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书有什么用? -- 晨枫

共:💬21 🌺9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读书有什么用?

人们常有一个问题:教育对提高收入有作用吗?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扩大到更大的范围:教育有什么价值?这不光是对个人收入的作用,还有人格和素质养成的意义在内。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有两个用:

1、 学习本事,好多赚钱

2、 修身养性,丰富人生

这两个哪一个更重要,一直是一个纠结的问题。中国文人传统是羞于言孔方物,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张口谈钱是很丢人的。不过中国文人也很现实,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乃是色利双收的好事。说得雅一点,那读书就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说到底,这和人的双重性有关。

人有动物性,谋生首先是求生存,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也属于动物性的一部分,传宗接代更是维持物种的基本要求。但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一般的动物,就在于人有智慧,而且有有效的积累和传授智慧的方法。正因为这一点,原始人类对动物和自然界并不占什么优势,但现代人类要是不小心,就可以毁灭性地消灭动物物种和破坏自然界。

回到教育,教育是人类传授智慧的方式,所以教育和人一样,也有双重性,有功利的一面,也就是学习本事,好多赚钱;但教育也有精神的一面,也就是修身养性,丰富人生。两者的关系或许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有拉动作用。更多讨论就又是长篇大论了,先打住。

回到教育对提高收入有什么作用。这里,要分普遍和个例的情况,还要分时代。比如说,A家有遗产,或者海外资助,收入就不是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只要有胆子,敢下海,大多能捞一桶金。问题是,这些特殊情况排除后,就要问自己:如果不想依靠六合彩、遗产或者其他飞来横财,或者嫁(聚)一个大富翁,排除这些小概率的人生事件,靠自己可以获得一个较为舒适、较为充实的人生吗?如果不能,那要不坑蒙拐骗或者跟两个人走,就只有一条路:混吃等死;如果能,这才谈得上教育的价值问题。

关于教育,有两个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的观点:

1)从芝加哥学派的Gary Becker看来,教育可以增加个人的人力资本,从而使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生产率提高,从而提高工资。这被称为教育的人力资本假说,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的获奖作品;

2)另一个主要的观点是Andrew Michael Spence的信号假说。他认为教育只是一种信号,用来表达个人内在的能力,以避免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的获奖作品。

这两个假说对于全世界都是有道理的,要不然也不会得诺贝尔奖了。不能解释很多问题也是自然的,要不然诺贝尔奖也不用年年发了。不能解释的最大原因,或许在于教育是传授智慧的,但成功只有运用智慧才能实现,而这是教育所不能做到的。If you do everything by the book, the best you can achieve is just like everyone else。所以说教育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缺乏教育,就不可能成功;但受到教育,未必一定成功。换句话说,用遗传和变异来做比方,教育好比是遗传,最好情况就是你可以做到和前辈和同辈一样,谈不上成功;创新才是变异,这才是成功的要素。

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既然教育是传授智慧,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和自学的,都是智慧。把教育简单归结于学校教育是不对的。这也是那么多成功人士并未获得高等教育的学位,甚至没有完成学业,但依然获得成功的道理。他们或许没有得到完整的正规教育,但他们的自我教育一定比常人更多,更深入,更贴近实际。

那么,作为必要条件,教育能达到什么呢?

1、 教育可以系统地传授人类已有的智慧。在理论上,人可以从重新发明轮子和从刀耕火种重新开始,而不需要学任何东西。但谁都知道这是自找死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或者至少和巨人一样远。这是教育的第一个目的:避免重复学习。

2、 教育可以开拓眼界。很多时候,看到成功的例子是激励自己成功的重要动因。见识多了,看到过别人怎么做的,自己的成功之路可以少走弯路,或者在看不见路的时候建立信心。这是教育的第二个目的:揭示前人走过的成功道路。

3、 教育可以触类旁通。很多时候,事情都是相似的。城市里来的学生见识多,常常显得聪明。他们并不是真的比见识少的乡村学生聪明,只是他们见过类似的东西,或者较少对新事物的恐惧。这是教育的第三个目的:学会面对新事物、新挑战。

4、 教育可以激励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的特质。动物也有传授求生技能的本事,但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人都有朴素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只有系统教育才能培养深层的抽象思维能力,不管是来自学校还是来自自学的系统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和自学教育再啰嗦几句。学校教育系统,有老师指点,但缺乏针对性;自学不系统,但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也肯定需要达到一定的系统性,也就是说该有的都不能少,不过自学的针对性更强。从动力来说,学校学习(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有点“要我学”,自学则是“我要学”。最好的组合是有老师指点的自学,这就是师徒制了,但这样的教育成本太高,不利于普及教育。

说道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普及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体人口尽可能接受最高程度的教育 ,这好比工业化生产,不可避免地缺乏针对性。精英教育好比量身订造,针对性自然更好。理想境界是普及教育的精英化,但这在实际上做不到。首先有一个教育成本问题,其次是师源问题。10亿人口中有1亿老师才谈得上普及教育精英化,这1亿老师还得都是高水平的,这不可能。那一刀切的普及教育有什么好处呢?至少可以保证基本质量,不过优秀人才就难说了,可能会被埋没。但把半吊子精英教育方法用于普及教育,结果是精英依然是精英,但一般人就“被误人子弟”了。说到这里,人们很容易把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相比较。一般认为,中国的初级教育较好,美国的高等教育较好,这恰好证实了上面关于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比较。初级教育的重点在于保证基本质量,高等教育的重点在于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高等教育的面较小,容易实现真正的精英教育,但把这个模子硬往初级教育套,容易出问题。反过来也一样。

