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先锋军—越南人民军步兵第308师 -- cpcliusi

共:💬7 🌺1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整理】先锋军—越南人民军步兵第308师

刊于《海陆空天惯性世界》93期

历史沿革

第308师为越军早期组建的第一个主力步兵师,故命名“先锋军师”,意思是最前头的部队。1949年1月,越党中央召开第六次中央干部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分析形势、制定政策,加强军事建设,以利于“继续把抗战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会议强调主力部队的建设是当前工作的中心,决定将各战区分散的力量统一编组,组建一批战区主力团和一支总部直属战略机动力量——第一个主力步兵师。2月,总参谋部召开武装力量建设会议,会上讨论了总部直属主力师和联区主力团的编制方案。1949年4月,总部决定调刚从4号公路前线返回,立下许多战功的6个主力营(第18、23、29、79、626步兵营和410炮兵营)正式组建308师(当时称大团),该师沿用308团番号。1949年5月,王承武任308师首任师长(当时称司令)兼政委,高文庆任副师长。该师成立后,参加了滔江战役、泸江战役。1949年8月28日,308师在太原省同喜县屯都镇正式举行成立仪式。越南政府代表陈登宁和总司令武元甲出席了成立仪式。武元甲代表总司令部将“战胜”军旗授予师长王承武。此后,该师将这一天定为传统日(成立纪念日)。当时,308师下辖11、18、23、29、54、79、322、626营。这些部队都是越军各军区、战区、前线“战斗力最强的地位”,“是全军的精华”。308师在总部直属第17主力团(下辖18、23、29营)的基础上组建起来。当天,308师正式组建了第1团(即102团—首都团)、第2团(即88团—修武团)和师直属炮兵、工兵、通信、运输营。成立仪式后,308师即进行了“炼干整军”、“锻炼党员、巩固组织”两大运动。同年10月,该师88团向东北地区进军,102团向安沛进军,参加4号公路战役。

1950年2月底,该师在中越边境根据地进行了休整,此时越军总部派遣西北战区政委双豪协助308师“巩固和训练工作”。1950年5月初,308师师部率88、102团到中国云南省砚山县营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为其更换装备,提供服装、食品援助。并在13军军事顾问指导下,进行边界战役前的整训。根据云南军区决定,13军以38师为主,从各师抽调得力干部,组成了由师到排的顾问班子,分赴越军308师各级协助工作,负责进行对口训练。38师并以113团一个步兵连为越军排以上干部进行了一周的示范演习。训练和装备同时进行,13军供给部派出汽车连续18天由昆明到砚山为越军运送服装1万套、毛巾1万条、棉被800床、步枪350支、子弹2500发、药品2百箱,保证了该部整训的需要。同时,13军将山炮营携至砚山帮助训练用的山炮4门和92步兵炮、战防炮、化学迫击炮各2门,以及各炮的装备弹药全部赠给越方。为其在训的2个团的7个步兵营和炮兵、工兵补充了步枪1794支、轻机枪146挺、重机枪50挺、82迫击炮28门、60炮五十二门、子弹50万发、炮弹4800发、手榴弹5万枚.以及一批炸药、雷管、土木工具、信号枪和橡皮船。给该师配齐了雨伞、雨衣、蚊帐、米袋、担架、报话机、电话机、电线、电池等军需作战物资。经过两个月的整训,到7月初308师回国时,已由原来的徒手变成了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战斗部队,在后来的边界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3军派往该部的军事顾间,战斗中积极协助组织指挥,团顾问阎守庆、营顾问牛玉堂等在越军攻击法国殖民军固守的越西北老街等重镇时,亲率突击队冲锋,给越军留下了良好印象。

