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写写九十年代农民的琐事吧。 -- 农民甲

共:💬91 🌺39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有没有接着想下去,能找到的圆石头是不是被优选了n次.
家园 这你就不懂行了

山里的孩子挑个像样的石头还是没问题的,山里别的缺,就不缺石头。

再说了,既然用了石头,就没指望完全擦干净,也是小时候不讲卫生。不过直到高中,还只是用报纸,直到本科才开始全用卫生纸,硕士后才舍得用抽纸的我来说,变的干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另,其实擦过的石头非常明显,你可以想象某物干结在石头上后,基本不会干净下来。(有点恶)

家园 恩,那个不知道剥皮的是山西农村的

应该是真的,我啃香蕉皮是因为吃的意犹未尽,哈哈

家园 可能是没有砖瓦厂的原因吧

反正老家是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大规模的盖上了砖瓦房,人就是这样,住上了砖房之后,又怀念起土房的冬暖夏凉来了,砖瓦房,保暖不好,结果冬天就要比过去多烧柴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瞧我这人品

家园 这人品,确实没话说。。。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咱俩在互相送几次,老铁这就要通货膨胀了。。

家园 哈哈,你这手老铁早想到了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我六个小时只能发三个帖子,悲催啊!

家园 看来东北的农村还真穷

我老家浙江温州农村。温州原来的江浙一带算比较穷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还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但是那时候的生活比楼主描述的东北农村要好很多。我们村那时候以种田为主,渔业为辅。种的基本上是水稻,捕的是凤尾鱼,虾,河鳗,河鳗苗等。那时候温饱解决,但是手里的余钱还不是很多。

我也说说那时候的衣食住行吧,但是换个顺序。我们基本上住瓦房,老房子青砖青瓦黄泥地,但是有些墙用竹子为筋,再糊上泥巴。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但是我不太相信。据说以前老虎还很多的时候,该死的大猫(我们对老虎的称呼)饿极就想进民房吃人,用爪子扒墙的时候碰到竹子会发出很大的动静,这时熟睡的人们就会惊醒,就会用扁担锄头去驱赶老虎了。而这时期的新房子基本上是楼房,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楼板很可能只铺一半或完全空着。

再说衣,虽然那时候温州的服装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老百姓的服装还比较单调。老爷子们穿中山装,老太太们穿蓝黑色的斜襟或对襟的布衣还很常见。一件呢大衣是稀罕物,记得我一个表哥在某个冬天结合,我妈妈很为大衣操心,因为作为舅舅舅妈在这一天比较重要。另外说见和穿搭边的事,80年代末我们那里还能看蓑衣,远远看见水田里一个农人在雨中穿着蓑衣劳作好像很有诗意,但是这东西又重又热,塑料雨披好多了。

再说吃。蔬菜都是自己家种的,感谢老天我们算亚热带,蔬菜种类比较多,几乎每个季节都有时令蔬菜,当然短短的断季耶有,所以我们就腌咸菜,晒霉干菜(其实霉干菜根本不霉)。顺便说一句,西红柿和黄瓜在我们那里不算蔬菜。鲜肉我们至少可以一个星期吃一次,海鲜看季节,但是每两周一次没问题,主要种类是小黄鱼,鲳鱼,带鱼,梭子蟹等。但是我们自己捕的好鱼如凤尾鱼,鳗鱼都是拿到城里去卖钱的。浙南人多地少,我们又在平原,所以果树几乎没有,水果买的也少。我们的水果就是小孩子们自己在菜园里种的西红柿,黄瓜,玉米。记得我小时候种的玉米是红色的,特别好看,而且老玉米比现在超市卖的嫩玉米好吃。

再说行。我们那里特殊,是个小岛,那时候岛内基本靠走路和自行车,出岛靠私营的小渡轮。去县城坐私营的客车,机动三轮车或手扶拖拉机,只有温州市区才有公交车。

再说排放的问题。男人在外面的茅厕里解决大事,茅厕往往备有稻草。女人小孩在家里用马桶,善后用很粗糙的草纸或稍微柔软一点的手纸。

家园 俺相信有这个事情

念书的时候 有次寒假回家带了几个柚子回学校 为了省地方,外面的皮扒了

分了个给对面寝室 有个本溪的哥们就直接吃了

还跑过来告诉我说里面的味道挺好,就是外面的皮不好吃

家园 哈哈,今天运气不错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恩,关键是我们那里的农民除了种田别的几乎无事可做,要不就去城里打个短工什么的,有时候还不一定有活干,我们那边也是一个重要的海产品大县,但是当地有政府专门成立的海产品公司,是为了向日本出口用,所以,海产品,也就仅限于,紧挨着海边的农民才能够吃的到,我记得我们那边的海边的农民生活也不错,能吃到好多,爬爬虾,蚬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鱼,我觉得最好吃的是鲅鱼,和鸦片鱼,还有带鱼,进城的话,大概从我家走两公里就可以做到去县城的长途汽车,我在谷歌上量了一下,我家到县城大概有六十多公里吧,记得那个时候要走快两个小时才到,

家园 苞米穰(rang3)子,你们那里读成yong子么?

我老家那边都读成“阳子”的

家园 亲切啊,东北老乡,甜杆咱也吃,就相当于甘蔗了

我是吉林松花江边上长大的,苞米啊苞米,现在想想,当年在农村时是一天三顿的吃,糊涂粥,大饼子,窝窝头。前两年看《武林外传》时老白唱“手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就笑,俺们当年的写照啊,苞米面是一天三顿的吃,菜是大锅熬,点几滴答油,跟现在小孩说都不信。

那时过年才能吃几顿肉,平时除了熬菜就是自己家里下的酱,蘸菜吃。那时农村下的大酱,现在吃一口能齁死你,芥菜疙瘩,萝卜缨子各种咸菜。

俺是回族,当时小哥们家过年杀猪做杀猪菜,闻着真香啊,小哥们带我进去一起吃让他父母看到了,赶紧给我劝出来,“这个你可不能吃”。俺当时寻思,为啥啊?后来小哥们偷偷拿两块出来给我,真香啊!

后来村里来个城里小孩儿,拿了一包江米条,给了我一根,又脆又香又甜,吃了到现在都念念不忘。

唉~现在咱坐在电脑前想这些事儿,就跟梦一样。

家园 差不多吧,我老家那边r和y分不清楚

过日(ri)子,我们一直说过意(yi)子。另外我们还把柔软(rouruan)读成悠远(youyuan)跟你老家那边的发音也不叫接近了

家园 不知道古人用什么

古时候的农民用什么,我大概猜得出来。古时候的有钱人呢?

家园 庄河那边还是盖县那边的?

我们盖县那边有盐场,我小时候经常去钓鱼,那时候不收钱,虾虎鱼我们叫大头鱼/狗光的咬钩极猛,一次总能钓个几十条,回家用盐腌了晒干,以后用辣椒炖着吃,最下饭。

家园 厕筹,有钱人也大多如此

用厕纸是从元代开始的。皇帝用厕筹都有记载,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南北朝齐书里也有使进厕筹的记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