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十字架与火焰 君士坦丁堡与泰西封的双重奏 6 -- 赫克托尔

共:💬320 🌺189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法兰克人不喜欢迁徙"的说法不严谨

法兰克人第一次出现在罗马人的史书上是公元50年左右,他们渡过莱茵河,入侵西岸地区;公元250年,一支法兰克部落就一路杀到了西班牙北部的Tarragona。没过几年,匈人跑到欧洲来赶鸭子,法兰克人被迫亡命西逃,被西罗马帝国安置在莱茵河口地区,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西北地区。到了墨洛温王朝时期(Merovingian dynasty:481~751),法兰克人又控制了现在的法国大部。所有后来经过法国南下的蛮族,包括汪达尔人和西哥特人都吃过他们的大亏,西哥特人的头领亚拉里克二世(Alaric II)就是死在法兰克人手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相对其他只知道烧杀抢掠的蛮族,法兰克人基本上算是稳扎稳打,逐步扩张地盘,因此才独树一帜,建立了强大的法兰克帝国。

家园 法兰克人已经趋向农耕民族了

普通族人逐渐安土重迁很正常,但是上层还是有征服的野心的,来攫取新的土地和农奴。

家园 罗马版的文姬归汉啊
家园 【原创】第6季 山河破碎 第9章 绝代双娇

414年7月4日,只有13岁的东罗皇帝提奥多西二世,册封他的姐姐长公主普尔喀丽娅(Pulcheria)公主为女皇(Augusta)。普公主生于398年,时年16岁,她是阿尔卡狄乌斯的第2个孩子,前面的Flaccilla公主没有活到成年,其母奥多希娅(Aelia Eudoxia)皇后死于404年,普尔喀丽娅自然成了东罗最尊贵的女性。别看这位长公主年龄不大,却是个很有主见的巾帼英雄,是3岁丧母、7岁丧父的小皇帝最信任的人。她继承了母亲奥多希娅喜欢弄权的基因,刚满16岁就让皇帝弟弟册立自己做女皇,以便名正言顺的干预朝政。

此前执掌东罗大权的有两个人,大宦官安条克和大将军安特弥乌斯(Anthemius),他们俩一内一外,一文一武,辅佐着小皇帝渡过了主少国疑的最艰难岁月,他们俩的最大功绩,是大破来犯的匈人领袖乌尔丁,让后者不知所踪。这个功绩之大,足以光照整个东罗史册,此后20多年匈人都不敢进犯东罗,以阿拉里克为代表的蛮王们同样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随着长公主和小皇帝的成长,尤其是以母亲为榜样的长公主越来越看不惯这2位重臣专擅朝政。当上女皇之后,普公主首先打击的对象是大宦官安条克,女皇的动机和理由十分充分,安条克是宫廷总管,距离皇帝太近,她要想用事,就必须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必须赶走安条克,另外安条克来自萨珊帝国,有外国背景而缺少根基,打击他很容易。于是安条克很快就败下阵来,被逐出东罗宫廷并不知所踪,最大的可能是被打发到某个修道院做院长去也。

失去内援的安特弥乌斯也很快倒台,从东罗马政治舞台上消失。与安条克不同的是,安特弥乌斯对之后的罗马历史有着深刻影响,他的同名外孙后来成了西罗马皇帝。除了战胜乌尔丁之外,安将军的另一大影响深远的功绩,是在原有的君士坦丁堡城墙外2.4公里处,建设了更高、更厚、防御能力更强的城墙,史称【提奥多西城墙】(Theodosian Walls),原有的城墙则被称为君士坦丁城墙。虽然安将军倒台时提奥多西城墙尚未完工,可他的设计和始建功劳依然不容抹杀,伟大的提奥多西城墙相继抵挡住阿瓦尔、阿拉伯、基辅罗斯和保加尔人的多次围攻而屹立不摇。

打倒政敌之后,普女皇成了帝国真正的掌舵人,她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宣誓要把贞操献给上帝而矢志不嫁,她和她的2个妹妹衣食简朴还经常斋戒,更把大量精力用于祈祷和唱赞美诗,掏出大把金钱建设寺院并赈济穷人,她的所作所为让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她更重要的工作,是接过安条克的枪(他有枪吗),承担起教育弟弟的重任,她教导弟弟要保持庄重、威严的神态,行走、提袍、在宝座上就座都应表现出一位伟大君王的气概;不要大笑失态,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听人讲话,答话必须得体;注意使自己的表情时而严肃,时而温和;简单地说,要使罗马皇帝随时表现出和蔼和庄严的形象。总而言之,在她的温和统治下,东罗马帝国走上了一条与霍诺留的西罗马帝国完全不同的道路,国力稳步提高,军队和国防也得到了整顿,让所有潜在的外敌都望而却步。

