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园外看花说印刷 -- 河蚌
只是用菲林制作网板时,感光胶曝光的部分被固化,被遮挡的部分随后被冲洗掉,油墨就从这些地方被刮印到工件上,中间的原理和操作有点类似以前学校里油印机和刻钢板。
项目拉出来开公司在做,我是公司里做设备这块的,属于雇员。
原理应该就是一头亲油一头亲水的纳米材料,据搞配方的人说试验出来耐久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个尺度的喷墨打印头,180dpi或者360dpi,出墨量能控制在一两个pL的,据我所知只有EPSON有,HP的气泡式喷墨头还做不到这个精度。但这种pl级的打印头一是没有开放的资料,需要大量实验搞清楚打出来的墨点特性,二是对运动伺服定位系统有一定的要求,不过倒也不算太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速度,不像激光那样可以高速扫描,现在只能采用机械的方式。
关键是搞清楚墨点的产生和控制,原理其实也不复杂,难在工程。运动伺服定位系统很重要,但是不是主要难点。
我以为你是清华14号楼住过的电子系研究生,呵呵。
版材上有一个涂层,涂层和下面的基材分别亲水和亲油(具体忘了)。用激光烧掉涂层就ok
电雕刻机
说的太好的,细节,都在细节里。
西谚: Devil in details!
早先的版材就是铅版。我学印刷的时候见过一小块PS版,属于看新鲜,真正实习用的都是铅版。
铝版的缺点是延展性不如铅版,变形后基本无法恢复原状,属于一次性版材。三十年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铅版因为延展性好,可以反复使用,所以在那个年代一直是主要印刷版材。
衍生版本现在还被用来打打发票啊支票啊以及一切需要同时打印多份副本的东西?
我终于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了,谢谢
看版材的化学属性。正片则版材上爆光的部分被洗去,露出版材上亲水的涂层。反之类似。总之是影像部分留下亲油涂层,其他部分亲水。
没有高温的话不会团聚
只是打印这个核心还是没法跳过去
当年绝没有想到,用的最久的IT设备是这个,LQ-1600K,94年时就已经很普及,现在在很多地方还在用。它的机器指令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新的针打型号也都支持。用于所有的票据、账簿打印的地方,主要是结实耐用,耗材便宜。
当时还是自己涂布感光树脂的吧?
在科技领域,由于欧美仍是科技前沿的主导,那些科技方面的新词汇常常是他们把一组短语的首字母抽出组成,或者用词根结合既有单词组成。
而若要用汉字表示这些词,往往需要很长字数。比如DNA,三个字母的词,我们就要用脱氧核糖核酸这么6个拗口的字来表述,而且还找不到简化的方式(指2-3个字),同时也不能随便造新字。所以现在都是直接使用外文,汉字在这方面先天缺陷明显。
目前这些词是外部产生后再流入,到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日后我国科技力量增长了,轮到我们造新词时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还是无法回避。很大的可能是,我们也是新造外文词。自家的东西,反而起一个外国名,一时间还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象形字在文字的发展上,还是有很大问题的。我觉得拼音化目前只是暂时蛰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