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财富如何被消灭 -- 吴健

共:💬11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财富如何被消灭

[SIZE=3]财富如何被消灭[/SIZE]

茅于轼

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分工更有效地创造财富的。它从来不研究财富如何被消灭。因为经济学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否认人们会去消灭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财富。所以财富消灭的问题从来没有进入经济学家的视野。可是金融危机的事实却迫使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一旦危机爆发,成千上万亿的财富可以神秘地在几天之内化为乌有。它们跑到哪里去了?它们是如何被消灭的?现在对于危机的研究大多着重在危机的原因,它发生的背景,危机是如何传导和扩散的,最终它又是如何被制止的。而很少去研究危机中财富是如何被消灭的。其实,这原本是金融危机的最根本的问题,不去研究财富是如何被消灭的,就很难从根本上避免这一悲剧。

  农业社会,基本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很少有分工,大家都为自己而生产。人们决不会去干消灭财富的事。到了工业社会,有发达的分工,人们都不是为了自己而生产,产品都是给别人用的。为了适应分工和交换的需要,货币被大量地使用。由于供应和需求不能直接见面,中间被货币隔开,就会发生有些产品大量过剩。我们看到牛奶被倒到大海里。财富就是这样被消灭的。现在到了信息时代,经济活动用网络联系起来,财富被消灭的过程又有所不同。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据说损失了2000多亿美元,从数字来看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南亚所造成的损失。战争造成的损失是看得见的。一颗炸弹扔下来,建筑物被摧毁,人的生命财产受损伤,即使什么也没炸着,炸弹本身也是钱。可是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没有看见什么产品被摧毁,而财富却不见了。

  有一种猜测,说是财富并没有被消灭,而是流到国外去了。意思是说金融危机并没有消灭财富,只是财富的转移。然而近几年发生的拉美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公认的问题是财富蒙受巨大损失。个别人在危机中赚钱是有的,但是只有少数人赚钱,遭受损失却是普遍的。所以总的损失大于总的得益,危机是存在净损失的。大家都怕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为在全球危机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要受损,但是钱不可能流到地球之外去。这说明金融危机确实发生着财富被消灭的过程。

  然而危机中最经常发生的激烈的通货膨胀,使个人的银行存款在几天之中损失大半,倒是财富的重新分配。虽然从全社会来看,通货膨胀并没有使财富消灭。通货膨胀必定是有大量钞票投入到市场,这钞票投给了谁,谁就凭空得到了一笔购买力,或者他可以用这笔钱去支付过去的债务。同时其他的持币人则遭受了损失。在危机中总是债务引起通货膨胀,而债务则是因为过去已经发生了财富被消灭的事件而引起,尽管其责任并不在某个人。发行钞票的权力一般是在政府手中。通货膨胀多半是因为政府负债无法偿还而引发。政府办了一件错事,使财富被消灭,最后就只好用发钞票来抵债。最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国家银行贷出去的款??或者贷给了政府自己,或者贷给了国有企业??收不回来,最后只好发钞票抵债。但是究其原因,通货膨胀并没有消灭财富,财富之被消灭是早已发生的事。

  更普遍的说法是泡沫论。意思是原来的所谓财富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货币幻觉。危机来临时泡沫破灭,经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危机等同于泡沫,那么危机的后果只不过是消除了虚幻的财富,和原来的状态相比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财富的真正损失。确实,泡沫是危机的一部分,但是危机过后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都要大幅度地降低,比危机发生前更低了许多,这是危机中普遍存在的现实。说明除了泡沫之外危机还有更厉害的破坏作用,泡沫论不足以说明危机的全部。

  要探讨财富是如何被消灭的,首先必须看到,财富被消灭未必是物质的形态变化,更不是物质被消灭。如果把财富的消灭理解为物质的消灭,那么财富将永远不会被消灭,因为根据物理定律,物质是不灭的。财富的消灭往往是同一件东西,它的外观和内容都没有改变,但是它的价值减少了,因为它的功能变了。同样一吨水泥,如果用来修建交通繁忙地段的立交桥,它是有价值的,如果拿去搞了重复建设,它的价值就等于零。

  财富在危机中被消灭,其根本原因有三种。一是投资或投机失误;二是价格信号混乱,引起资源配置错误;三是宏观的萧条,生产停顿,预期的财富大大地贬值。下面对这三种原因分别加以说明。

  投资或投机和一般的交换不同。一般的交换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换在当时就完成了。而投资或投机则不同,它是现在和将来做交易。一手交钱,另一手并不交货,而是要等若干月,甚至几年之后才会交回货(或钱)来。如果钱交了出去,将来货回不来,这笔钱就是浪费掉了,也就是财富被消灭了。投资失误有各种可能的原因。有的项目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后来发现原先假定的条件错误,工程不得不停下来。例如有的矿蕴藏量估计错了,有的水坝地质条件比最初假定的复杂,有的铁路运量调查偏大等。这些项目有的可能血本无归,有的可能造成巨大浪费。这些钱完全或者部分地被浪费掉了,也就是财富被完全或者部分地消灭了。我们经常看到盖了一半的大楼,废弃了的工地,无人工作的厂房,没有多少运量的高速公路,它们和牛奶倒入大海没有本质的区别。投资失败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是个别的失败不会造成金融危机,只有大规模的投资失败才会形成危机。许许多多项目同时都失败,必有其共同的原因。但是不管是什么共同的原因,投资失误一定造成财富被消灭。

  投机与投资不同,投机者进行买卖,买的目的就是为了卖,他们既不消费,也不生产,从买卖的价差中赚钱。投机失败也会造成财富的被消灭。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先要弄明白投机成功时为什么能创造财富。我们都同意,国际贸易或长途贩运是能创造财富的。因为这种活动将物品从丰富的地方运送到稀缺的地方,使物品的价值提高。南方出香蕉北方出苹果,将南方的香蕉交换北方的苹果可以使双方都得利。正因为双方都得利,证明这不是一方赚了,另一方赔了,必定有财富被创造出来。明白了长途贩运在空间上调剂余缺能够创造财富,就不难理解投机也能创造财富,因为它无非是在时间上调剂余缺。秋收后粮食有余,粮价低;春天时粮食缺,粮价高。所以在秋天买粮食到春天卖掉,是能赚钱的,这就是创造了财富。期货、囤积、炒汇就是属于这类投机赚钱的活动。

  在时间上调剂余缺比之在空间上调剂余缺要难得多,因为未来的价格是看不见的,只能估计和猜测。万一猜错了,把东西从稀缺的时间调配到丰富的时间来用,投机就失败,财富就被消灭掉。正好像把3年灾荒饿死人时候的粮食放到现在丰盛的宴席上来消费,岂不是消灭了财富。和投资活动一样,投机不可能永远都成功,个别的失败是难免的,但这不会造成危机,只有大规模的投机失败才会形成危机。此时必定有什么共同的原因在起作用。比如相信了什么谣言,过去隐瞒的事实被揭穿等。这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了。

  既非投资又非投机是不是也可能发生财富消灭的事呢?是的。这就是因资源配置错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历史上荷兰曾经发生过的郁金香狂就是一例。80年代初我国长春发生的君子兰热还记忆犹新。当时君子兰的价格出奇地高,甚至可以代替货币作通货来用。大家花钱去买君子兰,许多人花钱去种君子兰,结果是君子兰大大地生产过剩,最后只好扔掉,造成财富的损失。如果这一类的事规模巨大,就可能形成危机。价格信号作用正常时,资源配置不大可能出问题。出问题往往是听信了谣言。由于价格扭曲,资源配置错误,造成财富损失,一方面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君子兰价格惨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原来视为珍品的东西,现在弃之如敝屣。东西还在,可是价值已经没有了。财富就是这样被消灭的。

  价格扭曲造成资源配置错误,经济学家称之为结构问题,它是因为消费者持币购买的结构不同于生产者的生产结构,个别产品大量剩余造成的(同时又有许多产品生产不足)。可是如果持币人什么也不买??消费品或资本品??,就会发生宏观上的总需求不足,衰退就跟着来了。此时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只好减少生产。生产越减少,人们的收入跟着下降,就越不敢花钱,衰退进一步深化。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发展成为萧条,失业大量增加,收入急剧减少,生活水平降低。这时候财富没有被消灭,而是完全有可能生产的没有生产出来。过去所投的资,本应能赚钱的,现在变成亏损。严格地讲,这里没有任何财富被消灭,但是人们过去的储蓄所变成的投资已经不值钱了。人们预期应该有的财富,忽然大大地贬了值。在心理上讲,财富是被消灭了。

  在市场经济中,依靠价格调整供需的作用,市场基本上处于均衡之中。换句话讲,要买可以买得到;要卖可以卖得掉;钱可以换成任何一种商品,任何一种商品也可以换成钱。所以钱是商品的等价物。在这种情况下,钱和财富是等价的。钱虽然和商品分离,但是并不脱离。在危机来临之前,钱和真正的价值开始脱离,如果没有得力的措施扭转这一趋势,货币越来越脱离真正的价值,危机就酝酿发展。但在市场力的作用下,货币终究要回归到真正的价值点上,这就是危机的爆发。财富被消灭的过程实际上发生在危机酝酿的时候,它是由于众多的决策错误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我们谨慎从事,每一步投资购买都用常识判断一下,危机的风险就小得多。

  (摘自《道德 经济 制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定价:20.00元。社址:郑州市经5路66号,邮编:450002)

家园 恩。common sense是最重要的。

年纪大写的人可能技术知识上落后了,但是有人积累小来的常识能让他在关键时候作出正确的判断。

家园 【文摘】君子兰之谜

[SIZE=3]君子兰之谜[/SIZE]

邓加荣

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引自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谜面之一 绿色的金条

你肯定不敢相信,一棵君子兰可以卖十四万元?我的上帝,整整十四万元呀!

即使全是十元一张的大团结,也得装一麻袋!这,这不可能!什么花这么值钱?你

说得太玄了!

可这是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1985年初,长春市养花大户王显文将一盆君子

兰卖给了哈尔滨市的姚敬,付款人民币十四万元整。谓予不信,现有发货票和交税

手续单为证。

这真是太神奇了,不可思议!什么花,值这么多钱!宝石花?七色花?不,不,

它不是童话世界里那种呼唤什么来什么的仙花,也不是瑶池畔能让死人喘气的还魂

草。它是扎根在世俗人家瓦盆里的一株普普通通的花,虽然它长的样子清秀俊逸,

招人喜爱。但是,世间名贵花卉多着哪,牡丹,水仙,睡莲……何尝有此骇人的高

价呢?

你想想看,十四万元呀!就是黄金,也能买四十多两呀!(按伦敦金融市场牌

价,黄金每盎司四百美元,折合人民币三千五百多元一两。)一株君子兰,顶多也

不过二、三十片叶子吧,用四十两黄金来浇铸这么一盆金花,也用不了呀!而且科

学实验证明,由于黄金的可塑性大,一两黄金就可塑成17.5平方米的金片,技成12

5公里的金丝。如果用这四十两黄金制作金花,不知要制成几十盆呢!因此人们都管

君子兰叫绿色的金条,或绿色的象牙;也有人叫它“赛金花”。但按王显文卖的那

盆君子兰来说,它的价值可是比金条还贵呀!

除了王显文这株君子兰真的算得上是众香国里的“千金”小姐外,可以与之联

袂媲美的也还颇有花在:长春另一养花大户曾用54000元高价,将一盆君子兰卖给沈

阳市的某个省级单位;养花大户夏云飞也用42000高价卖出一盆君子兰。有一次,鞍

山市千山区要办一个君子兰花展,派人到长春搜集好花。那人慕名来到养花大户孙

连生家里,看到一株取名“孙连生一号”的君子兰,爱不释手,出8万元高价来买,

孙连生高傲地耸了耸肩头,交易没有做成。

还有凤冠换皇冠的佳话。

1985年元旦过后不久,省外贸部门陪同一位港商到长春市凤冠联营花卉发展公

司参观,玻璃柜一盆盆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君子兰引得这位港商眼花缭乱,如醉

如痴,竟决定不了自己的选择,最后不得不求教于主人,询问哪一盆最好。发展公

司经理郭凤仪指着一盆说:“这盆!它是花的王国中的皇后,是我多年精心培育出

来的,名叫凤冠,我们这个公司就是用这株花命名的!”港商再凑近花前看时,那

株凤冠仪态万方,飘飘欲仙,频频含笑,差一点就没有和他说话了。港商心旌摇动,

不能自持,恍恍乎好像也随之进入仙境。等他愣过了神,便对花的主人说:“这盆

花值多少钱?”郭凤仪说:“无价之宝!”港商进一步问:“你卖不卖?我愿意用

世界上公认的超豪华高级轿车皇冠,来换你这盆凤冠!”经理用手整了整领带的扎

结,笑吟吟地对港商说:“不换,也不卖!你的皇冠,每分钟可以生产出多少辆,

我用钱可以买到它;而我的凤冠是我多少年精心培育的结果,世上只此一棵,你换

走了,我这里就断种了!我要留它在这里传宗接代,繁衍新的品种。老实说,没有

了这株凤冠,我们这个发展公司还能用凤冠命名吗?”

在长春,用君子兰换松下彩电,换东芝电冰箱的事,那就纯属小巫见大巫,不

值一提了!

据一位人品笃厚的养花大户对我说,在区区200万人口的这座中等城市里,卖过

万元以上的君子兰,起码超过五十盆。

简直不可思议!请问一下,古今中外在花的世界里,可曾有过这种“株花抵万

金”的昂贵价值?可曾有过这种疯狂的交易?