421年,一位名叫雅典内斯(Athenais)的希腊少女来到君士坦丁堡,成为女皇的被保护人或门客。雅典内斯生于安条克城,其父是希腊哲学家莱昂提乌斯(Leontius),然而昂提乌斯并非基督徒,他给女儿起的名字来自著名的希腊女神雅典娜。由于家教良好、生活优裕,雅典内斯学识丰富、举止优雅、博闻强记,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知性美女。420年,其父莱昂提乌斯去世,这位老派知识分子将丰厚的家产分给2个儿子,只留给雅典内斯100个金币,对习惯了奢侈生活的雅典内斯而言,这笔钱实在太少,一开始她希望2个兄弟能分些遗产给她。不出意外的遭到严词拒绝之后,愤怒的雅典内斯前往君士坦丁堡,向同为女人的普尔喀丽娅女皇求助。热衷于妇女权益的女皇接见了这个异教徒女孩,马上就被她的美貌、博学和口才所吸引,她一面对雅典内斯百般安抚,一面在20岁的弟弟面前夸奖雅典内斯的种种优点和美德。被激起好奇心的皇帝与姐姐约定好之后,女皇召见雅典内斯询问案情,皇帝躲在帘子后面偷窥,果然被雅典内斯的大大的眼睛、匀称的鼻子、白皙的皮肤、金色的头发、修长的身材、高雅的举止(large eyes, a well-proportioned nose, a fair complexion, golden locks, a slender person, a graceful demeanour)所打动,要求娶她为皇后。就等着这句话的女皇很痛快的同意了弟弟的要求,唯一的问题是雅典内斯是个异教徒,不过个小问题马上就随着雅典内斯皈依基督教并改名为奥多希娅(Aelia Eudocia)而不复存在。同年6月7日,奥多希娅与提奥多西二世结婚,成为帝国第2任皇后。

从奥多希娅的履历能看出,提奥多西的婚姻是由普尔喀丽娅女皇一手安排的,一个没有父亲,与兄弟关系恶劣的异教徒外地女孩,根本谈不上有任何背景和靠山,非常适合做女皇在宫中的代理人。不过在另一方面,女皇对奥多希娅依然存在戒心,她以奥多希娅还没有生育为名,不给其女皇(Augusta)头衔。好在奥多希娅的肚皮争气,于次年生下长女李锡尼娅(Licinia Eudoxia),423年她获得女皇头衔。作为提奥多西二世皇帝的大姐兼监护人,普尔喀丽娅与皇帝的感情绝非姐弟关系这么简单,而奥多希娅也绝非头发长见识短的普通贵妇,2位女皇的蜜月期并未持续多久,便围绕着皇帝和他的权力展开了激烈争夺,这场宫廷战争基本与提奥多西朝相始终。

在提奥多西皇帝结婚前后,西罗以及西罗境内的蛮族国家也在发生着变化。417年,以归还普拉西迪娅公主闻名的西哥特国王瓦里亚率军南侵,相继大破西班牙中部的阿兰人和最南端的西林汪达尔人,然而瓦里亚也在南征中受了重伤,被下属用担架抬回高卢,临终前他决定把首都设在高卢南部重镇图卢兹。418年瓦里亚伤重而死,继承西哥特王位的是提奥多里希一世(Theodoric I),他是阿拉里克的儿子或女婿,从此王位重回阿拉里克的后人手中。提奥多里希即位后继续营建图卢兹,迅速将此城建成西欧最大的城市,号称【高卢的罗马】,所以他即位的418年,被视为西哥特王国(Visigothic Kingdom)正式建立的年份。提奥多里希一世是西哥特王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国王之一,直到451年在沙龙战役战死为止,在位长达33年。

