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聊聊当今医生生存现状,说说我知道的情况 -- fleurrriste
说个自己的事情:
读书的时候,一年春节回家,小毛病去医院,习惯的找了个熟人,给开了点药,结果付款的时候尴尬的事情发生了,钱不够。回去找他打算先借点。
结果解决方案是,换了个药方。当时还有点担心药效,呵呵。
连老朱都蹦出来表示自己委屈了?没别的意思啊,就是单纯说这个现象。
我老婆是毕业九年的临床硕士,省城三甲医院的妇产科主治医师。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因为单位8点上班。如果在病房,一般都要七八点钟下班,有的科室,比如繁忙的不孕不育科,就要忙到晚上九点十点了。一般单位都有厂家,但是医院没有。比如国庆长假,他们只是法定的那三天放假(还得看是不是有值班),不调动日子排出7天假期来的。有好几次摊到春节期间值班,有一次是大年三十。值白班,没有补助,值夜班,补助50元。名义上有调休,但是人手太紧张,基本是请不出来假的。在门诊算是最轻松的了,如果是周末看”义务门诊“,看一个病人3元,不是双休日的正常门诊,就没有3元了。正式工资,一两千(如今最低工资都上调了,不知道有没有跟着调整?),主要看奖金,奖金一般三千到六千不等,看资历和科室的。年终奖非常低,不上万。这些就是全部的白色收入了。灰色收入,在病房,没有混到责任医生,一般是不可能有灰色收入的,在病房就是学本事。也就是门诊的时候可能有,所谓的以药养医,这个一般医生也不会滥用。加起来一年的收入,和02年毕业的工科研究生,尤其是信息技术类的,相比较,明显低很多,一年有十万就很开心了(当看到老婆开心地说,总算年收入也有10万了,我却有些心酸,这种专业技术工作,就是高级技术民工,收入比她高,工作环境也比她好。刚开始的几年,住院医师,收入就更低了,有些家长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家当医生的孩子的收入)。而当年,他们这个专业,录取分数并不低于本校的信息技术类的。当过医生的,一般都不鼓励亲属子女去学医,因为辛苦,也得不到尊重,钱也不多,却总被人以为有很多灰色收入。(不否认有些医生收入很高,也许有些地方,是个医生就收入高,但是我老婆上班的这个地方,除非是熬出头的大医生,否则,和高收入划不上等号)。
医生的服务费用很低,表现在门诊上,即使是名医门诊,也不过100元,普通门诊,2-3元。而读临床,读大学期间就比其他专业要辛苦得多。
一般来说,反倒是中小城市里的医生好混一些,因为监管没那么严。比如有些地方妇产科医生,接生一个家属就会送红包,都成一种风俗了。但是我老婆医院是禁止收红包的,这里也没有什么生孩子送接生医生红包的做法。
医生还有药来养,否则真是比民工辛苦,比民工钱少了。那么一些技术类的呢?比如B超,一个三甲医院的B超医生告诉我,做一个B超可以得到 0.78元补助。
其实大多数医生也是反对以药养医的,认为这是政府转嫁社会矛盾,变成了医患矛盾,如今的医患关系相当糟糕,医生的工作环境很差。而且,所谓的以药养医,不过养活了一大批医药代表,这帮人做好了,比医生滋润得多,因为每一个医生都是他的”羊“,羊越多,他的收益越大。其实从出厂到患者手里,最大的差价份额是被医药公司拿去了,而药品的价格也不是医院能决定的。中国的药厂创新能力差,都是同质化竞争,就要靠医药代表去拉拢医生,尽可能开他们厂里的药,而不是竞争对手的。而医生,不管开什么药,只要这些药是有医药代表的,这回扣医药代表就要给你,不要? 不要就是医药代表的。(估计是厂家给了一个比例给医药代表,医药代表自己再划分多少给出去,多少留给自己)。因为医药代表是来自药厂的,药品回扣自然是来自药厂,那么出厂价和到患者手中的价格之间的差价,其实并没有落入医生手中,而是给了患者和药厂之间的环节。政府背景的医药公司,招投标,定价,才是这个游戏中最大的玩家和赢家,躲在幕后的,而骂名都给了可怜的医生。为什么每次媒体爆出这种事情之后都是不了了之呢?因为这是不可能处理的事情,没有这点额外的”灰色收入“,医生的收入有多少呢?大家还记得那个杀小学生的福建大龄厂医吗?即使有药养医,还有不少医生不愿意干了呢,其中有些就转行去当医药代表去了。
每当看到报纸上登什么捡到了医药代表掉下的什么什么药品回扣单子之类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某个业务员报复自己代表的厂家。自然,每一次这样的报道,都会激起很大的民愤,很多人都认为,看病贵,就是以为药品回扣之类的,其实,药价并不是医院定的,即使不收回扣,这些药的价格也是如此。第二呢,我看到媒体界很热衷于找一些公立医院的麻烦,因为这些医院从来不会投入广告,而民营医院之类的是在媒体大量投放广告的,所以媒体很少去报道民营医院的事情,其实民营医院的劣迹可谓斑斑,一般表现为没病说有病(特别是性病妇科病之类的),小病当大病,高昂的全套检查费用(所谓微笑服务)。但是,基本上看不到电视报刊揭露这种事情。媒体的恶劣事情的代表作就是掀起大波澜的所谓茶代尿送检,检出不正常来的。这简直就是恶搞,记者缺乏起码的科学素养和常识。尿检仪器是建立在送检物品是人尿的基础之上的,你把一杯茶水拿去检查,会检查出什么结果,天晓得。但是目前的设备绝对不会有检查是否是人尿否则就报警的功能设计,这完全没有必要。当时茶代尿弄得满城风雨,报纸电视,火力挺猛的,后来那个恶搞的记者好像也没有表示过任何歉意。