一种商品,怎么可以取得如此离奇的价格呢?是谁对它那充满了绿色汁液的叶

子,用了点石成金之术,将它们变成绿色金条呢?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一种商品的价值,主要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消耗的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所决定。虽然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可以上上下下

地波动,但无论怎样波动,也不会离开它本身的价值太远,一双拖鞋的价格无论怎

样上下波动,总不会卖成一艘轮船的价格来的。

可是,君子兰的高贵价值在哪儿呢?生产君子兰并不比生产其它的名花更为费

事,也不要什么高深的学问和精湛的技艺,像制造银河亿次电子计算机那样。那末,

君子兰的高贵价值藏在哪片叶子之中呢?

谜,谜,真是一个不解之谜!

谜面之二 一夜之间,又一落千丈、万丈

啊,神奇的花,宝贵的花,致富的花!长春人把君子兰捧上了天,朝朝暮暮为

君子兰大唱赞歌。1984年10月8日,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决议,把君子兰定

为市花,号召全体市民家家户户养君子兰,至少要栽三株到五株。不种君子兰,愧

为长春人!君子兰是长春的优势,长春的光彩,长春的荣耀,长春的骄傲。长春,

跌到疯狂旋转的君子兰的漩涡里,一切无不打上君子兰的烙印:市报的副刊取名君

子兰,挂历十三张全用君子兰彩照,电视台用君子兰作本地节目的片头,长春电冰

箱用君子兰作商标,足球赛用君子兰做奖杯,至于用君子兰命名的香烟、肥皂、服

装、家具,就更是琳琅满目,举不胜举,只剩下没有把君子兰的徽标挂到城门上了!

一片金色的雾笼罩着长春的街头,多少人从君子兰身上得到了好处,找到了脱

贫致富的金钥匙。且不说那几十个养花大户,昨天还是捞鱼虫的、捡破烂的、修理

洋铁壶的、倒卖估衣青菜的,转眼功夫就成了腰缠万贯、出门坐小汽车的人。还是

那位为人笃厚的养花大户告诉我说,在长春因养花而成为百万富翁的已有那么四、

五个人;家珍几十万元的起码也有四、五十户了。甚至像下肢瘫痪病休在家的杨勤

老汉,也因种花而发家,现在,为儿女办婚事动辄甩手几千块,家里四电皆全,在

银行里还有几十万元的存款。

别说是养花的,就是制作花盆的,炮制花土的,生产花肥、花药的,也都随之

发了财。长春磁性材料厂生产的一种专门浇灌君子兰用的磁水器,吉林农业大学研

究制成的一种草炭土――君子兰营养土,也都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商品,甚至连旅馆、

饭店、饮食行业和交通部门,也都增加了收入。无怪来长春演出的著名相声演员杨

振华说:“关东三宗宝,不如长春一棵草!”

君子兰!君子兰!全城争夸君子兰,因为它给长春带来了璀璨耀眼的繁华。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又一个奇迹突然出现了。正当人们在君子兰的迷梦里沉睡

方酣之时,一夜之间,那高贵的君子兰竟然一落千丈。不,不是千丈,而是万丈,

几十万丈!等到第二天清晨,乳白色的黎明之光又洒到君子兰早市上时,人们全都

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那些上万元一株的花变成了百十元,几千元的变成了

十几元,过去几百元一棵的小苗子,只卖几毛钱,甚至是一毛钱一大把,比一串红、

步步高等草花还便宜。

这是怎么回事?是谁在一夜之间把君子兰身上的灵气、秀气、神气,那一切不

落世俗的高贵灵魂,都给摄取去了呢?人们蹲下来再仔细地端详那花时,叶片还是

那样翠绿,花儿还是那样桔黄,君子之风依然倜傥不羁。可是,它的内在价值怎么

一下子跌得这么惨呢?谁来解释这价值之谜?谁来?

如果,在君子兰前一个疯狂漩涡里把握时机,不少人平步青云,一下子由穷汉

变成富翁;而如今,在君子兰后一个疯狂的漩涡里,不少人又转眼丧失了一切,成

为名符其实的倒霉大叔。

长春133厂有几个退休老工人,大家伙东挪西借凑足了几万元,买进来一批高档

的成龄君子兰,可还没等他们给花浇过几遍水,那花就一下子只值几百元了。把几

个老汉气得头上青筋暴起,嘴唇上烧起豆粒大小的燎泡。这不是活活要人命吗?

吉林省军区有个离休的干部,离休之后无事可干,就将6000元离休费全拿出来,

又从亲家老翁那里借来6000元,合起来买了几盆君子兰。现在不用说,也都全赔进

去了。气得他在家里直打转转,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不知道害怕;今天可真害

怕了,亲家这六千元可怎么还呀?”

还有一位文化局长领头出来筹措资金,用各种方法集资118万元,开办一个以花

木为主的开发公司。由于君子兰价值奇迹般的变化,一百多万元的资金全赔进去,

现在,顶多只剩下一二十万元了。

在君子兰最兴盛的时候,长春市先后成立的十家君子兰开发公司已有八家破产

倒闭,剩下的两家也如牛负重,在艰难竭蹶的泥淖里挣扎着。当初摩肩接踵的君子

兰市场,有几处已经转产,变成鱼市和菜市了。至于依靠君子兰而兴旺发达起来的

旅店、饭馆等等第三产业部门,也已萧条冷落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嘛!

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君子兰的繁华之梦,像一缕轻烟似的被风吹散了。水

涸湘江,云散高唐,留下来的只是对往日的惋惜与兴叹。

简直是一个梦幻!人们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和现实的逻辑,来解释这君子兰之谜

呢?

下边,我们推出几个谜底来。猜得切与不切,只供大家参考。

谜底之一 白头格猜法

宽厚的叶子,成双成对地从叶鞘中伸出来,深的苍绿生烟,浅的青翠欲滴,清

晰凸出的叶脉,天然成趣地构成了许多匀称和谐的几何图案。它把象征生命活力的

美,都在一片生意盎然的绿色云雾里有层次地、有风度地展现出来。至于那花,更

是具有特殊的魅力,活像,盏盏桔黄色的小灯笼,闪动着诡谲诱人的光波,有十几

朵同样的小花井然有序地合拢在一起,簇成一朵大花团,流金溢彩,光灿照人,它

在两排扇形般展开的叶子中间亭亭玉立,正犹如一位端庄贤淑、雍容华贵的皇后,

在两排绿衣御林军的簇拥下从皇宫里款款走出。

长春人特别喜爱君子兰,也还有其特殊的原因。他们地处北国,风寒雪冷,大

自然没有机会给他们更多的绿,一年之中至少有半年的时间看不到蠕动着生命活力

的那种颜色。可是,君子兰满足了他们的这种生理上的要求,只要窗台上摆上两盆

君子兰,屋子里就充满了生气,充满了生命的旋律,春天的气息。尤其惹人垂爱的

是,它的花期是在春节前后,在白雪皑皑的天地里,燃起这样一团金灿灿的火焰,

给人增添多少美感,多少吉祥!

君子兰兼有松柏的遒劲,荷花的娇艳,文竹的清雅,杜鹃的火炽,牡丹的端庄,

水仙的俊逸。用郑板桥题画的一首诗来形容它颇为适宜:

遒劲婀娜两相宜,

群卉群芳尽弃之。

春夏秋时全不变,

雪中风味更清奇。

所以说,君子兰确实是一种名贵之花,过去在《群芳谱》里之所以没有被点上

状元或榜眼、探花之类的荣幸,只是因为它传入中国的时间太迟了。

原来这君子兰本生在南非开普敦一带。19世纪初叶,英国殖民主义者首先侵入

南非,接着那些冒险家、传教士、探险者便纷至沓来。他们在南非的丛林草莽之中

发现了这种其貌不俗的植物。1823年,英国人鲍威首先将它带回到英国,种植在诺

森伯兰郡的克莱夫公爵夫人的花园里。后来有人将它赠送给英国著名植物学家林博

勒。

明治年间,这种花从欧洲引入日本。日本植物学家大久保教授根据其风格品貌,

给它起了个“君子兰”的雅号。君子兰是日本人首先创造出来的名字,后来我们一

直沿用下来。

实际上,君子兰井不是兰科和兰属的植物,与通常所说的兰花是不沾亲也不带

故的。只是因为我们这些受东方文化熏陶的人特别地喜欢兰,便将许多好花好草都

冠上了兰的名称:洁白如玉的木兰花,称之为白玉兰;生有螃蟹大螫似的仙人掌种

植物,称之为蟹爪兰;只有一支叶子状如美人蕉的植物,称之为一叶兰。因为自古

以来兰就是美好的象征,所以一部《楚辞》每隔几句就会出现一个兰字:“朝搴阝

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公元1932年,在我国的东北建立起一个不幸的傀儡朝廷,日本园艺家村甲先生

把两盆君子兰作为尊贵的礼物奉献给爱新觉罗?溥仪。从此,南非的野生植物便成

了满洲的宫廷之花。据说,“皇帝陛下”对于此花爱如至宝,除了让御花匠精心莳

养外,自己也常亲手料理,每逢礼宾、盛会、宴会和祭奠等隆重场面,必将此花搬

出来装点环境。1942年,皇帝的爱妃潭玉玲亡故,盛殓于护国般若寺。皇帝爱妃心

切,便命人将宫中一盆君子兰摆在谭玉玲的灵前。祭奠仪式一直持续七七四十九天,

因之那盆御花也就长时间地抛头露面于宫廷之外。也许是因为时间太久了,皇妃厚

葬之后,竟忘记将宫花收回宫中,从此它就流落于民间。把这盆花收养下来的是护

国般若寺里的一个僧人,法号普明和尚。现在长春君子兰的上等品种,多以“和尚”

命名,因为那些叶片宽厚、叶脉清晰的君子兰花种,都是从普明和尚那里取得的。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出家人,便给花起了个“和尚”的名字,虽然不算太雅,

但是倒也意味深长,且能发人诸多回忆和联想。

1945年8月,盟国军队摧毁了关东军的牢固防御工事,满洲小朝廷在风雨之中飘

零了。博仪仓惶出逃,抛下了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于是,皇家的许多奇珍异宝纷

纷遗落到了民间,御花园里好几盆君子兰,也都被人搬走了。其中有一株是栽在岫

岩乌玉花盆里的。皇帝的御膳师将其带出宫外,留下他所喜爱的栽花的乌五花盆,

把花却送给了东兴染厂经理陈国兴。后来这株花经过陈国兴的精心培育也成了一个

好品种,人们便以“染厂”命名这种花。

在皇宫里还有一个专门给皇帝莳养花草的花匠名叫张友梯,在皇朝倾覆时他也

带出一盆君子兰。这株花后来被收到了胜利公园,人们将这个品种名之为“大胜利”,

后来又发展出“二胜利”。

长春城里还有个祖传名医吴大夫,他的姑母是皇宫里的奶妈子,皇家逃散时她

也搬出来一盆君子兰,送给行医的侄儿吴大夫。吴大夫既会治病又会养花,这盆君

子兰被他莳养得出挑的鲜丽娇媚,后来人们要去种籽繁殖这个品种便得了个“吴大

夫”的名字。

君子兰就是这样一种出身高贵、带着帝王豪气的名花。如果花儿有知,能够顾

影自怜的话,定然会觉得自己是“龙种自与常人殊”了。后来,它竟“飞入寻常百

姓家”,而且被打上了“和尚”、“染厂”“吴大夫”等这样世俗平民的印记。

但是在民间,也有民间的培育名花的能工巧匠。那普明和尚、染厂经理和行医

看病的吴大夫等,便是长春第一代培育君子兰的养花人。那时还没有养花大户这个

名称,而且,养植君子兰也决非是为了买卖,为了赚钱,纯粹是为了涵养性情、陶

冶情操,完全出于个人的喜好。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提高了。安居才能乐业,乐业之余又产生乐生,人

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于是,莳养君子兰的人逐渐增多了。从50

年代初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长春出现了一批养植君子兰的能手,像王宝林、周

荣扬、吴鹤亭、姜油匠、贡占元、黄技师、赵雪辉等,这些人大都是医生、教师、

花匠、技术人员和工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养花经验,业余养花是他们八小时之

外极大的精神寄托。他们精心钻研相互切磋琢磨,用人工杂交授粉选优汰劣等方法,

接连培养出一代代新的品种来。像长春机械公司的电气技师赵雪辉,从50年代初便

跟随养花师傅姜油匠等在一起养花,他和师傅一道培养出一种君子兰,其花呈桃花

瓣,花间闪烁金星,十分好看。后来姜油匠死了,为了纪念师傅,他就将这个品种

命名为“油匠”。再如长春生物制品所的技师黄永年,他用“油匠”的纯种与“大

胜利”杂交,得到了一种叶片特别油亮、润泽犹如凝脂,娇艳犹如初生春草一般的

新品种,后来人们便称这种花为“技师”。以后,第四十中学教员贡占元又利用

“技师”与“大胜利”等品种杂交,使叶脉明显如画地凸现出来,并有横纹交错其

间,其状如罗纱、羽扇和回文锦,十分好看,被人称之为“花脸”。因为所用的父

本和母本各不相同,后来人们又相继培育出“花脸和尚”、“花脸技师”、“花脸

圆头”、“花脸短叶”等诸多名堂。细想这些名字真是又风趣,又热闹,又形象,

虽然缺少那么点文雅气儿。

然而,正像人们所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那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顷

刻之间又被一场飓风吹得柳败花残,凋零谢落了。文革期间,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和

