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鹿版唐穿指南:别装纯了,请我吃晚饭不就等于一起过夜么? -- 森林鹿

共:💬65 🌺6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主要是对城的控制角度。唐代普遍有罗城建于城内制高点,便与

对城市的控制。想想也是,唐代长安城,面积这么大,如果不这样划分,几乎无法控制。

家园 中国古代有辣味的调料

主力是姜与芥末,还有一个现在很少作调料用的茱萸。当然还有花椒、葱、蒜、韭菜、扶留藤,汉代张骞通西域引入中原的胡椒也可以提供辣味。

有一句山东俗语叫“葱辣口儿蒜辣心,韭菜辣断脖子筋”,说明这三样常用调味蔬菜如果真当菜吃起来也是很辣的。葱与韭菜有多辣没有体会,蒜到是有一次。一回在海边吃炭烧大蚝,烧蚝上蒜茸又鲜又甜,吃了几十个下肚,就感到胃里与脸上火辣辣的,猛灌冰啤酒也压不下去,的确是很厉害。

茱萸还有个别称叫“越椒”,在辣椒没有进入中国前是古人的主力辣味之一。用作调料的是芸香科食茱萸。《本草纲目》载,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八月采,捣滤取汁,入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

扶留藤,古名蒟,属胡椒科,产于云贵川、两广等地,“气特殊,味辛辣”。最早见于史记,在《唐本草》亦有记载,是古代制作蒟酱主要原料,蒟酱也用于代指扶留藤。蒟酱是古代非常珍贵的食物之一,甚至达到要走私的地步,蒟酱制法在明代后失传。现代的蒟指的是蒟蒻,也就是MM们最爱的减肥极品——魔芋。

借鹿美眉宝地打个广告,偶的穿越住店系列

如果是肉身穿越,第二重要的事莫过于……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森林鹿,
家园 胡椒啊(刚被某川妹子批评说胡椒那不叫辣味,叫胡椒味……)
家园 再发几张唐长安的数码图

(作者:(新加坡)王才强《唐长安的数码重建》) 下面这是东市or西市的内部3d复原,可以看到临街商铺门面的样子,可惜图作者没有画上货物和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这张是东or西市的全景鸟瞰,角落上有个放生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这张是长安城一角,道旁树和排水沟看得比较清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外郭城一般是不怎么防守的

隋末唐初的重要城市的城防设置,一般是只坚守有宫室、政府、仓库在内的“宫城”或“皇城”,普通居民居住的“外郭城”,防御设施并不强,比较容易被敌军占领蹂躏。这种情况在李渊攻长安、杨玄感李密李世民攻洛阳的过程中都能看到。

也就是说,有敌军攻来,如果守军觉得自己力量不足,往往直接放弃外郭城的防御,主动缩回皇城宫城去。

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在刚建立时,外郭的城墙约等于没有(有也非常矮,象征性的)。在唐高宗年间,国力比较充足了,才发民夫修建起象样的外郭城城墙。

外地城市理论上也有一样的城市规划和宵禁,只是规模小,执行力度因地而异(据说扬州城的夜禁就执行得很不好,使大好青年杜牧同志沦落了)

唐人喜欢做那种方方正正的城市规划,后世有个叫顾炎武的唐粉说:“予见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廨舍之为唐旧创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此又樵《记》所谓州县皆驿,而人情之苟且十百于前代矣。”

家园 坊面积见截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长安城内各渠,水面宽到能行船的也有,曾经有用船来运木炭和货物的记载,但是不多见,两市运货还是主要靠车载吧。

有的水渠标明为给啥啥坊做水源用,但也有很多水井的记载,估计二者兼用。

家园 未婚男女交往不能那么随便的

本篇中的穿越者默认性别为男

家园 没看懂图片,楼主提到的水沟在哪

楼主说

长安城内的主要大街都很宽,朱雀大街宽度达150米,而街两边都有又宽又深的排水沟,深度约在两米到三米之间

只提到水沟的深度,却没说宽度,从上下文来看,水沟是敞口的,所以穿越者才能跳下去。我想如果路边有这么宽的沟,那么坊墙与主干道之间,需要铺设跨沟的桥梁才行,然则楼主的图中都没有排水沟,也没见跨沟桥,是我的理解错了吗?

家园 水沟在这张图上比较清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沟上应该有桥,但是这系列的数码复原图没有做那么细致,水沟的宽度比例也偏小了。

家园 好文,小刺

东市北侧紧邻的“崇仁坊”,是一个旅店集中地...南面是东市,逛街方便;东南角则是平康坊,

看图好像崇仁坊在平康坊正北侧,南面是平康坊,东南角是东市吧。

通宝推:森林鹿,
家园 非常感谢,很详细。

什么是辣味,可能南北有别。我和山东人吃过饭,他们吃蒜没问题,但不能吃辣椒;我这个湖南人就相反,吃辣椒没事,但大蒜却很难适应。呵呵,有点跑题了。

家园 对,至少在川湘,胡椒味不能称为辣味

虽然胡椒也有刺激性,但和辣椒不是一个味道。

家园 馎饦考

馎饨,在唐代又称为“不托”。据唐代李匡乂著《资暇集》载:“不托,言旧未有刀机之时皆掌托烹之。刀机既有,乃云不托。今俗字有馎饨,乖之且甚。”这位李兄对把不托称为馎饨意见不小,称这种说法“乖之”还要“且甚”

不托的具体作法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里有详细记载,其中提到汤饼类食物时也有“水引”、“馎饨”等不同名称,下面是是“水引”和“馎饨”的具体制法:

水引:细绢筛面(面粉)以成,调肉臛汁(臛huò肉羹),待冷,溲之水(掺些水),引挼(nuó 揉捏)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三足锅)上挼,令薄如韮叶,逐沸煮。

馎饨: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从制法上看,水引就是先制出筷子粗的面条子,再捏(用捏的是不是太慢鸟,用拉的那不就成了拉面?)成韭叶厚的薄片宽面条,不过面里打的不是鸡蛋,而是放肉汤。而馎饨就是拇指头大小的薄面片儿,味道应该类似没包上肉的馄饨。想吃唐代小吃的同志可以在家自制

通宝推:玉垒关2,森林鹿,
家园 花大半个同乡

山东我也去出过几次差,吃蒜和我们吃辣椒一样普遍。吃生大蒜头我也勉强可以,不过最难接受的是一次在威海,他们竟然吃故意放臭了的海鱼。当时有人点了这个菜,那味啊……真太提神了。歪楼歪楼,打住打住。

家园 宝谢,鹿眼连地图都看错,泪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