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回答以及另一些事实还有其它 -- 史文恭
是不屑……
呵呵。这种情况有好些。
如果人民也包括农民的话,那么全体人民在毛时代获得免费医疗的说法不成立。
我75年生人,据我了解在70年代,我们那里(农村)在医院里去世的人几乎没有,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到医院。如果医院真的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们收进去,并且没钱也都给治疗的话,我想情况不会是这样。我外公是例外,他六几年去过上海的大医院,因为他是香港同胞。
邓出来以后的投名状不是批周吗?
但周这个人就有这个本事,因为他不从自己个人的利益出发,从当时的形势出发,给予邓极大的支持,不知道的可以了解了解风庆轮事件,出席联合国大会、反对经验主义等等事情……
周进手术室前说的话绝不是客套,说客套是对当时的形势缺乏了解了,当时邓小平已经触礁,快要倒霉了,实际上周就是表达他的支持,而且他正式给中央写了报告,要邓接替他的位置(当然,从政治上说,周举荐,毛就绝对不会用了),在众人面前的表达就是造舆论,当时全国老百姓都知道邓是周的接班人,后来老毛要换这个接班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广大的工农群众自己,他们是文革的时候意气风发呢,还是在这改开三十年意气风发呢?”
那么,到底是饿肚子的时候意气风发呢,还是有肉吃的时候意气风发?
放下筷子后是否意气风发不知道,但骂娘是很容易的,因为这时候肚子是饱的。
不时没有,只是免费医疗服务的质量很差,而获取好的医疗服务,是需另外花钱的.
教育也是一样,不是因为学费或建校费太贵而上不了学,一方面是为果腹而做工被迫放弃学业,另一方面,因为资源不足,学生离家到附近城镇上学,生活费不是能负担得.
总的原因是生活太贫困,这是很多人不愿再回到文革的原因,虽然这种贫困是否完全有文革而起还有商议.但有服务却因为别的原因被迫放弃这个权力,比没有,有时更让人心痛.
赫氏提出和平竞赛理论,主张对美缓和的外交政策。是导致赫氏最后下台的一个关键的因素,也成了中苏意识形态分裂的开端。
以赫氏之路推演主席1969年之后的决策,可以想象,
在国内,会遇到很多人的反对,或者说是权力斗争,这些人可能是想借口而倒毛,可能是真实的意识形态的不认同……总之,国内一锅粥的乱局是可以想象的。至于是哪些人反对主席与美缓和的外交政策,又哪些人支持,我们现在无法得知,或许只能借助于推测。他们的主观意图又如何,则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准确把握的。
在外交领域,我们会失去一部分盟友,或者说是朋友。
赫氏的失败在于缺乏足够的权威,或者说威信。同时又缺乏对理念的高度阐释能力。失败几可注定。
主席的成功或可归因于威信与理论阐释能力的强大,二者兼备。
风庆轮事件,出席联合国大会、反对经验主义,这三件事情跟你的表述有什么关系吗?
全国老百姓都知道邓是周的接班人?你这说的哪个国家的事情?
有段时间,时常在报章评论中看见这两句话。
不在人世的神至少比活着的神强一丁点,不会再犯错!
最多被信徒(狂信徒、伪信徒之类的)扯虎皮当旗帜,打到后面就面目全非!
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干脆文革再来一次,反正大家一起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