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第七次货币战争 洗劫日本 1.什么是财富? -- 水管子

共:💬79 🌺85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第七次货币战争 洗劫日本 1.什么是财富?

第7章 第七次货币战争

洗劫日本

本章导读:

货币是不是财富?

真正的大国是怎样玩财富游戏的?

为什么美国会盯上日本?

广场协议后美国吃了什么哑巴亏?

美国是怎么翻盘的?

1.什么是财富?

“财富管理”是今天非常流行的一个词,但我们很少有时间来仔细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财富?我们评价一个人财富的多少,往往首先看的就是这个人拥有各种财产的货币计量规模,著名的《财富》排行榜、《福布斯》排行榜就是这样来计算的。那么,货币是财富吗?人们为什么要追逐货币?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不管什么形式的货币,无论纸币、铜钱,又或者是黄金与白银,对于人来说,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并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之所以追逐货币,只不过是因为货币能够很方便地“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白银对于明清两朝的中国人来讲是十分珍贵的,但在今天白银已经不再那么值钱。同样地,印有美国总统头像的美元纸币在今天是财富的象征,但对于不知纸币为何物的古人而言,美元不过就是一张漂亮的纸片。因此,只有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实物或者劳务才是真正财富。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只是因为货币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真正的财富,所以货币才成了财富的象征。如果一定要说货币是财富,那么对应于真正的实物财富,货币就是一种“虚拟财富”,本质上和股票、债券这些有价证券没有区别,只是它由国家信用提供保证,信用更高、流动性更好而已。

对于个人、企业,甚至一个小国而言,由于其持有的货币量相对较小,一般来说都可以购买到所想要的真正财富,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财富”,但是对于中美这样的大国而言,其拥有的巨额货币绝不是财富,无论它是美元还是黄金。美元之与美国,无非就是美联储开动机器印出来的纸片,人民币之与中国也是同样的道理。关于黄金,我们会在后面专门进行分析。但无论是哪个国家,都离不开石油、钢铁等资源,因此,石油、各种矿石等实物资源和社会所需要的劳务(例如交通运输),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大国所追求的,从来都只是真正的财富,而不是任何形式的货币。

关键词(Tags): #广场协议(嘉英)#洗劫日本(嘉英)#第七次#货币战争通宝推:旧时月色,故乡在喀什,xlu,雪域骑兵,凡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2.真正的大国是怎样玩财富游戏的?

2.真正的大国是怎样玩财富游戏的?

大国不仅追求实物财富,而且非常擅长于玩“财富游戏”。所谓“财富游戏”,就是大国自己印刷“虚拟财富”(本国货币),然后拿这些“虚拟财富”去交换别国的真正实物财富,并且在别的国家所拥有的“虚拟财富”足够多时,制造金融危机大规模地将其消灭。而美国就是玩“财富游戏”的顶尖高手。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也是头号资源消耗大国。从实物财富的角度来看,美国实际上世界头号财富消耗大国。英国BP公司2009年的全球能源报告显示,2005年美国每天消耗原油2080万桶,全年消耗石油9.5亿吨,占全球石油消耗的24.6%;2008年美国消耗了6亿吨天然气,占全球总量的22%。[1]也就是说,美国以全球5%的人口消耗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能源。这种对全球资源的巨额耗费是美国本土所无法承担的,它必须在全球进行大规模的“采购”。

自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起,美国人就把美元装扮成财富的象征,然后用美元在世界各地“采购”实物财富。这样,美国获得了实物财富,而其他国家则获得了“虚拟财富”美元。美国从全世界攫取的实物财富越多,其他国家手中的美元也就越多,美元越多则其贬值越严重。当其他国家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美元不断贬值缩水时,就会想办法“花掉”这些美元,从境外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实物财富。当所有的国家都这样做时,大量的美元就只能被花到美国去,导致美元回流,对应的,美国的实物财富则会外流。美国最初用美元从全球各地购买的实物财富,已经被享受高生活品质的美国人消费掉了,根本就不可能有相应的实物财富再赎回当初发行的美元,并且美国也从未准备拿实物财富换回这些美元,它从一开始就决定要赖账。

