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评总理之恩来有妻 [全文完] -- 萨苏
据说,在延安时期,有一位翻译,在给马歇尔介绍邓颖超时说,她是周恩来的“lover”。周恩来当场纠正道:“No! she's my wife。”
周恩来的妻子是邓颖超。
谈周恩来总理从邓颖超谈起,是受一个朋友的建议所动,他讲,高文谦先生提到的1980年邓颖超提出销毁部分周恩来文革资料这件事,高先生在他的书中对此非常重视,也是高先生抛出的一枚重磅炸弹 ?C 高先生的论点是心中无鬼何必去销毁档案呢?销毁档案证明周恩来在文革中所为恶劣,不得不通过销毁档案的方法掩饰。。。
那位朋友建议,你要谈周恩来,先从这件事情谈起吧。
结果我压了两天没有写。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两天里,觉得自己心中有一种戾气,一种想和人争论的戾气。于是我就换了支笔,去写我相熟的研修生的故事,直到我心中的戾气消散,再拿起笔来,窗外蓝天如洗,已是心境平和。两天时间,萨想明白一件事情 ?C 写周恩来,不必是为了和高文谦先生斗口,展现一个萨这样普通老百姓所了解,所理解的周恩来,不好么?别人有别人的看法,那就随他去。应该相信读者的眼睛。
不过,从邓颖超销毁档案这件事说起,我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点。
邓颖超真的作了这件事么?
萨想过之后,看法是 ?C 大有这个可能。
萨不是历史学家,没有条件查档案,所以我没法证明高先生所说是否真实,至少,让我们按照有这件事的思路来谈这件事吧,否则,高先生的朋友会有些说辞。而且,细细想来,萨的判断是,这件事,确有可能的。
先说个题外话,高文谦先生和宋永毅先生的文章里,都提到这件事,但是不同的行文,暴露了两个人思路的不同。
我们仔细注意一下,高先生提到此事,或者是邓颖超如何如何,或者是邓颖超,叶剑英如何如何,而宋先生提的是叶剑英,邓颖超如何如何。
这个排名大有道理。
宋先生这样写,或者是无意中的常规书写习惯,因为叶剑英职务比邓颖超高,所以排在前面,或者是突出作这件事的主谋是叶剑英,也就是说销毁周恩来档案,是一个“党”或者组织的主意,想说明的是此党如此卑鄙。究竟是哪个原因,萨还判断不了。
高先生呢,恰恰用了一个反常规的做法,写名字时把邓颖超写在了前面,看到此处,萨心中不禁微笑 -- 高先生可能是下意识的写了真话 ?C 如果历史上真有这件事,那提出这个建议的,只能是邓颖超,而不是叶剑英!叶,是邓颖超怕自己分量不足,拉来作为尚方剑的。
相对来说,高毕竟作了多年历史研究,一时脑子短路,无心插柳的可能性满大。
老百姓的推测而已,是否符合逻辑,大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假如高先生真有这个下意识,倒是和老萨认为此事可能的理由相吻合了。
假如真有这件事,我以为,应该是从邓颖超提出的一个要求,而不是某种组织的预谋。
一直认为,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位女性的公众形象,和她们的真身始终存在着有趣的差异。一位,是国母宋庆龄,一位,就是总理夫人邓颖超(称邓颖超为总理夫人是周恩来总理的悼词中的提法,可怜抓起来之前毛公悼词中江青也只不过是“江青同志”)
宋庆龄,公共的形象是温文尔雅,从容不迫,雍容大度,实际上,从少年开始,宋家二小姐就是性烈如火,离经叛道,一生以叛逆为己任,桀骜不驯,从不退让,记得空军名将黄光锐回忆,孙先生参加中国空军第一架自制战机的试飞仪式,当时飞机尚在雏形,出事很多,孙先生问飞行员黄光锐敢飞否?黄曰不但敢飞,还敢带人上天。孙环顾左右,问谁敢上去一试,宋庆龄应声而出,遂成为中国女子乘飞机试飞的第一人,这架飞机也被命名为“乐士文”(庆龄的英文名字)号。这种天马行空的性格老而弥辣,骂江青为婊子,大概只有庆龄先生干得出来。
另一位,就是邓颖超了。
邓颖超的公众形象,是谦逊深沉,循规蹈矩的,但是,真实的邓颖超呢?
