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秘密录音”事件——1 -- 老老狐狸
干部的重要性老毛不是不知道,他的论述中早有“决策的执行取决于干部”的论断。
事实上,他在削山头也做过不少努力的,比如“延安整风”,比如长达几年的“七大”筹备,再比如“五马进京”……
但这是历史事实,不是想解决就能解决的,他总不能象朱元璋那样搞瓜蔓抄,只能和风细雨,发现一起解决一起,慢慢来。
饶是这样,也被老邓萧克他们骂得佛头着粪。
奈何奈何!
用人是最五湖四海,综其一生,都在极力消除山头痼疾。
前两天看到一个统计(没空去核实),文革前十个大军区,司令员最多的是红四,4个,红一只有3个。
当然,作为最高领导人,考虑相互制约和任用自己了解熟悉的,也很正常。
人老了,才发现,历史的发展是有逻辑的,把那些细节背后的逻辑、背景、前后链条细细对应,发现挑战历史结论,做颠覆性工作,太考手艺了。
革命战争年代的用人标准是苛刻而独特的.说苛刻,是指既要无比忠诚,又要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很多时候就是要求能够打胜仗;说独特,是指因战争与和平的根本性质的截然对立,战争的主题是消灭敌人,和平的主题是服务人民(对党而言),能消灭敌人的人才和能服务人民的人才极有可能是两类不同的人群.
革命胜利后,军官们脱了军装就变成了党政干部,他们是不是适应了角色的转变?至少,有相当数量的人是不见得的.在解放初,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样的体制难道没改变的必要吗?
我以前的老领导,60年左右在一个公社任党委书记,四川省省委书记李井泉到他那里来视察,举起望远镜看到一片绿色,就说那是荒草,就说土地荒芜了,"你这个书记怎么当的?"我的老领导就卷铺盖卷回家了,其实那哪是什么荒草,那是没长成的庄稼.
于新野、周宇驰为什么只忠于林老虎呢?
现在又有什么变化呢?窝案、串案由何而来?
1976年前,有什么行之有效的选贤与能的制度性安排吗?当然,我承认我的孤陋寡闻,敬请指正.
俺有物质性收获,得了一宝!
您谈的问题有其历史原因,49年前的中国,社会严重缺乏组织能力,人称一盘散沙,黄仁宇提到日本一个小国差点让中国这一个大国亡国灭种,就是农业国的社会组织能力远逊工业化国家。
在当时,tg和pla是最具有现代化组织性的团体,建国后,要工业化、现代化,必须把一盘散沙的农业社会组织动员起来,成建制的移植pla,这是最合理的措施。
当然从专业上看,这些前pla有很多不完全合格,而且照搬军队的令行禁止也出聊很多问题,但至少在当时这是合理的。
解放前,国内一年大学生不过万人,解放后普及教育,培养锻炼自己新一代的也需要时间,加上建国初期干部普遍年轻,换血的操作难度不是一般大。
至于【行之有效的选贤与能的制度性安排】
1976年前1和976年后真有差距?
我其实是想说现在,呵呵.
今天嘛,阶级分化的是怎么来的,应该怎样解决呢?我国是官办经济啊.
1953年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成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一度兼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而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但是有意形成集体领导的马林科夫让位给赫鲁晓夫。
1955年2月马林科夫辞职,但是仍然留在政治局中;1956年在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的联合之下,马林科夫被逐出政治局。
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于1957年6月18日召开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提议撤换赫鲁晓夫。经过四天讨论,结果以【七比四】的多数通过解除赫鲁晓夫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的决议。
【朱可夫】调用军用飞机抢运大批委员进京召开会议。赫鲁晓夫篡权。
---------------
这之后,主席觉得接班人被篡权是个问题。
所以说,这一切的起源还得怪赫鲁晓夫。
1, “所谓“窃听器事件”,其实并不是什么窃听器,是录音机。”;
2,“出事以后,才听说在毛主席的专列上也装了录音窃听器,配了录音员,麦克风放在花盆里等看不见的地方,是汪东兴安排的,事先没有同毛主席说。”-------〉“最后牵连到杨尚昆同志”;
3,采访者有疑问,“可所谓“窃听器”实际不是杨尚昆同志具体办的,具体经办这件事的副主任反而没事,这确实有点费解。”
4,这个问题,王夫人没听见,不回答了,接下来大谈特谈刘,杨两家的亲密关系了。
历史就是个丫头片子,任人打扮,汪主任远在天边,躺着也中枪了。
气色不错,声若洪钟,至少两年之内,应该健康不会有问题。
而且变来变去的。但只要是真诚的,就不要紧。还是送花。
不管怎么说他是农民出身,在江西种过几年田的,如果连荒草和麦苗都分不清,那也太寒碜李井泉了。
秘密录音事件是1961年1月至4月,当时处理的人是叶子龙、康一民、吴振英。这是就事论事的处理,属于战术级别的处理手段。我们要注意当时刘是接班人的位置。
“彭罗陆杨”被打倒是在1966年,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这个秘密录音事件。那么主席为什么拖了好几年才把这个事情彻底处理?我认为这是在剪除刘的羽翼,为彻底打倒刘做前期准备工作。
所以很明显,主席已经把这四个人归入刘派了,这个秘密录音事件的幕后主使在主席看来就是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