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茗谈>四十七:危大于机 -- 本嘉明

共:💬154 🌺725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真正上汽技术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独自研发能力最强,

东汽次之,哈汽最弱。汽轮机方面,东汽引进后的再开发水平一般(东汽引进的是日本的技术,日本的技术来源于美国,而上汽引进的直接是美国技术),而且效率明显低与上汽。

燃机方面,东汽依然是日本技术,上汽是西门子技术,从国产化率来说,还是上汽国产化率最高,目前达到70%左右,东汽50-60%。

家园 老百姓要的幸福生活和开什么会有关系么

最近深圳开大运会,很多在深圳已经住了很多年的人都有意见,认为严重干扰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工作。

发现tg就是喜欢搞这种面子上的玩意,亚运会刚开完又开大运会,花的钱难道都是白来的?国内问题这么多倒是没什么人操心,大概也是时间长了就疲了。

家园 不能说是走马观花,但是但是

关于养老和医疗,有两点不同意见。

一、怎么解释上海的人均预期寿命。2010年,徐汇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4.0岁,其中男性81.9岁,女性86.2岁(同期上海市人均期望寿命为82.1岁,其中男性79.8岁,女性84.4岁)。

这个数据要高于哪些国家和地区,不难了解。

二、怎么解释上海的人均就诊次数。“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年人均就诊次数为4.11次,上海为8.91次,而美国则不到5次。”(这个数据没有权威出处,待查。但是统计上领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印象中电视台就医改问题曾采访上海卫生局某人士,当时此人说,上海的问题不是要提高数量,而是提高质量云云。意思虽然有些自夸,但大体差不离)。

第二点我尤其要解释一下。最近爱人生产,需要先在社区医院建小卡。跑了两个社区医院,才约略对上海医疗资源的分布有所了解。大多数老人的基本医疗服务,我想不少是在这些小地方完成的。这个真需要深入到细节里去看看。

另外,爱人建小卡后,社区医院的医生每月一次电话回访,服务也是很好的。

再有,如果这个时候晚上七八点左右,到街头转转,看看街头或街心公园、社区公园里的中老年舞会。统计一下整个上海同时有多少场这样的中老年舞会,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社会学工作。

另外,其实建议您下回回国去虹口公园看看,变化蛮有意思。

家园 蒸汽轮机技术百万瓩超超临界已基本到顶。700度主要在材料

燃机方面,真正瓶颈在高温部分,这些不是三大动力解决得了的。

国内水平最高的,黎明的重型燃气轮机R0110和航改型QD128与国外差距不是一点点的问题:

- 黎明R0110:预期输出功率115MW,热效率36%;外链出处

- 日本三菱J级燃气轮机:涡轮进口温度达到1600℃,额定功率约320MW,热效率将略超过60%。外链出处

家园 这个都各有说法。

不过东汽上半年产量是上汽和哈汽之和。

至于燃机,三大动力都是引进技术的。西门子的技术较好,但是东汽技术吸收的好些。当然,一家之言。

上汽以前技术是最强的,这几年没看见有啥进步。倒是东汽这几年感觉有些突飞猛进了。

家园 呵呵,上海基础建设落后于人口的发展

简单说:人多,人均资源少,竞争激烈。

每天高峰的地铁就可见一般

家园 呵呵。偶也是这么念想的!

杭州就不错,出出差可真是惬意。

中国之大,文化和民俗上的差异可也真是千差万别的。看看欧盟,想想偶们在一起已经这么多年了,真不容易啊!

家园 看看北京的地铁

我在上海也坐地铁。上海的地铁貌似跟火车的宽度一致,能塞更多的人。高峰时间,用力推,总是可以塞进更多的人。

北京的地铁,宽度比上海的窄,规划也不合理。

家园 上海还是有重工的

上海有大型化工区,大型钢铁厂,大型船厂。。。

只不过现在市中心的地价高,大家都置换去郊区了。

市中心的搞房地产,郊区的工厂也现代化了,通常大家看不到

家园 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电影 这些最容易看见的都消失了
家园 这些属于轻工的

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还有一个轻工局

家园 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话

电视机应该归电子口,电影应该归广电口或者文化口。自行车和缝纫机应该归机械口,这个我不是特别有把握。

这些个应该都不归轻工局管。

家园 上海的感觉

说实话上海就是以前冒险家的大乐园,起码有很多地方不具备的公平,有没有很多地方那种治安混乱。一般人只要资质可以混点家业还是可以的,虽然真的辛苦,但是机会也多有了圈子以后会好过点。工资高税收也高,我的工资1/4要被各种社保+税啥收掉。养活一家老小还是很吃力的,当然我老婆带孩子不上班,如果要上班会好一些。本地上海人有很多路子发财,比我这样的外来户又要好一些。

家园 医保且不说他,就医疗资源而言,反而是中小城市有优势

外链出处

我没有到过上海,但在中小城市看病肯定不会像这篇博文中搞的这么烦躁。

在武汉同济看过一次病,检查输液神马的一次干掉600大元,开的西药,整的人站都站不稳(破坏人体平衡感),之后发觉是焦虑过度引起的头疼,出门旅游一次解决问题。

家园 <茗谈>四十七:危大于机-2

上海的定位是什么?