如果把美元比作“白条”,这就更好理解了。把美国看作一个整体,当美国人在全球采购时,实际上并没有付钱,只是打了一个“美元白条”。由于这个“白条”的信誉很高,全世界都认可,于是“白条”的数量就增长到恐怖的天文数字。当债权人发现“白条”在贬值时,就会一起要求兑现,那么美元必然回流美国,给美国经济造成很大麻烦。因此,游离于美国本土之外的美元,如果数量足够大,必然威胁美国的经济安全。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必须进行化解。与其被动地等待“美元白条”回流,不如主动地消灭它。

关键词(Tags): #第七次#货币战争通宝推:骨头龙,
家园 3.为什么美国会盯上日本?

3.为什么美国会盯上日本?

对于美国来说,游离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巨额美元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予以大规模的消灭。消灭“敌人”必须先要找到目标,这些美元主要存在于各国政府的外汇储备中,而日本则是当时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很不幸,日本就这样注定要遭到美国的洗劫。

洗劫日本要比洗劫拉美困难的多。首先日本人勤劳、节俭,对于货币的积累和贮藏有着和中国人同样的天生偏好,所以日本的储蓄率很高,他们并不缺钱,对付拉美“借钱然后逼债”的手段派不上用场。其次,日本的工业也很发达,指望从高科技和工业品上来卡日本人的脖子也不可能。那么,怎么办呢?经过仔细的分析,日本的弱点在于金融和政治。如果能够利用政治压力,决定日元的汇率,那么美国人就可以未卜先知,利用汇率的变化“赚走”日本人的外汇储备。当然了,日本人也不是傻瓜,要达到目的,美国必须转移日本人的注意力。这一次,美国人利用持续的贸易逆差作为借口来麻痹日本人。

美国的贸易逆差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宣布了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从此将“虚拟财富”换“实物财富”发展到新的阶段。这种财富游戏注定了美国在外贸上要长期逆差,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与其说是其他国家的出口太强劲导致美国逆差,倒不如说是美国的“财富游戏”主动制造了贸易逆差,只有这样才可以从外部获取“实物财富”。如果美国顺差,那意味着美国的实物财富外流,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1970年美国还有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1971年布尼克松为美元松绑的当年就逆差13亿美元,在5年之内逆差金额迅速增长到上百亿美元。1978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98亿美元,1985年增加到1219亿美元,1999年达到2651亿美元,2006年则高达7533亿美元。[2]只是日本直到80年代后期都还没有搞明白美国人的逆差是怎么回事,还在为自己赚了美国人的“钱”拥有全球最大外汇储备而沾沾自喜。

日本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Michael Blumeuthal)就以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贸易逆差。但是,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仅没有能够降低,反而迅速增长了。美国人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日本人,认为日元汇率被低估,导致日本的汽车和电器倾销到美国市场,因此美国人扮演出一副受害人的角色,“义正辞严”地要求日元升值。

1983年10月,美国财政部部长致函日本大藏省大臣竹下登:“由于日元低估,以及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在美国国内形成了强大的批判浪潮和保护主义的巨大压力,如果希望美国政府尽力防止那些试图把日本的产品和服务赶出美国市场的行动的话,那么,日本有必要在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日元的国际化上采取强有力的大胆的步骤”。11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日本,他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提出调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以实现日元的国际化,并提议设立“日元-美元特别委员会”。1984年2月到5月,日元-美元特别委员会召开了六次工作谈判,发表的报告书宣称:“最终的结果是日元和美元以及德国马克一样,成为国际货币。日本的外贸规模排在世界第二,这样,日本的货币就可以在国际交易中取得相应的地位。……如果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的贸易国家,日元也应该成为世界第二的货币”。但是,报告的点睛之笔却是:“长远地看日元的国际化,我们希望日元最后能升值。”美国支持日元国际化的背后,是以日元升值作为交换。

