被打趴下了,再也没有翻过身来,此后,工厂里面就基本上是工人掌握“三权”了——管理权、人事权、分配权。有人说,资本家丧失地位是因为放弃了“新民主主义”发展思路的结果,这是无知,花纱布公司在跟投机商的讨价还价中间感到力不从心,然后聘请工人阶级组织“五反工作队”来检查合同执行结果,资本家当即就翘辫子了,这个时候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哪里还不知道呢。

农村的问题还是很难办,不过在土改之后,中农以上的家庭就基本上没有多少发言权了,权力主要是掌握在贫下中农协会手里,后来也是以贫协为基础组建的基层政权,共产党人搞的基层政权与历朝历代都不一样,除了政府雇佣的工作人员之外,基层还有强大的贫协组织和积极分子队伍,所以这个政权特能来事。

由于买卖党委的事情比较烦心,年年起来都要跟每家每户农民讨价还价,你今年产量多少余粮多少,有没有灾情减免情节等等,实在是不胜其烦。1953年成立中央农村工作部之后,邓部长担心办合作社出纰漏,就严格规定办合作社要经过各级农村工作部批准。由于合作社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把买卖党委解放出来,所以,各地争先恐后都要办“黑社”“自发社”“非法社”,一些个坚定的办社村庄,先后都接待了好几拨上面派来的“砍社工作组”,河北饶阳县五公村就接待了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同志亲自派去的砍刀组,不过林同志没有取得成功。

温铁军教授总是说,制度变迁都是统治阶级推动的,目的是节省交易费用(或者称为管理成本)。邓部长固然有他的忧虑,但是,买卖党委的忧虑更严重,反正是双拳难敌四手,邓部长砍不胜砍,又不能叫陈同志取消统购统销,他最后也实在没有办法压制,合作化终于在土改后特别能来事的买卖党委们的推动下,快速完成了,正所谓好汉敌不过人多。

鉴于只有毛同志一个人比较喜欢“搞运动”,他甚至说在阶级社会里不搞群众运动我就不是毛泽东。所以,休假期间肯定不会发生“三反运动”“新三反运动”和“开门整风”运动,因为这些运动都是针对着当权派的,大家早就厌烦了。

番邦学者布林顿曾经得出一个革命的热月反动规律,意思是说,革命后上台执政的官员群体,总是会回归老一套的规则,为了自己的日子好过,也肯定要向社会上的强势群体靠拢,疏远从前的依靠力量。有一个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博士童先生说,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其实就是中国革命之后的第一个热月反动,这个运动的结果是官员们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更少接受批评,同时也减少了对于底层要求的回应。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毛同志老是搞些让官员们心烦的运动,反右派运动肯定还是要发生的,可能的情况是时间会提前,效果更加彻底,热月反动会一次性完成。比如说,把那些个出生于旧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采取法律手段处理,比方说流放呀关押呀什么的,这种方式也不是没有兆头,有不少工农干部曾经跟毛同志说过:老子是革命的,不要知识分子也可以。毛同志针锋相对地回应说:建设新中国是文化革命技术革命,革愚昧无知的命,别以为还是过去那样子打仗跨着马,现在喷气式飞机一飞一万多米高,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所以,那些早就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顺眼的同志们,只好闷着头不做声。

有些人说是毛同志看知识分子不顺眼,所以,搞了一把引蛇出洞来整一家伙。也有人说,刘同志才是当权派的优秀代表,是长期要搞热月活动提升当权派特权的热心人,还有人说是彭同志在北京搞了按照单位下右派指标的先进经验,被邓同志推广到全国各地才引起扩大化的。总之,这些个说法都是一种“偶然性”解释,似乎除了这几个同志之外,就没有别的深层次原因了。王绍光教授口授了篇文章,说反右派运动中间工人同志们说右派都是放屁,知识分子和官员之间别有深层次矛盾存在,所以,不能做简单推论。这个似乎有道理,如果联系到热月规律来看待,似乎逻辑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十年休假期满回国的时候,火车临时停靠西伯利亚某车站,毛刘周朱邓五同志发现,到处都是会说中国话的拓荒农民,原来这些都是中国作为“废物”关进监狱,后来出口给劳动力短缺的友好国家的,他们原来叫做中国知识分子。中国国内已经完全是纯而又纯的革命者在那里掌权了,热月规律得以完整而全面地体现了。毛同志老是搞些不恰当的群众运动,结果极大地妨碍了热月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国的热月是分多次在接近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才履行完毕的。知识分子作为热月规律最理想的牺牲品,长期有着“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国特色(王教授的文章中间有很经典的描述),但是由于毛同志的阻碍作用,其在热月过程中间的牺牲程度也是有限的。

毛同志回国之后,发现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大放光彩,远超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水平。马尔库塞说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特色是“实用主义的、咒语式的、魔术式的”,中国的最新理论成就也完全一样,但“灵异”程度优胜十倍以上,著名的学术大师计有胡大师、李大师、于大师、杜大师等数位。

通宝推:换了人间,
家园 大概06-07年在乌有里看了很多老田的文章,这篇文章似乎

看过,才几年功夫呀,连所谓“毛搞的群众运动极大地妨碍了热月规律的运动过程”的观点(估计当时没有自己具体论证过),俺都忘得一干二净了。相比较而言,俺就记住了韩德强一个,其它全都比较模糊了。

可是奇怪的是,结尾那个“著名的学术大师计有胡大师、李大师、于大师、杜大师等数位”,俺倒知道是指胡乔木、李锐、于光远、杜润生,无它,此乃非毛化五干将。也不知道咋回事,有些怎么也忘不掉,有些模糊了但也不容易忘掉,而有些却是多次记忆了还是给忘掉了。

家园 贴张1985年中印对比

来自《中国昨天与今天》1840-1987年国情手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来埋汰三锅,是由官方主导的传统节目了。

家园 确实有邓给中央电报:

我们电台不行,请中央直接指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