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什么要积极参加养老保险(上) -- 月色溶溶
人们往往把很多事搅在了一起,就造成了今天这种争执不休的局面,譬如:对整个局势前景的预判、对养老金增加幅度是否能跑过通胀、对公务员和其他不用自己缴纳养老保险也照样享受高待遇的不满等等。
无论有没有这些干扰,设立养老金的初衷就是为了惠及普通民众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解决问题,不能不交。
用EXCEL模拟试算了一下按照当前5年期存款利率5%,收入年增长5%作为假设参数,现在规定的累计额1/139作为返还值。
退休后,个人养老金账户给你的钱,和你自己每个月存银行相比:只交15年,会多拿18%;如果30年的话,损失11%;如果35年的话损失达22%。考虑到你实际缴纳的钱对于基础养老的部分也有些加成,所以综合效果可能并不比定期存款差。另外,35年和30年居然差这么多,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河里的MM都支持养老保险,GG却都不太看得上,同时也解释了TG要延长退休年限5年为啥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计算中的参数不是特别考究,目前的利率总体来说处于低位,以30年为周期考量,理论上应该能找到有政府级信用的超长期投资计划,提供超过5%的年收益。工资年涨幅我可能也高估了,离发达国家越近,这个5%就越难达到。这两个要素可能扩大养老金的亏损额,但是养老金作为所得税前项目,免税的优点我也没算进去,加上这个没准能打平。
总而言之,以长期稳定的标准来看,养老金并不是太差(虽然也不够好),城市民众对于养老金的抵触情绪,应该说一是各方面因素引发对政府不信任;另一方面是房地产等资产的膨胀,民间贷款的超高利息,使得老百姓对于资金的贴现率的估算远远高于金融市场货币市场提供的。
现在已经可以转移了,也就是说农民工走到哪,社保跟到哪。
公务员退休年限一般都能达到30年,而工人退休目前有一部分工作年限比较短的,拉底了替代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所谓集体工,其视同缴费年限短,有其历史原因的,对于正常状态下的,替代率是差不多的
在李鹏时代,想把替代率降到70%,但没有做到,现在看已经不大可能了。
让老人工资比较高,有尊严的生活,算是现在政策的取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制约了商业保险的发展,本来理想的制度设计是养老保险保基本生活,商业保险保生活水准的。
大乱之时,到那个时候你不参保自己攒下来的那几个钱儿能顶个啥?
1、任何时候加入养老保险都不晚,换句话,对个体利益言,加入越晚越占光,适合爱贪小便宜的国人,因为现在的政策是要全面覆盖,应保尽保,而且退休工资太低的,会增加的很快,但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党的政策是善于变化的,在你正痛快花钱时,有可能恰好养老保险的火车不再等你缴费加入而扬长而去,那就out了!
最便宜的养老保险是现在55岁了的人,政府还请你只要几万就加入,天上正在掉馅饼呢!
2、15年前缴费基数最低是205元,现在是900元,事实上15年前退休工资200元的现在退休工资涨到1200元了,投资回报如何?
还得给你发养老金不是?
内地和东北的老工业区是重灾区,支柱性企业一夜之间稀里哗啦了,外向型经济又没起来,下岗工人太多,政府税收却没了,真没钱工人去堵路什么的也没用。反正内地据我所知上世纪末很困难,名义上要发一些钱,实际上不执行的情况很多,近几年好些了。
南京受灾轻,政府还有些银子,很多政策有能力执行。东南沿海几个过去没有工业的省份是收益区。
算账厉害的大都不是心甘情愿给雇员缴社保的,所以像我这样的穷鬼就一定要加入社保。
存款的本金也是不提取,只算每个月的利息,去和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去比。这样比较存款相对吃亏,因为毕竟存款在终点还有一次全部本金的返还,养老金没有,就算月入一样,实际的净现值也是存款更高。
正如我所说的,我这个计算肯定是不考究不全面的,很多参数没办法预测,很多参数按照一刀切而没有时间调整,不知道有没有搞精算的兄弟可以做个更靠谱更权威的。不过大致算了一下,养老金的未来实际价值还是很接近中长期定存的,这一点远远超出我的预料。而这一点也让我从算术上对养老金这个计划的长期可行性有所怀疑:收上来的养老金经过多年投资,仅将将够支付个人账户部分的月付,目前来看,长期的收入持续高增长和人口高增长的可能性完全不存在,也就是说基础养老的部分的在几年后将会失去来源,成为政府身上的巨大包袱。养老金的亏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官员腐败或者投资无能,而是制度上就不够平衡;而且这一问题并不是阶段性可以靠国资委一次性划拨资产解决的,而是长期持续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