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 北大28楼
说计划经济粗放式经营倒还是有点影儿的,比如用较为落后的国产装备搞生产效率就低点,不过同时却把为了引进装备而卖出的物质财富留在了国内。搞市场经济发挥比较优势,引进先进装备搞生产,效率是高了,但节省下来的资源还不如流出(引进装备)的多,同时还冲击了国内装备业的发展。甚至还出现大量外国公司用中国的人力,土地,资源为外国人生产产品,而中国就从中得到GDP和不断贬值的美元。
为什么?
躺着怎么不比站着舒服?
老毛也有不对,自己喜欢站着也不能强求别人都站着,毕竟人有多样性,有些人执意要当太监你也拦不住不是。
物极必反,不知道这个反得到什么时候。
没有这一条,工业化带来一个自然结果:机器吃人
而事后各级干部又联合起来,不想承担责任,并把毛泽东架空。
举例来说,直到80年代头多数香港人家只有黑白TV,广东的亲友只能跟着看黑白,不久后香港人普遍用上了彩电,广东人家也开始拥有彩电,因此大家的印象就是,毛主席那会儿没彩电,邓伯伯南下给咱们带来彩电,功劳很容易算到他头上,其实邓不过胡邹两句,赶巧了不是。
可邓作的错都真是他一手作的,不是赶巧的。
拨乱反正给广东人带来彩电,这个逻辑很不负责任,很可耻。
比如什么76年走资派阴谋夺权,我那时亲眼看到人们上街游行庆祝,是不是都被走资派蒙蔽了,到底谁是走资派?
按你这逻辑,那4个人在台上中国人就有好日子过了!
请问大跃进是谁发动的?太祖当时是不是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想法?如果他本人有这个想法,下面干部投其所好,谎报产量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你对胡服和二代不知道有什么想法,我看就是纯粹的偏见,逻辑就是因为改开是二代搞的,所以现在的问题都可以推到二代头上,是不是?
那我想问,二代92年以后就不管事了,管事的是核心和鸟,而恰恰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出现了停滞不前的问题,一直到胡温这代才开始解决,那核心和鸟要为这个付怎样的责任?
90年代以来,政治改革裹足不前,和快速发展的经济越来越不匹配,这是不是可以用来解释现在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所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再此期间掌权的那两位要负什么责任?
92年以后二代就不管事了,97年就死了,他跟现在的种种乱象有什么关系?
至于有人说的二代提出来的“先富带动后富”这个口号破产了,80年代提出这个说法是有当时的特定情况,难道某人说的一句话还能管100年用,拿这个来说某人如何如何有意思吗!你要非这么说的话,你把太祖时代的口号拿出来看看,很多是不是觉得也挺滑稽的?
不明白,这两人到底如何得罪你了!
是啊,照某些人说的,毛时代兴修水利,引进大化肥,薄膜生产线,这都是确有其事,可是怎么农产品产量这么低呢?为嘛每个人每月三两油呢?买什么东西都要票呢?
邓时代说的一无是处,可是怎么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呢?
上海文革期间经济水平高,但生活水平不高,改开后经济水平提高不快,但生活水平提高较快。
拖拉机和收割机在大平原上才适合用,而且最好是人少地多的那种地方,比如东北三江平原,但是这种地方在中国很少,因为人口密度太大了。如果普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话,很多农民会失业的。
估计你说的地方就是东北,那里的情况比较特殊,开发比较晚,人口密度比较小。
至于你说的太祖时代生产队用拖拉机是生产力先进的标志,那我就拿原来苏联的集体农庄做例子,按理说斯大林强迫搞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都用上拖拉机了,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要增加才是,可是恰恰相反,农业集体化一直被后来的人所诟病。苏联搞集体农庄的时候还允许农民个人搞自留地,自留地在集体农庄里面所占的土地面积比例很小,但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数量比例却高得多,请问这怎么解释?
唯一的解释就是因为自留地出产的东西,农民有权利自己支配,所以农民有劳动的积极性。你说的那个生产队配备拖拉机,大家都组织起来去兴修水利,实际上就是苏联集体农庄的翻版,不能否认它的正面作用,但是反过来说农民为什么没有积极性呢?
当年搞联产承包就是解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的负面作用肯定是有的,但是总不能因噎废食吧!一个制度总要不断的修改完善,当时有当时的问题,所以要搞联产承包,但是关键是以后怎么办,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进入了停滞不前的时期,但是你把这个也赖到二代身上,有些不讲道理吧!当时中央掌权的是什么人
可是倒是要国际上每年都要白给多少粮食,真不知道你说的人民公社到底好在哪里!
类似的还有原来苏联的集体农庄,一直被后人诟病,你也是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