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当前银行融资环境的一些现象和变化 -- 伪叔叔
N万亿和QE不是一样一样滴。
最大的区别在于,N万亿在国内流转,部分QE跑到全球去投资和投机去了。
虽然都能刺激经济,前者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和基础设施的累积,后者的优点在于借力和公司资源/人力资源/初级资源的累积。
虽然都能造成通胀,前者的缺点在于投资回笼和国内货币增长过快,后者的缺点在于特里芬难题。
近两年中国积极扩大海外投资除了为解决资源瓶颈问题,也有上面的原因。
但总体来说已经比时下很多的要好了。
QE的目的肯定是创造更好的基本面,这是实话,并非虚言。只是美国经济目前实体产业少,服务、虚拟部分多,奥巴马的再工业化也就是个笑话。要恢复以虚拟为主的经济,最需要的就是去掉债务压力,恢复信用,这个恢复信用就是增加货币乘数也就是流通速度。这个反过来想为什么QE在美国本土并没有带来像新兴市场那么高的通胀压力就容易了。美国的恩格尔系数非常低,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也就更强。典型表现是美国CPI构成中最大的一块是房租,而我们主要还是猪肉这样的食品。整体上美国CPI构成中70%的权重是服务类价格,和美国国内的资产价格水平、工资水平以及就业率的关联度高。而现在美国这个不温不火、不死不活的基本面,正好能锁住这块的抬高。
但我还是不看好QE3乃至QEN,目标需要行为才能达成,而行为无非是为了达到短期目的,而决定短期目的的是成本,也就是是否合算。而不管是以QE打击对手也好,还是损人利己也罢,美国肯定是这么想的,但不意味着他有能力和决心这么做。当前世界的乱象的根源,不就是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和国际秩序的创造者、守护者已经力不从心了么。对于实力下降的美国来说,它的处境和中后期的神圣罗马帝国或者一战后放弃两强标准的皇家海军是一样的。也就是既而格局要斗而不破,但同时要继续在原有格局内掌握主导权就不能是单干,取得其他人配合的重要性大大上升了。现在不比冷战,美国和其他主要势力之间不存在彼此共同的战略敌人,因此没法以军政压经济。也就是说,美国浑身的肌肉、军事硬实力不能像苏东之前那样高比例的转换成汉堡、经济软实力了。所以我认为QE之所以会从3转变为2.5,已经说明了美国的大棋派也是下不下去了,这里必须歇一下等待更合适更有利的变化出现。而要被暂时牺牲的,就只能是去杠杆化和美国经济根基修复的速度了。
- -- 系统屏蔽 --。
说一些题外话,阴谋论的思维大部分源自于弱者的防备或迫害妄想的心理,就像街上拐卖妇女儿童或者其他诈骗的犯罪实例被曝光后,很多人对街上陌生人的搭讪又或者陌生电话、短信,很容易就因为自我防备而联想到某些“阴谋”。
但是上述“联想”和“防备”往往是正确的,这是很悲哀的社会现实。
同样的,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是怎么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是怎么被劫掠的,历历在目。《货币战争》这本演义书籍一出,很多人都有一种“我X,原来TMD还可以这样玩(或者被玩)!!!”的感觉。基于这样的心理,在金融方面,阴谋论的思维比较普遍,这一点儿也不奇怪,毕竟我们也是相对的弱者。
假设我们认同“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这没有过时也客观存在,那么所谓的阴谋论思维就不是我们单方面的迫害妄想症。
---------------------阴谋论的分割线-------------------
QE没有那么快将通胀压力传导到实体经济,这既是美联储的幸福也是他们的悲哀,实际上,把上面那句话缩写一下,就是“QE没传导到实体经济”。
这种货币宽松作为表面上刺激经济的政策,和TG的N万亿本质一样,但实际上大不一样。因为QE的受体--兄弟连的银行--并不像TG的银行那么听话,美国的金融体系(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引擎作用)也并不是以银行特别是银行信贷为主的。被撒了钱的花街,首先是用来买国债,其次用来继续金融操作/炒作,像我国的各大银行那样投资“国内的”实体是不现实的,这也不是他们的风格和经营渠道。
