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看看一个新自由主义骨干秋风眼里的江胡时代,JY眼里的左右 -- 陈笑东

共:💬15 🌺5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看一个新自由主义骨干秋风眼里的江胡时代,JY眼里的左右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几十年来在中国鼓吹新自由主义不遗余力的骨干秋风的大作。

以前对他的文章一般都快速浏览,因为实在不对自己的胃口,不过这篇倒是仔细的看了下来,因为他做的结论是新自由主义在中国日渐颓势,这个倒也和实际以及河里的一些大牛的预判是符合的。另外他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表述可以让我们多一个从极右角度观察中国的江湖时代。

这个角度和体制派们的论述并不相同。所以今天也就把这篇文章摘抄如下:

[一种声音]秋风:中国自由主义二十年的颓势

在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 (以下简称 “中国”) 活跃的诸家思想流派中,自由主义当属支持者最多、传播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的一支。但就在这大约二十年间,中国自由主义经歷了某些相当重大的变化;并且,至少在思想层面上,目前似已呈现出明显的颓势。

。。。。。。略去若干字

 一 中国当代自由主义的谱系

  本文关注的历史时期始于1990年代初期。尽管至今只有短短二十年,但中国的政经格局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时期大体可以2003年或者江泽民、胡锦涛权力更迭作为分界点,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国自由主义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  

1980年代是否存在自觉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想与观念,无法遽下结论。大体上,受到意识形态惯性的影响和知识资源匮乏的约束,彼时知识界缺乏自由主义的理论自觉,思想讨论所使用的话语,似乎更多是文化的和哲学的。因此,1980年代的思想主题是反思与启蒙,萨特(Jean-Paul Sartre)、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韦伯 (Max Weber)就是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思想界最为醒目的主张是激进反传统主义,电视纪录片《河殇》 的出现是这场思想运动的巅峰。

  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让这一波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启蒙运动戛然而止。此后是一段思想的寒冬期。由于经济政策与意识形态高度相关,因而,此后两年,经济政策也受到波及,全面收紧。全面收紧的结果是经济陷入困境。为摆脱困境,挽救统治权,邓小平决定南巡。邓从1980年代的经验中清楚地知道,要摆脱经济困境,就得开放:既要对外开放,引进境外投资、技术、管理;也要对内开放,允许私人企业成长。为此,邓必须部分地打破本来已经松动、但在1989年后再度强化的意识形态牢笼。邓提出了 “不争论” 的原则,其含义就是不争论新政策 “姓社姓资”,实际上就是默许那些“资”的成长。

。。。。。。。。。。。。略去若干字

 这样,2000年前后,中国的自由主义具有了丰富的面相,即同时存在着三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派别:启蒙的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这其中,第一种继承自新文化运动,后两种则超出了胡适自由主义传统的范畴。也正是这一点,让这一轮自由主义与新文化运动、也与1940年代 《观察》 的自由主义之间,形成重大区别。

二 自由主义与体制

  在过去二十年中,自由主义对于中国的体制,总体上是持一种批评态度的。这也就为自由主义与体制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基调。但是,两者的关系倒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江泽民主政时代,自由主义与体制的关系还是比较暧昧的。

  形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局自身就表现出明显的自由化倾向。邓小平南巡之后,市场化成为官方的执政纲领。由此,当局逐渐接受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策动了一系列改革,尽管毛主义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框架并无根本变化。这样,经济自由主义也就大模大样地进入官方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与此同时,各级官员,尤其是中间层级的官员,在1980年代接受过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随后也接受了一定的经济学训练。由此,他们接受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价值和思考范式。因此,体制内存在着一股强烈的经济自由主义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展成为 “增长主义”意识形态——对此意识形态的形成,自由主义经济学作出了一定贡献。

  市场化必然伴随着法治化,几乎所有经济自由主义者都主张: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吴敬琏对此谈论最多。这一点,与共产党内部分老干部对文革深恶痛绝的情感相结合,推动了法治观念在中国的制度化。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法治” ——不再是“法制” ——也进入官方主流话语体系。1999年,当局提出 “依法治国” 理念;2004年,当局更进一步,提出建设 “法治政府” 的政治目标。当年也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订,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正式写入《宪法》 。