419年,位于西班牙西北角的哈斯丁汪达尔国王君德里克(Gunderic),与他的邻居和前盟友苏维比人发生了冲突,与苏维比领袖赫尔墨里希(Hermeric)大打出手之后,君德里克失利,带着家眷和族人向南逃窜,一气逃到西班牙最南面,投奔了西林汪达尔王国,面对更强大的穷寇同胞,刚刚被西哥特人打得奄奄一息的西林汪达尔人,半推半就的接受君德里克做国王,这样汪达尔人因祸得福的得以统一到一个君主的王冠之下。苏维比人则趁机吞并了君德里克的地盘,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西部,建立起盛极一时的加利西亚苏维比王国(Suebic Kingdom of Galicia),成为日后葡萄牙的雏形。

在西罗马帝国,夺回普拉西迪娅的康斯坦提乌斯将军,在霍诺留皇帝的恩准之下,与普拉西迪娅公主结婚。康将军为人诙谐幽默,身材高大、能征善战,是当时西罗马帝国的军事支柱。事实上,即使霍诺留不同意他与普公主结婚也不可能,西罗的基督教会倒没那么多政治上的顾忌,教士们认为普公主曾与斯提里科之子订婚,又与西哥特蛮王阿陶尔夫结婚,这么高贵的寡妇不适合再嫁,应该进修道院侍奉上帝。普公主与康将军的婚姻生活十分和谐,次年他们就生下一女—霍诺里娅(Justa Grata Honoria),419年7月2日,普公主生下一个男孩,这娃是提奥多西王朝的唯一第3代男丁—瓦伦提尼安,即日后的瓦伦提尼安三世皇帝(Valentinian III)。这俩孩子中的霍诺里娅的名气可能更大些,她私自送出的戒指,招来了上帝之鞭阿提拉,差点让西罗亡国。

一直为缺乏男丁而苦恼的霍诺留,非常喜爱小外甥瓦伦提尼安,如果说他此前对康将军还有所忌惮的话,注定无嗣的他已经决心将皇位传给瓦伦提尼安,既然没了戒心,霍诺留就很爽快的于421年初,册立康将军为副帝,史称他为康斯坦提乌斯三世(Constantius III)。此前的康斯坦提乌斯一世,是君士坦丁王朝的首位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父亲康斯坦提乌斯-克罗鲁斯(Constantius Chlorus, 293~306),康斯坦提乌斯二世(337~361)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第3子。然而康三不是个有福之人,当了仅仅7个月皇帝就去世了,他的死是西罗马帝国的重大损失,以他的能力和与皇室的亲密关系,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业,消灭高卢和西班牙的各个蛮族小国,统一西罗马帝国也不是不可能。另一方面,从379年提奥多西大帝即位,建立提奥多西王朝开始,东方式的王朝统治已经持续了40多年,军头做皇帝的故事似乎渐行渐远,康三的崛起并成为皇帝,又刺激了其他将军重走军头—>皇帝之路的念头。在新一代将军中,有3位最引人注目:卡斯提努斯(Castinus)、埃提乌斯(Aetius)、波尼法提乌斯(Bonifacius, Boniface)。

康三去世的2年后,423年8月15日,还不到40岁的霍诺留皇帝在拉文纳去世。霍诺留即位时,他的版图北到不列颠、南到撒哈拉沙漠、东到利比亚和巴尔干、西到大西洋,他去世时,不列颠、高卢南部、整个西班牙都已经失去,只剩下高卢北部、意大利和北非。虽然很难说处死斯提里科是对是错,但阿拉里克洗劫罗马发生在他的治下,是他身上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霍诺留的金币,铸造于拉文纳。背面的他右手持军旗,左手持胜利金秋,脚踩俘虏,一副常胜将军的摸样 =====

就在西罗马帝国连丧2位皇帝的大约同时,萨珊帝国的政局发生了惊天巨变,欲知详情如何,请看下一章《白日飞升》。

家园 好啊,终于传奇的野驴要上场了

殿下能不能分析一下萨珊和罗马在这一个阶段关系紧密地原因?罗马这个阶段外敌骚扰,萨珊帝国不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鼎力支持,帮助东罗度过难关,和萨珊开国以来的政治路线完全不符合。是不是同时也受到一些蛮族的侵略?