那么,媒体界是不是就是道德模范标兵呢?实际上,他们这个行当,灰色收入更惊人,所谓的捂口费是也。我是从家属中有媒体界从业人员的朋友那里知道一些情况的。
如今的医闹,就不说了,当医生真的有生命危险。
我总觉得,医患矛盾,是TG转嫁社会矛盾而故意为之的结果。
医患关系本来应当是合作关系,共同和疾病做斗争的。但是改革让医患关系变成了敌对关系,变成了零和博弈。
医改以前,医生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看多看少一个样”的,所以医生会尽量让病人不生病,生了病尽快治好,因为这样你就不会去烦她了。但是改革以后,医生为了从病人身上多搞点钱,就必须开不必要的检查和药物。而病人也不相信医生了,老想着这医生是不是要黑我啊。如果医生出了差错,部分无良病人就会想,这是一个从医生那里搞钱的好机会,就去医闹。
根本问题,还是一个路线问题。医疗究竟是改善人民健康的事业,还是捞钱的商业,这个是必须搞清楚的。
以前只潜水不发帖,只看论点不看人,凡看到吵架自动视而不见,心中倒也清静。开贴了才发现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立场和目的来说话的。你为什么觉得没有用?又为什么激动?不平则鸣,是因为没有其他发泄渠道。下面的话我就不说了,在生活中以及论坛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才是硬道理。
既然大家都是书生之流,聚在一起就当交个朋友,也算是一个目的吧。
第一,你朋友在三甲医院,一般来说效益都很不错。三甲一般都存在大城市,省会至少。三甲下面还有三乙,二甲,二乙,一甲,乡镇卫生院之类的,一句话,三甲在金字塔的顶尖。
第二,科室,同一家医院不同科室的效益也是相差巨大的。
有钱的开高价药,没钱的开低价。是这样的。呵呵,但是能做出判断,还是要有点经验。
其实高价低价,都是物价部门定的,和医院没啥关系。
但是医生知道,低价药和高价药的差别并没有价格来得那么大。所以,如果碰到家境不好的,会尽量找同类药中价格低的开。一般的医生都会这样做。
我老婆讲过,不少在民营 医院花了很多钱没看好的人跑来看,结果有一些根本没病,当然也”治不好“。有一些是简单常见的妇科疾病,被危言耸听为严重疾病,我老婆开了十几元的药就治好 了。大部分医生,还是本着良心做事情的。民营医院例外,其实也不是里面医生的错,而是老板就要求那样做。民营医院比较可恶的一点是,欺骗的对象往往是社会底层的人。
我自己带小孩看儿童医院的体会则是,有不少医生并不热衷于开很多药给你,因为要看服药反馈的,往往是家长要求多开几天,省得老来排长队挂号候诊。儿童医院的医生,是最辛苦的,没日没夜,全年无休。在以药养医的政策下,也受益最小,因为小孩的服药量比成人至少少一半,考虑到其他因素,实际上不止少一半。所以,愿意学儿科的,就更少了。
要论”灰色收入“,寒暑假甚至日常的补课,还是可观的。明面收入也更高了。他们的工资收入是向公务员靠拢的。但是从来没有医生的工资收入向公务员靠拢的说法。
至少,我这个不高尚住宅小区同单元的本地初中小学老师,开得车子可比我家的高一两个档次。一到周末,单元门口就停了很多学生的自行车。
学生家长对老师,即使心里不满,也不会演变成”学闹“,而是忍下来,怕自己发作痛快了,孩子吃亏。
搞活动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啊。
挑动屁民斗屁民,老手法了
医生出次事故,职业生涯基本半残了,你说谁的风险高!这是医疗行业等级制度紧次于军队的主要原因,人命关天啊!下级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可是真的上级上啊,谁上谁负责,所以有些疑难杂症,最上级的医生那是要硬扛的,你不扛直接撸了你,只有风险没有利益,谁干谁知道,还用多说吗?以前还有个精神支柱,白医天使,现在成白眼狼了!在现实和舆论的压力下,很多医生被回扣了,拿了也是拿,没拿也是拿,那就拿吧,黑锅要背就真背上它吧,多我一个不多,很无奈吧!不过我真见过不拿的,但那都是不屑的,有道德的成分,但不全是,与自身实力成反比!近期提到道德就头疼,就此打住吧!
主贴中谈到的问题都是医生乃至我们这些在校医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解决方式绝不是所谓的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化。
我在医院实习时,附近有家私人医院。
然后经常能听到病人抱怨在私人医院那里受骗,甚至有些病人被骗了还不清楚。有个女患者拿着那家医院的白带检查单,上面七八种细菌、霉菌严重超标,阴道炎症情况非常严重;而在我们医院检查之后,只是一个普通的阴道炎而已。
可想而知,因为监控的缺少和金钱的驱动,那家医院的医生昧了多少良心。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化,会导致医院的公益效用急剧降低,削弱了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同时也让患者的医疗支出剧烈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