  由此, “自由” 、“公民权利” 等概念,成为官员们的公共语言。或许可以说,在江时代,体制呈现出明显的自由化演进趋势,诸多重要法律修订与政策制订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向自由主义屈服。由此,市场与法治的诸多制度因素进入原来的毛式体制。到江、胡权力交接的时候,呈现出显着的“混合体制” 特徵。

  这样的混合体制与欧洲的混合制度当然大不相同。事实上正好相反:体制的基本框架依然是毛式的,但它已经退隐到阴暗的较深层次。台面上的诸多具体制度和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合乎市场和法治原则 (起码是根据这样的原则制订的) 。正是这些新的制度,让中国人的创造性精神得以释放出来,形成了人们后来惊嘆不已的 “中国奇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统治体制与外部的自由主义的关系,虽然算不上亲密,但也不算敌对关系。掌权者可能未必十分情愿,但在经济改革之大 “势” 推动下,不得不学习、接受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话语。有些经济自由主义者还可以深度介入体制内的某些重大决策过程。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体制内外边缘地带,形成了以李慎之、谢韬等人为代表的一个相当特殊的自由主义流派。其骨干多为中共资深党员,曾在中高级岗位任职,在1980年代相当活跃,退休后转而关注思想问题。他们的基本主张是民主,希望回到欧洲社会主义。这一点与自由主义有所不同,但他们明确地支持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并且通过对中共歷史真相的发掘,致力于摧毁极权主义的偶像。因而,他们属于广义的自由主义者范畴。

  在体制内外关系暧昧的环境下,自由主义观念大举进入公共传播界,从而对社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由主义于1990年代兴起之后,影响力迅速地及于公众,除了一般图书出版之外,最为重要的通道当属大众媒体。欧洲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也即具有强烈经济学知识背景的古典自由主义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中国新兴媒体,这一点是1990年代后期以来传媒界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也是讨论作为一种观念的 “自由主义” 时,不能不注意的重要现象。

  应予注意的是两类新兴媒体,第一类是“新锐传统媒体” ,其代表是“南方报系” ,以及模仿它的若干地方都市报; 《财经》 杂志等财经和新闻时政类周刊也属于这一范畴。原来的报刊是意识形态化的,新锐传统媒体至少取得了两项突破:首先,其报导秉持“新闻专业主义” ,尤其是调查性报导总是触及公众最关注的问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被广泛传播;其次,新锐传统媒体发展了有别于杂文和官方评论的 “时评” 文体,在问题丛生、各个领域都在变革的年代,这类由接受过社会科学训练的人所执笔的时评,对于所有这些问题,都进行严肃而不乏激情的讨论。

  第二类新兴媒体是网络媒体。在中国,最为活跃的网络是门户网站,而门户网站最重要的内容是时事新闻和评论。这是由中国对传统新闻的严厉控制所造成的特殊网络现象。到今天,很多人已经习惯于依靠网络获得新闻、发表意见。

  这两类媒体相互支持。网络媒体主要依託新锐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新锐传统媒体也借助网络平台,它们虽是地方性的媒体,却具有广泛的全国性影响。到本世纪初,这两类媒体已经共同成长为塑造中国舆论的主流媒体。官办媒体则在这两者冲击下,陷入永劫不復的衰败境地,连生存都无法维持。

  至关重要的是,从业于这两类媒体的编辑、记者,大多数信奉自由主义理念,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自觉意识有高有低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在一段时间内,自由主义在学院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尤其是那些关心公共事务的学生,几乎都会接受自由主义。而具有这种偏好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大多进入媒体工作,包括残存的官方媒体。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是,即便是 《人民日报》 、新华社的编辑和记者,大多数也相信市场、法治、民主原则。