所以QE与其说是“提振经济”或者“创造更好的基本面”,倒不如看做是直奔国债--长期国债利率--而去的。
我们在西西河向忙总学习,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和可操作脚本,尽可能的避免“想到=说到=做到=做好=成功”的嘴炮,套用这个标准,去审核美国政府或者货币当局的言论和计划,我想,并不是那么乐观。
而对房地产开发商却没有这么严的限制,利之所在啊。
触及到工人利益的,明显不公的,悄悄办了才不妙,这样的工人罢工是好事。
葡萄多虑了,这应该算是定了个调子吧。食品安全那个用温和的话说是“做了应该做的”。联系一下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的事……
貌似不需要华尔街过渡吧。
我以芥子之心度须弥之腹,试着推演一下美国宽松志在长期利率的用意吧。
1)不管是否出于阴谋论,美国不爽利的时候,一定会拖着大家比烂。尤其是从美元的角度出发,一定要打压作为最大替代的欧元。
2)但是比烂终究是权宜之计,就好像台球桌上做斯诺克。而信心贵比黄金,因此长期利率作为标杆必须稳定于某个低值空间。
3)美国明面上最强的是美元和美军,但是实际上,强大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源,美国最大的“逆差”不是经常性项目,而是人力/智力资源。
4)基于无可辩驳的最强的人力/智力资源,那么美国就有信心把“比烂”这一实际上拖延时间的进程维系下去,直到某一天出现“创造出强健的基本面”。谁知道哪一天会不会又出现什么新的工业革命呢?譬如说克林顿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红利?
5)因此所谓信心,一方面在于美国人力/智力资源的底气,另一方面也要维持住关键性的指标--长期利率。
6)但是信心,在操作层面上,很容易就沦为“嘴炮”。这就是我们对于美国经济犹豫难判的原因。
即使你有新的技术能掀起新的浪潮,你也必须是在破了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泡沫之后才能展开,问题症结恰恰就在这里。
但现在美国由于战略选择的失误,必须不仅不攻击欧元,还要对欧元让渡空间,现在欧元走强就是个信号。那么你联合欧盟就能掀掉tg了吗?一直虎视眈眈的普京终于跳出来了。欧盟难道不知道你美国的注意吗?你前面咬他一次,他能不提防,他无非还是在观望两虎斗,然后坐实自己,你要他真的给tg下黑手,你要欧盟看到你的杀伤性不对称武器。
当然这确实有些象嘴炮,但讨论有时候是有意义的。
首先美债市场上主要的购买者目前来说还是美国国内普通民众。而恰恰这群人因为对利率和通胀更为敏感和不可控,才是美债市场最主要的潜在短板。
另外,QE实施下美债不是华尔街在买,而是美联储自己直接在买。
根據巴克萊資本的計算,迄今為止,美聯儲在QE2計劃下已買進了價值5,48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期限從1年至30年不等,其中也包括通脹保值証券。美國政府在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淨新發國債6,380億美元,而其中的85%以上已由美聯儲購買。
大国无阴谋,都是阳谋。
摆脱经济低迷,自强这个内因是最主要的。
简单说来,经济自强,无非要有①足够的投资,②充足的人力/智力所代表的技术以及市场。
当前来看,②是底气和希望所在,①则需要保持美元的相对强势(不一定需要绝对强势)和总的较低的融资成本(不管是自我供给的还是FDI)。
那么就不难理解美国对外战略所做的那些动作了,替代性较强的欧元才是第一战略目标。
TG现在的产业升级再升级,一方面摆脱不了双方深度的纠结绞索,另一方面也不过是美国经济结构的互补而非替代。我个人觉得,如果单单从经济角度出发,打压TG,是要把局面维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而不是立刻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