在回到教育和成功的关系的问题。教育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教育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受教育不等于一定能成功,但没有教育一定不能成功。再次提请注意: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通常自我教育需要有一定的学校教育基础,或者有老师指点,纯自我教育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那什么是成功呢?不是钱多,不是名气大,而是按照自己的心愿改变生活,不管你对生活的期望是什么样的。

教育和天资的关系是什么呢?人的天资到底有没有差别,这是一个可以争论一辈子或者几辈子的问题。有的教育理论家坚持人的天资是没有差别的,只有后天的教育和机会的差别。但大多数人都承认,人的天资(包括擅长的事情)是有差别的,至少我们(至少是我啦)都用这作为班上考分落后的借口,“xxx就是比我聪明嘛”。教育可以看作天资的enabler,好比对璞玉的打磨。说到这里,教育可能是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将加速追赶美国,而美国相对中国的科技优势一路递减的重要因素。在过去150年里,美国的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人通过教育作为upward social mobility的杠杆。现在美国的普及教育已经做到顶了,基本上没有有才华的人上不了大学的事情,不管家里多少穷。换句话说,大浪淘沙已经淘好了,剩下的金就是金,沙就是沙,在结构上的剧变不大会出现了。但中国不一样,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才刚开始。很多人对中国满堂灌的教育不满,但抬头看看,中国受教育的人数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比例空前增加,网上吟诗作文之士比比皆是,老实说,很多都有相当高的水平,尽管不是专业的。文化的白菜化正是普及教育的果实,切莫小看。去年圣诞节晚会时,在LP同事家看老信件,最震撼的是他叔祖父从一战战壕里写的家信,文笔之优美,思想之深刻,绝对不是初识文字的人所写,他只是一个列兵。共军老一辈有战争大学毕业的美誉,其实都是一帮文盲。但如果今天打仗,相信我们也会有我们的战壕文学,也会有In Flanders Fields这样出自无名官兵的不朽名篇。这样的文化水平全面提高是民族振兴的基本。从这点来说,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再多一句嘴:兰德有一篇研究报告,比较中国和印度的教育,结论是中国的初级教育更好,印度的高等教育更好;中国的初级教育使整个人口获益,直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印度的高等教育只有精英收益,最终限制印度经济发展的深化。

具体到见到过的几个问题: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上面已经说了很多了,教育是管传授智慧的,教育也不局限于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不能低估。更重要的是,应用智慧还在于各人。就像“交友学习班”可以教泡MM的N种诀窍,但最后是不是泡得上MM,还在你自己。

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这和中国人对于文凭的迷信有关,更加合理的高教职教结构只有让市场规律来决定,政府只能做有限引导。家长、学生无效投资是很可惜,但这和股市、房市投错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如果把马列放大到人文,那还是提高人力资本的,这是修身养性的一部分,做人和伺候机器的本事同样重要。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如上,按照自己的心愿改变生活的能力,党员身份、家庭背景、基因遗传都只是外界enabler。

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不见得,要不也不会有60后、70后成为既得利益阶层的说法了。

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

不知道。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

这对整个社会都有影响,不止教育。这个话题太大,要想想才能说得上话。

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将加速教育精英化,至少是家长心中的精英化,具体表现在追求高学位、有名望的职业,最后还是要靠市场规律的手来校正。

关键词(Tags): #教育(朝之阳)#读书(朝之阳)#信口开河通宝推:哈酷,河中石兽,
家园 这么高的比例?

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

如果大学4年100学分,25学分是马列课程的话,是党校了吧?

也许是1/4的时间在学外语吧?

家园 有人这么说,我想也没有那么高
家园 我也觉得4分之1在学外语

还不光是大学...

家园 【原创】

读书应该算是人类追求进步的体现,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读书是群体性行为,具体到个人没有可比性。

家园 确实也没这么高,一个学期最多2学分

而且也不光学马列,是统称吧?

至少我觉得马哲、毛概以及法律基础这三门对我来说还是挺有用的,军事理论课也很有趣,我们这儿是对台前线,老师直接拿着学校地形讲排兵。

家园 的确没那么高的比例

现在一般高校的政治类公共课程通常只有十多个学分,而四年制本科的总学分多超过150个学分。而且一般学生在政治类课程上的课下精力投入很少,考前突击现象普遍,核算下来,实际投入时间占比比学分占比还要低。

家园 据说老美大学也学政治吧

至少这边公校的本科生政府和州史是必修的。私校就不清楚了。

家园 好像老美那边的政治课叫:公民道德

我听人说过,美国那边也有政治课,不过名堂叫公民道德,也是赤裸裸的意识形态灌输,灌输的中心思想就是“民主自由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好政府坏政府都是你丫自己选的怨不得别人余额不得别人怨不得别人”

家园 两门 US goverment, 6学分

两门 US history, 6学分

一共12学分

必修

家园 高中有social课,大学应该没有

至少加拿大的大学没有。你要自选总是有的,但不属于规定学分。不过各系都有规定的职业道德课,和政府、州史无关。

家园 这是大学还是中学?

中学肯定有这样的课,大学还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课。

家园 不要搞复杂了,教育程度高的失业率低:米国的数据

就业与教育

类似的数据很多。

家园 你忽略了时间因素

同样大学教育程度的,在30、50、70、90、10年代,失业率有什么差别?

家园 人们不能选择在何时出生,只能努力选择受到更多教育

刚刚被孩子拉着看了指环王,只记住一段对话:

Frodo: I wish the ring had never come to me. I wish none of this had happened.

Gandalf: So do all who live to see such times, but that is not for them to decide. All we have to decide is what to do with the time that is given us.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