为了迷惑日本,美国国会在1985年提出《美日贸易决议案》和《紧急贸易及促进出口法案》,其内容是:第一,要求根据301条款对日进行报复;第二,规定凡对美出口超过从美进口额65%的国家,将对其进口产品一律征收25%附加税。这让日本把注意力放在贸易摩擦上,以为美国所有的要求只不过是为了降低其贸易逆差。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强大但政治上一直被压制,经济上的强大使得日本人的被压抑的大国心理在80年代普遍膨胀。中曾根对外界强调:“就太平洋两侧的整个地区和平与繁荣来说,日美两国都负有世界性的责任。我们要以密切的合作关系相互协作”。日本显然太热衷于扮演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了。

关键词(Tags): #第七次#货币战争通宝推:骨头龙,
家园 4.广场协议

4.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由美国财长詹姆斯贝克主导,美、日、西德、英、法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聚会纽约“广场饭店”,达成 “广场协议”。其中心内容是:五国采取协调行动,促使美元贬值。

这场逼迫日元升值的协议,顺利得出乎美国人的意料。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回忆说:最令人吃惊的是当时日本的大藏大臣竹下登,主动提出允许日元升值10%以上,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甚至竹下登在表示愿意协助美元贬值时,还大度的说:“贬值20%就可以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做出如此大的让步呢,前日本银行行长天丰雄后来解释说,“日本政府对当时美国日益上升的保护主义感到惊慌,准备接受一次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以缓解对美贸易关系” 。

图中发言者为广场协议中的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政府联手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引发各国投资者抛售狂潮。不到3个月,美元兑日元由1:250下跌到1:200左右,跌幅近20%。但是以日元升值为代价换来的美元贬值,并没有能够缩减美国的贸易逆差,美国继续施压,表示日元还有升值空间。1986年日元兑美元升值到150:1,1987年升值到120日元兑1美元。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升值1倍。而且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始终维持在高位,再加上日本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开放,可以使得美国人从容地将投入日本的资本和利润汇回美国。

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是,在日元升值初期进入日本,等日元升值后再撤出日本,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拿走日本人的外汇。举个例子来说,假如美国资本在汇率为1:240时将1美元换成240日元投入日本,等到日元升值后在汇率为1:120时再把手中的240日元换成2美元转回美国,不考虑其他收益,仅仅日元汇率升值就可以获得100%的利润。外汇市场是一个零和市场,美国的利润必定是日本的损失,通过这种方式美国就可以大规模地消灭日本的外汇储备。

而且,美国人使用了最新的金融工具——衍生产品来放大收益,外汇期权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再加上当时金融衍生品几乎不受任何监管,美国和日本之间签订了大量的外汇期权。例如,美国投机者在日元升值之初,当前汇率为1美元兑250日元的时候,签订1美元兑240日元的日元看涨期权。当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120日元时,美国投机者执行期权,以期权约定的汇率把1亿美元兑换成240亿日元,并立即再按当时的汇率1:120把240亿日元换成2亿美元,这样美国投机者就立即获得了100%的名义利润。但实际上,由于外汇期权并不需要真的投入合同交易金额那么大的资金,通常只需要投入很少的期权费就可以执行,因此美国投机者只需要用很少的资金就可以撬动巨额的外汇交易,使得实际收益数倍增长。

如果说一切到此为止的话,那么美国可以说是顺利的赢得了这场美元对日元的货币战争,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一些出乎美国意外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关键词(Tags): #广场协议(嘉英)#外汇期权(嘉英)#第七次#货币战争
家园 5.广场协议后美国吃了什么哑巴亏?

5.广场协议后美国吃了什么哑巴亏?