看周总理夫妇照片,萨在少年的时候,曾经感到有些迷惘 ?C 英俊潇洒如周恩来,娶妻谁不可得?怎么会和相貌平平的邓颖超不离不弃几十年呢?建国初期共产党虽然比当时的国民党廉洁自律些,换太太也是常事,为何独独周恩来如此不同?
是品格问题?也许吧,周公的品格高洁,或有以身为喻,让别人收敛些?
等萨结婚几年以后,再回头看周公的婚姻,忽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周恩来,那是人中的凤凰阿,潇洒九霄,我怎么用老黄牛的思路去看他了呢?
[待续]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帖子怎么献不了花?
可是在cchere不可以回帖,在talkcc可以回贴,怪了,忙死人,呵呵。
这位兄台真是热心。。。谢谢。
"写周恩来,不必是为了和高文谦先生斗口,展现一个萨这样普通老百姓所了解,所理解的周恩来,不好么?别人有别人的看法,那就随他去。应该相信读者的眼睛。"
再说不能耽误给老萨献花不是。
一句话“这个排名大有道理”
这么多年,论辩,我只见过和菜头口吐莲花。
一直以为萨兄的文字专走浑后一路,原来论机锋也不差啊。
要写此类文章,排名大有讲究。
直到我心中的戾气消散,再拿起笔来,窗外蓝天如洗,已是心境平和。
虽然不算漂亮, 但是年轻啊。十八无丑女。
有一些周,林的文章不错。也像是写历史文章的路子。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生活中的称呼很有趣。邓颖超的说法总是“我们老两口”怎样怎样,周恩来则说“你们小超大姐”,周恩来的称呼透着他清水明镜的性格,而邓颖超呢,带着一种泰然安适。可以看出来,这是两个都很有个性的人物,邓颖超在思维上有她自己独特的方面。
记得当年我曾经拿了孔捷生所写《本世纪最后的黑匣子》,忍不住找机场的前辈核实 ?C 总理真的可能有私生女么?
触动我去问的原因,是看到其中一个故事,觉得非常吃惊 ?C 这个故事我从另一个渠道听到过!这作者从哪儿知道的?!因为这一点,让萨感到该书的可信度骤增。
不过后来才发现这书里的故事差不多都有根据,但是把这些故事和周恩来的私生活拉到一起,则属于生拉硬拽,比如文革发起的时候,周恩来拟定保护民主人士的名单,其背景不言自明,这样一件重要的国家级事务,写成周恩来是为了担心私生女暴露而为之,就。。。
孔捷生是极有才华的作家,我想他可能是有些过于浪漫才把作品写成了这样,或者提供资料的人对孔先生有所蒙蔽。
让我吃惊的那个故事是关于邓颖超的。
看孔捷生的文 --
---大姐(邓颖超)送给“爱蕾”(文中所说周恩来私生女)一个军用黄挎包,里面有一小袋油炒花生和一百张面额一角的钞票。“爱蕾”抱着挎包喜欢得不得了,这绝不是大街上能买到的膺品――真正军用的!这段意味深长的话值得一录:
邓颖超:“你现在说我好,长大了可不能翻脸骂我。”
爱蕾:“不会,永远不会!”
邓颖超:“好,把你的话记在鞋底上。”
爱蕾:“走路不就磨掉了吗?”