孩子般不懂事的大人,手擎着红宝书,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大造其反,而作为美

的化身的君子兰更是首当其冲,在劫难逃。什么“养花种草的,纯属资产阶级作风,

统统要砸烂!”于是,全城千万株君子兰都被拔出来,毁弃于泥涂之中。多少心血,

多少辛劳,多少期待与渴望,顷刻被摧残殆尽,许多人心疼得流出了眼泪。

然而,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任何暴力也扼杀不了的。就在那红色风暴席卷一切

的时候,有人竟冒着极大的危险,把君子兰偷偷藏到防空洞中及下水道、废品库里。

还有人想得更为狡黠,偷着将君子兰藏到公园的老虎圈中,那些造反派虽然高喊着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却决无胆量到老虎圈里去碰一碰。

在那灾祸横流的日子里,有不少的人竟为一盆君子兰而被游街批斗,忍辱丧生。

1969年长春市公开展出了耸人听闻的八大君子兰特务案件,作为红卫兵横扫的辉煌

战果。列在八大案件之首的,就是前边提到的长春客车厂八级工匠吴鹤亭。这老汉

一直爱养花,平日里结交了一些养花朋友,你到我这儿掰个芽子,我到你那儿授授

花粉,来往的人也就显得比一般人家多了些。他家住的又是一间日本老式房子,朝

东朝南各有一扇窗户,为了多晒一点阳光,他便不时地把花从这个窗台搬到那个窗

台。红卫兵凭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很快就发现了破绽:这里一定是个特务黑窝。来

往的人这么多,什么“染厂”“和尚”的,一定是他们的暗语,而花盆一会儿朝东

一会儿朝南,无疑是秘密联络的暗号。

吴老汉被揪出来了,批了又斗,斗了又批。接着他们又顺蔓摸瓜,扩大战果,

相继挖出八伙“潜伏已久的特务集团”:其中有以“技师”为代号的黄永年,以

“染厂”为代号的陈国兴,以“和尚”为代号的普明,以“车大桥一号”为代号的

赵慈元……只有“大胜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未找到窝主,可是也终未幸免。

后来,黄永年技师被他们轮番批斗和施用毒刑,竟然惨死在牛棚中。死尸被拖到火

葬场后,没有人敢去认领。黄技师的妻子影影绰绰听到了一点信息,但她不敢出面,

就偷偷找她弟弟商量。弟弟也怕事,就央求邻居赵木匠陪他一起去火葬场。赵木匠

是胜利公园莳养花的,当年把大胜利送到公园里来时,也有他一份功劳。这个好心

的木匠受不了人家几句好话,便不顾深浅地陪同去火葬场认领黄技师的尸体。这可

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大胜利”的代号

也破了案,赵木匠在牛棚里关押了两年多,被斗得死去活来,险些没有跟黄技师一

道去阴世间讨论花道。

不管造反派把君子兰放到怎么恐怖的泥潭里,君子兰还是在生活的夹缝里生存

下来。而且渐渐地,人们滋生了一种逆反心理,你越是把君子兰批得如何如何的臭,

人们越是有兴趣莳养。到了70年代后期,在长春养君子兰已经蔚然成风,并形成了

东西南北四大流派。各派有各派的名花,各派有各派的坛主。他们互相之间广泛地

交流品种和技艺。这时,那种调剂余缺的原始交换,已经与货币挂上了钩,采取了

为古风所鄙夷、为世风所倡导的商品交换形式。子曰:君子不言利。按理说,君子

兰是不应当沾惹上铜臭的,但它却偏偏沾上了。

到了80年代,长春进入了君子兰时代。倾城倾巷,到处飘散着君子兰花香。君

子兰挤上了每户人家的窗台。人们都在君子兰的绿色氤氲里呼吸。这时,君子兰的

培育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养兰能手新人辈出,风云际会,许多更佳的新品种又

相继培育出来。从八?一五光复以来,长春的这些民间养兰专家已经培育出第六代、

第七代君子兰新品种来,花的叶子已由一百公分缩短到二十几公分;宽度已由十几

公分增至三十公分,厚度也增了三、四倍。

日本君子兰专家、园艺学家江尻光一先生在参观长春君子兰花展之后感慨地说:

“日本培育君子兰比中国早,从四、五十年代起也形成了君子兰热,特别是北海道

等寒冷地区更甚。但是,日本君子兰的培育不如中国发展得快,分类不如中国细腻,

品种也不如中国这样多!”

在国际上,长春君子兰已经独领风骚。

这是春城的骄傲,是长春人的骄傲!长春的君子兰不是一般的兰,它历经了沧

桑劫难,有些品种是人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它们在几代的养花人手里精雕

细刻,靠着不懈的追求和辛勤的汗水而更新换代,开出最鲜艳的花,结出最美的果

来。君子兰,是长春人的自我奋斗!联想到这一切一切,君子兰的昂贵价格,就不

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了!因为那一片片青如碧玉的叶子里,都凝聚着一种特殊

的、用一般等价物(货币)所不好衡量的价值。

谜底之二 卷帘格猜法

“雪花!雪花!”这是在唤谁呢?

蹭地一声,从花窖里窜出一条毛色光亮、像黑炭一般乌黑的狗来。这是一条黑

贝。瞎,一条纯种的德国黑贝。为什么要叫这么雪白的一个名字呢?这叫反衬,懂

吗?反衬!你看,反衬得多么漂亮呀!这么叫着,多么动听,让人打心眼里舒坦!

花这几个钱算什么!买这一条狗,花了12万呢!价,是高了一些,可你没看是什么

货色吗?纯种的德国狗,硬是由它把财神爷给守住了。

说话的是新近暴发起来的养花大户老A,过去无正当职业,除了为废品公司收购

点破烂,也养鸟、养鱼,捞点鱼虫卖,靠弄些零七八碎的营生养活一大家子人口。

花,也漫不经心地莳养过几盆。可自从70年代末期君子兰成了一种高档商品以后,

心眼灵活的老A可就另有打算了。他把鸟、虫、鱼的营生都收拾起来,一往情深地扑

到君子兰上。这倒不是因为他看君子兰比别的物件更清雅高洁一些,而是看到了君

子兰猛烈上涨的趋势。一个收购废品的,每天买买卖卖,能不知道一点市场信息吗?

如今是信息时代,谁预测得准,谁就发大财!

于是,他便在君子兰身上下了大注。他把几个儿子都叫来,要求全家总动员,

都把劲儿使在君子兰上。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们心眼儿齐,投下

的劳力多,很快就把摊子搭得很大,光是花窖就盖了三、四个,为的是爷儿们几个,

一人莳弄一个。当然,为这花窖也费尽了不少的心力。

“快!快!赶快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让外宾看看我们中国养花大户不是土包

子,懂得文明!”老A一大早就把家里的人轰起来,因为市里昨天通知了他,说有一

起法国什么代表团要来他家访问。

阳光透过玻璃天窗上的遮挡物,散散落落地洒下缕缕金丝,让花繁叶壮的君子

兰更显得凝碧含烟,脉脉温情。下午两点多钟,国外一位园艺学家携其夫人来到老

A家里。那一盆盆君子兰,都格外地打起精神,以楚楚动人的风采来欢迎外宾。“和

尚”挺拔遭劲,“技师”灿若金星,“吴大夫”温文尔雅,“大胜利”磊落大方,

至于各种名目的“花脸”更是千姿百态,有说不尽的情趣来:有的像一柄团扇,掩

遮着宫女一般的粉脸;有的像出水芙蓉,还滴着伤心的泪珠;有的像苏州盆景,充

满着诗情画意,只要你认真地辨认一下,便能把那诗那画读出声来。更令人惊异的

是,在几座小小花窖里竟然莳养着一万多株君子兰!“嘿,好家伙!绿色的海洋!”

外宾感受良深,赶忙掏出笔来在留言薄上写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花!太

惊人了,我知道,这些瑰丽多彩的花朵,是需要长期的艰苦工作和一个艺术家的心

灵才能培养出来的!”

老A这天穿着藏青色毛哗叽中山装,几个儿子也都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在迎

送外宾时都显得有涵养,有气魄,有礼貌。临别,他们把自家的两部小汽车开出来,

一直尾随着外宾车后,送到宾馆。周围邻居,谁不伸出老长的脖子羡慕地望着这个

小小门槛里所发生的一切呀!当那一辆辆锃亮的小汽车轻飘飘地从他们身边擦过时,

他们的心能不怦怦地跳动吗?

别看老A过去是卖破烂的,如今可是鸟枪换炮啦!人会随着他的身分地位的改变,

变得越来越聪颖,越明智,越有学问。随着君子兰价格野马狂奔般上涨,老A头脑里

的智慧越来越多起来,不仅养花的学问多得用几辆大卡车也盛不下,别的学科知识

也能触类旁通,娴熟地掌握起来,什么管理学、市场学、物价学、财政学、税收学……

他都已处于领先地位。君子兰市场的价格虽然是头桀骛不驯的野马,但在他的面前

却像个温顺的婢女,乖乖地听他吆唤和驾驭。某些高档君子兰的特殊价格,便是由

他与几个养花大户在直通电话里嘀咕出来的。他掌握了君子兰,掌握了市场,掌握

了价格,也就掌握了一切。因此他家的现代化水平,什么汽车、摩托、家用电器、

黑贝、双筒猎枪……都率先追赶上了世界新潮流,已不足为奇了。他,已经远远地

超越了周围的人群,超越了同行,超越了自我,也就是说,已经从容地超越了时间

和空间的约束。美国电影有个幻想中的《超人》,而换破烂的老A,却是我们身边活

生生的超人。

让我们再去看看另一个养花大户M家。他是长春市有名的祖传名医,所以正厅上

挂有“妙手回春”的匾额。他养君子兰完全是出于爱好,出于与他行医职业颇为相

通的兴趣,后来竟因养君子兰而发迹了。君子兰也给他带来政治上、经济上的种种

好处,因此在长春,他作为养花大户的名声甚至比祖传名医的名声还要响亮,这不

能不使他对养君子兰更为倾心。

老M的君子兰虽然在经济实力上较之那些头等养花大户差一些,但在政治上他却

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他家的墙上挂有一排二十时的大镜框,里面全是与一些领导

人的合影,这是他在几次花展上托人为他抢拍的。这些荣誉,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在北京花展期间,还找到傅杰家里去,博杰为他挥毫写了一张条幅:“培人育花挥

妙手,碧翠流丹灿长春”。君子兰给他带来的政治荣誉,丝毫不逊于养花大户的百

万家当!当然,他家里也安有电话,常与其他养花大户传递市场行情,揣摸购买者

心理,商量驱使价格上涨的对策。反正一些好花都在几家大户手里,你别看几里长

街的君子兰市场上熙熙攘攘,万头攒动,可真正能够拨动君子兰价格琴弦的,还不

就是几个养花大户!是他们几个人在电话里定下了基调和主旋律,因为,好花都掌

握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又最有资格评议君子兰花的好坏标准。既然货源都操纵在他

们手里,价格也就不能不拴在他们的裤腰带上了。不过,老M这个人可一向是老实忠

厚的,凡是欺行霸市、以次充好、买空卖空、倒买倒卖的事情,他是从来不干的。

他是以行医为本的,在养花上不过是个票友罢了!能够赚着大钱更好;赚不着

也不损失什么。这不,现在花价大跌了,他还照样。冶然自得,坦坦荡荡地望着花

窖里的干百株君子兰。你别说,他倒颇有点君子的风度哩!唯有小人才常戚戚呢!

再说说另一个养花大户老F吧!他四十多岁,灵巧干练,英气勃勃,浑身透着精

明劲儿。一身高等呢料的西装,扎着金利来丝光领带,气度潇洒磊落,举止超脱不

俗。他是长春的花王,声誉之高不亚于京剧界里的梅兰芳、国画界里的齐白石和清

洁工人时传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谁能想得到养花人也有今天?他出门

坐高级轿车,常有专职秘书随其左右,招招手便能左右君子兰市场的行情。谁会想

到他过去的经历是那样的晦气,那样的没有光泽呢。

十年浩劫期间,他从部队复员回来,在一家工厂里当钳工,家里穷得三个人盖

一条被子。当时工厂里两派,一天到晚斗得不可开交。他却坐在家里想着如何治穷

的窍门。那时,养鸟养鱼很盛行,他也跟着人家学。七十年代后期起他开始养花。

他的成功,简单地用“命运”二字是不能解释的,他把天时、地利、人和等各个方

面因素,都巧妙地凑合到一块了。今天,他培育出的花夺标呼声最高,价值连城,

多少养花人都自动地把花王的桂冠戴到他的头上。

现在,他正开车出去筹备长春第二次迎春花展,市里一些主要领导同志说是将

出席开幕仪式,还将亲自为之剪彩。生活,从来没有委过他这样隆重的使命;时间,

从未给他投来过如此光彩的影子。而今天,一切幸运的大门都向他敞开了。这不,

马上就要成立民间君子兰协会了,人们都准备把主席的位子推让给他。领导同志对

他也都非常地器重和信任。他知道应当怎样利用当前的有利形势,怎样利用自己的

优势,把更多的养花户、更多的君子兰爱好者争取到自己身边来。眼下,最重要的

是把展出的花选好,首先把属于他们那一派的好花,什么“花脸圆头”、“珍珠”、

“翡翠”等选出来,明天,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黑龙江和辽宁省电视台都将来

采访。他是知道宣传和舆论的分量的。有一个记者曾经对他说过:“君子兰嘛,我

们可以把它捧上天,也可以把它踩到地上!”而他的一切幸运,都是寄托在扶摇直

上的君子兰身上。君子兰被人捧上天,他才能攀着君子兰的颈子飞上天;君子兰跌

在地,他也就成为人们不屑一顾的草芥了。

应当维持的,他便要尽力地把各方面都维持好。只要能把君子兰的价格扶上去,

便是保住了他安身立命的根基。现在他开车出去,征选,磋商,协调,筹划,不都

是为着这个不言自明的目的吗?当然,嘴上要另说一些动听的词儿:“我非常反对

目前有些人用低档君子兰出售高价,坑骗他人钱财。君子兰是一种使人进入美好境

界的花卉,它象征着纯洁和高尚,我们经营君子兰的人都应当有一种君子之风!有

些人富了就忘本,昧着良心抬高价格,发黑心财,一颗种子张口就是几百元,极大

的败坏了君子兰这个美好的名称,这是很不应该的!”

