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看“较量”:未被发掘的含义 -- 达闻奇

共:💬7 🌺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看“较量”:未被发掘的含义

最近,一篇十几年前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再一次在河里引起热议。鉴于本人也曾是其中的一部分,看到话题多集中在诚信问题,以及儿童的素质教育问题上,我想提出一个此文背后隐含的、未被大家提及的话题。

《较量》一文的问题,并不是八零后是否真的娇生惯养的事实问题,也不是孙教授用造假来达到合理目的的所谓程序正义问题,而是一个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缺乏信心的问题。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

对于父母应该给成长中的孩子怎样的教育方式,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应该给予更多正面、积极的鼓励与暗示,就像美国人对一群孩子说“你们很聪明”,他们就真的会变聪明。儿童从经历上来说是一张白纸,想涂抹什么就涂抹什么。因此,第一抹亮色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冯巩有个小品《出生第一眼》就是以搞笑的方式来讲这个道理。

还有一种,是从培养坚韧的意志出发,所谓“动心忍性”,“知耻而后勇”。我们的文化对这种方式有更多的青睐,即使营造出了“别人的孩子”这种幻象也在所不惜。《较量》一文的出发点无疑也是如此。

那么这么做是否合理?从本文的回复来看,年轻人,也就是当年文中所针对的那部分群体,大都持负面意见。而一些有孩子的或年长的则持较为宽容的意见。我认为这个问题要分开讨论。

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更青睐这种方式?首先,这当然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深沉的民族。老一辈从自身经历中提炼出了“知耻而后勇”这样精炼的道理,认为人在年少时应对人生的苦难和困惑有更多认识,这当然不错,也无怪乎他们总是怪小辈们不谙世事。常被提及的一句话是:“等你到我这个年纪就明白了!”

但是且慢,我们是否应该放任这种老人经验成为共识?我觉得也不尽然。对于一些心理足够坚强的人来说,负面刺激或许可以被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但对很多人来说,由这种刺激而引发的自卑感是会伴随人一生的。尤其我们这个民族,长辈人对下一代寄予殷切希望,大都出于良好的愿望,即“你不要像我这样过日子”,而另一方面,这实际透露出的信息是“上一代人对自己缺乏信心”,而这种压力并未随着时间消弭,而是转嫁给了下一代。正如张朝阳所说“跨越三百年的自卑”,很多东西随着潜移默化并未烟消云散,还结出了累累果实。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说到这里我想讲一个心理学家讲过的故事。这个心理学家有一个朋友,他的父亲是位严父,从小就对儿子严格要求。那位朋友也秉承着父亲的个性和意志,不断修炼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前半生都在照着“让我父亲满意”这么一个议题在努力。但无论做到什么程度,他的父亲却很少给予他肯定,总是皱着眉头采取“你还可以做的更好”的态度。而一旦他犯了错误,则更不能面对父亲那种“我对你很失望”的眼神。长大后,他逐渐疏远父亲,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工作,父子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是拿着电话,两头相对无言。

有一次通话,又是两人长时间缄默。不知为什么,他忽然说了一句:“我改变不了你,你也改变不了我!”说完这句话,他忽然浑身放松了,觉得天地如此广阔,再也不会有无处容身之感。他后来对心理学家说,那一刻,他理解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奋斗的意义,也理解了,最终原谅了父亲。

当然,我们可以不必这么沉重。换一种方式思考,或许这是上一代对下一代人的考验方式。世事艰难,命运多舛,只有那些具有足够坚定意志的人才能披荆斩棘,到达彼岸。那么,所有这些都不过是一种历练,另类的成人礼。当然,那会是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了。

通宝推:越夜越有机,
家园 教育问题就俩

一个是我们的上一辈因为苦日子过多了,所以容易对我们这辈物质上娇惯+精神上管制,造成我们这辈人缺乏责任感的现象大幅度上升;第二个就是我们这辈人因为缺乏责任感,所以可能会对我们的下一代放任漠视,那个什么玩网游导致婴儿饿死的事情就是蛮好的例子。

家园 这其实还是在于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吧。

就好像那个金泉少侠,他因为故意发那个‘妈妈跪行一里,富少就捐款两万’的贴子而被天涯解职,但是他自己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是做了好事却落得这个下场。

但是在另外一群人看来,他的行为就是警匪剧里常常谴责的‘以暴易暴’。

最近也听说一个事儿,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因为邻桌不会做题,而给对方偸看,结果两个都被老师教育了。可是给同学偷看的那位同学也是满心委屈,觉得自己是做了好事,为什么老师还要教育他?

最后解开心结的办法是这样的:告诉他好事要在允许的场合下做才是好事。考试的时候是不允许这样做好事的,而且这样做好事的危害很大,分数会取消,将来如果你考大学也这样做好事,大学都上不了。

这才让他明白过来。

有的人会觉得‘较量’情有可原,有的人认为受到伤害,其实都是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的问题。

只不过,现在的社会都是天天在叫法治,法治,法治的根本就是要有证据,如果没有证据,一个人犯了罪也不会被入罪。那么相反的,你伪造证据,自然就应该要被人批判。

所以‘较量’这本书十几年后被批判也是很正常的,他风行了十几年,也得到了他应得的所有荣誉,没必要现在再为他开脱。

总的来说,这说明中国人越来越有理性,是一件好事儿。

家园 中国传统很喜欢宣传苦中成才,贫寒子弟发达这样的故事

其实很有误导性,目前看来,锻炼小孩子心理强大有必要,受苦则没有必要,受苦和心理强大也不具有必然相关性。

家园 我的看法相反

应该要受苦,必须要有环境的逼迫。当然这个事情见仁见智。

家园 看怎么定义受苦了

逼小孩子学习弹钢琴,做运动也属于受苦的话,我同意你的看法

家园 要分清吃苦的目的是为啥

如果这个吃苦的初衷包含了太多自我否定的因素,那么容易激发小孩的自卑感,而这个是很难随着时间挥发掉的。就像过去的大人们做的那样。

而对于当今的孩子来说,短时间内看不到艰苦锻炼的必要性,对吃苦教育会觉得是没事找事。这就要从其他方面入手,让他们了解到这是人生必经的一部分。否则很难收到良好效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