家园 萨珊有自己的问题

此前我看民族大迁徙的文章时,就有个疑问,为何匈人、蛮族不来打东罗,非要进攻西罗,对这个问题,我至今也没完全想通。针对兄台关于萨珊的提问,我只能尝试回答。

1 萨珊内部的问题更大,伊嗣侯面临的问题是20年换了3位前任,他的首要问题是稳住宝座,进攻东罗,如果打得好当然好,如果打的不好,他必然下课,所以对东罗开战的效费比太低,如果我是伊嗣侯,我也不打东罗。与他处境相当的雍正,就一辈子没离开北京出巡,对毛子、准噶尔都很克制,宁可在《恰克图条约》中吃亏。

2 萨珊四周出现了新的、更强的敌人,东北是刚刚崛起的嚈哒人,东南是月护二世的鼎盛的笈多帝国,西南还有不太引人注目的莱赫米阿拉伯人,野驴就是被莱赫米人拥立的,他们还是基督徒。萨珊帝国的国防形势比较恶劣,让伊嗣侯无法放手进攻东罗。

3 伊嗣侯需要东罗的基督教会的帮忙,打压国内的祆教教会。

4 萨珊帝国位于中东,正好在印度、中国、东罗之间做二道贩子,做生意比打仗来钱快,贵族、百姓都高兴,何必出生入死、黎民涂炭呢。为了贸易,萨珊与东罗专门签订了贸易协定。

家园 【原创】第6季 山河破碎 第10章 白日飞升

萨珊皇帝伊嗣侯的对内政策,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压制本国的僧俗权贵,扶植基督徒和犹太人。他的为政之道,获得了基督徒和东罗人的一致好评,基督徒史家们给他扣上了形形色色的高帽。例如普罗柯比 (Procopius)说他是个【以高贵人格赢得了广泛赞誉的国家元首】(Yazdegerd was a sovereign whose nobility of character had won for him the greatest renown),一些基督徒为他祈祷,称他为【胜利与辉煌之王】(the victorious and glorious king),基督教史家Noldeke称他为【善良仁慈的伊嗣侯皇帝】(The good and clement King Yazdegerd),每天【都为穷人和弱势群体做好事善举】(did well to the poor and wretched)。然而在另一方面,伊嗣侯的离经叛道之举,招致本国守旧贵族的切齿痛恨。

伊嗣侯的皇后叫书珊多科特(Shushandokht),她是犹太塔木德学者Resh-Galutak的女儿。书珊多科特是个复合词,前半部的【书珊】(Shushan)在《圣经 旧约 以斯帖记》中出现过,就是波斯名城苏萨(Susa),以斯帖(Esther)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后半部的【多科特】(dokht)是波斯语,源于雅利安语,它在现代英语中的拼写是【daughter】—意为女儿,所以这个名字合起来就是【苏萨的女儿】,因此我估计书珊多科特不是这位皇后的名字,而是萨珊臣民尤其是犹太人送给她的外号或绰号,暗指她是当世的以斯帖。这位萨珊版以斯帖有2大功绩,一是为伊嗣侯生下2个儿子,次子巴赫兰(Bahram),幼子泥涅师(Narse)。伊嗣侯总共有3个儿子,另一个是长子沙普尔(Shaupr)。

二是她劝说丈夫允许犹太人在哈马丹定居(Hamadan),哈马丹就是第一波斯帝国的四大首都之一—埃克巴坦那(Ecbatana)。据犹太史料记载,以斯帖的老公薛西斯(Xerxes)死后,即位的新王—不是以斯帖的儿子,把以斯帖及其养父末底改(Mordecai)赶到夏都埃克巴坦那居住,以斯帖和末底改死后就埋葬在埃克巴坦那/哈马丹。由于萨珊帝国在法统上继承了第一波帝国,之后的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也承认《圣经》中的各位先哲,所以至今哈马丹依然留存有以斯帖和末底改的陵墓清真寺。然而由于书珊多科特与以斯帖的相似性太大,以至于许多学者认为书珊多科特的事迹,是犹太人根据与以斯帖有关的史料编造或衍生出来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哈马丹的以斯帖与末底改清真寺 =====

伊嗣侯在位期间,与东罗的关系非常好,从未发生过战争。从东罗的角度说,帝国内部权力之争非常激烈,外部的匈人和日耳曼人也经常南下牧马,实在没有东征萨珊的欲望。从伊嗣侯的角度说,他也不愿对东罗动武,原因有以下几项:

