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些事实以及其他 -- 史文恭
我一直是对坚定的支持派。
改开前中国类似于前苏联,是一个封闭系统,按计划经济搞生产也能搞出高增长的GDP,问题是这种GDP缺乏真正的意义,一旦面对世界市场竞争就露出原形了。
比如我每年生产100台黑白电视机,你每年生产10台彩电,那么反映在GDP可能是一样的,只要我根据计划经济把这些黑白电视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分配出去就OK。但是,一旦进入一个开放系统,情况就完全不同,你生产100台黑白电视机可能一台都卖不出去...
前苏联看似工业基础无比强大,而一朝开放之后面对世界市场竟然全面崩溃没有还手之力,中国搞几十年的汽车结果改开后毫无竞争力,我觉得问题在这里。
那简直就是跨越式发展了,更不要说成昆铁路这样每公里死两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我等小河虾与大水牛的差距有很大一点就是数据和资料掌握的欠缺,而且多半懒惰,有数据为何不顺手普及一下?
其实仅仅靠发电量的数据似乎也有问题,工业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器普及后消费用电的增量对经济增长数据有正叠加效果吧?按GDP统计口径这个消费增量应该是有效增量吧。。。如果仅按产量核算,则工业化积累期完成后转向规模化生产阶段,工业产品增量也应该有个加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业增量按产量统计的话应该有个向下调整的系数。
上面的几句话表达的意思不是很清楚,我想说的是:因为前后两个30年的经济增长数据的统计标准不一致,如果统一的话,按GDP统计,前30年的数据应该向上修正,因为很多数据比如说第三产业以及象农村水利建设的免费或半免费的人工成本未列入统计数据;按纯产量统计的话,后30年的数据似乎也应该向下修正,包括发电量也一样。
也许我这是经济门外汉的想法了,求指教解惑。。。
其他地方不知道,但广西的超生严重,农村家庭少的生3个,多的4、5个,见过生7个的,当然7个都是女孩子。
你拍的农村的片子在哪里?
说到这里,我自己不得不说。如果没有毛的文革,不愿意和苏联决裂的刘及其追随者能不能避免走上苏联式的权贵社会主义模式。以及避免这样的僵化模式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苏联社会解体。这个答案,即使不是斩钉截铁的否定的,也必定是充满不确定的
==================
看到这句话,我表示困惑,现在难道就不是权贵社会主义吗?除了没有迈出那最后一步
在下觉得,拍片子比写好,拍时已经表明立场了,再写就长气。
不好意思了
有的口可能统计局没法统计,所以出现误差,而其他口有自己独特的统计模式或者技术,反而误差较小。
开学报到,学费2.5元。
——说是学费,其实是书本作业本以及老师粉笔班会费等等各项开支的预交,每个学期,期末考试以后,班主任老师就在黑板上,把这个班的开支一笔一笔算出来,多退少补,所以我们总是可以得到一笔几毛钱不等的“巨款”。
后来初中,就没有后来了。
俺1977年上学,学费0.5元。农村小孩在俺们学校上学,学费2.5元。俺当时很奇怪,为啥明明农村的家庭条件不好却要交2.5元呢?
再补充一点,很多同学认为文革中“没有腐败”云云。那是因为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好多事情大家根本不知道。比如,知青插队下乡这事儿传的特苦,但是有人是坐飞机去插队的。这事儿知道的人不多吧
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印象,刚刚高中的时候(80年代),说起5、60年代,就有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感觉。之后,看得更多了,包括对过去的阅读和对后来的亲身经历,对历史的面貌有了更多的认识,知道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自然失败者的痛苦是容易被忽略的。当然,在胜利者欢呼时,还有一些无辜者也会痛苦。
是的,前30年进行了很大的变革,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另一个方面讲,确实也对一批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个伤害可能是当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所说的这批人是知识分子。曾经我们有一个相当独立、爱国、有气节的知识分子群体,但是在前30年,很多人失去尊严乃至生命。后30年,我们也没有再培养出新的一代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群体,知识成了利益的附庸。
类似的损失还有传统道德体系里面仍然有价值的那部分。
后30年,类似的牺牲在国企工人身上再现了。
当然,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时候,伤及无辜是难免的,局部为整体牺牲有时候也是必要的。但是,在再次变革的前夜,我想问,这次无谓的牺牲是否可以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