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固然让美国人在外汇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日元的升值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日元的国际购买力。日本人突然之间发现,以日元计价的外国资产显得很便宜,出于对实物资产的偏好,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海外收购,而美国则是收购的重点。1986年,在日元急速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将巨额资金转投到美国和欧洲,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购买土地、办公大楼、宾馆,修建豪华娱乐场所,日本人甚至买下了被美国人视为美国象征的帝国大厦和洛克菲勒中心。除此之外,日本企业大量购买美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股权,以致于美国人惊呼日本正在购买整个美国。这让美国在赢得日本战争胜利的同时,却也不小心让日本人抄了美国自己的老巢。美国非常清楚被日本人买走的这些实物资产的价值,它要想办法让日本再吐出来。

1987年2月,西方七国财长在法国卢浮宫召开会议,就稳定汇率问题达成谅解,史称“卢浮宫协议”。9月4日,美联储宣布将贴现率(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利率)由5.5%上调到6%,联邦德国也跟随美国提高利率。美国财长立即斥责德国此举违反了“卢浮宫协议”,破坏了美元的稳定。这一讲话引发证券市场的恐慌,投资者开始抛空股票。10月1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跌500点,跌幅达20%,造成股市崩盘,亦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一”导致日本在美国的投资损失惨重,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这次股灾逼迫日本割肉离场,这样就可以用低价把被日本买走的房地产和企业再买回来。日本此时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愿赌服输,赔钱走人;要么追加投资,一赌到底。

结果日本人选择了后者。经过研究后,日本大藏省敦促其四大证券公司大量“吃进”、“护盘”,并允许各类企业基金入市投资股票。日本的“托挺举措”,很快稳定了美国股市投资者的信心,并且使美国经济得以在低通胀下维持增长60个月。美国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不仅没能逼迫日本低价吐出在美国的投资,反而还让日本人在低位时捡了大量便宜货。更加讽刺的是,日本的在美国股市的救市之举,还为日本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意外收获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美国政府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而且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日本的成功“救市”,使日本当局以及国际投资者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日本比美国强大,日元已经成为美元的救世主,而不是日元还必须围着美元转。这种错觉越发膨胀了日本的大国心态,并在其后的几年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这一时期日本相继出版了《日本可以说“不”》、《日本还要说“不”》、《日本坚决说“不”》等书籍,认为日本必须抛弃“小国意识”,“承担起新时代中流砥柱的重任”,成为创造新的世界历史的主角。

日本企业的海外收购潮,则由最开始的谨慎投资变成了狂轰滥炸。有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收购案充分说明了日本人的心态。日本人打算买一栋美国大楼,美国人报价4亿多美元,双方已经谈妥,就等日本人付钱交割了。日本人突然拿来了新的合同书,收购价格被改为6.1亿美元。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日本谈判代表为什么要加这么多钱?日方人员解释说,他们的老板头一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他们想要打破这个纪录。

收购记录不断被刷新。1989年,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松下电器购买了美国音乐公司(MCA)。索尼公司则以34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并将其更名为索尼影像娱乐公司。1990年9月,日本人熊取谷稔拍出8.4亿美元,买下了美国圆石滩高尔夫球场以及风景漂亮的17英里公路。在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且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统计显示,从1985年到1990年间,日本企业总共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案中,有18起是针对美国公司。对于日本人的收购狂潮,由于亲眼目睹了众多美国大公司的老板变成了日本人,《纽约时报》甚至担忧“总有一天日本会买走自由女神像”!到八十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关键词(Tags): #第七次#货币战争
家园 6.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6.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底庇德斯说:“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话用在1987年之后的日本人身上再为贴切不过了。伴随着日元的升值和境外资本的大量流入,日本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断上涨。

1984年,日本股指10000点。广场协议后日本股票市场走出了一波令人炫目的大牛市行情。1986年1月日经平均指数为13000点,至1987年9月便上涨至26000点。即使遭到了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暴跌的袭击,日本股市上升的脚步也未受阻。1988年日本股市总市值超过当年GDP(387万亿日元)达到477万亿日元。1989年12月29日,这是该年度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指数更是疯涨到了38915.87点,股票市场总市值上涨到611万亿日元,相当于GDP的1.48倍。当时日本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工薪族投资家枕着股票睡觉过年,办公室小姐抱着股票海外旅行”。所有人都坚信,过完年股指就会站上四万点。1990年1月3日,《日本经济新闻》在对20位著名企业家进行股市预测时,大家一致乐观地认为1990年的股价将继续上冲至42000-48000点。

