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文革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 -- 天棒

共:💬715 🌺2233 🌵25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就是上千年来知识被士阶层垄断的结果

中国的士和远古的巫师,中世纪的教会一样,属于知识垄断者。所以,毛主席提出要“知识分子劳动化,工农群众知识化”,这实际上就是人的现代化,如果人人都知识化了,那么所谓知识分子这个特殊的阶层就消失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失去了市场。

河里最近很出名的媚如春小姐的事情,不要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的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东西来呢?

1)媚如春只有初中文凭,就到社会上闯荡。

2)自学获得大专和本科学历。(自学是关键,学历不过是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认证。)

3)出社会9年,就到了事业天花板,还带好几个本科生。如果正规读书,3年高中,4年大学,7年后她才不过是刚大学毕业,再努力2年也不会有如今那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不会比现在混得更好。

所谓的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说法,不过是怨天尤人而已。何新不也是只有初中文凭?不照样在文革中靠自学学富五车,直接到大学当老师去了。搞出中国第一台万门程控交换机的巨龙创始人邬江兴,不也只是初中文凭?后来直接到解放军工程学院当老师。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我以前有一个老师也是。

以前插队落户,城市的知识青年,大多是到城市郊区的。在这里奋斗就是“耽误青春”?就不能用所学的改天换地?比如发展社队企业?一直呆在那里这辈子就完蛋了?我看如果一直按毛主席的工业化道路走,如今的农村肯定现代化了,而且知识青年是创业者,可以很自豪很无悔。即使后来换了邓的路线,到后面城市扩张,恰恰最受益的就是城郊的农民。可惜绝大多数都要回去,大多数是当了工人,这代工人大多数在90年代经历了下岗,这要怪以前的上山下乡吗?即使没有上山下乡,他们一直留在城市里,也是大多数人当工人,也照样逃不过搞资改之后的下岗命运。反倒如果他们继续留在农村,很可能就是如今城市里人人羡慕的城市农民了。他们有多套住房商铺,村集体还有公共物业公共产业可以每年分红,在拆迁高潮前被城市化的郊区村,还能保留完整的农村别墅,成为城中村,后面可以出租商铺,可以办家庭旅馆,可以当出租房。

家园 呵呵,俺也发过帖子,利益冲突导致的人性问题是不会消失的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2322330

家园 知青下乡是解决吃饭问题

知青在城市里,是不是要吃饭?吃饭要不要粮票?谁来提供粮食?ZF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粮食的供应,是不是要向农民征粮?当时的农民生活水平如何?是否有足够的粮食的粮食让ZF征?

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选择无非就是:

1.让知青下乡开荒种田自己养活自己;

2.继续从农民手里横征暴敛,反正农民没有话语权;

3.ZF不负责提供粮票,让知青在城里自己想办法找吃的;

政治正确,夸夸其谈,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知道楼上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当然,可以向精英们学习,先暂时回避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指责老毛搞公有制,造成粮食产量的下降;或者想向茅以升学习,我们应该向美国人下跪,然后求美国人卖粮食。什么?没钱?那一定是你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了。

教育也是同样的问题。国家就可以拿出这么多钱来办教育。我们总是要牺牲一些人的读书问题,是牺牲相对廉价的普及全民教育,以保证少数人上大学的权利,还是相反?

家园 这个一定要花

我突然想起我小姑在文革读五七高中时的课本,摘笔记没看到,上面尽是些涂鸦还有毛主席语录。并且连毛主席语录都白字连篇,最搞笑的是毛主席写成了毛丰度,现在想来不会是故意吧?

哈哈哈,如此公开玷污也没什么,从一个侧面说明。。。

家园 其实当时下乡的,很多都是有创业的

在他们回城之前,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改观。只是后来改开之后,他们回城了,农村的建设就停滞了,人类社会是这样啊,一旦停滞了,就是会出现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现实啊。

1969年,为惯彻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6.26指示,全国大中城市有大约一半的医务人员下放到农村。当时我刚上中学,也随父母下放到南方一个半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农民热烈地迎接我们。

我家下放的那个地方门前有条“石龙河”,,农民骄傲地告诉我们,那是他们1958年以来修建的水渠,从大跃进到文革,大小水力电力工程解决了周围好几个县的农业灌溉,并使农村用上了电,我家去的那个公社是1968年用上电的,先是公社自己的小电厂,1971年用上西津电,这样才能发展出社队企业,在我们公社有三个糖厂,一个锰矿厂,和农机厂等等。学校从解放前没有一所小学,大跃进时办起初中,1968年文革时又有了高中(我本人就是从这个公社的中学毕业的),1972年还办起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医疗方面,解放前根本没有医院,人民公社成立时办起卫生所,我家下放前,卫生所只有六个人。70年代初一下发展到四十人的医院。手术室,化验室,X光,门诊,病房样样具全,甚至还办起了小药厂,生产中成药,和种植当地的中草药。更重要的是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农村卫生体系就是在那段时间建立起来的,赤脚医生经常到公社医院培训,农民看小病不用出村,看大病不用出公社。由于大量使用当地的中草药等原因,农民看病也非常便宜,由合作医疗记账付费,如果是花钱交多的大病,就由大队或公社统筹解决。这样才解决了广大农民看病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联合国向所有第三世界国家推荐赤脚医生的原因。众所周知,连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办法解决人民的医疗问题,医疗问题甚至成为西方政治中的一个死结。而毛主席使世界上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亿万贫苦农民解决了医疗问题,这就难怪人民把毛主席看成是大救星。如果没有毛主席,没有人民公社,没有大跃进,没有毛主席领导人民的革命,这些成就根本就不可能。

在毛主席去世后,这些建设成就逐步不见了。还是这个地方,现在水力设施年久失修,别说社队企业,连我当年当工人的那个县最大工厂氮肥厂都没有了。我们那个公社的高中也被撤销,全县现在只剩下一个高中。县文工团和文化馆也没了。我们公社医院现在又只剩下几个人了,连X光机和手术等设备都早已卖掉,医院现在要靠承包鱼塘等维持工资。全县有33万农民现在还得靠70年代按装起来的有线广播喇叭来了解信息,全县四十万人只有六千户有电视,基本都集中在县城。这些年来唯一可见的建设成就就是县城盖了一些楼台馆所,但和普通的农民有什么关系?