1. 萨珊内部的问题更大,伊嗣侯即位时面临的问题是20年换了3位前任,他的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稳住宝座。进攻东罗的话,如果打得好当然好,如果打的不好,他必然下课,所以对东罗开战的效费比太低。与他处境相似的清世宗雍正皇帝,就一辈子没离开北京出巡,对毛子、准噶尔都很克制,宁可在《恰克图条约》中吃亏让步,也不轻启战端。

2. 萨珊四周出现了新的、更强的敌人,东北有刚刚崛起的嚈哒人,东南是月护二世的鼎盛的笈多帝国,西南还有不太引人注目,却正在崛起的莱赫米阿拉伯人。所以萨珊帝国的国防形势比较恶劣,让伊嗣侯无法放手进攻东罗。

3. 伊嗣侯需要东罗的基督教会的帮忙,打压国内的祆教教会。

4. 萨珊帝国位于中东,正好在印度笈多帝国、中国南北朝、东罗之间做二道贩子。做生意比打仗来钱快,贵族、百姓都高兴,何必出生入死、黎民涂炭呢。为了发展和维护萨珊、东罗之间的贸易关系,408年伊嗣侯与东罗专门签订了贸易协定。

与多位列祖列宗相似,太平天子伊嗣侯也喜欢建设城市,他建设的城市中,最重要是伊朗高原中部的,以他的名字Yazdegerd命名的亚兹德(Yazd)。然而伊嗣侯的内外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遭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国内的祆教神棍们自然激烈反对伊嗣侯支持异教徒的行为,在对外贸易中赚得脑满肠肥的世俗贵族也对伊嗣侯不满,因为传统的萨珊皇帝都要带兵出去打仗,总躲在泰西封的皇帝陛下,违背了列祖列宗的尚武传统。伊嗣侯也深知自己在朝中很孤立,于是他越来越不信任本国的大臣,越来越倚重基督徒和犹太人,晚年的伊嗣侯越发多疑,总认为本国人要暗算自己,连基督徒和犹太人都不可信任,最终结果是他每遇到大事不决,就垂询东罗的使节。

在410年代末,伊嗣侯任命米赫兰家族(Mihran, 变形为 Mihranid)的米赫尔-泥涅师(Mehr Narse)为宰相(Framadar),总理帝国朝政,这位新宰相的上台,标志着帝国的政局走向掀开了新的一页。米赫兰家族家族是安息皇室的远支,也是萨珊帝国7大家族之一,与著名的苏伦家族不相上下,米赫兰家族盛产名相,而苏伦家族盛产名将。作为米赫兰家族的重要成员,米赫尔-泥涅师非常富有,家里有大量奴隶,他的绰号叫【哈扎尔班达克】,意为【拥有成千上万奴隶的人】。这位出身名门的大臣,是个守旧份子,对外国人、基督徒都毫无好感,可他有着柔软的身段和思维,一直用各种手段和言行,改变王中王的内外政策。

更为重要的是,深受皇恩的基督徒也不给皇帝长脸。在皇帝的纵容和包庇下,萨珊境内的基督徒数量日增,势力越来越大,如果他们谨小慎微的生活,依然不失为帝国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一环,然而被解禁的基督徒的胆子越来越大,不仅公开从事宗教活动,而且大张旗鼓的拉祆教徒入教。各怀心腹事的萨珊人,在各种利益驱使下,纷纷成为基督徒,拉皇帝的大旗做虎皮,从事一些狐假虎威的勾当,相似事情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也曾经上演,酿成许多教案。

公元420年,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泰常5年和东晋的恭帝司马德文的元熙2年,东晋大将刘裕接受司马德文的禅让,建立刘宋,改年号为永初元年。就在这一年,萨珊帝国发生了一起教案,一伙狂热的基督徒,捣毁了一处著名祆教火庙,熄灭了圣火,洗劫了寺庙中的教产。这一恶性教案引发了祆教僧侣和信徒们的激烈反弹,他们强烈要求皇帝严惩肇事者。虽然伊嗣侯很同情基督教,甚至可能是个隐秘的基督徒,但他本质上是个政治家,信仰必须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相比于地大人多的东罗马帝国,萨珊帝国的国力与对方有很大差距,坚持祆教信仰,是维持萨珊主权、领土完整和文化独立,进而维持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要工具,放弃祆教则萨珊迟早要亡国,在这个关系到帝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伊嗣侯有着清醒的认识。眼见基督徒越闹越厉害,搞得帝国上下群情激奋,伊嗣侯意识到,现在必须改弦更张,对基督教下手,否则自己的宝座和波斯民族都岌岌可危。

