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南亚枭龙 -- 晨枫
诚然DSI在知道原理后确实是计算为主,但光靠CFD不搞风洞试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除去拿PPT当产品、拿“将要”当“搞定”的某国以外,发动机进气道这么要命的东西,世界上怕是没有谁敢不做充分试验就往飞机上装。这个在风洞里充分试验的过程一般来说要个三五年,在此之前的理论探索过程也至少要个五七年的样子。时间更短的话,我觉得恐怕就不好说算是充分研究过了。不要搞得像某飞一样,ACT摔了才想到翻译的资料里早讲了,只是没人仔细看。
没有NASA和X研究机确实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大缺陷。否则成飞不会装了DSI还带着保险措施。这说明之前对DSI理论上有把握,但没有实际试飞。
我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开始中国想和韩国做生意,怕朝鲜多想,就派钱其琛去说明;后来又去了一次,老金都没说什么。
现在瞎传的消息很多,比如最著名的那个朝鲜在申奥的时候投了弃权票,现在证明是无中生有。
你说的那个,解放战争中朝鲜确实给了东野很多援助,但是抗美援朝那一回都还清了。
但是也是没辙的事,谁让你自己不争气,有个台湾问题一直悬在那里。
和棒子建交更多的是挤压台湾的外交空间。
可重复使用设计。参数很容易修改。有的效果甚至在计算机上就能看到。然后那做实物进行各种测试,省时省力多了。但我从没说过只做计算模拟啊,这个不矛盾。
我觉得毛子在印度T50的问题上不会太过分的,因为毛子现在把军火出口当成支柱产业,他们不会在这个产业上砸自己饭碗的.毛子顶多就是在印度负责的双座T50,印度国产率上耍耍手段而已,该怎么卖印度T50还会怎么卖的.
我现在好奇毛子的经济到底怎么样了,感觉这个国家现在把军工出口看得无比的重.
那成飞为什么要把早已开始的科研说成2001年看到照片才灵机一动呢?看不出来对成飞宣传自己有什么好处啊。回想宋文骢谈歼10,很是强调早在60-70年代就潜心研究鸭式布局呢。
老宋是当事人,说话靠谱,可能还要强调自己的工作。这个DSI怎么来的是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不?还有就是,发财的DSI试验成功之后迅速在10B上也实现了DSI,但两个DSI的设计条件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是2001年才开始研究,几年功夫工夫下来就能装实机,再隔几年居然装到了自己国家的重点型号上,这个速度未免太神奇了。
枭龙04的个人认为只能算半DSI,那一大片吸气孔帮和很大一把忙,所以鼓包不大,进气口外唇的前掠也不厉害。歼10B的就更加接近F-35,没有看到细部的图,但估计吸气孔减少,相对可算“纯”DSI。这是符合渐进原则的,速度快,但不惊人。同样技术接力发展比跳跃发展要快得多,事半功倍。美国战斗机技术在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高速发展,一跃而超过欧洲,很大功劳来自接力发展,而不是从英德获得的一些关键技术。
你说的跟我说的没有矛盾,从发财到10B的DSI明显是有进步的,间隔也就几年而已。不过我是认为进步的背后必然有多年的积累,不至于是01年才知道这个点子,十年工夫就见到成熟的产品了。
我们现在都是空对空,等将来当事人写回忆录的时候再验证吧。就现在来说,最重要的是,成飞已经对DSI运用娴熟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是统一的吧?歼20上的DSI都是不对称的了,又进了一步。
我赌是96年F-16DSI试飞后开始正式搞的,也可能是98年大量经费下拨之后开搞的,之前可能有跟踪性质的基础研究。
说到黑丝,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玩意气动是无比的复杂。机头涡、鸭翼、边条、升力体,一堆控制措施,再考虑上隐身的限制,估计会有一堆诡异的问题,控制极难做。米帝肯定不会选这么高风险的布局,但土鳖别的都不太行,只能咬牙冒险了。成飞也真不容易。
我是干化工控制的,但对多变量控制还是了解的。这东西远不是建立几个模型就可以拿下的,实际中会出现N平方的诡异问题。成飞敢这么做,要就是无知者无畏,要就是手里有金刚钻。10年后也可以看结果,希望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