比股市更疯狂的是房地产市场。自1985年起,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根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则上涨了3倍。东京帝国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居然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而东京银座4丁目的地价,竟然暴涨到每坪(3.3平方米)1.2亿日元!到了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单价则是美国的100倍。

  

随着地价暴涨,城市住宅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根据国际惯例,一般来说,3-6倍的房价收入比被认为是合理的范围。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也就是说一个城市家庭购买一套住宅需要支付几年的家庭收入。广场协议之前,在东京都市圈,离开市中心一定距离的住宅基本上在5倍左右,在大阪和名古屋都市圈,房价收入比稳定在4倍多一点。但是到1990年,东京都市圈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了10倍,在核心地区更是达到了近20倍的水平。即使在大阪都市圈,这个比值也超过了7倍。

伴随暴涨房价的,是失去理智的“投资人”和银行。房地产投资者坚定不移地相信,日本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土地的价格只会继续走高,地价不可能下跌。因此只能选择买进,否则以后会更贵。这样即使毫无用处的土地,各个公司也全力争夺,导致房价与地价越走越高。房地产的泡沫离不开银行信贷的支持。和所有投资者一样,银行也坚信地价不会下跌,因此只要有房地产抵押,银行就会迅速发放贷款。由于房价过高,日本的商业银行甚至开发了所谓的“三代贷款”,就是房屋按揭贷款期限长达90-100年,购房者不仅可以终其一生分期付款,而且可以分期到子孙两代。面对背负的高额房贷,当时的日本人竟然可以心安理得,因为社会上已经普遍形成了房地产价格持上涨预期,他们坚信之后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卖给另一个傻瓜并赚到投资收益。1991年,日本12家大型银行向房地产业累计发放了总额为50万亿日元贷款,占到全部贷款总额的1/4。

下面这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了当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有多么疯狂。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四十多年,一直收入微薄,过着艰苦的生活。他退休后,准备从东京返回乡下老家安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不料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看门老人转眼成为富翁,财气十足地以阔佬的气派衣锦还乡。东京房价之贵由此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带来的财富效应还大大激发了一向节俭的日本人的奢侈消费。以艺术品为例:1987年,日本安田火灾和海事保险公司以39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凡高的名画《向日葵》。1990年5月15日,昭和纸业公司董事长齐藤良平耗费1.6亿美元将雷诺阿和凡高的两幅名画收入囊中,其中雷诺阿那幅7810万美元,凡高的《加歇医生像》8250万美元,创下油画交易史上的最高价。据估计,在1987年到1990年间,拍卖会上40%的印象派作品都落入了日本买家之手,这4年间日本从西方进口了138亿美元的艺术品。

右图为凡高的名画《加歇医生》

日本80年代的经济泡沫不可谓不疯狂,但近年来中国大有赶超之势。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汇率改革,股市开始上涨,最低点998点。到2007年10月16日,最高涨到6124点。短短两年多时间,中国股市上涨了6倍,而日本股市那么大的泡沫其上涨也不到4倍。当然了,后来中国股市在泡沫之后出现了惨烈下跌,在其后的1年时间里跌到1664点,跌幅深达70%,这也是世所罕见。

如果说中国的股市泡沫在2007年下半年就已经破裂,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仍然在继续吹大之中。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时算起的话,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倍数与当年的日本差不多,但如果从本轮房地产的起点(1999-2000年)算起的话,这些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有10倍之多!如果计算房地产收入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大约已经都超过了15倍,甚至更高。