1950年7月,308师从中国云南返回越南,使用“高—北—谅师”代号参加边界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遣37师副师长吴效闽和40师副师长王砚泉任308师军事顾问。1950年5月,红河中游前线主力36团(即北—北团)正式调归308师,编为该师第3团。1951年12月—1952年2月,该师直属高炮387营(正式成立于1951年5月11日),在和平战役中首次击落法军飞机4架,获胡志明主席亲笔嘉奖令。1952年后,308师一度使用“三岛”代号,在北部战场活动。越军委认为:经过3年的锻炼和数次大的战役,308师“在各个方面迅速进步”,“在进攻坚固据点、运动伏击、长距离追击敌人,灵活机动地转变作战形式等方面都能取得胜利”。1953年初,全师返回富寿地区待命。同年6月取得春季大捷后,返回太原地区进行整军,随后开展军事训练。1953年底,改编为重装步兵师。1954年3月,在奠边府战役中,担任战役突击任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1954年10月10日,奉命进驻河内执行军管。师长王承武少将任河内市军政委员会主席。越南北方解放后,驻河山平省春梅地区。

抗法战争结束后,308师重点进行“军队建设和整编工作”。1958年组建炮兵第58团,1961年,开始精简步兵团员额。1962年,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实兵演习,出动各型车辆400辆。1965年后,该师加紧进行军事训练,充实人员,换装中式武器装备。1968年,调赴南方战场参加抗美战争。溪山战役初期,由于轻敌遭受重大伤亡。曾一度攻占广治省省会,后因伤亡较大被迫撤出。1971年,参加9号公路战役,全歼南越装甲17团,为粉碎南越政府的“蓝山719”行动作出了重大贡献。1972年广治战役(即美军所称复活节攻势)中,因骄傲麻痹,伤亡严重,后撤回广平省休整。1973年下半年,调回北方休整。同年10月24日,编入新组建的第1军(决胜兵团)。1974年初,南下至广治地区活动。1975年春季总进攻中,担任战略预备队。

抗美战争结束后,该师调回河山平省春梅地区驻防。“战后,308师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开展军事训练,建设正规化的部队,提高战斗力,以便完成新的任务——随时准备战斗,保卫祖国。”

1977年11月,越军确定该师为“战备机动师”。此后,越军重点建设该师。1979年该师作为战略预备队进驻河内市,担任保卫首都的任务。1979年中期,苏联开始为308师更换新装备,帮助其改装为越军第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加强了该师的机动作战能力和装甲突击能力。1981年初,该师换装完毕,实现了机械化。越军总部称该师“装备并掌握了现代化兵器和技术装备”。师直增编1个坦克营,每个团增编1个装甲连(11辆),每个营增编1个装甲排(3辆)。1982年底,高炮第216团正式编入该师,担负防空作战任务。1983年,该师全部住进新营房。

308师装备精良,战斗力强,被越军称为“老王牌”部队和“钢铁拳头师”,作为正规化建设的“典型师”,多次接待苏联等国代表团并进行军事汇报表演。1988年1月30日,该师为苏联武装力量政治领导干部代表团进行了军事演戏表演。其建设指导思想是:“努力建设一支正规、现代、精锐、善战、具有高度机动性、强大突击力、大规模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的机械化步兵师”。

战役战斗

308师自成立以来,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役18次,大小战斗近400次。

抗法战争时期,该师先后在北部战场21个省(太原、北件、高平、谅山、宣光、河江、北宁、北江、永富、广安、富寿、老街、安沛、山罗、莱州、和平、河南、宁平、山西、河东、清化)范围内,行军9500公历,参加战役13次,较大规模的战斗102次,这些战役战斗是:

1949年5月,滔江战役

1949年5月,泸江战役

1949年秋冬,4号公路战役

1950年2月—3月,劳河(黎鸿峰1号)战役

1950年9月—10月,边界(黎鸿峰2号)战役

1950年12月—1951年1月,红河中游(陈兴道)战役

1951年3月—4月,18号公路(黄花探)战役

1951年5月—6月,河—南—宁(光中)战役

1951年12月—1952年2月,和平战役

1952年10月—12月,西北战役

1953年4月—5月,上寮战役

1953年12月—1954年5月,冬春战略进攻(含奠边府战役)

1954年夏,北江战役

共进行49次据点歼灭战,46次运动战,5次交通伏击战,2次歼灭敌军舰和炮兵阵地袭击战。

抗美战争时期,参加了5次较大规模的战役:

1968年1月—3月,溪山战役

1968年1月—3月,总进攻和总奋起(1968年新春)战役

1971年2月—3月,9号公路战役

1972年3月—7月,广治战役

1975年4月,胡志明战役

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老沛,daharry,
家园 第二部分

作战特点

308师自组建后,即作为越军总部主力作战师,常用于“战役的关键方向”,“在重要战役中经常担负主攻和机动作战任务”。由于该师是越军最早成立的步兵师,因此参加过越军历史上一系列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斗,有“军中第一”之称,素以“铁锤”自诩,战斗力较强,越军认为,该师“擅长山岳丛林战、运动战、攻坚战、袭击战、交通战,攻打敌人据点群和各种地形条件下作战”,在防御、夜战等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实战经验”。在较大规模的战役中,“既能进行诸兵种协同作战,又能在山岳从林地独立作战”,“在诸兵种协同作战中,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威力”,具有“机动迅速、进攻坚决”的特点。惯用的战术手段是奔袭、伏击、阻击和围点打援。在抗法和抗美战争中,“作战决心大”,“以善战和具有高度机动能力著称”。“光荣战斗传统是坚决执行命令,任何任务都能完成,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在各方面争先,积极接受困难任务,视困难为光荣。神速行军,勇猛进攻,灵活战斗,歼敌到底”。

从以上越军军方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308师在越军中无可置疑的绝对头号主力地位。正因为其历史老、资历深、战功大、装备好、训练精,自高自大情绪严重,自恃为“精锐部队”,“主力善战师”。骄傲轻敌,打了败仗容易泄气;不怕疲劳、陆续作战能力弱;多仿效苏军作战方式,常不顾实际情况盲目照搬。曾经在1968年的溪山战役和1972年的广治战役中伤亡惨重。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后,尚缺乏实战经验。

训练演习

抗美战争结束后,308师的任务是“搞好军事训练,时刻准备战斗”。作为越军总部战略预备队主力师,该师一直是全训部队,通常保持齐装满员,全师参训人员经常保持在90%左右。越军总参谋部规定该师每年战斗训练时间占年度军政训练时间的70%。战术、技术训练均围绕“随时准备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组织实施。在战术训练中强调“训练必须与实战密切结合”。在完成军事训练任务中,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78年以来,该师在战术训练中除学习“传统打法”外,还比较重视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训练、作战方法,如进攻时,首先使用飞机大炮轰击,随后步兵跟随坦克、装甲部队冲击。该师不断进行实战训练,曾多次参加越军在河内等地区组织的大规模实兵作战演习。1977年底,参加了第1军组织的代号为“TK-4”的反空袭、反空降实兵演习。1978年9月底,参加了第1军在河内地区组织的反空降实兵演习。1980年1月,与航空371师联合进行了一次陆空协同实兵作战演习。同年12月,参加了由越军总参谋部组织的代号为“CD-30”的战略机动作战演习。在演习中,从春梅出发,分乘50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各型车辆,实施摩托化开进,紧急机动驰援谅山省禄平方向。

部队素质

308师首任师、团干部,到80年代后期均为军职以上干部,在越军中身居要职。校级以上军官有近100人经过苏军院校学习,100%的军事、政治、后勤、技术干部经过院校培训。各级主官配备较强,师职军官均为抗法战争时期入伍,并经过越南军事院校深造、学习,部分还曾到苏联或中国军事院校学习过。团职军官较为年轻,平均年龄35岁左右,都经过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连、营两级军官大都参加过战斗,有一定的实战经验。校级军官平均年龄30.5岁,尉级军官平均年龄27.5岁。士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多为1985年后入伍,超期服役老兵约占五分之一。师、团两级军官家属随队,比较安定。营以下军官多数不稳定,思家厌战。该师以“忠诚战士黎文献”为学习榜样(1952年11月16日,黎文献被法军俘虏,严刑拷打之下宁死不屈),重视进行“光荣传统” 教育,各团均建有“光荣历史传统室”,作战或执行任务前,都要进行传统教育,以激励士气。官兵素质较高,思想比较稳定,作战时被俘和逃跑的都比较少。该师是越军组建的第一个机动主力师,参加的战斗多,在抗法和抗美战争中曾“建立了许多功勋”。作为越军的战略机动部队,物质待遇高于其他部队。所以官兵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相当骄横。文进勇大将曾经表扬该师是“我军英勇善战的主力师”,“运动战的先锋”。1985年,在越南国庆节阅兵式上,308师组织的受阅方队受到越党中央政治局的表彰。节后,将该方队派往全军各部队进行巡回表演。该师还为其他部队输送了大批人才,从1980年到1985年,308师共选送4000余人进入各类各级军校培训,毕业后分配到全军各部队任职。