于是,在米赫尔-泥涅师的主持下,对基督徒的迫害开始了,早就看不惯基督徒的萨珊僧俗贵族、百姓,纷纷行动起来,掀起半自发的反基督教群众运动,毕竟基督教在萨珊帝国是个弱势宗教,这20年的发展虽然迅猛,却也有发展过快带来的诸多问题,诸如许多基督徒是不纯洁的投机分子等等,所以很快基督教就在沉重打击下,万马齐喑,转入半地下,所谓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对基督教的一片喊打声中,伊嗣侯的健康状况和权力基础都在恶化,各路野心家迅速聚拢起来,结成多个秘密政党,为后伊嗣侯时代运筹规划。伊嗣侯的长子沙普尔正担任亚美尼亚王,主管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王国,手握重兵,占据两河上游的地利,是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历史上的霍尔米兹德一世、泥涅师皇帝,在即位前都担任过亚美尼亚王。

皇次子巴赫兰没有明确的封地,正在希拉城(al-Hirah)居住,职责大概是监控幼发拉底河以西、以南的莱赫米人(Lakhmid)。莱赫米人也叫拉克米德人,是阿拉伯人的一支,祖居阿拉伯半岛最南端的也门。在290年之前,迁徙到幼发拉底河右岸的广阔沙漠中,以游牧和劫掠为生,还信了摩尼教。高宗泥涅师(293~302)夺取侄孙巴赫兰三世的战争中,莱赫米人与泥涅师是盟友,战后莱赫米人成了萨珊帝国的藩属国或附庸国。泥涅师对莱赫米人十分礼遇,为取悦他们停止迫害摩尼教。更重要的是,泥涅师允许莱赫米人在幼发拉底河附近设下牙帐,过了若干年,他们的临时帐棚(叙利亚语叫herta),变成了永久的【希拉】城(al-Hirah, herta 的变形)。莱赫米人为萨珊守边,防范其他阿拉伯人,并经常横渡叙利亚沙漠去侵袭罗马帝国,其地位有些像当年的帕尔米拉王国,萨珊帝国则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以免他们打劫萨珊的城市和商人。就这样,莱赫米人从袭扰萨珊帝国边境的狼群,变成了帝国的牧羊犬,为帝国抵御其他阿拉伯人和骚扰罗马帝国。

[IMGA]https://by2.storage.live.com/items/C7C2CBEFDC5A4AF7!651:Scaled1024/0420-01.jpg?psid=1&ck=0&ex=720[/IMGA]

===== 泰西封正南方的城市是希拉;与书珊多科特和以斯帖有关的埃克巴坦那在图片正中央位置;右上的红圈内是赫卡尼亚,伊嗣侯的死亡地;赫卡尼亚正下方的亚兹德是伊嗣侯建设的新城 =====

伊嗣侯在位期间,很多莱赫米人信仰了基督教,同时代的莱赫米国王是努尔曼一世(Nu'man ibn Imru' al-Qays),外号独眼龙(the one-eyed, 约400~418),在诗歌和传说中,颇受颂扬。萨珊皇次子巴赫兰自幼体弱多病,于是伊嗣侯让他在阿拉伯沙漠中的清新空气中成长。努尔曼一世对巴赫兰非常看重,认为这是奇货可居,相传他不惜重金建筑了著名的赫维尔奈格(Khawarnaq) 堡宫,供巴赫兰居住。赫维尔奈格被称为艺术上的奇迹,据后来的历史学家的记载,它的建筑者是一个东罗马人,堡宫落成后被处死,因为恐怕他替别的人建筑同样壮丽辉煌的堡宫。努尔曼终身是不是基督徒,有一个时期,他曾迫害他自己的信基督教的人民,但晚年时对基督教表示好感。对于常年在莱赫米人中长大的巴赫兰而言,努尔曼一世相当于他的养父,他与莱赫米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莱赫米人多是基督徒,所以很多萨珊权贵们视他为半个阿拉伯人和疑似基督徒。