谜底之三 求凰格猜法

有一个养花户写了一首赞咏君子兰的诗:

小小一颗豆,

种在盆里头,

不要大成本,

长出就销售。

话虽不多,可正说到了点子上,20个字,20尊铜铸罗汉,个个掷地金石声。那

花的妩媚,叶的清雅以及它的整体和谐,都被理性的思维给抽象掉了,剩下的只有

小小一颗豆和资金的循环过程,一个可以不断增殖的再生产过程。而这个过程,正

是人们热情栽种君子兰的真实的内在动力。

这种动力,不仅在民间发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通过力点的扩散,很快也

推进到政府方面来,在上层建筑领域产生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若不,人们怎么说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呢!

1983年,市政府做出了《有关君子兰交易的若干规定》。为一种花草的买卖专

门以政府名义做出规定,这在世界上也较为罕见。1984年,政府接着又作出了一个

《若干补充规定》,决定卖花要限价:一株成龄君子兰不得超过500元,小苗不得超

过5元。同时还规定,除了按交易额征收百分之八的营业税之外,一次交易额超过5

000元以上的,税率要加成,超过万元以上的,还要加倍。

为什么有这个补充规定呢?无非是因为君子兰一经商品化之后,它的价格便离

经叛道,扶摇直上,让人看得眼晕。可是,这时社会上正滋生着强烈的逆反心理,

由于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价格是越限制涨得越高,那份《补充规定》完全没有起

到应起的抑制作用。

面对君子兰的这样一个活跃的、生机勃勃的形势,市里的一些领导人对于君子

兰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一位开拓意识很强的副市长清楚地意识到,长春君子兰商

品化的迅速发展,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落实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很了

不起的飞跃。古今中外,有些城市就是凭借一种产品作依托,很快使经济发展起来:

景德镇靠瓷,自贡靠盐,近两年来芜湖靠着一个傻子瓜子,都出了名。君子兰为什

么不能作为长春的一项依托产品呢?由花来打通经济起飞之路的,在世界上也不是

没有先例。荷兰的莱斯城,就是依靠种植郁金香而发展起来的。副市长在各城市经

济崛起的历史纵座标和横座标的交叉点上,发现了君子兰这株奇异的花。长春无渔

盐海运之利,又无矿藏石油资源,所幸的是,还有君子兰这一特定历史条件所形成

的优势。扬长避短,若要开发长春的经济,便不能不充分发挥君子兰这一优势。君

子兰是长春的一项拳头产品,依靠它近则可以占领国内市场,远则可以打入国际市

场,有朝一日会像荷兰的郁金香、法国的玫瑰那样,给国家赚来几亿、几十亿美元

的外汇。看来,长春要实现2000年的目标,达到小康人家水平,君子兰要大显神威

了。一股开拓的精神驱使着他,连夜奋笔挥毫撰写文章,提出:“国营、集体、个

体、联营的经济单位一起上,大家都来经营君子兰。团结协作,互相竞争,把生意

做活,把市场搞活,做到生产大发展,市场大繁荣,进一步满足各地各方面的需要。”

他视长春君子兰为长春经济发展的启动杠杆。

颇具学者风度的市委书记,在他家里接见记者时说:“立似美人扇,散如凤开

屏,君子兰的确是一种令人喜爱的花卉!目前长春君子兰,成龄花已达三十万株,

小苗一千多万株,全国各省市的君子兰,没有一个地方像长春这样普及,所以,把

君子兰与解放牌汽车、长影并列为长春城的三大名产,并不过誉!”

“君子兰不仅花色嫣红,纯洁高雅,而且四季常青。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它在长

春放射光彩,还要让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愿君子兰开遍祖国大江南北,开遍五

洲四海!”书记有着非常炽烈的感情,说话简洁得体,落落大方而又饶有风趣。

人们沉醉在君子兰的梦幻中。1964年,荷兰人用一株郁金香的鳞茎换一幢带花

园的房子。在我国,也有过“牡丹一株换楼阁”、“病梅值四两”的事例。至于蟋

蟀、八哥、画眉、斗鸡等鸟虫,卖奇贵价格的更不少见。《聊斋志异?促织》中就

写道:“每买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更何况,一棵名贵的君子兰是来之不易的,是经过几十年的杂交换代才培育出

来的,是在几万株君子兰中通过选优汰劣的方式筛选出来的,这中间要花费人们多

少心血和劳动呀!不是随便哪棵君子兰都能成为珍品的,这正如一幅名画能价值连

城,是因为作品中凝聚着画家多年劳动的结晶。这种特殊劳动的价值,是很难用一

般价值规律来解释的。

于是,人们都把经济开发的焦点,对准了纯洁端庄、品格高雅的君子兰。以它

作为开发长春经济的依托,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由它一身来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真是再理想不过的对象了。

预测明晰,决策果断,这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现在,应当有胆有识地

及早下定决心,给君子兰一个广阔的发展余地。先前限制君子兰发展的那些规定,

该推翻的推翻,该改正的改正。捆绑起来的君子兰,是不会使长春经济起飞的。

正是根据这样一些预测和决心,1984年10月11日,长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四次常务委员会,在听取了市长的报告之后,通过了一项专门决议案,决定将

君子兰命名为长春市花,并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宣传,积极指导,普及君子兰的养植。

同年12月20日,长春市政府又颁布了一项有关君子兰交易的新的法令,明确地提出

要放开价格,取消限价的规定,无论成龄君子兰或小苗,一律实行买卖双方自行议

价;降低税率,一律按照百分之八收税。同时,划出更多的地段,开辟新的君子兰

交易市场;鼓励居民养植君子兰,每户至少要养三至五株,对于发展君子兰有贡献

的,有关部门要授予荣誉称号。

市府唯恐语焉不详,还专门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有人向副市长问:“这次取消

限价后,花价是否有可能大幅度地上涨?比如说,一棵卖几千元吧,政府会不会干

涉?”副市长坦率地回答说:“这次取消限价是彻底地开放,或高或低,完全由买

卖双方自由议定。这次取消限价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措施,今后不会改变的!”

“我们总的想法,就是把长春君子兰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它成为我们致富脱贫

之道!”

一棵小草,被委之以经邦济世、致富脱贫的大任;君子兰,成了一个城市的守

护神!这是它(不仅是它,包括所有的花草在内),连做梦也未曾想像到的!

长春市迎春征联获奖作品中有一副说得很好:“生财无路问君子,致富有道养

兰花。”

市里一些同志,把养兰花作为致富的重要手段,决心要把长春变成为君子兰之

国。就像荷兰的郁金香、法国的玫瑰、桑给巴尔的丁香一样。因为我国自古就是养

花之国,三千多年以前就养植菊花,二千年前就种植牡丹,今天,我们也应当成为

花卉出口的大国(你看人家荷兰,每年出口花卉七、八亿美元,哥伦比亚、泰国、

保加利亚每年也出口几千万美元),我们的花卉出口也一定能够赶上他们,超过他

们!

而在我国的花卉出口中,君子兰应当成为对外开发的前驱。80年代崛起的,应

当是君子兰,而不是其它的花。如果说,30年代是郁金香的时代,玫瑰的时代;那

末,80年代就是君子兰的时代。因为,30年代是庭院式的生活方式,而郁金香和玫

瑰在庭院里是娇娘,是宠儿,它们在庭院里垄断着全部的温柔之梦。而80年代的基

本生活方式是在室内,庭院里的小夜曲已经唱完了,人们走进了室内。而君子兰才

是室内花卉的皇后。它在室内养植好处极多,因为叶片宽厚,叶面上的气孔大,所

以它呼出的氧气特别多,比一般的植物多三十五倍,在极微弱的光线下,也能起光

合作用。更适人意的是,它与一般植物不同,在夜间也不吐二氧化碳。因此,在豪

华的客厅、大宾馆的卧室、新婚的洞房、少女的香闺里摆上几盆君子兰,是最为理

想的了。

有人还举了个例证,说他有位姓杨的邻居,独居卧室,夜里转了风向,炉烟筒

往里灌风,屋子里产生了煤气。第二天早晨他醒来时,只觉得头疼欲裂,很难挣扎

起来,抬起头看看屋内那几盆君子兰,叶子都蔫蔫地倒垂下去。这时他才知道,是

君子兰代他受了煤气,并用它们所能呼出的微弱的氧气救了他一条命。君子兰是个

吸尘机、空气过滤器。一株成龄君子兰,一昼夜能吸进一立升空气,呼出百分之八

十的氧气来。

此外,经过医学专家、教授们的化验分析与临床实践证明,君子兰中含有大量

的生物碱,能够消炎、止痛、利尿、保肝,还能起催生及抗癌作用。

君子兰确实是宝中之宝!它是开拓之花,时代之花,于是,市政府出面召集有

关方面人士开会,商讨如何开发长春君子兰的丰富资源,尽快开展君子兰经济横向

联系,开办各种经济实体。会议开过不久,各种名目的君子兰开发公司便如雨后春

笋般兴办起来。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在短短几十天里,就出现了十大公司和

四十家花木商店,向外省市扩展的分公司、子公司更是不计其数了。这些公司个个

都声势赫赫气度不凡,它们动不动把触角就伸入到北京、广州、沈阳、鞍山、大连、

哈尔滨,甚至连开放的窗口深圳也去了。最高潮时候有五千多人去各地搞君子兰展

销,来回都坐飞机。君子兰有很强的渗透力,它既然已经扩展到了深圳,自然也便

觊觎香港,觊觎世界。

可不要小瞧这绿色的魔鬼!

到长春来的、或参观过君子兰花展的文化名人,都要请来为君子兰捧捧场。歌

唱家王洁实、谢莉斯为君子兰歌唱,画家范曾为君子兰作画,作家万忆营为君子兰

赋诗,音乐家侍葵为之谱曲,书法家启功为之题字,甚至语言大师侯宝林也要为君

子兰说上一段幽默含蓄的相声……当然,一般来说随后都要送去一盆君子兰,还要

赠予君子兰协会名誉会员的称号。

更为隆重的君子兰的盛典,还要数198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长春市花首届迎春花

展了。二月十七日下午一时,儿童公园里彩旗飞舞,鞭炮齐鸣,人潮花海,车水马

龙,省市的十几位主要领导同志亲“临现场,省市委书记还双双为之剪彩。一位挂

名中国花卉协会名誉主席的国务委员还专门发来贺电。如果花卉有知,定会受宠若

惊,在古今中外的花的王国里,有哪一种花曾经受到人类如此深厚的宠爱和隆重礼

遇?

在花展期间,又不断地有党政领导同志和社会知名人士前来参观,并与养花专

业户会见、谈论养花之道、合影留念。这些喜讯通过条条有形的和无形的、有线的

和无线的载体传播到国内外,于是君子兰便名噪一时,蜚声海内外了。

自此,君子兰便更加身价百倍,那令人难以想像的价格奇迹,也就随之出现了,

超越了著名的拉马曲线的最高点。

长春首届迎春花展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怎能不强烈地震撼着相邻和不相邻的

省市呢。一花引来百花开,谁不向往着繁华之梦呢?

君子兰具有很强的辐射力!

多少长春人,其中包括管理宏观控制闸门的人,都把长春经济的崛起和腾飞,

寄托在君子兰的身上。

谜底之四 破损格猜法

至此,君子兰的价格,已被无数双有权的和无权的手、养花大户和养花小户的

手,给高高地捧起来了。但是,那价值高贵的灵魂却仍然缺乏坚实的肉体。灵魂抬

起了高贵的头颅,在忘情地呼唤着,然而甘心趋附者却寥寥无几。尽管倾心者有千

千万万,但是,都苦于囊中羞涩。

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而交换中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倾慕、向往

和热恋,而是坚实的货币。理念代替不了金钱,这正像《神曲》中的但丁,当他来

到天堂向圣彼得讲述了信仰的要义之后,圣彼得毫不含糊地问他:

这个铸币经过检验,

重量成色完全合格,

但告诉我,你钱袋里有吗?