功绩荣誉

308师“战绩辉煌”,毙伤、俘虏敌军近4万名,击落美伪飞机200多架,缴获、击毁大炮数百门,缴获弹药上万吨。

在抗法战争时期,共计歼敌18750名,生俘法军和伪军上千名,其中全歼两个野战兵团、12营又39个连,击落战斗机21架,击沉军舰3艘、驳船和汽艇8艘,击毁各型军车138辆,缴获各型枪支7806支、数千吨弹药和军用物资。

抗美战争时期,该师共歼敌近17000名,生俘上千名伪军和美军,其中全歼1个步兵团、2个装甲团、3个别动军联团、3个营,击毁各型车辆500辆、火炮85门,击落飞机190架。

1949年8月28日308师成立大会上,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赠送该师一柄刻有“马到功成”四个字的宝剑,越盟总部赠送一柄刻有“民族”两个字的宝剑。

抗法战争时期,全师荣获集体二级军功勋章两枚(参加1950年秋季边界战役一枚、参加1951年冬至1952年春和平战役一枚)。1952年秋冬西北战役期间,“取得了出色的战绩”,胡志明主席将自己的稿费和生产收入奖励给该师,被部队官兵视为莫大的荣誉。1954年因“战斗成绩显著”被誉为“钢铁师”。同年11月,在胜利完成接管首都河内任务后,受到胡志明主席嘉奖。308师曾经17次被全军通报表彰,所辖部队共获二级军功勋章6枚、三级军功勋章61枚、各类战功勋章2541枚、总军委和总司令部奖状474个。另外,在抗法战争结束总结表彰时,有数万干部战士获各类战功勋章、奖章。

阮国治、裴光近、阮文斯、朱文未、杨广州、陈庭雄6名个人荣获国家授予的“军队英雄”称号。

抗美战争时期,全师荣获集体二级军功勋章1枚,所属团、营均荣获集体军功、战功勋章。2个团(36团、102团)、2个营(36团1营、师直通信营)和2名个人获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授予的“人民武装力量英雄”荣誉称号。

1976年1月,该师荣获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授予的“人民武装力量英雄”荣誉称号。1984年12月22日,在越军建军40周年时,荣获国家主席长征授予的越南最高荣誉勋章——胡志明勋章。

越南党政军领导人多次视察该师。1950年10月和1953年1月,胡志明主席视察该师。1958年初,胡志明、武元甲等视察了正在进行演习的部队。胡志明生前还多次亲笔写信给该师。1988年1月22日,越党中央总书记阮文灵等到该师检查工作,并视察了首都团。

关键词(Tags): #越南人民军(大圆)#第308师(大圆)
家园 第三部分

各团简介

36团(机械化步兵团),别称“北—北团”,简称6团,代号B6团,下辖1、2、3营,总员额2100余人,驻河山平省国威县。

36团于1946年8月在北件地区组建,归第12战区指挥。成立后在河北—北件一带抗击法军。同年底将法军赶出北江市、北宁市,因此被命名为“北—北团”。1947年12月,根据新的战略方针,分散为若干独立营、连,在敌后开展游击战。1948年夏,恢复团建制,下辖80、84、89营,在红河中游战场活动。1950年5月,36团正式调归308师建制,编为该师第3团,团长范洪山、政委黄春随。随后,与88团、102团一起,参加了边界战役、陈兴道战役、黄花探战役和光中战役等。1951年12月—1952年2月,参加和平战役,突破沱江防线,攻克和平市,受到总司令武元甲电报嘉奖。战役结束后,获三级军功勋章一枚、胡志明流动竞赛红旗一面。1952年10月—11月,参加西北战役,歼敌1800名,获三级军功勋章一枚。紧接着从义路出发,经五昼夜长途奔袭,抵达富寿2号公路,伏击歼灭法军400人,击毁坦克、装甲车17辆,汽车23辆。