418年,努尔曼一世去世,其子孟迪尔一世(al-Mundhir ibn Nu'man 418~462)即位。孟迪尔与巴赫兰是发小,自然希望巴赫兰继承萨珊皇位,巴赫兰也把莱赫米人视为最可信赖的依靠和盟友。眼看老爹气数将尽,巴赫兰跑到泰西封探风声。一生工于权谋果于杀戮的伊嗣侯,到了晚年已经不信任任何人,何况巴赫兰从小就离开泰西封,在阿拉伯人中间长大,他们父子二人的感情十分淡漠,对儿子来泰西封的动机十分怀疑的伊嗣侯,没给巴赫兰任何好脸色,泰西封的僧俗贵族也不喜欢巴赫兰。看着苗头不对,巴赫兰决定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鉴于伊嗣侯已经不信任萨珊人,巴赫兰贿赂东罗使节,让他游说父亲,放自己回希拉城,这招果然见效,他才得以回到孟迪尔身边。此时的巴赫兰至少有20岁,绝对是个智勇兼备,精通权谋的有为青年,这次泰西封历险,让他断定波诡云谲的帝都,很快就会有重大变故发生。

就在420年,伊嗣侯在前往赫卡尼亚 (Hyrcania)的围猎期间去世。赫卡尼亚位于里海东南角和南部海岸,是伊朗高原通往中亚土兰平原的必经之地,与其说伊嗣侯是去围猎,不如说是去巡边。伊嗣侯的死因有2种说法,一是来自亚美尼亚史学家摩西(Moses of Chorene)的病死说;第二种极为吊诡,也流传最广:一股泉水中莫名奇妙的冒出一匹神骏的宝马,这么好的马自然只能由皇帝骑,伊嗣侯也当仁不让的骑了上去,结果杯具了,这匹神马灵驹转身跳进泉水,并消失得无影无踪,马背上的伊嗣侯皇帝也跟着不知去向,相当于白日飞升了。

对伊嗣侯的2种死法,笔者不想评论,各位读者见仁见智好了。按本文的惯例,笔者要送给伊嗣侯庙号和谥号,以示盖棺定论。伊嗣侯即位时,正值帝国的第二瓶颈期,20年换了3位皇帝,而且无一正常交接班,伊嗣侯即位之后,拨乱反正,重塑皇帝和中央权威,之后的历代皇帝都是他的后裔,以他的作为,足以得到庙号,他在萨珊帝国皇统中的地位,很像明世宗嘉靖帝和清世宗雍正帝,他的执政风格,很像号称【明帝察察】的汉明帝,所以我给他的称号是【世宗明皇帝】。

随着伊嗣侯的去世,空虚的萨珊皇位需要一位新皇帝,欲知哪位皇子能登上大宝,请看下一章《皇位之争》。

================================================================================

关于以斯帖与书珊多科特的关系,见《Pilgrimage: from the Ganges to Graceland》第40页,作者:Linda Kay Davidson,David Martin Gitlitz。

家园 有两个不同意见商榷

1 关于丝绸之路的作用,在伊嗣侯在位时期,除了印度是处在帝国的鼎盛期之外,罗马、中国都处在战乱之中,而丝绸之路是西方严重亏本的,当时东罗已经被蛮族敲诈的很苦了,国内有盛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能有多少钱供奢侈品消费呢;从另外一个资料上看到,早期的萨珊钱币在新疆发现的很少,高昌一带出土的萨珊钱币主要是成祖库萨和时期的,则伊嗣侯时代萨珊做的丝绸生意是三四道贩子的水平。不知萨珊和笈多朝的贸易来往如何

2 “清世宗雍正皇帝,就一辈子没离开北京出巡,对毛子、准噶尔都很克制,宁可在《恰克图条约》中吃亏让步,也不轻启战端。”这段的结论可是有问题的,其实满清和毛子的来往一直很克制,康雍乾三代都如此,但对准噶尔则是必欲除之而后快,雍正要不是傅尔丹在和通泊输光了本钱,决不会和准噶尔轻易言和的

家园 我对伊嗣侯时代的丝路贸易的确不大清楚

1 当时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加上中亚许多小国,所以丝绸贸易应该不大好,但香料贸易一定很旺盛。阿拉里克从罗马敲诈的货物中,就有一大批胡椒。胡椒的来源无非是东南亚和印度,当时笈多帝国正处于鼎盛状态,有足够的供应。香料的贸易线有2条,一是走萨珊帝国,二是走海路,从也门登陆,走红海东海岸去地中海。我不确定这两条路的那一条为主,波斯人至少控制着香料之路的一部分,是肯定的。

2 雍正朝的清准战争,我印象中是由噶尔丹策零挑起来的,雍正只是被动接招。

家园 笈多帝国和萨珊没开过火吧

离得比较远,战争是不合算的。有使节往来的纪录吗?