遗憾的是,群众的钱袋里正缺少这个东西。

你想想看,买一棵小苗子还要花几百元,要买棵大花还不得万儿八千的呀!我

们现在还处在向着小康之路迈进的时候,离小康人家还有很远的距离,谁有那么多

的钱,做这种高贵的欣赏呀!消费,缺乏现实的基础。因此,这时君子兰市场上,

万元以上的高档君子兰,还只是有行无市,由几个养花大户在做象征性的买卖。你

买我一株万元,我再买你一株万元。你的花好,我的也不差。做的虽然是等价交换,

但却是虚拟资本。在这种交易中,收到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你提高了

我的花价,我也提高了你的花价,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社会意识。

当然,也不能小看这种社会意识!它虽然只是精神上的东西,但一经形成便会

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它既已改变了消费者的心理,也便随之开拓了消费市场。在社

会上既已形成了一种观念,认定君子兰是一种高贵的东西,也就随之产生强烈的追

求,正像人们追求高贵首饰、名人字画和珍贵艺术品那样,这是一种特殊的购买欲

望,经济学认为,这种特殊的购买欲望,是形成某些商品的特殊昂贵价格的基础。

但是,自从国营单位插手于君子兰买卖之后,情形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过去

是有行无市,现在变成了有行有市;过去是虚拟资本,现在变成了现实资本。开始,

是各宾馆、饭店、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美化和绿化环境为理由到市场上购买君子

兰。绿化费是相当大的一笔款项,它投到市场之后,很快就把君子兰的价格抬高了。

而用高贵的花卉来装点气氛,美化环境,自然使环境显得高雅不俗。君子兰曾是宫

廷之物,当年曾经是皇家高雅的装饰物;今天,用它自然也会装点出一个现代化的

气氛来,且有那么一股倜傥不羁的君子之风。长春洗衣机厂的一位开拓型厂长颇有

见识地说:“我们能生产出具有80年代国际水平的产品,为什么不能创造出一个具

有80年代国际水平的工作环境呢?于是我想到了君子兰。不管是什么地方,只要你

摆上一盆君子兰,立刻就能感受到它给予你的宁静感。”洗衣机厂投资了几十万,

在办公主楼的顶上盖了六百平方米的空中温室,用大笔的钱购进了大批花卉。

1985年2月,吉林热电厂服务公司到养花大户王安志家,一次购买九株成龄君子

兰和一些小苗,共付款十四万元。吉林市二○一服务公司到另一养花大户家,一次

购买成龄君子兰十几株和一些小苗,共付款三十二万元。

要知道,国营单位可是财大气粗呀!他们手指头缝儿稍稍漏一漏,钱财就大把

大把地流出去。几十万元在他们那里是个区区小数,聚到市场上可是个相当可观的

大数!在计划经济社会里,集团购买力是个强大的冲击波。若不,我们的经济学教

科书里,为什么总是一再强调要加强集团购买力的控制呢!

与此同时,各地的园林部门看到君子兰如此的高价,也要与民争利,因之也拿

出大量公款从市场上购进优良品种,作为繁殖的母本。后来,又兴起了机关单位办

企业之风。在长春市里,最容易办起来的企业莫过于君子兰公司或君子兰商店了。

而要开发这种公司或商店,也得要投资,于是又从国库里拨出若干款项来,拿到君

子兰市场上去购买好花。有了母花,而后才能下仔呀!母花越高贵,仔花才越能卖

出好价钱来!于是,水笼头又打开了,国库里的钱哗哗地流到私人的腰包里去。可

这是为待业子女解决就业问题呀!公家拿出点钱来也理直气壮,名正言顺,谁也说

不出什么来!有人粗略地做过统计,在1984年的一个月里,长春市就成立三十二家

知识青年办的花木商店,几年的功夫,长春街头就出现了百十余家专以经营君子兰

为主的知青商店。他们要从私人那里购进多少君子兰呀!有多少公款又在为君子兰

的昂贵价格撑腰!

“疯狂的君子兰交易”,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里,在这样一个社会

心理状态下形成的。

君子兰沉醉在狂欢的梦境里。市场上繁华似锦,万头攒动,人人都在寻求神奇

的效益。市里又增辟了几个繁华地段作为君子兰市场。每个市场都有二三里路长,

从头到尾摆着的只有一种商品――君子兰。绿色的金条在召唤着万万千干的人。人

们你拥我挤,都低眉俯首、绞尽脑汁地在那青黄苍翠之间进行选择,在“和尚”与

“技师”之;司讨价还价。据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计,最高潮的时候每天市场可

达四十万人次,也就是说,全长春有五分之一的市民走进君子兰市场,而且还不包

括那些走街串巷进行无证交易的人。全国各地有一百多个城市,北至新疆,南至广

东,都有人慕名来春城购买君子兰。长春市每年的君子兰成交额竟高达一千七百万

元,一年收入的税金也有四、五十万元(还不包括那些偷税漏税的钱)。

南无阿弥陀佛!真是广开善缘,生财有道呀!

有人从外地来长春,随着人群信步走进市场,看到了疯狂的君子兰交易,一下

子就看呆了。眼前的现象简直无法理解:卖君子兰的像疯子,买君子兰的像傻子。

疯子疯得精神颠狂,傻子傻得拿钱打水漂。

啊,疯狂的君子兰!

谜底之五 会意格猜法

清晨,有几个工人刚刚换上工作服准备走上自己的操作台,忽然看见采购员一

脸诡谲的神情,像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厂长办公室。他找到厂长秘书后便悄声地说道:

“唉,小王,快把厂长的门打开,我给他搬进两盆君子兰去!”

“屋里不是有他自己养的两盆吗?长得好好的,还搬来两盆干什么?”小王不

以为然地说。

“你懂啥!那两盆一般,我给他换两盆高档的!这是我刚从市场上采购来的,

价钱可是这个数呀!”采购员捏起了三个指头。

“他会同意吗?”小王担心地问。

“都是一样的花,在单位里摆在哪儿不是一样?!”采购员总能找出人们无法

回驳的理由。

厂长上班之后,也许留意也许没留意,他窗台上那两盆花怎么变了样。只有采

购员知道,他这小小的移花接木戏法,会变出万儿八千的钞票来的!

当然,采购员日后也会从厂长那里得到一定的好处,这已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70年代初期,比较流行的话是:“烟搭话,酒搭桥,解决问题大炒勺。”到

了70年代后半期进了一步,讲究什么炸药包、手榴弹、十二响(糖果、名酒、手表),

还有什么“研究研究”(暗指烟酒)、“看看积压不积压”(暗指鸡鸭)、“再填

个表吧”(暗指手表)。到了80年代,经济发展了,时代进步了,那些轻武器都失

灵了,某些人若想走后门办点事,得用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最好还是用

“大团结”。

但是,这些轻重武器都有一个弱点:太打眼,赃迹明显,铜臭味太浓,难以洗

刷。自从君子兰兴起之后,便出现了一种攻无不破的新式武器,它清幽淡雅,不带

一点铜臭味道,谁能说送一棵花草,算什么行贿受贿呢?以花会友,正是一种君子

之风,一种风雅韵事。至于君子兰的价值,在这里又视而不见了,它再贵,也是一

棵草呀!总不能因为一棵草,犯什么法吧?

因此,君子兰便成了打开一切关系之门的绿色金钥匙。有个工厂厂长说得好:

有了君子兰,出门好办事,什么签合同,要材料,求能源,找交通,别人办不到的

事,有了君子兰就能办到。长春人都有这种体会,到外边办事,你不提君子兰,对

方也要找机会给你点出来:“听说你们长春的君子兰很好!”

君子兰是不错!可也是个好价钱呀!

一辆小汽车轻轻地停在养花大户老B家的门前。一位××长带着秘书来看养花大

户老B,老B早已打扮得衣冠楚楚,指挥家里的人各司其职地做好了一切接待工作。

××长一行在客厅里小憩,叙谈了一阵子养花之道,过问了一下养花专业户的情况

之后,便走进花窖,观赏那一株比一株更鲜艳的君子兰。花儿好像也通人性似的,

知道有贵客前来观赏,便格外地打起精神,显现出一身灵秀劲儿,每片叶子都风度

翩翩,每朵花儿都含情脉脉,几千株君子兰就是几千颗水晶的心。

“噢,这株长得真好!”××长停立在一株花前,那像孔雀开屏似地展开的绿

叶,特别地引起了他的兴趣,“这是什么品种?是你培育的?”

“噢,这盆也不错,也是你……”××长又对另一株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那是碧玉簪!这是玉蜻蜓!您看它的叶子有多宽,多厚,多么水灵!”花的

主人自我欣赏地说。

“这哪里是花,简直就是仙子,只差不会说话了!”那位惯耍笔杆子的秘书跟

在后边捧场说。

“花是不会说话的,可它是解人语的!古诗上不是说,良宵花解语嘛!”××

长自然比秘书博学多识嘛!

××长一路谈笑风生,带着秘书在花窖里逶迤地行来。刚走出门口,花的主人

便笑容可掬地问道:“××长!您喜欢那两盆花,就给您带着吧!”

××长摆了摆手,谦逊地说:“啊,不必,不必!君子不夺他人所爱嘛!”

周围的人跟在一旁圆场说:“一盆花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左右又是他自家出

的!”

“是呀,是呀,是自家出的,又不是从街上买的!”

××长依然没有首肯,带着秘书便上了汽车,可是机灵的司机却早已把车后座

打开,老B一家人七手八脚把花放进去,车子一溜烟地开走了。

难怪长春市有人给君子兰运动总结了一个公式:钱―权―钱。后一个钱的下面

有个黑点,表示是一个更大数目的钱,君子兰已由一个幽谷佳人,打进了政界,走

进了官府,成为走后门谋私利的一个打扮得漂亮无害的活动分子。有人用君子兰找

到了工作,受到了提拔,有人用它报上了户口,还有人用它寻到了职位,觅得了爱

情。

一个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下肢瘫痪的青年没有工作,在家中也没有温暖,继母冰

冷的脸色让他心寒,因此他丧失了求生的渴望而想投湖自杀未遂。两年之后居然大

变了样,他已寻到了爱情,寻到了快乐,春节期间结了婚。给他打开生活之门的钥

匙,还是那多情的君子兰。

将近黄昏时分,天气竟阴晦起来,不久又飘飘洒洒地下起鹅毛大雪。这时,从

风雪深处蹀蹀躞躞地走过来一人,脸上的条条皱纹,在滑稽地莫名其妙地活动着,

变化着,眼角里闪烁出喜不自禁的怕人的亮光。他浑然无顾地从人群中挤过去,如

入无人之境。到自家门口时他竟然再也收敛不住,一进院子就高声地说:“我提拔

了,提拔了!当了科长了!”邻居打开房门探出头来,都诧异地望着这个突然变得

发疯似的风雪夜归人。

“怎么了,他这个老实巴交的人?”人们互相探询着。

“我提拔了,提拔了!当了科长啦!”

“范进中举,乐得发疯了!”邻人们都感到既可笑又可怜地望着他的背影。

怎么能不使他乐得发疯呢?这个一直在大机关里当小办事员的人,几十年来,

只知道一字一句地给机关抄写公文,只知道一宗一件地听从别人的命令去办事情;

命运之神总是冷落他,总是给他一个背影!现在,已经进入最后挣扎的年龄了,他

自己也知道,他是没有多少挣扎本领的,冷冷落落地跨过那个坎儿已是命中注定的

事了。

然而,命运之神偏偏在他最后挣扎的年龄给了他一个机会。原来他与黄技师

(或者是姜油匠)姑母的姑母,有那么一点远亲,从他们那里弄到了一点好花籽,

种上那么十几盆君子兰;又用工作方便的机会,从养花大户那里授上花粉。也算老

天有眼,他的花盆里竟然长出上乘的君子兰来。他知道自己身微位卑,不配享用这

等高贵的尤物,于是便颤颤巍巍搬到领导家的客厅或花窖里去……如今,他竟然被

提升为副科长了。

这两个可怜的小人物,命运之神竟如此残酷地捉弄了他们,如今又如此戏滤地

拯救了他们,从不可思议的地方向他们伸过一根手杖,将他们引渡过去。不可思议

的是那只手杖竟是一棵小小的君子兰。

至于收取君子兰的那几位领导,包括自认为懂得花解语的××长,少不得还要

增添以花会友的机会。××长虽然在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但对于养花之道却

未免有些偏于生疏。有些难题上来了,也少不得又要去麻烦那些养花专业户。好在

此事用不着他自己操心,老伴和孩子就会出面帮助解决。那些养花大户家里都有电

话,操起电话耳机,意思就传达过去了:“喂,他张叔(或李叔)吗?你看那几盆

君子兰,叶子有些下垂,不知是咋回事?什么,你来看看?哎呀,又麻烦你了!”

大户来了,除了自带花锄、花铲、花剪之类工具外,还要带上必不可缺的花肥。花

土、花药。“噢,这屋子里的光照和温度都达不到要求,我给你们顺着这窗台,向

外接个小花窖吧!”于是,角钢、铁柱和玻璃槽子便乒乓地竖起来,亮亮堂堂的花

窖子盖起来了。

有时,君子兰收取得多了(当然不是他要的,而是别人一再转托送过来的),

也是个麻烦事:屋子里摆不下,小花窖里也装不了那许多,老伴没有那许多风雅幽

情和闲情逸致,自然感到这坛坛罐罐是个劳什子,于是操起电话又把那位张叔、李

叔叫来:“你看这个老东西,又弄来这堆破烂货,把屋子装得满满的,让人转不过

身,透不过气来,烦死人了!我真想把它都给摔出去!”大户赶紧赔着笑脸说:

“您可别摔,这可摔不得!这么着吧,我拿回去给您代养几天,逢年过节的或者是

你家有了空闲的地方时,我再给您搬回来!”

谜底之六 秋千格猜法

在1985年2月18日的报纸上登载了一条新闻:

二月八日上午,在红星剧场公开宣判了抢劫盗窃君子兰花的惯犯姜有

田一案。姜犯以砸碎玻璃、撬门等手段,先后盗窃君子兰花十七株。尤为

严重的是,有一次他竟闯入汽车厂职工宿舍武某的家里,强行抢走成龄君

子兰花一株。……法院决定从严惩处这个无耻之徒,判处姜犯有期徒刑十

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啧,啧,为了几盆花判了十四年刑!哪头合算?”读报的人感慨万端地议论

着。

“色酒红人面,财宝动人心嘛!那是花吗?那是金条,象牙,元宝呀!”另一

位见识很深的人说。

“哼,真是要命的花!”