抗美战争时期,参加了溪山战役、广治战役和9号公路战役。1976年1月,获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授予的“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1980年底,该团改装为机械化步兵团。该团擅长奇袭、长途奔袭和伏击战。

88团(机械化步兵团),别称“修武团”,简称8团,代号T8团,下辖4、5、6营,总员额2000余人,驻河山平省章美县。

88团成立于1949年7月1日,由各战区部分有战功的主力营与308团合编而成,下辖23营、29营、38营、322营和迫击炮营,首任团长阮泰勇、政委邓国保。当时23营在4号公路作战,29营在永安前线作战,组建时缺席。88团成立后不久即参加了4号公路战役。1951年,该团曾在高庙战斗中失利。和平战役中,进攻修武取得胜利故命名为“修武团”。在抗法战争时期,参加了黎鸿峰1、2号战役,陈兴道战役、黄花探战役、和平战役、西北战役和奠边府战役等。1950年12月—1951年1月,在陈兴道战役中,获三级军功勋章一枚和胡志明赠送的竞赛红旗一面。1951年12月—1952年2月,在和平战役中,获二级、三级军功勋章各一枚和民主德国自由青年团锦旗一面。1952年10月—12月,在西北战役中,获二级军功勋章一枚。

抗美战争期间,该团长期在南方广治—承天一带地区作战,参加了9号公路战役、广治战役等。该团擅长攻坚战、袭击战和夜战。

102团(机械化步兵团),别称“首都团”,简称2团,代号M02团,下辖7、8、9营,总员额2200余人,驻河山平省梁山县。

102团于1947年1月7日在河内组建,约2000余人,当时称第1联区团,是越军第一个主力步兵团,直属总部。该团由第1联区(河内)战斗自卫队和卫国军几个单位合并组建而成。首任政委是第1联区党委书记黎忠瓒。1月12日,在章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命名为“首都团”。1947年秋冬大捷后,该团所编为54营,与147团合编为308团。1949年8月28日,重新恢复首都团建制,番号称102团,下辖18、69、79营和迫击炮营,并正式编入刚组建的308师,为该师第1团,首任团长武安、政委黄世勇、副团长武凌。1950年1月—2月,参加了越北地区最大的战役—黎鸿峰1号战役,攻克老街省铺楼等据点,这是越军集中团规模兵力打的第一次大的攻坚战。1950年12月—1951年1月,在陈兴道战役中,获三级军功勋章一枚。1952年10月12日,在西北战役中,获三级军功勋章一枚(54营获二级军功勋章一枚)。1954年10月,该团在执行接管首都河内的任务中,“为保卫首都、恢复经济、医治战争创伤,保护群众利益做出了贡献”。

在抗美战争时期,该团参加了溪山战役、9号公路战役、广治战役,在1975年春季的总进攻和总奋起战役中担任战略预备队,“战绩显赫,在许多较大规模战役中起到了关键作用”。1976年1月,获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授予的“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战后,102团重视训练工作,特别是战术训练和合成训练。1987年,该团年终车载武器和步兵武器实弹射击都达到良好以上。全年车辆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单位。1988年初,出色地完成了战斗演习任务。102团是越军组建的第一个主力步兵团,也是第一个机械化步兵团,是308师的战略机动力量。

58团(炮兵团),代号N8团,下辖10、11、12营,总员额1200余人,驻河山平省春梅地区。

炮兵第58团于1958年在山西省北部地区组建,装备105毫米榴弹炮。抗美战争时期,在师的编成内道南方参战,曾获三级军功勋章一枚。

1983年—1986年,该团党委班子不团结,党员干部思想不稳定,部队作风纪律涣散,问题很多。1987年,重点抓了党委建设和党员思想工作,“但仍有1个营和7个连的党组织没有达到要求”。该团日常工作做得不好,作战指挥和管理层次较混乱,团长武某为此受到批评。