在艺术品投资上,中国已经出现了类似于日本80年代末的苗头。2001年,上海联洋土地发展公司以100万美金的高价购得罗丹的传世名作“思想者”,安放于浦东联洋社区,不过这是一尊编号为6/25的有限复制品。2003年,上海证大集团斥巨资将法国超现实主义大师恺撒创作于60年代的雕塑名作“大拇指”引入位于上海浦东的“大拇指广场”。2009年,中国的书画艺术品市场跨入亿元时代(多件拍品单价破亿元大关),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许习文表示,中国书画市场可能在2020年跨入“10亿元大关”,投资者现在进入市场还远远未迟。

关键词(Tags): #第七次#货币战争
家园 7.美国是怎样远程启爆日本股市的?

7.美国是怎样远程启爆日本股市的?

1990年,刚过完元旦,日本人正期待着股指冲击4000点大关。但是历史却跟日本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198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竟成为的日本股市的最高点。此后,日本股市一路下跌,连续跌了将近14年。2003 年4月,日本股市最低跌至7607 点,累计跌幅高达80%。截至到2009年12月底,日经225指数仍旧徘徊在1万点左右。整整20年过去了,38915.87点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上图是1970年-2006年的日经225指数走势图

有人不禁要问,日本股市怎么会在普遍上涨预期时跌得如此惨烈?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日本股市自身的泡沫过于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本股市遭受了来自美国的金融核弹。

美国为了在高位引爆日本的股市,精心为日本准备了两枚最新研制的金融核弹,正如1945年时轰炸广岛和长崎的那两颗刚刚造出来的原子弹。这两颗金融核弹分别是“股指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和“股指期权”(Stock Index Option),都属于金融衍生工具。

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期货,通俗地讲,就是交易的双方在期货市场上对赌股票指数的涨跌。如果股票指数上涨了,做多的一方就盈利,而做空的一方就亏损,如果股指下跌了,盈亏则相反。而且,在期货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需要100%地支付合同的交易金额,只需要支付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交易了。以10%的保证金比例为例,假设合同约定的交易金额是100万美元,双方只需要各拿出10万美元作为履约保证金就可以了,这样就获得了10倍的杠杆。假设股指下跌了10%,那么空方的利润就是100万美元的10%,即10万美元,相对于最初的10万美元本金,实际利润是100%,而多方的10万美元就全部亏光了。

股指期货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研制”成功的,不过由于威力过于巨大,美国人并没有立即在美国本土推出针对日本的股指期货。1986年9月3日,日经225指数期货在新加坡金融期货交易所(SIMEX)挂牌交易,1988年9月日经225指数期货被引进到大阪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开始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1990年,美国在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ME)也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形成三家共同交易日经225指数的局面。

股指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比股指期货还要再复杂一些。期货是在交易所交易的,但绝大多数的期权是通过投资银行直接在交易所之外完成交易的。美国几大投行(如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所罗门兄弟等)针对日本设计的是日经225指数的认沽期权。这种期权也是美国人和日本人对赌日经225指数的涨跌,在这一点上和股指期货是类似的。但这种期权的设计是,日本企业向美国投行出售日经225指数的认沽权证,实际上是向美国人出售了一种选择的权利:如果股指下跌,美国人可以按约定的价格向日本企业出售日经225指数;如果股指上涨,美国人可以选择弃权。当然,美国人为了获得这一权利,必须向日本企业支付一笔期权费。这在日本企业看来,纯粹是美国人给自己送钱,因为他们坚定的相信股票还将上涨。毫无疑问,如果股指继续上涨,美国人支付给日本人的钱(期权费)就打水漂了。