  因此,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大众媒体在公众舆论领域中塑造了强势的自由主义气氛。尽管官方的态度在不断摇摆,但舆论在过去十五年间大体上坚持自由主义,包括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限制政府权力、推动市场化和法治,这些都是媒体的新闻与评论最为关心的话题。通过这种舆论,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与政策的决策过程。应该说,这是自由主义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自由主义在中国最为成功的地方。我们下面将会讨论,自由主义在其他方向上的努力普遍遭遇挫折。

  但自由主义在大众媒体中的影响力,迄今为止,还没有衰落的明显迹象。不过,自由主义在思想界的兴盛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危机很快就到来了。令人深思的是,自由主义的挫折是从经济自由主义的边缘化开始的,而199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搭经济自由主义的便车,所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是也。

  应当承认,经济自由主义者所关注的问题,绝不只是经济自由;相反,他们追求完整的自由,他们嚮往法治、民主。但他们相信,在中国现行的体制内直接追求政治自由,不大可能取得成功,所要冒的风险也太大;而经济自由则具有足够的合法性,由此入手,实现完整的自由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对统制经济与专制之间关系的分析让经济自由主义者相信,透过增进经济自由,就可以推进政治自由。因为,那些西方理论家证明,现代专制政权与统制经济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那么,瓦解了统制经济,也就拆除了专制统治的基础。弗里德曼在 《资本主义与自由》 (Capitalism and Freedom)一书前言中的论述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正面的理据:随着经济自由扩展,到了某个临界点上,政治自由就必然到来,不管以何种方式。简而言之,经济自由主义者相信,可以通过市场化“哄”出一个包括法治与民主在内的宪政制度。

  但是,经济自由主义者的期望在相当程度上落空了。不错,在1990年代中后期,国有部门确实在缩小,私人经济部门也确实有所发展。但是,最为悖谬的是,国有部门缩小的过程,引发了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导致了经济自由主义的边缘化。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存在大量内部人私有化、权贵私有化现象。而对此,经济自由主义要承担一定责任,至少是理论上的责任。基于上面简单勾勒的信念,他们急于消解国有部门,就像着名的“冰棍理论” 所暗示的,尽快私有化,不管採取何种方式;而最快捷的私有化当然是权贵私有化。经济自由主义从经济系统整体效率改进的角度,对此予以默许,甚至给予一定的支持,因为这起码实现了私有化。

  很快,经济自由主义就要为自己理论上的短视与政治上的幼稚,付出沉重代价。权贵私有化本身就是腐败,它激起了舆论和民众的不满。这一过程也扩大了贫富差距。尤其严重的是,这一过程总是伴随着普通工人在没有得到充分补偿的情况下大规模下岗,从而制造了新的城市贫民群体。

  凡此种种现象引发了2003至2004年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当然,这只是一个导火索。事实上,1990年代初期以来形成的混合体制,固然释放了企业家的创造性,同时也给权力变现为资本提供了最佳机会。因此,这个时代中国经济固然快速增长,市场制度也在缓慢生长,但权钱交易同样也在四处蔓延,甚至速度更快。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群体间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民众深感失落、失望。他们无力辨析问题出在混合体制的哪个部分,于是採取了最简单的办法:你们叫得最响的东西,一定只对你们有利,而对我们不利。那我们就反对它。最后带来的结果是,民众反对“市场” 。

  这就是2003年以后民众的普遍情绪:民众要求 “市场” 对他们的下岗、地位的相对下降和无所不在的官员腐败等现象,承担全部责任。当局立刻发现,这是推卸责任的良好机会。因此,当局迅速地实现了执政纲领的转型,于是有了胡温执政以后 “和谐社会” 纲领的提出。

  相反,经济自由主义者相当迟钝,仍然按照自由市场经济学的逻辑进行自我辩解。但是,这种复杂的学理性辩解不可能说服公众。在大众眼中,经济自由主义声誉扫地。从此,他们失去了十年间在公众心目中的荣耀:在公共政策讨论中,他们也日趋边缘化。