该团的主要装备有:122毫米榴弹炮、120毫米迫击炮、85毫米加农炮和37毫米高炮30余门。团长武某,中校,政治副团长兼党委书记吴登谷中校。

216团(高炮团),别称“芦花团”,代号H16团,下辖2个37毫米高炮营、1个57毫米高炮营,总员额1000人,驻河山平省春梅地区。

高炮216团于1960年前后组建。抗美战争初期,隶属第4军区指挥,驻越南中部地区参加防空作战。1964年8月5日,首战告捷,击落美机。在整个抗美战争期间,“战斗英勇,机智灵活”,“越战越强,全面成长,连续取得辉煌战绩”,击落美机200多架。该团高炮211连,从1964年到1973年,共击落美机23架,与其他单位协同击落美机85架,曾用一发炮弹打下来一架美机,获军功勋章1枚,战功勋章11枚。1965—1972年,连续8年获“决战决胜”称号。1973年9月3日,获越南国家主席孙德胜授予的“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抗美战争结束后,该团调回北部地区。1983年初,216团由第4军区正式调归机械化步兵第308师,主要装备37毫米高炮22门,57毫米高炮14门。

家园 第四部分

历任领导

师长:王承武 武安 范洪山 阮泰勇 阮友安 勇马 阮咏 阮海如 阮协 杜中阳

政委:王承武(兼) 双豪 范洪居 黄方 黎灵 陈安 黄金

人物简历

王承武(1910—1980) 越南人民军原副总参谋长、高等军事学院原院长、上将。1910年生,河内市清池乡人,铁路工人家庭出身。曾随家庭迁居中国云南生活14年。1929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任了3年管理员。1936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回到越南。1943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在河东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1945年在河内地区组织保安队,任队长。1946年3月任河内军事委员会委员,11月任河内前线指挥部指挥,后任第11战区司令。1949年8月任越军第一个主力步兵师—308师首任师长兼政委。1951年5月后不再兼任政委。1953年12月任师党委书记。后任第2、4军区副司令、司令等职。1954年曾授予少将军衔,同年10月任河内军政委员会主席。1955年任右岸军区司令。1957年至1959年在中国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正式授予少将军衔。1962年3月再次来中国北京军事学院深造。抗美战争时期曾负责解放南方的工作并在后勤部门任职,先后担任军区司令、防空导弹部队司令、防空军司令。1972年初任越南人民军副总参谋长,主管院校和训练工作。1973年负责越军防化兵组织和建设工作。1974年晋升为中将。1980年初在柬埔寨活动时,因直升机失事坠机身亡。1980年4月27日追赠为上将。

武安(1925—) 第4军区原副司令 少将 1925年生,京族,知识分子家庭出身。1945年入伍,同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入伍后先在步兵第304团当战士,后历任排长、连长。1948年任营长。1949年8月任步兵308师102团团长。1953年3月任师参谋长。1956年后任副师长、师长。1958年授予大校军衔。曾到苏联军事院校学习。1964年任右岸军区司令,1974年晋升少将军衔。战后任第4军区副司令。在改进步兵进攻性武器方面有过贡献。曾获二级军功勋章、一级战胜勋章、一级抗战勋章。

范洪山(1922—)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军事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教授 中将 1922年生,河南宁省人,京族,地主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学生,文化程度10年级。1945年总起义时入伍,同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1949年8月任步兵36团首任团长。抗法战争中参加过平原、和平、西北和奠边府等战役。1954年后历任步兵308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右岸军区副司令。1958年授予大校军衔,同年4月至1960年到苏联军事院校学习。回国后,任总参谋部军事科学研究局局长,长期从事军事科学研究工作,被称为“山地作战专家”,发表过许多研究文章。1973年总参谋部军事科学研究局改为军事科学院后任副院长。197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2年晋升中将军衔,后调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同时调任越军军事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军事科学二级教授。曾获一级军功勋章、一级战功勋章、二级战胜勋章、一二三级光荣战士勋章、决胜军旗奖章、40年党龄奖章。