“这算啥,还有为一盆花,送掉两条人命的呢!”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农机厅有个技术员,在家里养了两盆君子兰,花儿长得好,

品种也不错,不是“花脸”,就是“圆头”。人们说这些花可以卖出一个大数来。

技术员有个弟弟看着红了眼,邪念侵入他的骨髓,魔鬼迷住了他的心窍,一天,他

到了哥哥家里,抱起那盆花就走。技术员哪里肯依呀!弟兄俩你争我夺,撕掳在一

起了。弟弟拳打脚踢,不大一会儿就把技术员给打昏过去。技术员的妻子闻声赶过

来,走上前去想拦住,但已经丧失了人性的弟弟又把嫂子打昏过去,并把她塞到灶

炕里。技术员苏醒过来去扶救妻子时,妻子由于伤势沉重,再加上灶里倒出来的煤

烟熏呛,再也不省人事了。当然,那个贪财害命的弟弟,也难逃法网,最后,以命

抵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香港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是《嫂弟俩为一盆花双

双毙命》。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君子兰四大血案。

最大的血案,爆炸吨位最高的就是那件尽人皆知的所谓“达木兰之梦”了。达

木兰就是君子兰,辽南一带的人都喜欢这样称呼,就像《阿Q正传》里的未庄人都喜

欢管长凳叫条凳一样。原来,在辽南的鞍山市立山区人民检察院里有个姓方的检察

员,他听说长春是一座宝藏着绿色金条的城市,于是,周身的邪念便不可遏止地一

天天膨胀起来。一天早晨,他找来自家的两个兄弟,又约合了另外一个人,全都配

戴枪枝,开着一辆越野吉普径直地向长春奔去。他们要明火执仗地去抢劫君子兰。

城里的君子兰,谁让它那么值钱来的!遗憾的是,欲火烧昏了他们的头脑,也不知

从哪个细节上走漏了风声,因此车子刚从鞍山一开出,长春公安局就接到了电话,

调动起公安系统的全副武装,甚至连消防队的车辆都开动出来了。全城严阵以待。

他们的吉普车一开进长春,便已进入了秘密的包围圈。当他们找到养花大户的门,

刚刚举起锤子去砸花窖的玻璃窗时,连护花的黑贝还没来得及吠一声,手铐子就将

他们的手紧紧铐住了。四个想君子兰想得发疯了的人,全部陷于囹圄之中。

但是,想得发了疯的人并未因此而绝迹。他们还在伺机而起,蠢蠢欲动。好像

只要君子兰价格不降下来,他们的抵抗运动就决不罢休似的。据公安部门统计:19

84年君子兰的盗窃抢劫案127起;1985年1至5月是243起,发案率有增无减,养花人

提心吊胆,社会的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令人难以想像的是,连公安局长和法院院长家里的君子兰,也被盗了。

君子兰弄得人们神魂颠倒,使社会处于一种病态心理状态之中。那样一种品格

高尚的花,竟会成了一股祸水,就跟当年由艳丽的罂粟花所结出的鸦片一样,一步

步地污染着人们健康的肌体和纯洁的灵魂,助长歪风邪气,败坏伦理道德,破坏人

们正常的价值观念,增加社会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活动,导演出多少污浊怪诞的荒唐

事来。

啊,堕落的君子兰!

于是,一片责难和非议之词,便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民间风涌而起,特别是那

些没有养花、或者是虽则养花但没有见到经济效益的人,唾骂得更为厉害。君子兰

一不能吃,二不能用,最多只有个观赏价值,怎么可以卖那么高的价呢?如今这么

高的价,完全是被少数人哄抬起来的!它比精神污染还精神污染,使得许多人不上

班,上了班也不专心干活,一心只想着接花授粉的事。有些中学生也不上学了,钻

到君子兰市场上去当倒儿爷,成何体统!在鞍山,甚至有人给市长写信,尖锐地向

市长提出质问:“你是要钢铁,还是要君子兰?”因为有不少的工人不上班,在家

养君子兰。娇嫩的君子兰,挤了坚硬的钢铁!

于是中央和地方的报纸接连发表文章,出现了一篇篇声讨君子兰的檄文。《人

民日报》以《君子兰为什么风靡长春?》为题,揭示出长春君子兰市场之所以如此

繁荣,主要是靠挖国家财政的墙脚所致,是一种虚假的繁荣。长春君子兰市场的这

种交易,既不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也不是第三产业,而是一种“虚业”。搞四

化建设要踏踏实实地干实事,而不是干这种虚事。《吉林日报》以本报评论员的名

义,一鼓作气地发了一评、再评、三评《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的文章,

揭露和抨击了疯狂的君子兰交易中的种种弊端和劣迹,措词严厉,声势猛烈。其它

的报纸,如《团结报》、《天津日报》等也有专论发表。

君子兰交易的反常现象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1985年6月1日,长春市政府发布

了《关于君子兰市场管理的补充规定》,这个补充规定虽然依然提出要继续发展君

子兰的优势,让市花怒放春城,但是却补充了几个关键性的细节,仅此几个细节,

就使得那奇高的价格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几条细节是:“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

不得用公款买君子兰;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养植君子兰只准观赏,不准出售;凡是用

公款公物修建花窖的,一律按价付款;在职职工和共产党员,不得从事君子兰的倒

买倒卖活动,对于屡教不改的要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公职和党籍;同时进一步

调整税收,仍然恢复加成加倍地征收税款的办法。”

此外,对于那些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偷税漏税和不按指定地点交易影响市容

和交通的,都提出了严厉的惩治办法。为此,市里还专门抽调了公安、税收、银行

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了联合办公室,深入到市场内外去明察暗

访,严格执行法纪。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取缔了一千多人次的场外交易,惩

治了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的违法案件240起,追回补交的税款45000元。

经过这么一番整顿,堕落的君子兰得救了,它那颗锈损了的灵魂经过洗礼而得

到了升华。从现在起,它开始洁身自守,不再勾引良家子弟,特别是那些在职职工

与共产党员。它不再用金钱去撩拨人心,干出许多合理不合法或者合法不合理的事

情来了。市场的面貌也大为改观,场内井然有序,场外交易明显减少。自从省报的

三篇评论文章发表,再加上市场管理的几条补充规定,不出两个月的时间,君子兰

的价格不仅是一落千丈,而是一落万丈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如果旧时的燕子再飞到春城来的话,它决然不会相信街上卖的还是昔日那赫赫

有名的长春君子兰,还是那曾经让人们心旌摇动的“小小圆头”与“花脸和尚”。

那份为君子兰苦苦辩争的《长春君子兰报》,在那不可遏止的急退狂潮之中,

如何能够支撑得住呢?它在君子兰价格跌到谷底的前夕,便自动宣告停刊了。

大报战胜了小报,理智战胜了疯狂,常规战胜了病态。

只是稍微冷落了君子兰市场,那里已是人影疏落、寥若晨星了;同时,也冷落

了一些养花专业户,他们赔得叫苦不迭。名贵的市花君子兰,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显

赫发光了。

至此,乱哄哄的一场君子兰闹剧收场了!这样一场离奇古怪的闹剧在这样一个

城市里发生是不足奇的,这是初有开放意识欲把经济搞活但对搞活的观念仍很朦胧、

初学走路但步子仍迈不很稳的人,常会产生的一种梦魇。

君子兰从沉醉的梦中醒来,连它自己也无法理解,它是怎样走过了那令人头晕

目眩的不可思议的四个阶段:从高贵的君子兰到疯狂的君子兰,到堕落的君子兰,

到衰败的君子兰。在这离奇古怪的四个阶段里,正不知酿成了多少出轰动南北的人

间喜剧、悲剧和闹剧来!

猜残灯谜无人解,何处凭添两鬓丝?

至此,谜底我们已经推出了六个,有人可能要问,到底是哪个谜底射中了?是

什么使君子兰价格如此地暴涨暴落?我们只能说:长春君子兰价格的奇迹,是上述

几方面的合成力所致,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致,我们只能从它

们的相互作用中,来揭开君子兰的价格之谜。

尾声

时间:在君子兰被批得如同失贞少女,再也抬不起头来的半年之后。

地点:总是令人产生倾羡感情的繁华城市――香港。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在一片温柔的嫩黄的阳光下,空气中仿佛总是响着一种

微妙的撩人心弦的声音。街上熙熙攘攘,在两排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间,样式繁

多的小汽车覆盖着路面,像一条彩色的河流在急速地流淌着。通过了车的河谷,人

们川流不息地向大会堂方向走去,心头怀着盎然的春意去观赏第十九届花卉展览。

能够引起香港人更多的美好冲动和缠绵缱绻的乡土感情的是:北国的长春君子兰竟

然夺得了盆栽花卉冠军,成了本次花展的皇后。

千里迢迢,特地从长春赶来参加这次花展的两盆君子兰,一名“长寿”,一名

“凤舞”。“凤舞”独占花魁。花的主人是:长春君子兰专业户、君子兰技术学校

顾问张道路同志,他获得了一只金光闪闪的嘉多里奖杯和两万元港币的奖金。

长春君子兰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凤舞”和“长寿”的名字传遍了香港。港九

的人们都被这充满着高贵和吉祥的花儿给迷住了,香港《文汇报》还专门发表《宫

廷御花君子兰》的文章,编写了观赏君子兰的十条要诀,让人们快到大会堂去,

“不妨根据这十诀歌谣来细细品味!”

1986年3月,长春君子兰还在广州越秀公园的花卉馆里展出。在北国春城已被咒

骂成一身祸水、通体邪祟的君子兰,在南国花城里又受到了一片青睐。每天有数千

人到花卉馆去参观这北国名花,连省市许多领导同志都去参观了,并给了很高的评

价。孟加拉国国防部的四位将军也参观了花展,刚柔并蓄、端庄雅丽的君子兰,使

他们盛赞不已:“在世界上走了这么多国家,还没有见过这么美好的兰花!希望你

们能去孟加拉国展出!”美籍华人、国际电报电话公司东亚分公司负责人李铁芬女

士也对此花爱不释手,邀请长春养花专业户到美国去展览,当场就以一元钱一粒的

价格,买下了三十粒花种籽。

张道路荣获嘉多里金杯的消息,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花卉报》、广

东《花鸟世界报》、《羊城晚报》和《信息时报》等许多报刊上都以显著地位刊出,

有的还配以大幅彩照,但在君子兰出生的本省市的报纸上却只字未提。

君子兰现在正纷纷办理迁移户口手续,大量地从长春转向外地,希图在外地寻

找一个理想的投资环境。许多长春养花户惋惜地说:“为什么我们培养出的凤凰,

让它到外地下蛋去?”

为什么?当然没有人去回答,这是由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所决

定的。不过在长春,君子兰也在自找门路,它已转变了投资方向:由观赏型转变为

科研型,由经营型转变为生产型。业经市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北方君子兰公司已

与贵州茅台酿造厂进行横向经济联系,共同投资开办了一所“君子兰滋补饮料酒厂”。

他们利用君子兰的抗癌效能,生产君子兰高级滋补酒、君子兰小香按、君子兰清凉

液等产品。

预测未来,君子兰饮料也许会风靡市场,誉满全球,领导饮料市场的时代新潮

流;也许会在下一届(或者是下下一届)的奥运会上,各国来宾从飞机升降梯上走

下来,运动员从赛场上跑出来,广大观众从看台上走出来之后,争着抢着要打开瓶

口的饮料,不是美国的可口可乐,而是长春的君子兰可乐。

有人询问:“味道怎么样?”

饮者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说:“OK,味道好极了!”

也许这并不是幻想!谁知道呢?当前正是处于开拓的时代,一切都得用80年代

的眼光、或者是用90年代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看待问题。老脑筋是不行了,整个世

界都在开拓中飞旋,何况君子兰呢!

噢,君子兰呀,君子兰!

附注:

谜格是猜谜语的一种方法,灯谜共有谜格二十四种,常用者有鹅顶格、卷帘格、

会意格、白头格、破损格、拆字格、秋千格、徐妃格、求凰格等。鹅页格,就是把

四句诗的头一个字联起来稿;卷帘格,就是把一句话倒过来读;白头格,就是把第

一个字读成别字;拆字格,就是把谜面的字拆破;破损格,也是拆字,但谜底的字

拆得不完整;会意格,是从揣想上领悟;求凰格,是格对应物等等。

(选自《爆炸!爆炸!》,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7月版)

家园 提个意见:太长

经济分析的文章,怎么有那么多比喻?