我个人的感觉,上海应该是“动力都市”。

首先,北上广(包括天津),理应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核心中坚,桥头堡。这是“动力都市”的第一层意思。

其次,比如说一家大型工厂(上汽),有总装分厂,动力分厂。上海就相当于华东地区的动力分厂,全厂的年产值(全国各个受辐射地区------不止华东地区------的GDP)不能单算在动力分厂头上,但动力强了,间接提升了全厂的产能,杠杆放大了利润率。

第三,上海本身的目标,不应该单纯着眼于做大(进一步提高GDP),而是做强,做一个坚强的核心阵地。如果世界经济大环境好,就带动大家一起飞;如果大环境差,就率领大家维持比别国要突出的竞争力;如果经济危机,天塌下来,就由强者顶。就是说,你不能是个大面团,天塌下来一压,软不拉叽瘪了。简单说,这是一个局部的“雁行战略”,还是要有头雁,中央也必须着力培养头雁,当然不必是最胖的那个。

而目前的情况,是所有的分厂,江苏啊江浙啊,都有自己的动力车间,不想在总厂(华东地区)范围内重组,整合资源。

上海自己,原来就是个分厂,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后来因为厂区面积小,在市场的自然引导下,慢慢变成了动力车间大,总装车间小的格局,而且总装线势必一条一条地拆掉,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但厂部领导,和上面的局领导(海子),犹豫不决。明明跑在新路上,还念着套老车。

那么怎么办?一是局里要明确未来的强强联合的发展趋势,做其他各分厂的工作,大家团结点。一是上海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先见之明,先练着,把动力这一块做强,做领先了,即便不走计划经济强行组合的老路,在市场经济下,其他分厂慢慢把动力部份外包过来,强者通吃,也是可能的。到那时,不需要行政指令拉郎配,人家做不过你了,萎缩了,自然水到渠成。

那么,这个“动力”,在现实中,指哪些行业呢?

(一)

一个动力分厂,要能提供各种动力,电能,热能,等等。同样,上海也会有多个重点行业,但怎么分,也就三种类型:

1)政策主导的,比如金融,核心装备制造业。你市府总不能自说自话开工两条“大型水面战斗舰”吧,还有木王法啦?

2)地方上自主权比较灵活,但受制于市场需求和庞大投资的,比如说枢纽港口。

3)其他容易起步的行业(既无政策限制,也无市场高门槛限制)。

这前两类,是靠天吃饭(半边天是皇恩浩荡,半边天是伟大市场)。第三类,你做得,别人也做得,只有下苦功,出细活,沉住气。

上海目前的格局,就是靠着第一第二类型为“正兵”,稳住阵脚,打平开销;同时努力开发自己的第三类型为“奇兵”,放眼长远的收获。

(二)

而这第三类型,大家猛一看,也分两种:穷产业,富产业。

如果你立意要搞“穷产业”,那么就必须像重庆那样,把生活指数打下去,把几百万农村人转城镇,催生大批普工,然后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这肯定不是上海能走的路。

那么,就只能是“富产业”,在上海的高物价高运营成本前提下,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既增加产值,又不增加消耗。这个,当下的上海很难做成。上海或许可以出比尔-盖茨的头脑,基本出不了比尔-盖茨的企业。

因为上海的技术型官僚队伍,基本就是国足的翻版,平日里训练,教练说,今儿个跑30个折返跑,100个俯卧撑,大家很卖力地练,谁偷懒谁是小狗。等到了比赛时,要用自己的脑子了,歇菜鸟。

这个巧活,要市场高度发育,思想高度自由,想干嘛就能干嘛,加上不那么市侩,才有一点可能(说起来香港比较自由了,高智力产业也没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市侩气)。这个难度,对今天的上海,你这是要求潘长江进去,姚明出来,不可能嘛。

所以上海其实没有选择。富产业,市府主导投点钱,算是心到了,也不要太指望;穷产业,你又玩不起。

那么,只能走“中农产业”。

(三)

其实看美国,以州为单位的区域经济体,基本也是“中农产业”。

我们以前介绍过了,三大强州,纽约州,加州,德州,高科技产业吹得无比威水,其实巨大气球的影子里,还有落后产业在默默支持着。

中农,就是富农和贫农间的夹心,家里有点贫农产业,有点富农产业。进取心旺盛点,往上走;时运不济,就先韬着,苦力地干活。

上海的轻重工业搞了这70年,基础很雄厚,但在高地价高运营成本的上海,只能是“秦琼卖马”,英雄末路。

上海的问题,是城乡总面积太小,无法安排这些“腾笼换鸟”中换出来的老派鸟。送人?上海人的小器,你懂不懂我不知道,反正我是懂的。

所以我想,上海的问题,瓶颈是“地”。

我的建议,是江苏省或山东省拿出一个沿海地级市(盐城,连运港,或日照),同上海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政府管理两家一半一半,70年后上海撤出,一切建成项目留归当地。这70年里怎么分成,大家商量。

这样,上海有海路可以直达“姐妹市”,大量工业企业可以搬迁过去,老人养老社区搬迁过去。而此姐妹市的居民到上海工作学习,有优先照顾。上海的保障房,两家合建,姐妹市优先挑用。

这样一种“跳棋战略”,可以把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更好地融合起来。而上海经济本身,有了腾挪的空间,今后30年里,有大把的基建项目要搞,这个搬家,会搬得不亦乐乎,忙得四脚朝天。上海干部那种“善于忙,不善于想”的风格,正好扬长避短。

而上海市的地价物价相应回落,市民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进一步优化,又为上海奔向“富产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至于开不开花,就看造化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