  最为有趣的是,中国的经济奇迹本来源于经济自由主义者所主张的私人产权和竞争制度,用1980年代的主流话语说是 “放权让利” 。对于这样的政策,新左派一直持反对态度。但到了2008年以后,藉着中国的经济奇迹, “中国模式”横空出世。新左派却俨然作为中国模式的政策设计者和理论阐释者,活跃于海内外思想与政治界,彷彿过去十几年的中国奇迹,就是他们所设计的。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个时候,经济自由主义者却在悲愤地抗议 “国进民退” 的现象——张维迎教授卸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职位,也许就是这一诡异事态的象徵。

来源:: 《二十一世紀》第126期(2011年 8月號)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9397&action=addcomment

家园 哈哈,复杂的学理性辩解

但是,这种复杂的学理性辩解不可能说服公众。

真不愧:

“达则祸害天下

穷则玩弄学理”

忽悠人跟他干的时候话都是最直白的。真出大事了摇身一变一副厚眼镜片老学究的样子:嗯。。。这个没失败,只是部分不成功。。。很复杂的系统。。。你们不懂。。。

家园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东欧的惨痛教训也是一个大的国际背景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东欧的惨痛教训也是一个大的国际背景

在国内,也如秋风所言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恶性腐败

所以04、05年在经济学界有一波公开的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据说是得到了胡的支持的。

家园 秋风最近又发了篇文声讨自由分子对美国太滥情,恐怖!

曾经的极右派干将秋风突然间对98年的朱镕基制造的残忍的大失业运动表示不满。

对期间的无数权贵私有侵吞国有资产表示愤怒!

而秋风:9·11:中国人的“美国情结http://www.21ccom.net/plus/view.php?aid=45052

这篇文章 更是表明了 我 秋风 一个曾经的自由主义路线的坚定支持者 现在和你们 贺卫方 张五常 李银河 之流 有了区别

我是爱国的

你们和焦国标 余杰 王怡这些 一夜美国人或者一手美国人都是对美国的滥情分子

我不和你们同路了

一幕叛变的时代活报剧!

家园 真心改过?见风使舵?茅于轼肯定在跳起脚的骂~~~~
家园 哈哈~~~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秋风不是极右。他大致是从03年左右就开始在自由主义外

寻找其他出路,或者说寻找自由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算是转变很早的了。

家园 至少说明他没有把屁股放在外人那里。而且愿意思考。不错的。
家园 我很期待

自由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他如能成,哪怕只有一个理论框架也能名垂青史了

家园 书斋里的学者,希望不大,自由主义者们缺一个老毛

将“自由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现在的现实是:谁要做这个方面的尝试,就会被其他“自由主义者”开除出去。

秋风已经很受那帮“自由主义者”鄙视了。虽然他们在10年前亦步亦趋小跟班似的追捧秋风。

家园 03、04年的时候追看他的文章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一个中右被那些民主自由猪头生生恶心成中左,恍如隔世啊。

家园 个人感觉自由主义在如今中国是没有未来的,也天然本地化不了

办中国的事情,人这么多,外部环境那么差,底子那么薄。始终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与自由主义格格不入啊,什么时候中国登顶了稳住位子,那么自由主义才能大行于道

家园 他选的道路并不新鲜,可谓“回到康有为”的新立宪派

他是既不要新左派,又与市场自由主义做切割,到儒家那里找古典的自由,这是一个怪胎一样的理论尝试,真担心他某天说出“我们把九长老供起来搞君主立宪吧”这样的话来。不过,有一天土共到了焦头烂额的时候,选中他的理论也不是没有可能。

家园 犀利

犀利

家园 自由主义者如能找到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的话,早就找到了

自从清末以来,一百多年历史,自由主义者何尝找到过自由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如果有这条路,那历史上也不会有TG的建立,更不会有老毛的横空出世了。

自由主义者们一百多年来根本没跳出康梁和胡适的圈子,从清末到现在中国社会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自由主义者们还在嚼残羹剩饭,能和中国社会相结合才怪。说到底他们根本信仰的根本不是自由主义,而是利己主义。但凡对国家和民族有责任心的人,纵然会被自由主义迷惑一时,只要他对中国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就会转身投向民族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的怀抱,除非他是书斋子里的学者,一辈子不懂也不明白中国社会的现实是什么样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