家园 “This time it's different”

每次泡沫时都有人说这句话,1929年华尔街大崩溃的前夜有人这么说,2000年高科技热时也有人这么说。如果人们忘记历史,历史就会重演。

家园 作者在骗稿费

国内出版社是论字来算的呀。纯经济分析的文章很是乏味,联系具体事例就比较好懂。

家园 【文摘】当泡沫破碎后

美国《财富》杂志即将于6月11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当泡沫破碎后》。对历史上泡沫经济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一些颇有见的的分析,主要观点是泡沫经济本身并不会引起大的经济灾难,经济危机的发生还有许多其它的因素。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在金融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泡沫经济故事应该说是17世纪30年代在荷兰兴起的郁金香泡沫经济事件。在当时的荷兰,郁金香的价格泡沫不断飞涨,就像当今的雅虎发展初期时股 价飞升的情况一样。当时荷兰出现的这种郁金香泡沫现像使早期的一些人发了财,一盆稀有品种的郁金香价格在当时可抵得上在阿姆斯特丹最好的运河边上出售的一座房屋。在这种狂热经济的驱逐下,到了1636年至1637年期间的那个多灾多难的冬天,大量的郁金香交易商挤在各家酒馆里,经常会以高价购买及出售手中存有的郁金香期货,其交易的总额可能比他们在作店主、技工和劳工时,十年内获得的财富还要多得多。   然而,这种投机的狂热不可能持续多久,事实上它也的确没有持续多久。到了1637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二,郁金香的价格就停止上涨了。因为郁金香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渐渐明白了,对于这种产品的投资就是一种笨蛋投资理论的驱使(也就是说,他们花了这么高的价钱购买了这种花,在虚拟经济的基础上,他们就希望还会有更笨的人用更高的价钱来购买他们手中的花)。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后,这种市场也就立刻崩溃了。这不是人类金融史上第一个投机泡沫,但它也决不会是最后一个泡沫。这个郁金香故事是值得人们纪念的,它不像其它的市场现象,它的发展道理很简单,并不需要一个经济哲学博士来解释。   当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来时,高技术股票仿佛又呈现出了一种郁金香狂热现象。自从1999年初以来,道琼斯新闻检索数据库所进行的快速检索中,有反馈回的433篇文章提及了“郁金香狂”这种现象,并且拒绝接受所有有关年度性郁金香节的说法,这种节日以前每年都要在美国旧金山港的39号码头举行。2000年,一位经济学家彼得-盖伯(Peter Garber)出了一本书,名字叫《著名的第一次泡沫》,书中描写的实际上就是郁金香投资者的事情。碰巧有很多现代读者此时正在.com公司的股票市场上挣扎,所以这本书吸引了很多人。   实际上,人们对于高价郁金香的关注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现在纳斯达克的泡沫也的确破碎了,我们实际上也不需要谁来提醒我们--至少在未来几年内都不需要,因为泡沫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自然就不会存在了。自从1929年美国大危机后,在人们对于市场泡沫的通常讨论中,对于投机生意以及不劳而获的蔑视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思路。无论是郁金香也好,还是互联网经济也好,虽然人们对于它们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狂热的态度,但是人们的这种狂热实际上并不是引起经济灾难的最根本原因。如果我们所有人都用我们全部的时间来搞市场,那么这种现实市场行为大概就要停止了。而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投机方面都不是很擅长,所以很可能会失去自己的钱财。但所有这些现象都不能证明,金融投机就永远是一件坏事,或者说它总是会导致麻烦。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每一个投机泡沫都应该说是经济灾难的一种原因了。但即使是最肤浅的经济史读物也会说明,情况绝对不是这样的。1637年以后,荷兰的金融市场价格(阿姆斯特丹当时就已经有了一家股票交易所)仍旧保持着良好的上升态势。事实上,这种郁金香的狂热是在荷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中期发生的,当时这个国家已经成为欧洲最富的国家,郁金香热只对整个国家经济产生了部分程度的打击,并没有因此而导致一场经济灾难。   在工业化的第一个世纪里,人们总会见到投资者兴高采烈的身影--主要是为了运河、铁路、电力和其它数十种重要的改革项目--然而在每种项目发展之后,紧随其后的就是经济增长的下降,许多公司都就此衰退,无数个投机商人破产。在大萧条中,在市场惩罚了这些玩市场的人后,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冲击。社会经济受到冲击的原因是双重的:第一,投资的狂热可能会导致对新技术的过多投资。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修筑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铁路以满足人们炒作的要求,那么铁路建设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就会立刻停止,而所以的围绕铁路建设进行的经济行为也都会随之停止。过了若干年后,对铁路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并且所有那些铁路都将投入生产使用,但是在此期间,经济发展变得缓慢了。另一个经济风险就是金融困境将导致银行恐慌,一旦发生这种银行恐慌就像19世纪在美国发生的事情那样,银行就会停止对新工业经济所依靠的资金支持。   无论什么事情在长时间不景气之后通常都会变得比以前更好一些。根据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娜-罗莫(Christina Romer)对美国1869年至1918年间的国民生产总值所做的评估显示,在此间美国经济所经历的每一次低迷时期都不超过两年。这并值得大惊小怪,当时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在试图确定商业圈的经济下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是有益的,也是对于繁荣时代产品过剩的一种综合反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卡姆彼得(Joseph Schumpeter)对他的哈佛大学学生们说,“先生们,你们都在担心大箫条,实际上你们大可不必这样,对于资本主义来说,经济箫条是一种很好的冷浴(cold douche)治疗方法。”他的一个学生罗伯特-海尔伯纳(Robert Heilbroner)事后在其出版的一本书《世间哲人》中记下了这句话。("Douche"这个字不仅在英语中,而且在每一种西方语言里,意思都是“淋浴”)。   但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箫条并不仅仅是一场冷水浴。它无疑是工业化世界所经历过的最残酷的经济灾难。这场经济灾难可以说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空间绝后的。就在人们都将这场悲剧的责任归结于20世纪20年代生产过剩的同时,经济学家们却认为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股票市场的崩溃,而并非是工商业的衰退造成的。美国作家米尔顿-弗来德曼(Milton Friedman)和安娜-斯卡瓦兹(Anna Schwartz)在他们1963年创作的长篇史诗《美国的金钱史,1867-1960》中,第一次说明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大箫条的主要原因。此后很长时间,人们都在为这种观点而争论不休。20世纪30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经济学家始终也不能达成一种一致意见。有人认为是因为美国联邦银行和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都过多地关心保持国际金本位政策,--这种金本位政策在一战爆发后曾有所动摇--所以他们都忽视了他们国民经济的需要。现在的读者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如果当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1929年大危机发生前有效地提高利率并保持利率上涨(或者至少不放开利率)四年,这场危机也许就不会发生。而1931年世界各地的银行经营失败时,美联储和其海外同行们却没做任何事情(或者至少说他们做的还很不够),所以这种银行业的恐慌才没能停止。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以及在1998年全球金融恐慌的过程中,由于艾伦-格林斯潘的美联储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以上的那些错误没有再次重演。在战后的美国,市场危机一般不会再引起大规模的经济问题。诚然,1973年和1974年,西方的股票市场也曾经崩溃过,但主要原因是由于石油危机,而并不是股票市场本身的问题。而1987年的危机看起来也没有对经济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的确,现在美国人在股票市场中所拥有的财富比他们在1973或1987年的财富要多得多,并且这些财富为金融市场的波动对现实经济的影响提供了另一种渠道。可能经济政策制定者最终也会发生新的,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错误。但是1929年的历史和那些没有造成大箫条的泡沫危机一直在提配着人们,对于很多事情,不要有太多的实际恐慌,还有什么事情能比纳斯达克下跌60%更严重的事呢。   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比如说: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什么地方一个总统或中央银行家的一次愚蠢行动、一场债务市场危机、一场瘟疫、一场战争,这些事情你都能说得出来,也都能想得到,这并不是一个无风险的世界。如果人们对任何事都要恐慌,那么它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一场灾难。日本正陷入泡沫后经济时代的箫条时期,尽管它表面上很能忍耐。在东南亚,199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下降,各国经济所受到的冲击不亚于30年代大箫条,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但这种危机并没有持续太久。另外,除了金融泡沫之外,导致其经济衰退还有很多其它的原因:在日本,在一场金融危机后,人们通常对于资产注销以及破产过多的忧虑。在印尼,对于外国货币过多的信任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实际上不能执行一种通货膨胀政策,因为它对于日本、欧洲和美国的货币流通不能进行有效控制,而这些国外资本对于本国经济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国家的政治不稳定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总之,很难作出结论说投机泡沫就一定导致经济衰退。的确,在错误的方向上进行投资(或者是离正确的方向太远),都会引起经济困难。但是它们本身不会引起大规模的经济灾难。在人类经济发展史,很多投资型泡沫都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帮助作用,虽然这种进步仅仅在泡沫缩小很长时间后才会展现明显效果。铁路、电力和汽车,人所共知,但它们的发展情况却与当年荷兰的郁多香狂不同。试想:如果现在荷兰人开始向其邻国传播其郁金香培育技术,据荷兰花木委员会称,人们如果拿出当年的那种对郁金香狂热追求精神来,就会建成一个价值40亿美元的工厂,并可以为9万人解决就业问题。(清晨)

家园 【文摘】南海泡沫

经济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疯案分别是: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和密西西比狂。任何讲经济史的书都有这三个故事的详细描述,为节省篇幅,我这里只讲南海泡沫的故事。

18世纪初,英国人相信一个有极大增长机会的地方是和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贸易。1711年,南海公司在英国注册,它获得英国政府所给的专营和当时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贸易权。取得这一专营权的条件之一是该公司要负责部分的英国国债。但当时的西班牙政府不允许这些殖民地和外国人交易,南海公司仅被允许做奴隶运送的交易,且每年只准运一船,利润还要和西班牙政府分成。这样,从一开始,南海公司让其股票购买者想像的大笔黄金和白银会从南美洲源源而来的许诺主是骗局。但人们总期待西班牙总有一天会开放贸易。公司就这样不死不活地撑了几年,股票也没有大的起伏。

这样不死不活地撑着总不是办法。到1719年,南海公司的董事们重新找上英国政府,建议用南海公司的股票来偿还给英国国债的持有人,最终建议全英国的国债都用南海公司的股票偿还。英国政府一一接受,因为它乐见国债能用这样的方法偿还。

要使这样的运作成功,就必须使南海公司的股票不断攀升。因为公司的利润有限,惟一的道路就是不断散布西班牙政府会开放贸易的谣言。其间民众听说西班牙政府已经同意南海公司在秘鲁开辟一块营运基地等等。黄金白银从此将从南美滚滚而来的美景占据每位股票持有人的想像。

到1720年9月,南海公司的股票达到每股1000英镑,在半年间升了八倍。一夜横财的故事总是那么的吸引人。当时,社会风气发展到不拥有南海股票就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地步。在最高潮时,南海公司的股票总值是全欧洲(包括英国)现金流通量的五倍!

随着股票的一天天增值,许多人放弃了工作投身股市。还有什么比又容易又快速来钱更使人着迷的呢?贪婪是没有止境的。股票上市来钱是如此容易,各种各样的公司都试着将其股票向大众推销,其中有专营从西班牙进口翠鸟的,有专营人类头发买卖的。一位伦敦的印刷工人登记了一家“正进行有潜力生意”的公司,虽然没人明白该公司到底做的什么生意,他还是在六小时之内卖出了2000英镑的股票。要知道2000英镑在当年是笔巨款。这位印刷工人就从此下落不明了。那些没能尽早买到南海股票的民众,生怕失去碰到下一个南海公司的机会,纷纷把大把大把的血汗钱投入到这些莫名其妙的公司。

回头想想,人们会嘲笑当年的民众真是疯了。当年也不是没有头脑清醒的人,但他们太早了一步,他们指出这个泡沫会破碎,但市场用不断升高证明他们论断的错误。开始还有人听听他们的警钟,随后便嘲笑他们的短视。骗案层出不穷是所有“疯”到了晚期的特征之一。陷入疯狂状态的民众是行骗的最好目标,他们失去了最起码的警惕。此时骗局不仅限于小人物,南海公司的董事们一方面大量行贿英国政府官员,一方面眼红其他大小骗子把原可用来支撑南海股票的资金吸走,开始指出这些公司的骗局。但结果使民众也怀疑南海公司是否也是这样的骗局?