由于日本人坚定不移地相信股市还会继续上涨,在美国人为其精心设计的两种金融衍生品上,日本人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做多头,而美国人则是其对手方——空头。而且,期权和期货一样,都是高杠杆的金融工具,可以用很小的一笔资金撬动一大笔交易,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期权的杠杆倍数比期货还要大。并且,大量的期权交易是在交易所之外由美国投行和日本企业直接完成的,完全不受政府监管,日本政府对于期权交易的规模和方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股指期货早在1988年就已经登陆日本,再加上在新加坡和美国芝加哥还各有一个市场,日本股市这个目标早就已经被牢牢锁死了。对于“股指认沽期权”,美国大投行找到了日本金融市场的一只“大肥羊”——保险公司。当时,日本的保险公司手握大量现金正四处寻找投资目标,当美国投行拿出准备好的他们之前闻所未闻的“股指认沽期权”合同后,经过研究他们乐开了怀。在日本保险公司看来,美国投行的人一定是脑子不太清醒,竟然用大量现金去买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日本股市暴跌的可能。结果可想而知,满心欢喜的日本保险公司上当了。

1990年过完元旦,美国人首先在股指期货市场发难,他们在三大交易所大量抛空日经225指数期货,期货价格迅速下跌。要知道,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期货市场的价格往往会成为现货市场的未来价格,因此,期货市场的价格对于现货市场具有指导意义。日经225指数期货的迅速下跌立即影响了现货市场,日本股市随即也出现了快速下跌。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在这里释放了巨大的能量,只要把期货市场的价格打下去,股票市场就会跟着下跌,这比在股票市场买入股票然后集中抛售要容易的多。而且,股指期货的主战场并不是在日本大阪,而是在新加坡,也就是说,美国的第一枚金融核弹(股指期货)是遥控引爆日本股市的,由于不在日本本土,完全不受日本政府控制。

一颗金融核弹已经让日本股市血流成河了,但为了毕其功于一役,防止日本反击,很快美国又隔着太平洋引爆了第二颗金融核弹——股指期权。1月12日,“日经指数认沽权证”(Nikkei Put Warrants)突然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美国著名投行高盛公司把从日本保险公司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再将其卖给其他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下跌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持有人。高盛之所以把股指期权卖给丹麦王国,就是为了借用她的信誉,有了丹麦王国的承诺,其他投资人就不会担心日本保险公司违约,这样日经指数期权就被其他投资人一抢而空。高盛的做法迅速被其他美国投资银行效仿,所有的“日经指数认沽权证”都变得非常热销。

在两颗远程启爆的金融核弹联合攻击下,日本股市迅速崩溃,在日经225指数走势图上留下了两段“悬崖”一般的惨烈下跌,“悬崖”之下不知埋葬了多少日本国民的希望。

关键词(Tags): #第七次#货币战争
家园 8.房地产泡沫是怎样捅破的? —— 向银行开枪的人

8.房地产泡沫是怎样捅破的?

1989年时,日本经济已经全面步入泡沫之中,日本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任命强烈主张抑制泡沫的三重野出任日本央行总裁。三重野上任后立即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但为时已晚。1989年5月起日本央行开始连续五次上调公定贴现率,到1990年8月达到了6%,同时,日本央行还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对不动产的贷款投入,到1991年,银行对不动产实际已停止新的贷款。1990年日本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降至7.4%,1991年跌至2.3%。

过激的紧缩政策终于刺破了房地产的泡沫,房价开始下跌。在此之前,国际资本已经获利撤退了。到1993年,房地产市场开始全面崩溃,日本21家主要银行宣告产生110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1/3与房地产有关。到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跌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把银行业拖入巨额的坏账泥淖之中。纷纷倒闭的企业,给银行业造成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为了解决银行坏账问题,日本大藏省银行局局长西村正吉,下令让银行破产,原本以为只会倒闭10家,没想到最终倒闭了180家银行,造成金融动荡,西村正吉也因此被称为向银行开枪的人。

关键词(Tags): #房地产泡沫(嘉英)#第七次#货币战争
家园 9.金融战败比原子弹轰炸还惨?

9.金融战败比原子弹轰炸还惨?

