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汗”症的对面 -- 弦音醉舸

共:💬29 🌺5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多谢解释

唉,没有医古文的底子,读这些东西还是很吃力的。

看到的时候确实很奇怪,怎么会有人把暑汗不出和皮肤过敏联系到一起。虽然有个人体验,但是如此罕见之像,按道理说不该是内经会专门提到的。

家园 兄怎么看“卫气出于下焦”

中气出于上焦,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皆水谷之精悍。

有人奇怪,如果从源头说,卫气应当也是出自中焦才对。

一种解释是,出中焦之气,要经过太阳(经)——小肠、膀胱经的化生。

我觉得有些牵强,因为这其中借用了现代医学的概念。但也想不出更好的解释。

从流注的顺序似乎也解释不通。

家园 这个问题

《内经》中本身就有两个版本:“卫出上焦”与“卫出下焦”。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云:“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从原文行文来看, “卫出于下焦”之后,紧跟着:“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这段文字很明显是在描述卫气”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从这点来看,“卫出于下焦”应该就是传抄过程中的笔误,当为“卫出于上焦”、

看《内经》流传中的各版本:皇甫謐《甲乙经营卫三焦》文字与现《灵樞》相同。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营卫气》作“卫出于上焦”,《中藏经》、《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均作“卫气出于上焦”。从版本学的角度也大都支持“卫出上焦”。

从《内经》其它医论来看:其中《灵枢五味》、《灵枢痈疽》、《灵枢平人绝谷》、《素问调经论》等篇均有关于卫气的论述,大意与本篇相同而明言出于上焦者居多。如《素问调经论》“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灵枢痈疽》“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等;《灵枢五味》云:“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卫气始发之地与胃较接近。故而“卫出上焦”更符合《内经》整体。

从《灵樞.卫气行》这个同在于《灵樞》且专论卫气的医论来说,也支持卫出上焦:“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综上,卫气出于下焦的理论没有坚实的基石,应当是“卫气出于上焦”,这个才符合医理以及能得到实践的支持。

-----------------

我把这篇单独发了个话题了。

通宝推:花大熊,
家园 如果小孩子睡觉汗多

原因不是感冒体虚的话,可以用北芪来煲一桶水用来洗澡,连续洗两天,基本可以止住汗多的问题,北芪有收敛的功效。

家园 会是阴虚吗

去把把脉看看,食疗的话可以放些北芪党参来煲老鸭汤。

家园 就是搞不清啥虚,不好乱吃东西。
家园 黄芪在小朋友的运用

,我一直很谨慎的,原因在于从我开始接触《伤寒论》时,老先生再三强调小孩不要用黄芪,黄芪闭气,会影响小孩长个子。其原理可以类比于:一个开放的系统,更有成长性。黄芪闭气的话,体表毛孔收缩,就会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转。

虽然我再此后的学习中以及图书馆资料的翻阅中,没有找到支持老先生这个说法的依据,但我依然感觉这个观念有一定的价值,所以对于小朋友,我个人是不用黄芪的,自己的成长中,受师长影响的不多,但对黄芪的运用,我算是受师长的影响了。

家园 这位老先生说得也有道理

对于小朋友食用北芪是要慎重。但要解决睡觉汗多(不是盗汗)的问题,这个方法是对小朋友影响最小的了,大概是用1~2两的北芪,煮一桶水,一般在春夏季节转换时洗一次即可。

家园 请教。

俺的问题是晚上盖被子就出汗,不盖又手脚酸痛,白天很怕冷,不容易出汗,恶风,有过敏性鼻炎,舌苔白腻。这是不是阴虚加湿寒太重呢。

家园 小孩子生长过程中出汗

,是正常生理现象,如果不是太影响生活的话,不必刻意止汗,止汗反而有可能影响心脏负荷。

家园 对不起,

具体问题请找个医生具体面诊吧,网上咨询有风险,双方面的。

家园 生活在岭南地区

这里的天气白天闷热,深夜就起风,这小朋友经常就因睡觉汗多而感冒,这里的中医就总结了这个土办法来防治。

影响心脏负荷的问题真没注意到,谢谢你的提醒。

家园 又要请教了

我孩子近3岁了。2岁起上托班,开始感冒增多,自去年11月起开始出现干咳和喉头哮鸣,至今年3月间共发作3次,按照当下的标准基本上可以诊断为哮喘了。而且都是感冒诱发,应该是内源性的。

过敏和炎症这东西,要避免越来越重,最关键的就是脱离过敏原,我们想方设法不让她感冒。最近1月来吃玉屏风(加蜂蜜冲泡),似有好转(感冒好的快了,感冒后也没引发咳嗽和哮喘)。

但是听你这么一说,有点担心是否还要再吃,或者还有其他的替代方案?比如做点按摩推拿?

说到出汗,我们孩子出汗应该是很多的,动动就是头发湿,经常身上有汗(也可能和穿得多有关,老人带,比较保守),但是老师最近说午睡时无汗(很多小朋友午睡汗很多),不知道和吃玉屏风有无关系。

请指教。

家园 这么小的小朋友

,支气管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每当外感之时,容易有支气管症状出现,随着器官发育逐渐完善,咳嗽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是会减少的,就依靠一个月发作三次,以及类似与哮喘的症状就判断为哮喘,这里有很大的误区,小朋友不能和成人等同看待的。

所以你提到的玉屏风吃过一段时间后,现在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少了,其原因倒未必一定是玉屏风的功劳,也可能是支气管逐渐发育的原因的。

你说的出汗的减少,倒有可能跟玉屏风有关的,但是小孩子的发育有蒸变的过程,蒸汗外泄是有助于发育的,这也不能与成人的病理性出汗类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