我父母前两年曾回到那个他们当年下放的公社医院,看到这些情况后非常伤心。他们虽然都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大理解毛主席,常说他们文革时下放农村受苦了,但是,他们仍然觉得他们一生唯一做过一点事情的时候,就是文革中下放农村的那十年。在那个时代,象我父母这样的人,离开大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环境,对他们说来也许确实是灾难,但对于亿万贫苦农民说来,那又是多么伟大的革命。

外链出处

家园 娘希匹,就几个字也要屏,这不是骗株钱吗。

而且这口气也不好,不如改成“我想看,献株钱一枚’

家园 前几年在一家省顶级医院听院里的广播

广播里说什么呢?介绍医院的发展历史,里面有一段就是控诉626“迫害”的,连这样的事情都能拿出来控诉,真是服了。

再说到知青,别的不说,对农村的教育普及绝对是贡献巨大,我读的小学就有好多个知青任教,他们算民办教师编制。

当年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建设成果,在改开后的改名潮中,出身被掩盖了。比如,我附近有一条人工运河,如今是当地主要的水运通道,本来名叫“大寨河“的,八九十年代改名了,但是至今当地的农民还是叫它大寨河。

家园 其实知青的成就随时可查,我比较郁闷的是

他们似乎集体选择了沉默。即使08年之后无产阶级思想回潮,知青这个群体似乎仍然一直选择沉默,对各种电影电视剧,小说,文学,甚至国家给予他们的不公正评价,没有人出来呐喊。

难道他们这些人真的认为过去都错了?

家园 大氛围使然

全盘否定的调子还在。

即使有人出来呐喊,我们又能听到吗?

有一些知青论坛,至少还是有”青春无悔“的气氛的。

这些年有些地方的报纸,有对老知青回访北大荒的报道,刊登了当年在火车站欢送出发的老照片,以及一些老知青的回忆。

沉默也许只是表象,否则,网上的一些言论怎么来的?中华网公墓里那些锲而不舍为李云鹤建纪念馆和送花的人仅仅是年轻一代吗?

家园 李云鹤?哪个李云鹤?
家园 只有在改开后的中国才会嘲笑工农兵学员这种尝试

说成是世界教育史里的一大笑柄,哈,我认为言之过早。

大学四年,真的那么重要?如果没有后来对工农兵大学生的歧视性政策,他们中干出成就的比例,一定比正规高考进去毕业后干出成就的比例低?

那个时候,基层还是有民主氛围的,大队要推荐某某上大学,也得服人的,否则,那个时候人的造反精神那么强烈,领导就不怕别人写大字报吗?

再说,工农兵学员有一条规定就是从哪来回哪去,可以理解为是定向培养,那些要跳出农村的干部子弟,何必趟这浑水?他们完全可以走招工当兵的路子,然后在工厂军队去谋名额。军队不好说,文革时期的工厂,厂领导班子敢明目张胆谋私利?难道不怕群众专政?不怕大字报?

家园 丑化工农兵大学生势力扭头又鼓吹大学自主招生

还有一帮以高考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制度为由力挺高考的,难道没有发现这些年来,大学里尤其是重点大学里,来自农村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在严重下降吗?没有看到从娘胎子里就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就早早开始的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残酷竞争吗?这是最公平的吗?

就这样一个社会氛围,还有脸去指责文革时期工农兵大学生制度的”不公“和”弊端“或者被”权势者利用“?

如果要说被权势者利用,权势者最郁闷的就是文革时期了,大字报就够可怕的。

家园 李讷的母亲
家园 对比一下毛邓的区别

不同的是邓小平77年5月的讲话:“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必须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学校的建设”“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据此,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78年1月颁发《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试行方案》,80年10月又颁发《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明确规定,由于师资、经费、设备有限,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首先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条件较好的重点中学。”这就当然要为这一小部分人提供不同内容、条件的教育,也实际上为他们提供了走向将来社会优越地位的途径。这种“天才”“英才”教育,显然是和上述民主化趋势背道而驰的,而且也是以伤害多数人为代价的。其实践的结果也不可能如愿,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学生学习知识本身,而现代教学法则要使学生“获得自己去寻求知识的方法”。传统教育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是升学、考绩。如邓小平谈到加速造就人才时所说的:“要严格考试制度,像工厂严格检查产品质量那样检查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而毛泽东则要学生“不要只把眼睛盯在分数上。”他精辟地指出,“分数高的学生不一定是真才实学的学生。”“要求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现代教育提倡“没有强制性的学习”并将此作为 “教育学的核心”,重视的是学生创造性精神的培养,着重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使学生由知识型转为智能型。

家园 真是她啊。

真要对她有个客观评价,可能得等到老家伙全死光了才有机会吧。不过,不管对她的评价是红是黑,我个人觉得她都注定会成为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在中国女性历史人物当中,她的历史地位,排在前十位是绝对有资格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