在一个月内,民众的感觉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们开始怀疑西班牙政府是否真会给南海公司想要的交易权。在9月底,股票从月初的1000英镑跌到129英镑。许多投资者破产。那些接受南海公司股票做抵押,贷款给投资人炒股的银行一间间倒闭,英格兰银行也仅以身免。

另外两宗疯案也十分有趣,我建议读者去找来看看。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荷兰郁金香狂的后期,有位客人在主人家看到一枚洋葱,便将其炒来吃了,后来发现这枚“洋葱”原来是一种稀有郁金香的球茎,市值两幢房子加一辆马车。

家园 【文摘】佛罗里达的土地疯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的东南端靠近古巴的地方。读者拿份美国地图能很容易找到它的位置。佛罗里达的气候有些类似中国的海南岛,冬季温暖湿润。传统上,来自纽约等酷寒地带的美国有钱人喜欢在冬季到佛罗里达的棕榈海滩等地避寒。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已成为一般民众的冬天度假胜地。

佛罗里达给人们一个轻松的环境,提供了在酷寒中劳作的东北部居民一个短暂逃避的场所。而且佛罗里达的土地均价较美国其它地方低得多,它自然成为美国人买个冬天度假屋或买块土地日后定居的理想场所。随着需求的增加,土地的价格开始慢慢升值。

从1923年至1926年,佛罗里达的人口大增,土地的价格升幅更是惊人。如果说土地升值有其坚实的经济基础,那么“疯狂”就源自贪。有故事说几年前有人用800美元在迈阿密海滩买的一块地在1924年卖了15万美元。附近有块在1896年仅值25美元的土地在1925年卖了12.5万美元。

这种一夜横财的故事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当时美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土地的价格也低。很快,在迈阿密近海的200公里地段,各种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矗立。沼泽地的水抽干了,铺上新的道路。每个人都在谈论土地的供应如何有限,人口增加如何快速,这片阳光地带的土地如何很快就将被抢购一空。

有限土地的事实带给人们想像上的危机,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土地的价格节节暴涨,最后达到超出想像力的地步。

1925年,迈阿密市只有75000人口,其中有25000个地产经纪人,超出2000家的地产公司。按比例而言,无论老幼,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在1926年,有报道说一位地产炒手怎么在一个星期内将本金翻了两倍。赚钱的故事总是传得飞快。人们买土地不再是为用来居住、建厂房或其它实用的目的,买土地的惟一目的就是怎样转手谋利。当时买土地的定金是10%,土地价格每升10%,炒手们的利润便是100%。开往迈阿密的火车轮船上,挤满了做发财梦的美国人。随着迈阿密海滩附近的地价飞涨,附近沼泽地的水被抽干,一块块地投入市场。面对着似乎无穷尽的土地供应,发地产疯的民众开始清醒。

但在疯狂的时刻,特别是某人如何一夜暴富的传言绘声绘色地广为流传的时候,人们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炒股好手杰西利物莫也参加了这一游戏,他也认为佛罗里达的土地会继续升。别忘了,他当年在金融界的地位就如同今天的索罗斯。

银行通常是保守的,其贷款主要是按借款人的还贷能力而定。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升高,银行也抛弃了这一原则,他们批准贷款不再看借款人的财务能力而专注土地的价格。银行不是忘了行规,但你不做生意,其它银行抢着做。

所有的疯狂都有梦醒时分。随着沼泽地一块又一块投入市场,新进的资金不够支撑土地价格的不断飚升,那些财力不够雄厚的炒手首先被贷款压垮投降,银行只好收回土地到市场拍卖,这些土地又带给市场新的压力。转眼之间,银行对买地者要求远超10%的定金。人们不再讨论只升不跌的佛罗里达地产。当然,新的买主即刻消失,只余下一间又一间倒闭的银行。

笔者也曾在80年代末加入售卖佛罗里达地产的行列。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一位女士在30年前用5000美元买了块地,她想把土地脱手。我告诉她大约能卖7500美元。她说算上利息,她亏大了,不肯卖。差了半个世纪,佛罗里达的地产似乎没有变样。

家园 【文摘】比较历史上几个著名的炒做泡沫,看看上海的房地产前景

一、荷兰郁金香球茎狂潮

  郁金香球茎狂潮是历史上最触目惊心的快速致富狂热行为之一。导致这一投机狂潮的事件始于1593年,当时一位植物学教授从维也纳把一批在土耳其栽培的罕见的植物带到荷兰。十多年后,郁金香球茎成为荷兰人花园中流行而昂贵的花卉品种,这种花在栽培中又不幸被称为“花叶病”的非致命病毒侵袭,而正是这种“花叶病”激发了人们对郁金香球茎的疯狂投机。公众品味很快地达成一致:球茎越古怪,其价格越高。

  后来,人人都投入了郁金香球茎的投机活动,人人都认为对郁金香的爱好将持久不衰,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涌入荷兰,愿意支付任何价格购买郁金香。认为价格不会再涨的人懊丧地目睹他们的亲戚和朋友大把大把地赚钱,加入这一行列的诱惑难以抵挡,几乎没有人能抗拒它。在郁金香狂势的最后四年,即1634年至1637年人们甚至动用私人财产,诸如土地、首饰和家具去换取这一能使他们更为富有的球茎。

  这一段历史充满了悲喜交加的乐章,其中之一是一个远航归来的水手的故事。他把一船新货已抵达的消息告知某一富商,富商则以美味的红鲱鱼早餐来款待他。富商的柜台上有一个看来像洋葱一样的玩意,很不相称地放在丝绸和丝绒之上,他把这当作鲱鱼的调味品吃下去。只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只“洋葱头”能喂饱全船水手一年,这是一只昂贵的森珀?奥古斯塔斯郁金香球茎。水手为他的调味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那不再存有感激之情的主人告他犯了重罪而使他蹲了几个月的班房。

  绝大多数球茎价格在1637年1月间上涨到原值的20倍,随即在2月便大幅度下跌。如同所有的投机狂潮,由于价格上涨到如此疯狂的地步,以致有人决定应谨慎行事,出售球茎,不久其他人效仿,如同滚雪球一般,球茎价格不断贬值,很快到了恐慌的边缘。

  政府部长公开声称球茎价格的下跌毫无道理――但人们充耳不闻,贩卖商陷入破产,政府试图以面值的10%来了结合同纠纷,但最终也告失败,因为球茎的价格继续跌破该值。价格一跌再跌,直到大多数球茎几乎一钱不值--其售价不过等同于一只普通洋葱头。

  那么在这次狂潮之初脱手的人又如何呢?他们最终也同样被球茎狂潮所淹没,因为这荒诞故事的结局是暴涨暴跌引起的,导致了荷兰经济长时期的萧条,无人幸免于难。

二、密西西比股票泡沫

  荷兰郁金香狂潮之后,法国又迎来了一次投机狂潮。

  1716年5月,苏格兰人约翰?罗在法国成立了通用银行,这家银行得到了当时法国的摄政王奥尔良?腓力浦公爵的大力支持。罗一生中的伟大目标,是建立起以纸币为基础的货币体系,以替代金属货币,他很快接管了国家的整个货币和信贷系统。为了进一步实现目标,1719年底,他创办了密西西比公司,并将它扩建为股份制企业。公司后来与通用银行联合,摄政王也与这个深沉的苏格兰人并排坐在公司董事会的宝座上。

  密西西比公司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资金来自欧洲大陆各个地方,公司虽然付给股东极少的红利,但它的股票从1719年的春天就像氢气球似地往上涨。在交易所诞生与兴旺发达的金卡姆普小巷,出现了更为怪诞的现象。这里从早到晚,车水马龙,万头攒动,有的买进,有的卖出,有的在打听行情,有的在结算账目。在那些日子里,出现了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名字--百万富翁。暴发后的狂欢,将各阶层的人联合在一起,过去无论在什么地方,即便是在教堂里,也从未这样融过。名门贵妇同马车夫并肩闲逛,公爵同仆人进行交易,神父用手指蘸点唾沫数点钞票,同小店老板算账。

  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聚敛来的巨额货币投放到哪里去了呢?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买船和商品,大部分用于买国债。罗的银行又大量发行纸币,将新币源源不断地投入流通领域。但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在两年内从100涨到2000利维尔(法国旧货币单位),尽管这种上涨毫无道理,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在法国被虚抬的市场总价,曾一度高达该国金银储备的80多倍。

  这种局面是不可能维持很久的。许多有远见的投机家早就看清了这一点,开始将手中的纸币和股票脱手。罗则采取维持股票稳定价和限制钞票兑换金银的办法来对付。终于,1720年秋季,纸币大大贬值,只值其票面价值四分之一的白银。各类商品价格一起暴涨,巴黎粮食匮乏,群情日益激愤。从11月份开始,纸币已不再是合法的支付手段。罗的体系彻底破产了。

  一贯反对罗的巴黎议会要求审判他,并处以绞刑。1720年12月,约翰?罗丢下妻子、女儿和兄弟,独自带了儿子,悄悄离开巴黎,奔赴布鲁塞尔。他的财产立即被全部没收,以满足债权人的要求。

三、Nasdaq股市泡沫

  有人这样描述过Nasdaq:“从1998年10月8日,到2001年9月21日。Nasdaq指数做了一个梦,梦见从1420点扶摇直上,九天揽月,又梦见从5130点忽悠而下,入泥潭三尺。这一梦,历时1051天,桃源梦醒,发现自己仍在1420点。”

  

1999年,美国风险投资资金达到了创纪录的483亿美元。与互联网业相关的企业就吸收了其中的2/3。同时Nasdaq中网络公司的市场价值已经达到1.32万亿美元。

1999年7月中国概念的china.com在Nasdaq上市成功,当天股价狂飙235%,以67美元的股价成功募集资金近一亿美元。

  1999年底,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索斯,成为了《时代》杂志有史以来第一个以正面形象出现,却代表一个亏损企业的年度风云人物。

  1999年11月11日,仅有15年历史的Cisco以2783亿美元的市场价值超过了有31年历史的英特尔(2743亿美元),成为硅谷最具价值的公司。

  两个月后,美国在线(AOL)兼并传统媒体公司时代华纳的炸弹又被引爆。这次涉及时代华纳公司1600亿美元市值的兼并,被渲染为互联网革命中的一个里程碑。

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从历史最高峰5132点回落至5048.62点收盘。华尔街没有预感也不愿承认,这不祥的“单日逆转”信号,竟会成为临渊一跃前的回眸。仅仅一个月之后,Nasdaq指数就狂泻到了3400点,而从3月10日开始,Nasdaq指数就开始以平均每月缩水11.3%的速度,在18个月内,把投资人从高峰推到了深渊。

四、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五、海南烂尾楼

.

. N、上海楼市

结语: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炒上5千5百荷兰盾的高价,然后暴跌至50荷兰盾,剩下百分之一的价值。1929年某股票上升到233美元股灾之后股价只有31美元。1961年德州仪器公司股票由207美元急跌倒49美元损失77%。 1997年在香港500万买得房子,2003年只值150万。

所谓泡沫,就是离谱,上海乃至全国的房价到底离谱不离谱,对比老百姓的收入,傻瓜也能看出来,可是只有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政府官员看不出来,呵呵,倒也是怪事一桩。

现在是上海乃至全国的楼市到底什么时候跌,以及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不是跌不跌的问题。

上海楼市能跌到什么地步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看看会出现什么奇迹,会不会打破记录,终结那个根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专门从事低级加工,专靠残酷榨取本国劳动人民,取悦洋的和土的资本家的所谓“世界工厂”神话,以及那个连续20多年的“经济奇迹”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必然出现整个经济的大倒退,可惜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又要为这些无耻的政府官员和奸商的无耻行径陷入困境了。

家园 【文摘】80年代的科威特股疯

80年代的科威特股疯是现代金融史上的大笑话。1976年和1977年间,科威特的股票市场如同晚期癌症病人般萎靡不振。政府使用售卖石油的巨额收入来维持股市,以政府的名义大量收购股票。卖石油的钞票来得容易,政府希望没有一个国民因为在股市亏钱而对政府心怀不满。

真正的股疯开始于1980年。在民众看到政府如同保证股民炒股只赚不赔时,他们开始如苍蝇闻到臭肉一样涌进股市。由于官方的证券交易所只列有90只股票,投机活动大多集中在店头市――或称非官方交易所,它坐落在往日拍卖骆驼的旧房子内。

科威特的一个金融旧谷使得股疯成为不可避免。在科威特,股票投资者可以用远期兑现支票来购买股票。从法律上说,支票拥有者可以随时要求付款,而不是依照支票上的兑现日期,但这样做违反了阿拉伯人的“诚信”,几乎没有人是这么干的。但到1980年为止,科威特还未有破产的案例。自然,投机者看到股票价格每个月以10%、20%,甚至高达50%的速度上升,虽然银行账户上没有钱,他们还是开出无期兑现的支票购买股票,他们知道支票到期时能够把股票卖掉兑现,政府不会让他们亏钱的。

这个凭空出现的购买力如同把汽油浇到火中,股市冲天而起。投资股票的投资公司一家家地开张,还有专门投资这些投资股票的投资公司的投资公司。他们都列到店头市场交易,每家投资公司的价格都升到远超其本身的资产价值。

疯狂的最高潮是1981年初,有些股票每月升幅超过100%。科威特的股市总值从50亿美元膨胀到1000亿美元。

场外交易的店头市场中的很多股票甚至不是在科威特登记注册的。它们的注册地有些在巴林,有些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些公司不受科威特法律管辖,一半的公司甚至没有年度报告。从法律上讲,只有科威特的国民才能够买科威特的股票,附近巴勒斯坦、埃及、巴基斯坦等地的投机客就通过科威特的人头进入科威特股市。

科威特是波斯湾各国的金融中心,股疯难免传染到附近区域。附近有个叫沙介的地方,当地发了石油财的财主们决定发展房地产。不幸沙漠边上的房子无人问津,空空的大楼让他们愁死了。科威特的股市给了他们灵感。他们把其中一家旅馆改建成医院,以“海湾医学中心”的响亮名字将这些房地产上市。这些新股立即得到2600倍的超额订购。整整一个星期,每天都有一两架飞机将订购单送到“海湾医学中心”的发股商――沙介银行。由于订购单太多,沙价银行聘请了40位埃及的学校教师帮忙登记。“海湾医学中心”的股票在科威特的店头市场升了800%。

对那些瞠目结舌的西方金融专家,科威特人会教导他们:“别用你们的眼光来看我们的股市,这里的情况和你们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政府不会让股市崩盘。”

有八位自称为“轻骑兵”的年轻人共开了550亿美元的空头远期兑现支票。其中一位叫佳欣木太华的邮局职员,才二十几岁,一个人就开了140亿美元支票。他的弟弟拉吉木太华从不登记开出多少支票,最后发现它的空头数目达34亿美元。

气球终于在1982年胀到顶,刺穿气球的针头有三只:第一只是由于石油价格的下跌,科威特1982年的石油收入只有1980年的1/4。第二是新的财政部长表明政府不可能继续支持这病态的股价。终于,1982年8月20日,一位忐忑不安的佳欣木太华的支票持有人在支票兑现期之前要求付款。虽然这不合习俗,但完全合法。结果不难想像,佳欣根本就没有这个钱。气球即刻爆炸,九天之间,千百位投机客在空头支票面前举手投降,股市崩溃。上述“海湾医学中心”的股价跌了98%,只剩发行价的1/6。9月,科威特财政部要求所有这类可疑支票全部清账,总数达900亿美元,远超科威特的全部外汇储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