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难有香如故。。。 -- 酒杯里的忧郁
找颗新鲜的大蒜,把蒜瓣上最嫩的那层膜轻轻地撕下来趁柔软时候贴上,等干了跟笛膜也差不多。
照片里有柿饼子(呵呵)、红玉苹果、黄香蕉苹果、菠萝、梨、桔子、葡萄......之类,许多都是那个年代冬天罕见的水果。
估计店里还要放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东风吹战鼓擂》之类的激昂革命歌曲当背景音乐:)
看上去水果数量很多,其实只有一半,后面竖了排镜子。
那时俺跑过一些城市,好象只有北京这样干。
如果不是因尼克松访华,水果一样有,只是品种没这么多质量没这么好。在那个年代,对普通人来说水果属于高档食品,虽然不是完全买不起,但经常能吃到的人还是很少。
有点奇怪的是左下角怎么也看不出是什么水果,细看好象是面饼。
平时水果没这么多也没这么好,早卖掉了不好看。
苹果是秋天收,好茶叶是早春,季节对不上,用储存的香味就没那么足了。
茶叶有个特点,特能吸味。
那不是面饼,是柿饼,挂着糖霜呢。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规律不可抗拒,不可抗拒,美帝国主义必定灭亡,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
呵呵,从小跟着大人喝茉莉花喝到大了。
总觉得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改良一下,国人何时缺过聪明才智?
主要还是当年挤油料包很有挫折感。
不少商店卖一种"Turkish Delight"。其实跟高梁饴差不多,外裹一层白粉,里面间或掺杂坚果。大概3.99刀一盒。
我小时候也常哀求大人买这个做零食啊
一般人家可没那钱去那地方买茶叶。那时候一说喝的是碧春茶庄或者张一元那买的茶连放屁都壮,普通人家喝的是京华茶叶,无所谓是不是新茶,有色有那个味就成了。条件再差点的人家有点茶叶舍不得喝,能把花茶给囤成普洱茶的模样。
京华茶叶开始是牛皮纸包装的,在80年代改成铝箔包装的。为了区分茶叶品质,分了好多号,印象中是九号还是十四号是最好的。可惜后来被联合利华合资后给消灭了。
住南城的人在春茶上市时候会去前门大栅栏那的张一元(那时候好像不叫这名,忘了叫什么了)排队去买“高碎”,沏出来味儿浓、色儿深、口儿酽、价儿便宜。队能从大栅栏里排到前门大街上去。
——应“反击右倾翻案风”而作——一派街市小儿吵架的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