家园 没看到萨珊与笈多帝国的外交往来
家园 犹太人很能吹牛

看圣经里面,好几个犹太人做到波斯首相的位置;在萨珊帝国,有权倾朝野的犹太重臣吗?(既然有犹太皇后、太后,犹太国丈国舅肯定有的,但是好像西方的国丈也不一定值钱)

另外,西方帝国有中国那样管理力度的朝代是不多的,(在中国本部各郡县,所有的官员都是中央任命的流官;而且中国汉族王朝的皇子很少出镇,除非建国初期),罗马算是难得的一个了。萨珊的情况如何?我感觉,两河流域中部和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法尔斯本部)应该是萨珊王朝的“本部”,直接由皇帝管辖,其余如亚美尼亚、里海南岸,伊朗高原的中部,已经是诸侯管理,阿富汗和花剌子模可能已经只是归顺的外藩了,不知是不是这个状态?皇帝兴建城市的目的,也有可能是在各诸侯辖区插入“天领”的钉子

家园 萨珊的藩王更像总督,经常做调换

萨珊的藩王有两种,外围的有贵霜沙,王位世袭,中央不大管。国内的藩王,如巴赫兰四世担任过克尔曼沙,貌似经常被调换,或者是顶着王爵的头衔担任总督。巴赫兰五世在莱赫米人中长大,我倾向于他担任着护阿拉伯校尉,或阿拉伯王,主管阿拉伯事物。

家园 想问殿下一个问题

在Caomeng大人的文章里,曾经提到中亚在阿拉伯人圣战后突厥崛起导致宗教伊斯兰化,文化波斯化。我想请问殿下文化波斯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比如拜火教是波斯文化,可是这不是跟伊斯兰化抵触了么?

这是链接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460908

家园 政治、文化、经济都有

萨珊波斯有着完整的政治制度,最顶端的是政教合一,皇帝也是祆教的大祭司。下一层是完善的军政制度,一些阿拉伯史料说萨珊有7大长官,虽然不太可信,但宰相、大将军、廷尉分管行政、军事、司法工作是肯定无疑的,萨珊的集权程度和皇权都超过东罗,在地方上也有完善可行的行政层级结构。萨珊中晚期还出现了文官种姓,标志着萨珊的政治制度已经非常发达。

萨珊最特殊的政治制度,依我说是皇室与七大家族分享政权的制度,兼有罗马共和国的贵族免煮、希腊一些国家的寡头制度和中国的皇权独大的特点。阿拉伯、突厥、蒙古等民族及其国家,都是部族联盟出身,皇族对其他家族没有绝对优势,所以采用萨珊制度最合适,中国式的皇权反而不适合。最典型的例子是突厥领袖往往使用萨珊色彩浓郁的狮日标志,例如我的头像就是花剌子模的国徽。还有就是使用【王中王】之号,这个头衔明显是部落联盟的遗留。

元朝的政治制度发展史,很多人说是草原祖制与汉法的交锋和争夺,我看不是,蒙元实行的是波斯化制度,特点是皇权比较弱,皇室为代表的贵族权力极大,每次皇帝上台,都要大肆封赏贵族,导致元朝财政永远入不敷出。更有甚者,成吉思汗的四杰:博尔术、博尔忽、木华黎、赤老温,他们的后代世袭担任怯薛军统帅,元末辽东蒙古领袖纳哈出就是木华黎的后代,这四大家族和其他勋戚,有萨珊七大家族的意思。

文化上,波斯语的影响太大,从巴赫兰五世开始,波斯语诗歌大量出现,对阿拉伯、突厥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我会在后面用很大篇幅说《七美图》和《王书》。文明化的突厥人以说波斯语,乃至用波斯语写诗为荣。

经济上,这方面我研究的不多。阿拉伯人、突厥人多是游牧民,入主波斯必然采用萨珊的农业和土地制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