“广场协议”带给日本的并不只是股市崩盘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而是全面的金融战败。

首先,美国通过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美国资本在日元升值之初时进入日本,在日元升值之后撤出日本。一进一出,套取了日本的巨额外汇,这是美国对日本发动货币战争的第一笔收益。

第二,美国资本进入日本后,推高日本股市,并在高位套现,这是美国的第二笔收益。

第三,美国在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衍生品市场上大肆做空,狠捞一笔,这是美国的第三笔收益。

第四,美国资本进入日本后,推高日本房地产市场,同样在高位套现,这是美国的第四笔收益。

第五,美国利用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远程引爆日本的股市,所制造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又被日本紧缩的货币政策捅破,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双双崩盘引发日本出现金融危机,被迫贱卖当年在美国的投资,这是美国的第五笔收益。熊取谷稔在1990年用8.4亿美元买下的圆石滩高尔夫球场在1998年以8.2亿美元的价格亏本出售,三菱公司在1989年以14亿美元购买的洛克菲勒中心之后则以半价卖回给原主,索尼耗费34亿美元买下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亏损更是高达31亿美元。根据美国和日本专业人士的估计,日本之前在美国的不动产投资亏损超过50%。在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日本的损失更惨。据日本画商最乐观的估计,当年以50亿美元购入现仍保存于日本各银行手中的画作如今最多能卖出14亿美元,这还没有计算这么多年来的通货膨胀损失。

此外,为了保证在日本获利的美国资本顺利出逃,美国投行还在外汇市场与日本企业签订了大量的日元看跌期权。如果日本政府在国际资本出逃时将日元汇率贬值,无论是国际资本出逃初期的防御型主动贬值,还是因为资本大量集中外流导致日元的被动贬值,这都将导致日本企业因为美国投行执行日元看跌期权而损失惨重。经过反复权衡,日本政府最终选择了保持汇率相对稳定,任由国际资本在日元汇率高位顺利逃出日本,相比较而言,这还是损失比较小的一种选择。一直到1995年,日本政府趁着国际资本放松了对日本的注意力,才突然将日元贬值。

在这次针对日本的货币战争中,美国从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对日本发起了全方位的金融攻击,并且在攻击中首次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和外汇期权,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为之后在其他地区发动的历次货币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金融战败》一书中,作者吉川元忠认为,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

关键词(Tags): #金融战(嘉英)#第七次#货币战争
家园 10.失去10年?还是20年?

10.失去10年?还是20年?

日本金融的全面战败,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公布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高达50万亿日元。泡沫的破灭,使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不仅造成投资者信心崩溃和巨额不良资产的后果,而且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持续多年居高不下,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为摆脱危机,日本银行连续8次降低利润,1995年8月竟降至0.5%,日本进入“零利率”时代。

在随后的10年里,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而这在日本失去的十年里,美国经济却一片欣欣向荣。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90年代,日本股票市场的下跌之惨如同人间炼狱,而美国的股市却上涨得十分欢快,这正是美国发动货币战争从日本掠夺财富的真实反映。

如今,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之间的冲突与磨擦日益增多,每每遇到事端,国人总是会立即以广场协议后的日本警醒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人应当为此感谢日本。

关键词(Tags): #第七次#货币战争
家园 我第一次听说股票,股市就是从

1987年10月19日这个“黑色星期一”开始的。当时喜欢拿一个小日记本简单记录新闻联播中的新闻,第一次知道网球,就是记录了当年温布尔登卡什淘汰伦德尔;第一次记住股市,也是因为为记录了这个黑色星期一。

家园 听说期货和期权在国内还是被禁止的?

这个我双手,哪怕是四脚朝天地赞成。

家园 所以说生意就是生意,哪有什么阴谋。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本来

就是世间常态,日本在最高点没站住只能怪自己,而不是抱怨山太高。日本人努力了,也获得了,最后衰败了,多正常啊。

家园 好帖子。。让我大长见识。。

都说日本广场协议亏了,到底怎么个亏法,我却一直没搞懂。听你这么有条理的叙述,真让我大长见识啊。

花谢。

家园 对照当下

真是有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