阮泰勇(1919—)原第一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少将 又名泰勇,1919年生,高平省人,土族,农民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学生。1945年入伍,1946年4月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1946年初任总参谋部警卫连连长。1948年初任步兵147团1营营长,在班蓬战斗中负伤失去右臂。战后有“独臂将军”之称。后任29营营长。1949年8月任308师88团团长。1954年参加了奠边府战役,任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抗法战争结束后,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因对苏联有看法,只学了半年就借故回国。1958年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任308师师长。1963年到北京军事学院学习。1964年结业,回国后任总参谋部军训局副局长。1966年被派往南方任西原前线参谋长。1968年调任304师师长,参加了9号公路战役。1974年晋升为少将。后任左岸军区副司令。抗美战争结束后,任第一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82年退休。曾获一级战功勋章、二级抗战勋章、二级战胜勋章、二级战功勋章。住河内永湖高级干部集体宿舍区。

阮友安(1926—) 原第二军区代理司令、党委常委、陆军学院院长 上将 1926年生于太平省,工人家庭出身。1945年入伍,1946年2月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抗法战争时期任步兵316师98团团长。战后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1958年授予中校军衔。1963年晋升上校,任步兵第325师师长,1964年任步兵308师师长,后任右岸军区参谋长。曾到南方战场指挥抗美战争,是德浪河谷战斗的指挥员之一。1974年晋升少将。1974年5月组建第2军时,为该军首任军长。1980年晋升为中将。1983年任军队竞赛委员会主任。1984年11月接替杜程任第二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1985年2月接替黎威密任第二军区河江前指司令。1986年晋升上将。1987年7月武立病逝后,任第二军区代理司令。次年调任陆军学院院长。曾任军队监察委员会副监察长。曾获二级军功勋章、二级战胜勋章、一级抗战勋章、一二三级光荣战士勋章、决胜军旗奖章。

勇马 生卒年不详 第1军机械化步兵第308师原师长 少将 抗法战争时期参加过几次较大规模的注意,历任步兵308师营长、36团团长、副师长等职。1958年授予上校军衔。抗美战争时期在南部作战,任步兵308师师长。1972年雨季曾经指挥老挝川圹—查尔平原防御战役。1982年晋升为少将。

阮海如 生卒年不详 抗美战争时期在步兵308师102团任连长、营长、战后升任团长。1978年晋升上校军衔,1982年改授大校军衔,升任机械化步兵308师师长。1983年后不再担任师长职务。

阮协 生卒年不详,1980年晋升中校军衔,任机械化步兵308师副师长。1983年晋升大校军衔,接替阮海如任师长。1986年后不再担任师长职务。

杜中阳(1946—) 1946年生,河北省人,京族,本人成分学生,文化程度9年级。抗美战争初期入伍,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1978年晋升中校军衔,任308师102团团长。1986年晋升大校军衔,任机械化步兵308师师长。曾获战功勋章、军功勋章多枚。

高文庆(1917—)越南人民军原副总参谋长 中将 1917年生,承天省人,资本金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学生,文化程度大学。日本占领时期,曾任亲日共和青年突击队头目,并在日本军队办的军官训练班受训。1945年带领突击队向胡志明领导的部队投降,参加了八月革命。随后长期在中部地区从事武装斗争,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战区司令等职。1946年10月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曾任武元甲的秘书。1948年从第5联区调任308师副师长。1954年5月任接管奠边府部队司令,后任总参军训局局长。1958年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任第三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抗美战争时期历任治天军区、西原战场副司令。1973年巴黎协定签订后调回北方。1974年晋升少将,任越南人民军副总参谋长,主管军事训练工作。1980年1月晋升中将。其兄高文园是原南越军总参谋长,逃亡美国。