“不磨掉,以后你怎好骂我呢?”邓颖超笑道。
我从另一个渠道也听到过这个故事,只不过内容是邓颖超让一个“小鬼”把话记在鞋底上,不磨掉怎么好骂我?并不是对爱蕾,而是对邓自己的晚辈。说这个的人是想说小孩子长大了变化大,你明知道,却没办法。对了,说这个的人 ?C 当年是江青的秘书。
这种精灵古怪的念头,呼之即来的机锋,聪颖超群,才是真正的邓颖超。
邓颖超给周恩来的信,是这样开头的 ?C“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
天,中文语法都敢改的邓颖超阿。
年轻的邓颖超,容貌不算美,但也不算丑,中平而已,但加上如此别致优雅,带点孩子气的个性,这样的女子,是不是有她独特的吸引力呢?
结婚几年以后,忽然领悟,原来美女多离婚的原因在于,婚后夫妻之间容貌如何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两个人那种契合和心灵的感应。周恩来是何等大智慧之人?他选择的妻子,美丽或许在次要,聪颖才在第一,而邓颖超的个性又何尝不是对周恩来的一个重要吸引?
周恩来在这个问题上是大彻大悟的,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不怎么漂亮,却绝对聪明而有韵味的邓颖超。
邓颖超也没有让他失望。
周恩来一生琴瑟相合,说那是虚伪显然眼睛有毛病,权延赤写过周恩来携邓颖超到新六所看雪的浪漫,夫妻之间的话是真是假不论,看雪的事情是有纪录的,这种心灵相通的情怀和浪漫,在当时的红色夫妻里,真是不多的。
男人不愿意娶聪明的妻子,往往是怕自己太自惭形秽,邓颖超虽然聪明灵慧,周恩来却更聪明,看到恩来总理和自己妻子开的小玩笑 ?C 比如暗喻邓颖超是茶壶,还忍不住让人会心的微笑。
常听到有人说聪明的女孩子,有个性的女孩子,不容易找到好的伴侣,萨的看法,唉,那不是女孩子的错,实在是因为男人里的周恩来太少阿。
周和邓,不是一对简单的政治夫妇,在政治以外,还有着心灵的一丝相通。从里到外真正最理解周恩来的,应当是邓颖超。
顺便说一下对两个人的才能性格的评价。周恩来是帅才,可总揽全局,邓颖超是将才,在具体位置上显示才干。到日本以后,才深深体会到中国女性的解放进展是何等之大(和日本相比),--- 副作用是中国女子,也往往是极不好惹的。邓颖超多年在妇联工作,蔡畅史良之外,为中国女子做事,邓颖超有她的历史地位。但是,周恩来的目光,更为远大现实,而邓颖超稍逊于此,比如,邓颖超在周恩来追悼会上一直撑到最后一刻才大放悲声,有一种说法是江青当时到场,邓颖超决不肯哭给江青看。这种明显的意气用事的做法,周恩来是不会做的。
邓颖超为了和周恩来共同的事业,在江青面前也曾经说过软话,这时候,周恩来已经不在,邓颖超倔强的个性,就清晰的显示出来了。
写到这里,心里一动,邓颖超如果不嫁给周恩来,她也许不会生活在总理的影子里吧。今天,提到邓颖超,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总理的夫人,邓颖超自己的影子,偃然淡没。一种惊异闪过 --
这个聪明的女子,用一生殉了周恩来!
有的人的婚姻,到后期已经是“死婚姻”,周恩来的婚姻并非如此。萨的感受,邓颖超和周恩来的世界直到最后都是相通的。窥破周恩来临终心境的,大约只有邓颖超。
周恩来的临终心境到底是怎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说法。
是保持晚节么?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周恩来病重之后,叶剑英派人昼夜持纸笔等待,希望周恩来在最后时刻说一些。结果直到最后一天,周恩来一句话都没有说。
这和那个在进入手术室前大呼“我不是投降派”的周恩来,是判若两人的。
周恩来的骨灰,洒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他没有政治遗言,留下的只有不留骨灰,不设纪念馆,不设故居。。。
十六年后,邓颖超去世,同样的没有政治遗言,留下的只有不留骨灰,不设纪念馆,不设故居。。。
看到毛泽东的一段文字之后,忽然若有所悟。-- 同样的要求,却是不同的思路,邓颖超在最后一分钟,还是不改本色。
--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会讲,跑题了。我希望没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