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何康部长 -- 席琳

共:💬27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何康部长

在共和国各部诸多任部长中,官声比较好的,一个是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一个是铁道部部长万里,再一个就是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说起来也可笑,80年代中期,邓小平号召全国人民去奔小康,当时的中央总书记叫胡耀邦,教育部长叫何东昌,农业部长就叫何康。

1949年,上海解放的时候,在国民政府农林部农业复兴委员会上海办事处,办事处主任马保之,是党国元老马君武的儿子,已经去了台湾。马保之在办事处的一个学生宣布说,大家都先准备一下,迎接共产党的接受大员,他马上就到。过了一会,这个学生又进来宣布说,我就是接受大员。这个年轻人,就是何康!

50年代初,因为朝鲜战争和中苏友好,作为战时必需的一种战略储备资源,国务院决定在海南和云南建立橡胶基地。时任农垦部特种林业(橡胶)司司长的何康骑马考察云南后,向周恩来和陈云提出了发展橡胶业的大胆设想和可行性方案。稍后在广州成立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何任所长,并调科学家黄宗道到广州工作。再后于海南成立热带作物研究院和热带作物学院,何任两院院长,黄任副院长。前后凡二十余年。

1956年,为了搞清中国的资源,由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筹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出面同何康谈话,欲调何康任常务副主任,何不同意。结果任综考会常务副主任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顾准。反右期间,因和苏联专家观点不一致,顾准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家破人亡。何康算是逃过了一劫。

粉碎四人帮后,何康再被调北京,任农牧渔业部的副部长和部长。上任伊始,何康趁到联合国开会的机会,代表农业部,在纽约召集当时在美国大学教书和政府机构任职的华人科学家们,诚恳地向海外学人请教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出路。当时这些主要来自台湾的大学教授们,对大陆的农业部长,都十分的感动,当年就组织了农业专家考察团,由左天觉教授带队,到中国实地考察了三个礼拜。考察团从北京到武汉、再经广州、专南京和杭州。所到之处,部长都有安排:访问不设限,到处随便看。下面的人也只准说实话,不许说假话。考察结束,何康召集各地农学家到杭州,与美国华人科学家大联欢,并举行闭门会议,写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改革发展纪要。何康部长,居功甚伟。

从第二年开始,何康通过政府间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部签订协议,每年组织美国和加拿大的农学家到中国去讲学,也分批派中国的学生和学者到美国进修和考察。闭关30年的中国农业,在何部长的推动下,又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俺对何康的印象,最早来自于80年代初。在一个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为说服毕业生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校长党委书记和教务长们,一个接一个,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滔滔不绝地讲了好几个小时。接下来有人说,何部长到。何部长于是上台,只讲了三句话。他说:“第一,我祝贺同学们毕业!第二,我祝贺同学们走上社会和新的工作岗位!第三,我还是祝贺同学们,希望大家,将来都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何部长的讲演,不足两分钟,却迎来了满堂彩。

何康的前半生,一边干革命,一边做学问。中国热带橡胶林的考察、研制、推广和种植,在何康的参与和领导下完成的。他和黄宗道,冲破外国专家认为北纬5度以北不宜植胶的“植胶禁区”的说法,成功地在我国北纬8度―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成为世界上一个创举。对于这项成就,何康可以像别的著名科学家一样,凭借官大学问大的官场惯例,攫为己有。可是,他没有。

何康的后半生,勤勉地做一个合格技术官僚。因是知识分子出身,何对农口的知识分子很重视,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在国内外和行业内外广交朋友。在农业拨乱反正和恢复增长的过程中,何康做了很多事,也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和解决饥饿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他得了联合国的粮食奖。据说,该奖的获奖人,都是世界知名的农学家(中国第二个得此奖项的是搞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何康是唯一的行政官员。

何康行事,非常低调,以至于部里有很多人,多年都不知部长的老家是哪儿。何康当年的老师马保之,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教育家,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也是非洲一个大国的农业之父。后来在何部长的感召下,马保之叶落归根,90多岁时到广西老家办教育。另外据说在何康就任大陆农业部部长的当口,台湾的农业部长(叫农复会主委),和香港主管农业的部会首长,都是何康早年在广西大学的同学。两岸三地,是为一奇。

何康的前妻,是农林界的大姐大,口碑甚佳。在她得病去世的时候,特意安排与何康青梅竹马的一个女友,同何康结了婚。在中国的科技界,传为佳话。

不当部长的何康,是全国科协的副主席。本来他可以像别的部长一样,也来个院士当当。凭他在农业上的威信和在科学家中的人脉,无论在科学院,抑或在工程院,都不在话下。然而,他没有。

何康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伟人也产生了伟人的时代。何康躬逢其盛,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据说何康任副部长时,安徽和河南的农村出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比较谨慎,没有明确表态。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则很支持。这大概也就是何康之所以为何康,万里之所以为万里的原因吧。

元宝推荐:雪个,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席琳的帖子一定要顶
家园 小声说,这何部长你妹没听说过呀
家园 我倒是听说过

但是不瞒你说,我也不了解。

家园 说实话

除了名字似乎在报上见过,其余一概不知.谢谢席琳兄的补课.

家园 按内容,转青史
家园 政府里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家园 一个好奇的问题

又上了一课,谢谢。

同时还有一个好奇的问题。李登辉当年也是一位农业专家。而且,在他还是农业专家时,其政治表现与后来大不相同。

不知当年的李登辉是否和大陆的农业界有所交往,或者专业交流。情况如何。

家园 敬佩,敬佩!
家园 up
家园 是的,好象加拿大搞农业的华人专家去中国

已经很有传统了一样。我认识一个在联邦政府工作的台湾华人,每年都去中国,他还打算提前退休后去中国教书。

家园 有点不准确

顾准被打成右派,文革中批斗致死

因为看过一点顾的书,有点印象。我找了一下,请参考。

顾准于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不治病逝

1972年至1974年,对顾准来说,是文革十年中难得的空隙.整个国家的天空虽然仍在一片阴霾的笼罩之下,但是他的小环境相对地还比较平静.1972年初冬,我和妻子到北京原学部①找到他时,他们不久前在这年夏天刚从河南息县劳动改造回来.(陈敏之)

另一段:

尤其感人的是,1974年顾准住院病危期间,林里夫和她的女儿姣姣,骆老(还有他的夫人唐翠英),陈易,张纯音(已故)等同志,尽心尽力地在病榻边帮助我照料护理病人,找医生,办理各种事务.作为顾准的弟弟,对他们这种高尚的情谊,理应表示由衷的感谢.

家园 谢谢指正。本来是写何康,顺便提一下顾准的,没有深究。

顾准在文革中确实是病死。可他所受的折磨,大概没有第二个右派可比:两次打右派,老婆离婚、自杀;老母、子女不相认。都为了一个东西: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家园 关于李登辉任农业专家时和大陆的交往

不太清楚。估计也是没有的。因为李任农业专家(具体是农业经济学)的时代,是老蒋时代,在农业方面和大陆是不可能有交往的。到小蒋开始解严时,李登辉已经演化成了台湾的第一号政客。更不可能有交往了。

两岸科学家最早的交往,是李政道杨振宁得诺贝尔奖才开始(~1972),农业方面,是美国科学家左天觉、程惠贤等访问大陆才有所推动(~1979)。也都是间接的通过美方,真正的两岸走动,还要晚(~1990)。

家园 哪些知名度高的部长们,大概都很政治化

如李四光(地质部部长)、郭沫若(科学院院长)、钱正英(水电部部长)。争议都很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