双豪(1920—2004) 原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部副部长、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上将 原名阮双豪、阮羌。1920年生(一说1918年),海防市人,京族,工人家庭出身。1938年参加人民阵线组织。1939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1944年10月曾经被捕入狱,后越狱。1945年初任B分区(阮惠分区)北山—武崖地区党委书记,组织领导越北抗战武装。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前曾任县支部负责人、区委书记、解放军委员会委员,分管河江、宣光、太原3省工作。抗法战争时期,曾任军区党委委员,圻委委员,西北区委委员。1950年任越北联区政委,后协助308师进行休整。1951年5月至1954年任步兵第308师政委、党委书记。1954年任中央联合停战委员会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代表团成员。1955年至1961年任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1958年授予少将军衔。1960年9月越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60年和1961年曾两次来中国军事学院学习。1961年晋升为中将。1961年至1977年任总政治局主任,中央军委委员。抗美战争后期曾任国防部副部长,主管征兵和训练工作。1974年晋升为上将。1975年任中央军委副书记。1976年12月越党“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77年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任。1982年3月越党“五大”继续当选中央委员。1982年任越南残废军人和社会部部长。80年代后不再担任军队职务。2004年1月9日在河内108中央军队病院逝世。

范洪居(1928—)曾译为范洪余。1928年生,京族,本人成分学生。1948年入伍,同年3月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1949年5月任步兵308师18营教导员。1954年后历任36团副政委、政委、师政委等职。抗美战争中在南方作战。曾任第2军政治局副主任。1974年晋升上校军衔。1975年4月任胡志明战役东翼纵队副政委。1978年晋升大校军衔,任第2军区政治局主任。1980年下半年任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文化局局长。1984年晋升少将军衔,后调任第2军区副司令兼政治局主任。1987年初升任总政治局副主任,主管青年团工作。曾获二级军功勋章、二级抗战勋章、三级战胜勋章、一二级解放战士勋章、决胜军旗奖章。

黄方(1925—) 1925年生,海防市人,京族,官僚家庭出身,曾经当过法官。1945年入伍,同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抗法战争初期任连长、团政治处主任,步兵308师102团政委等职。1952年任炮兵第1团政委。参加了奠边府战役,任308师政治处主任。和平恢复时期任《人民军队》杂志副总编、总编。1958年被授予中校军衔。60年代曾到中国军事院校学习。抗美战争初期任308师政委,后任防空—空军政委。1974年晋升少将军衔。1975年12月随武元甲率领的越南军事代表团出访古巴,任副团长。1976年4月当选为越南第六届国会代表。1977年任军事技术大学政委。1982年任军事技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83年晋升中将军衔。1987年6月接替阮春皇出任军事历史院院长。曾获二级军功勋章、一级抗战勋章、二级战胜勋章、一二三级光荣战士勋章、二三级解放战士勋章、决胜军旗奖章、40党龄奖章。

黎灵(1925—)1925年生,河内市人,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学生。总起义前参加河内学生运动。1945年入伍,同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抗法战争时期历任营长、步兵308师36团副政委。1950年8月任36团政委。1958年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后历任步兵308师102团政委、师副政委。1970年任右岸军区副政委。1973年任308师政委。1974年晋升少将军衔。同年5月任第2军首任政委,参加了胡志明战役。1980年晋升中将军衔。1982年后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曾获二级军功勋章、一级抗战勋章、二级战胜勋章、一二三级光荣战士勋章、决胜军旗奖章、40党龄奖章。

黄金(1930—)1930年生,南部地区人,京族。1951年入伍,1954年3月任23营教导员。抗美战争中历任步兵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了广治战役、西原战役、胡志明战役。曾到苏联军事院校学习。1971年任步兵308师副政委。1974年晋升上校军衔。1976年晋升为大校。同年底任308师政委。1983年任山罗省军事指挥部指挥长。1984年升任首都军区副司令,同年底晋升少将军衔。

家园 能否介绍一下该师因轻敌招致重大伤亡的两次战役?

79年被调去守河内,跟TG的攻势有关吧?

家园 当时越军在北方只有第一军这个战略预备队

308实施奉命紧急卫戍河内。

家园 看来他和解放军这个老师没有交过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